统整单元目标 强化语言实践 促进思维发展――以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教学为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吴庆,女,1977年7月生,江苏苏州人,本科学历,中小学高级教师,苏州市吴中区教学与教育科学研究室语文学科教研员,宝带小学副校长,曾获江苏省“优秀教育工作者”称号,从事小学语文教学研究工作。
统整单元目标 强化语言实践 促进思维发展
―― 以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教学为例
语文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课堂上,教师应结合语文课程的特点,从统整单元目标入手,利用深度阅读、设立支架、统整资源等方法强化语言实践,开展教学活动。
这不仅能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还能使学生在思考、动手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
一、单元主题分析
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采用“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双线组合的方式编排教学内容。
比如,三年级下册的第四单元的主题为“观察与发现”,分别编排了《花钟》《蜜蜂》两篇精读课文及一篇略读课文《小虾》。
单元页呈现了三部分信息,分别为插图、单元导语和语文要素。
插图颜色鲜亮,形象逼真;如诗般的单元导语描绘了自然景色的妙趣横生;语文要素包括借助关键语句概括一段话的大意(阅读教学的语文要素),以及观察事物的变化,把实验过程写清楚(习作教学的语文要素)。
(一)人文主题
本单元安排了三篇课文:《花钟》按照“归纳现象—揭示原因—实际运用”的顺序叙写了不同的花会在不同的时间开放及其原因,告诉我们要用心观察身边的事物,认真思考,做生活的有心人;《蜜蜂》一文叙述了法国生物学家法布尔为了弄清蜜蜂是否有辨别方向的能力而做了一项实验的事情,旨在让学生了解并学习法布尔严谨的科学态度及认真的探索精神;《小虾》一文通过“我” 对小虾外形、打架等细节的描写,突出了小虾有趣、脾气不好的特点,抒发了作者对小虾的喜爱之情。
(二)语文要素
“借助关键语句概括一段话的大意”是一种很有效的阅读方法。
引导学生立足一段话的学习,敏锐择取、准确判断一段话中的关键语句,并能借助关键语句概括一段话的大意,是达成《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这一学段目标的关键环节。
二、整体教学策略
(一)深入解读,准确把握
语文教师要整体把握单元教学任务,准确理解教材编写意图、厘清教学内容之间的内在逻辑,这样在教学时才能有效指向目标。
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单元首页清晰罗列着本单元的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
围绕语文要素“借助关键语句概括一段话的大意”的要求,教师一方面要做好与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了解课文是怎样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知识点的衔接;另一方面要通过二者的比较,明晰本单元的学习目标。
(二)巧设支架,化难为易
1.借助经验,理解段意,捕捉关键语句
如何确定关键语句呢?首先通读整段话,知道每句话讲了什么,然后借助已有经验,结合之前学过的理解一段话的方法,发现句子之间的联系,弄明白整段话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最后确定这段话的关键语句。
《花钟》第1自然段共三句话。
第一句讲朵朵鲜花盛开的情景;第二句写了一天之内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是不同的;第三句按时间顺序列举了九种花的不同开放时间。
受定式思维影响,学生可能会认为这段话是围绕第一句来写的。
通过通读整段话,学生就能分辨出第二句才是这一段的关键语句。
2.借助提示,改造语句,学会概括方法
确定了关键语句后,教师还要借此引导学生概括段意。
教师可先利用文中的“泡泡图”引发学生的思考,然后引导学生明白关键语句虽然能提示段落的主要意思,但不能即拿即用。
概括段意的句子,一般具有以下特质:陈述句的形式、语言简洁扼要、内容准确完整。
因此,借助关键语句概括段意时,还要进行必要的删减、增补、转换、整合等。
《花钟》第1自然段的关键语句是“要是我们留心
下转第04页
能存在的余数列出来,如“6”的余数有“1、2、3、4、5”五种可能,“7”的余数有“1、2、3、4、5、6”六种可能。
之后,教师让学生观察和思考余数有什么特点,说一说自己的发现,学生通过讨论、思考可以发现,余数不能大于除数。
之后,教师引入摆正方形的活动,分别使用“8、9、10、11、12”根木棍,让学生说一说这些不同数量的木棍分别可以摆出几种正方形,余下几根木棍。
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能加深对余数的认识,同时了解了余数和除数之间的关系,提高了学习效率。
四、在课堂总结环节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课堂总结是教学活动必不可少的环节,通过对课堂知识的总结,教师能够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还能从中发现教学中的不足,并对遗漏知识做出补充。
同时,教师可以借助课堂总结使学生明白不同知识之间的联系,进而提炼出隐藏其中的数学思想。
例如,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混合运算”一节要求学生掌握混合运算的顺序,在课堂总结时,教师要让学生回忆计算过程,并思考其中的每个环节,逐渐内化计算法则。
在复杂的解答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学会找出条件,然后分步骤解决问题,如知道什么、问题和哪些已知条件有关、怎样解决等。
这样,学生能更高效地解决问题,加深对数学思想方法的认识,进而提高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
结 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有利于深化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认知,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深入分析和把握教材,在教学中巧妙渗透数学思想方法,使学生顺利解决数学问题,进而提高数学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 刘闪.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实践分析[J].
教育界,2020(20):18-19.
基金项目:本文系南靖县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立项的课题“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实践研究”(课题编号:njkt1914)的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王龙英(1974.5-),女,福建漳州人,本科学历,小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为小学数学教学。
观察,就会发现,一天之内,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是不同的”。
概括段意时应把非主要内容删去,总结为“一天之内,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各不相同”。
《花钟》第2自然段的关键语句是一个问句,显然不能直接使用,但它提示了这段话讲述的是不同植物开花时间不同的原因。
借此,学生可从语段中找出两个表示原因的句子,再将这两句进行整合、简化,段意便可概括为“植物开花的时间与温度、湿度、光照、昆虫活动时间有关”。
这体现了教材从易到难、从简到繁、从常式到变式的编排规律,也符合学生学习、掌握阅读方法的规律。
(三)资源统整,广泛开掘
学生熟练掌握阅读方法,形成一定的阅读技能,不是一蹴而就的。
在重点教学了单元的首篇文章后,教师还需有针对性地设置一定的训练阶梯,使学生在不断操练的过程中迁移运用,内化方法,形成技能。
《蜜蜂》《小虾》是本单元的后两篇课文,前者更多地指向观察,落实概括的目标不是很明显;而《小虾》的第3自然段是典型的总分结构段落,适合进行“借助关键语句来概括段意”的训练。
相对《花钟》来说,此段的段意概括较为简单,教师可引导学生按“理解—概括”顺序独自完成。
在理解层面,教师可让学生通过读句子,了解每句话讲了什么,明白这一段围绕哪句话写的,聚焦关键语句;在概括层面,教师可引导学生思考和判断关键语句是否需作增、减、换等改造,以此巩固阅读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四)凸显要素,整体优化
本单元“语文园地”中的“交流平台”对“借助关键语句概括一段话的大意”这一语文要素做了三方面的归纳和整合,其要点清晰、方法简明,是落实语文要素的有效抓手。
“交流平台”中的内容往往与单元课文密切相关,因此,教师可将“交流平台”中的内容分解到课文学习中,有意识地进行提取、比对、整合,引导学生在具体的语言材料中边学边悟,使其逐步掌握概括段意的方法。
实施单元整合教学,教师需聚焦单元目标,从纵向、横向多维度整合教学资源,突出重点内容,以此整体推进单元教学,着力落实语文要素,不断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 作者/吴庆 苏州市吴中区教学与教育科学研究室
上接第0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