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蜻蜓》教案及反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红蜻蜓》教案
夏梦
教材分析:歌曲《红蜻蜓》选自人音版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
这首著名的儿童歌曲是由日本作曲家山本耕作写的,根据日本诗人三本露风回忆童年情景的诗作谱而成。
歌曲为四三拍,共八小节,短小精炼。
曲调自然流畅,感情真挚,具有梦幻般的意境。
歌曲分为两个乐句,第一乐句旋律上行,第二乐句以下行作为呼应。
歌曲中设置较多力度记号,力度变化细腻与旋律起伏紧密结合,极好地渲染了宁静而深远的气氛。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感受歌曲深情的情绪以及勾起学生对美好的回忆。
②让学生在身心愉悦中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提高对音乐的理解和表现能力。
2、知识与技能
①二声部的分别识谱学习。
②运用多媒体课件欣赏音乐作品,通过教师的带唱、范奏等手法,让学生初步感受二声部合唱,提高其对二声部演唱的兴趣与能力。
3、能力目标
①引导学生理解歌词内容,培养学生用自然、统一的声音去演唱,初步掌握合唱二声部歌曲的能力。
②引导并培养学生关注自己歌唱的声音,提高其对音高的听觉与歌唱的敏感度,达到唱准的目的。
教学重点:
体会宁静而深远的气氛,用自然、统一的声音演唱二声部歌曲。
教学难点:
1、教师启发学生正确认识与表现音乐的速度和力度,完整表达歌曲。
2、用自然、统一的声音演唱二声部。
教学过程:
一、组织课堂
1)黄昏图片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见过落日的美景吗?(欣赏图片)在晚霞的映衬下,吹来一阵阵清凉的微风。
(轻声的发“hu”音,模仿风声)孩子们,听!风声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师发“hu”音由弱到强)
师:再听一听,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师发“hu”音由强到弱)
2)渐强渐弱练习
生模仿,师用手势指挥强弱
二、分声部学唱旋律
1、学唱第二声部旋律
1)师:你们看!晚霞中飞来了一只美丽的红蜻蜓,它给我们带来了一段动听的旋律。
(播放音乐伴奏弹低声部旋律)
2)二次聆听,师用“lu”音范唱旋律并画旋律线
3)再次聆听,生随琴用“lu”边哼唱边画旋律线
2、学唱第一声部旋律
1)师:你们的声音真美,把另一只小蜻蜓也吸引来了,听一听它又给我们带来了怎样的旋律?(播放音乐伴奏弹高声部旋律)
2)二次聆听,师用“lu”音范唱旋律并画旋律线
3)再次聆听,生随琴用“lu”边哼唱边画旋律线
师:让我们随着音乐一起来划一划小蜻蜓飞行的旋律。
你能感受出这两只蜻蜓飞得有什么不同?(上下起伏大,飞得更高)
师:小蜻蜓飞到了我们头顶,让我们也把声音唱到头顶上去,和小蜻蜓说说悄悄话。
(师示范唱要求高位置演唱)
三、学唱歌曲
1)欣赏歌曲《红蜻蜓》
师:又飞来了好多红蜻蜓,她们为我们演唱了一首优美的歌曲,说一说歌曲给你什么样的感受?这首歌曲的速度是怎样的?
师:谁来说说你的感受。
(生答)
2)介绍歌曲
师:这是一首来自日本的经典歌曲《红蜻蜓》,它是由一首美丽的小诗谱写而成的。
多年以前,在美丽的富士山下住着一个可爱的小女孩,当山上的桑树结满桑果的时候,小女孩就会在傍晚的时候,挎着小竹篮上山去采桑果。
这时候,天空中出现了美丽的晚霞,很多的红蜻蜓在晚霞中满天飞舞,小女孩被眼前的美景深深吸引,沉浸在这美好的画面中陶醉了。
这童年时代美好的记忆从此永远地刻在了小女孩的脑海中,不能忘怀。
多年以后,小女孩长大了,当她回到故乡,重新来到山上,不禁回忆起童年时代的朋友——红蜻蜓。
3)复听歌曲,感受演唱形式
师:让我们再来静静地聆听这首歌曲,感受那美丽的景象。
师:这是一首二声部的合唱歌曲,这两个声部就是我们刚才分别演唱的两只蜻蜓飞行的旋律。
(请1、2组的孩子演唱高声部,3、4组的孩子演唱低声部。
) 4)学唱歌词
1、师随音乐演唱低声部。
(你们能听出老师演唱的是哪一个声部吗?)
2、低声部跟琴填词唱第一段。
(发现问题,纠正音准节奏)
3、生自学第二、三段歌词。
(师生一起探讨)
4、低声部集体完整演唱三段歌词。
5、高声部跟琴填词唱第一段。
(指导学生声音位置,把每个字咬得圆圆的,纠错)
6、高声部演唱第二、三段歌词。
四、二声部合作
1、播放音乐,低声部跟琴声唱歌词,高声部轻一点随音乐用“lu”音演唱,进行二声部合作。
3、播放音乐,高声部演唱高声部歌词,师带低声部学生演唱低声部歌词。
4、进一步纠正学生易错的地方。
5、处理歌曲的情绪及强弱对比。
(以一段歌词为例,用对比的方法引导学生选择,明白渐强渐弱对歌曲的重要性。
运用各种感官来激发学生有感情的歌唱)
6、加力度演唱。
7、教师指挥,完整合着伴奏,有感情的演唱歌曲《红蜻蜓》。
五、小结:
师:在每个孩子心中都有一段属于自己的童年。
愿大家在这优美的歌声中把这美好的记忆永远珍藏!孩子们,再见!
教学反思:
整节课的内容安排比较紧凑,层层深入,深入浅出。
在教学中,教师通过边听音乐边在课件上显示出旋律线,运用直观手段展示歌曲的旋律走向。
并随旋律线的高低起伏,音符时值的长短,形象地表现旋律的音高走向的变化。
运用手指画旋律线法来理解音乐,既简单明了,学生又容易接受。
在学生的反复演唱中,又通过教师的指挥,强化和巩固学生对旋律线与力度变化的体会。
这种方法既能有效地引导学生对音乐各要素的聆听体验,又能逐渐培养学生专心聆听的习惯。
通过情景创设营造歌曲的意境,设计的目的就在于学生从“境”中见“形”,从“形”中悟“美”,从“美”中生“情”。
让学生在自己的歌曲中体会蜻蜓在空中飞舞的情景,用歌声表达出蜻蜓及自己对黄昏美景的无限留恋之情,意境的理解和情感的熏陶都在无声中水到渠成。
不足:在熟悉歌曲划旋律线时不用反复哼唱,这个环节花时间较长,应在学唱歌曲前再唱旋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