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二语写作方法的探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英语二语写作方法的探讨
元认知理论由美国心理学家弗莱维尔在1976年正式提出的。

他认为元认知是主体对于自身认识过程的认识和意识。

实质是认知个体对自身认知活动的自我认识和调节。

元认知理论包括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和元认知监控。

学习者在掌握了一定的元认知知识以后,会引发元认知实践,元认知实践又涉及到元认知策略的使用和元认知的调节。

元认知策略是有关认知过程的知识,是学习者通过计划、监控以及评估等方法对认知过程进行调整或自我管理的策略。

1 元认知理论与英语二语写作
许多研究者认为,人的认知能力随着年龄增长。

Block认为元认知是审视自己行为的能力。

这种理解和监控自己行为的能力梅耶(1978)也曾研究。

元认知能力的增强使得学习能力得到相应的提升。

后来弗莱维尔把元认知的概念引进心理学和元记忆的研究范畴。

在认识到元认知中的自我调节和动机的推动作用的同时,我们注意到自我意识和自我督促的重要性。

近几十年来,元认知理论的发展使得大量研究侧重于探讨自我意识和自我调控对于解决不同问题的作用(Baker&Brown,1984)。

写作本身也是一种旨在解决问题的活动,因此元认知的作用不容小觑(Devine,1993;Kasper & Kellerman,1997)。

研究表明,元认知能力和学生二语写作表现具有正相关性。

国外研究者对元认知与二语写作进行研究的主要有:Devine(1993)的研究目的在于调查元认知策略对母语以及二语写作的影响,研究结果证实元认知策略与写作成绩之间有一定联系;Kasper和Kellerman (1997)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元认知能力的增长,特别是元认知策略的使用与英语二语写作成绩之间有正相关关系,高水平学习者的元认知水平高于中级水平学习者,二者在策略变量上存在显著差异;Victori(1999)的研究为个案研究,调查结果显示写作者元认知知识上的差异会引起写作水平的差异,得出结论:英语写作能力突出的被试能够灵活运用元认知知识。

吴红云、刘润清(2004)研究结果发现元认知由元认知策略和元认知评估构成,并明确了两大要素的构成因子。

因此,根据元认知知识的理论,教师应有意识地向学生培训写作策略。

写作教学应更多地关注写作前的准备和写作过程的监控。

2 元认知与写作构思的关系
20世纪60年代起,认知心理学逐渐成为心理学发展的主流。

写作与认知心理学的融合使写作教学从重成果转向重过程的研究。

2.1 认知与写作构思
Flower和Hayes提出了影响深远的写作过程认知模型。

该模型是一个典型的具有问题解决特征的模型,它包括写作的任务环境、作者的长时记忆和写作过程三部分。

其中写作过程是重点,它由计划即构思、转译、修改组成。

构思又涉及三个子成分:文章内容信息的生成,观念组织和目标设定。

这一写作认知模型被公认为是对写作中的认知心理活动解说得最为详尽的模式,因为该模型强调构思,认为构思是写作过程的核心。

Scardamalia和Bereiter(1987)提出了知识陈述模型和知识转化模型。

她们认为,成熟的构思尤其是全局性构思是心智健全的产物。

Zimmerman和Riesemberg从社会认知观点出发,提出了包括个人过程、行为过程、环境过程在内的三合一自我调控模型。

该写作过程模型表明,写作与作者的认知水平和和认知结构密切关联。

构思是写作者在确定了具体目标后为了达到该目标而做出的设计。

构思又分为语用构思、篇章构思和语言构思三种。

Hayes和Nash(1996)认为,写作构思是一种准备性的思考,是作者根据所给定的题目要求,在头脑中确定所要表达的信息,并从长时记忆系统中提取这些信息,把它们组合成文章的内容结构和形式结构的过程。

