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第一章_免疫学绪论

合集下载

《病原生物学》教学大纲

《病原生物学》教学大纲

病原生物学(88学时)一、课程简介病原生物学是医学基础课程之一。

本课程有医学微生物学、基础免疫学与人体寄生虫学三门课程组成。

其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术,了解本学科理论和技术的最新进展,应用所学知识对临床常见的免疫现象与免疫性疾病,传染病的发病机理,实验室检查和特异性防治作出解释;加深对病原生物与人体和环境间相互关系的理解,建立无菌观念,在消毒、隔离、预防、医院感染等工作中加以具体运用;为学习后续课程奠定必要的基础。

二、学时分配教学内容理论实践总计基础免疫学绪论 1 1抗原 2 2MHC 1 1免疫系统 2 2 4免疫球蛋白 2 2补体系统 1 2 3细胞因子 1 1免疫应答 2 2抗感染免疫 1 4 5超敏反应 3 3免疫学检测方法及其原理免疫学防治医学微生物绪论细菌总论细菌各论其他微生物病毒学人体寄生虫学总论线虫纲吸虫纲绦虫纲医学原虫医学节肢动物机动合计2217821024432164642111124221131221225543188三、教学内容和要求基础免疫学第1章免疫学绪论【目标】掌握免疫系统的功能,熟悉特异性免疫应答的特点,了解免疫的类型、免疫学发展简史及免疫学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

【理论教学】1、免疫的基本概念2、免疫学发展简史3、免疫学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第2章抗原【目标】掌握抗原的概念;抗原的分类。

熟悉决定免疫原性的条件;抗原的特异性与交叉反应。

了解医学上重要的抗原。

【理论教学】第1节抗原的概念抗原的概念;抗原的两个基本性能:①免疫原性;②免疫反应性。

第2节决定免疫原性的条件1、异物性2、一定的理化性状3、分子构象与易接近性第3节抗原的特异性与交叉反应1、特异性2、共同抗原与交叉反应第4节抗原的类型与医学上重要的抗原1、根据抗原的性能分类:完全抗原、半抗原2、根据抗原激活B细胞是否依赖T细胞辅助分类:胸腺依赖性抗原、非胸腺依赖性抗原3、根据抗原的来源及与机体的亲缘关系分类:异种抗原、同种异性抗原、自身抗原、肿瘤抗原第3章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目标】熟悉HLA分子的分布及生物学功能。

免疫学

免疫学

第一章绪论了解:1.自然免疫:是指各种形式的免疫功能在感染时主动发挥作用,并且不随以前某种病原体而改变。

2. 获得免疫:是机体通过抗原诱导获得的免疫应答而产生的对自身B细胞和T细胞对抗原的应答反应。

3.免疫学对人类的贡献。

第二章抗原掌握:1.抗原:指能刺激机体免疫系统发生特异性免疫应答,并能与相应的免疫应答产物(包括抗原抗体或效应 T 淋巴细胞)在体内或体外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物质。

2.载体效应:在免疫应答中,B细胞识别半抗原,并提呈载体表位给CD4阳性T细胞;Th细胞识别载体表位。

故通过载体把特异的T-B细胞之间连接起来,T细胞才能激活B细胞,使B细胞分泌抗体。

这就是载体效应。

3.半抗原:又称为不完全抗原指只有反应原性,没有免疫原性的物质。

即:只具有与相应的免半抗原疫应答产物结合的能力,而单独不能诱导机体发生免疫应答,产生特异性应答产物的物质。

如:多为一些小分子单糖、类脂和药物(PG)等。

4.佐剂:属于非特异性免疫增强剂。

指先于抗原或与抗原混合后同时注入机体,可增强机体对该抗原的免疫应答或改变免疫应答类型的物质。

5.内源性抗原:抗原提呈细胞和靶细胞胞内产生的抗原。

其与HLAI类分子结合成复合物,表达于细胞表面并被提呈给CD8阳性细胞毒性T细胞。

6.外源性抗原:非抗原提呈细胞自身所产生的抗原。

须被抗原提呈细胞摄取,并以与HLAII类分子结合成复合物的形式被提呈给CD4阳性T辅助细胞。

7.作为抗原要具备哪些基本条件?1.异物性2.大分子性抗原多数是蛋白质,其结构较复杂,分子量较大3.特异性抗原决定簇(病毒的衣壳)8.抗原的基本分类1、天然抗原;2、人工抗原;3、合成抗原了解:超抗原:指那些只需要极低浓度就可激活大量 T 细胞克隆,产生极强的免疫应超抗原答的抗原物质。

多由细菌外毒素及逆转录病毒蛋白构成。

抗原组学抗原组学是建立在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学基础上的新型领域,他正在成长为继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学的科学热点。

免疫学(全套课件475P)

免疫学(全套课件475P)
防御功能过强(亢进): 变态反应
异常 ??
防御功能低下或缺失: 反复感染
14
2020/3/11
2、自身稳定(Homeostasis) 指机体具有清除衰老和破坏的组织细胞的
一种功能。 维持机体的正常生理平衡,保证机体组织
细胞进行正常生理活动。
自身稳定功能失调或异常: 自身免疫性疾病!
15
2020/3/11
——机体对病原微生物(细菌,病毒)及其 有害产物(毒素)的侵入所引起的发病,具 有抵抗力。(Jenner and Pasteur)
—5 5—
2020/3/11
•现代的“免疫”概念
机体识别(区分)自身成分和异己物质, 产生一系列特定的应答过程,最后排除异 物,对自身组织形成耐受,以维持内环 境稳定的一种生理功能。
—20—
(二)特异性免疫(specific immunity)
在动物长生活过程中,机体感染了某种病原体 或接种过某种疫苗后,由于机体与病原体的直接的相互作 用,使其产生一种具有明显针对性的免疫,