Spivey和king(1987)的研究结果表明,学生用1/4到1/2的写作时间来构思,写作质量与写作前的构思有显著相关性。

Kellogg(1988)研究了提纲策略产生良好写作效应的心理机制。

他认为写作者,特别是二语写作者可凭借提纲关注写作的转译过程。

这也是元认知中的策略知识的促进作用。

可以说,无认知则无构思,无构思则无有效写作。

2.2 母语构思还是二语构思
写作过程中的构思非常重要。

构思过程大致分为三个阶段:长期记忆的某些部分被激发、评估以及重组。

Hayers和Nash称之为写作目的的生成、组织和最终设定。

构思的结果,即“写作前的准备”,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写作成果的优劣(Rau&Sebrechts,1996)。

在写作过程中使用二语以及一语与二语转换是二语写作的两种低效行为。

按照Ellis(2004)的观点,母语思维量应随二语水平的提高而减少。

汉语与英语分属汉藏和印欧语系,汉语作为母语给英语写作带来很大的障碍。

很多中国学生无法摆脱汉语思维的影响。

英语思维心理在本文中指的是中国英语交际者在英语输出时所进行的思维活动,就是用英语像英语族人那样思维的心理过程。

它要求排除或最大限度地排除“心译”,从而达到熟练、流利、自然、得体的境界。

然而,人们交际时总会潜意识地受到汉语及汉语文化规约的影响,难免会用“心译”作中介,这样所输出的英语实际上是一种介于汉语和英语之间的“中介语”和“中介语篇”。

随着学习者的英语观念的加强,母语的迁移作用主要并非在于它的外在形式,而在于它与学习者高级认识程序中的逻辑判断、分析、推理等处理程序上。

学习者用汉语来整合思维,为英语表述做准备;汉语参与对所表述的内容进行逻辑分析和判断的思维活动,因此,目的语很难进入程序性知识中(Ellis);汉语的思维中介作用从英语输出过程看,更多地具有负面性影响。

目前,很多中国学生在英文写作中使用汉语构思和谋篇布局,结果导致语言晦涩难懂。

英语二语写作的学生要想顺利完成写作任务,需要进入英语构思进程,尽量避免汉语这一母语可能带来的思维负迁移(李静宇,2007)。

3 英语二语写作在元认知指导下的出路
仔细研究分析写作,可以发现在实际写作过程中人们运用更多的是内隐知识。

因此,我们倡导重视内隐学习,丰富元认知知识和体验,为英语写作提供富饶的土壤。

3.1 改善元认知环境
Krashen定义的监控模式有监控假设和输入假设。

他认为,学习者只能通过理解信息或通过接受可理解输入,才能习得语言。

理解性输入要稍难于学习者中介语的现有水平。

在人们有意识的学习系统之外还存在着一个相对独立的学习系统,1965年美国心理学家Reber在人工语法的实验中提出了“内隐学习”。

内隐学习有其抽象性,即能够在深层结构不变而表层特征不同的情境中发生有效的迁移的特性。

内隐学习又有其自动性,即信息加工的自动过程和概括性。

这与元认知中的元认知知识和元认知体验不谋而合。

丰富元认知,加强内隐学习,阅读是重要途径。

阅读可提高学生人文底蕴、提高语言能力还可培养语感。

语感的主要作用是判断语言的可接受性。

它的生成来自于主体的语言实践和对语言对象的自我认知体验,取决于个体对于语言输入的积累和内化。

文学作品中存在着大量的英语语言学和文学的知识概念和规则,这些被认知主体吸取后,会稳固地贮存在人的语感图式中,积淀为丰厚的语言文
化底蕴。

正是这些知识和经验的吸取和积淀,才使得语感图式不断地得以生成和扩展,当写作需要时就能够自动地调动出来,成为写作时的直觉源泉。

3.2 监控写作过程
Berminger(1991)提倡写作认知策略教学,例如分过程练习和建立组织结构图式。

梅耶构思训练的侧重点在于检索信息和组织信息。

元认知策略中事先计划类和选择注意类策略对英语写作影响最大,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加强训练。

作者在写作过程中采用了一定的自我调控策略,即作者管理自身的认知行为的方法。

自我调控策略能帮助作者发现新的语言规则来发展其认知系统,帮助作者从其自身的写作努力中获得更高的作文技巧。

根据信息处理的理论,二语学习策略分为三大类:元认知策略、认知策略和社会/情感策略,其中元认知策略用于评价、管理、监控认知策略的使用,它略高于其他两类策略。

写作中的自我调控是元认知策略在写作过程中的适应性运用。

写作过程中的自我调控与学生的写作水平呈正相关关系。

写作者只有有效调控、调动元认知体验,思维过程中内容优先,写作动机启动,不拘泥于已有的知识体系,才能有效激发策略知识,成功完成写作任务。

3.3 激发写作认知动机
根据以上讨论,在写作课堂上教师应增加自由写作而不再是控制写作。

自由写作即自动写作,作者只关注主要观点,不顾虑拼写和语法。

自由写作是信息收集过程,它可唤起想象及参与感受,给予写作自由的空间。

Wong(1992)发现,成功的课堂里,学生可自由交流,发表思想。

同样,写作是写作者将话题(新知识输入)与旧有的观念(旧认知知识)融合的过程。

其中,小组讨论、头脑风暴、列举等认知策略十分有效。

写作教学中可要求学生写日记和周记以及读书笔记,让学生自主决定写作内容。

自由创作使得学生心理异常活跃。

他们渴求作文心理上的自由,渴求依据自己对事物的观察和思考进行个性化写作。

这种个性化写作与开放式作文让学生拥有真正的话语权,写作动机得以激发,学生的元认知得以充分展现。

因此,尝试在写作教学中有意识地、恰当地训练学生进行写作前的元认知储备,使用自我调控策略,培养学生的自我修正能力,是元认知理论带给英语二语写作的重要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 Baker,L.& Brown,A.L.Metacognitive Skills and Reading.In P.D.Pearson,(ca.)[J].Handbook of Reading Research,New York:Longman,1984,1(1):353-394.
[2] Devine,J.The Role of Metacognition in Second Language Reading and Writing[M].Boston:Heinle and Heinle,1993.
[3] Ellis,R.&Yuan,F.Y.The effects planning on fluency,complexity and accuracy in second language narrative writing.Studi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J].2004(26):59-84.
[4] Flavell,J.H.Metacognition and Cognitive Monitoring:A New Area of Cognitive Speculations about the Nature and Development of Metacognition[M].Hillside,N.J.:Lawrence Erlbaum,1987.
[5] Hayes,J.R.& J.G.Nash.On the nature of planning in writing.In C.M.Levy & S.Ransdefl (Eds.),The Science of Writing.Mahwah,N.J.: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1996.
[6] Kellogg,R. Attentional overload and writing performance:Effects of rough draft and outline strategies.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Learning,Memory,and Cognition[J].1988(14):355-365.
[7] Rau,P. S.& Sebrechts,M.M.How Initial Plans Mediate the Expansion and Resolution of Options in Writing [J].Quarterly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1996(49A):616-638.
[8] Scardamalia,M.& Bereiter,C.Knowledge Telling and Knowledge transforming in Written Composition[M]. Cambridge,England and New York: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7.
[9] Spivey,N.N.& King,J.R.Readers and writers composing from sources.Reading Research Quarterly[J].1987(24):7-26.
[10] Victori,M.An Analysis of Writing Knowledge in EFL Composing:A Case Study of Two Effective and two Less Effective Writers[J].System 1999(27):537-555.
[11] 李静宇.汉语思维方式在英文写作中的语用分析[J].沈阳航空工业学院学报,2007(6):55-57.
[12] 武和平.元认知及其与外语学习的关系[J].国外外语教学,2000(2):14-19.
[13] 吴红云.刘润清.二语写作元认知理论构成的因子分析[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4(2):187-19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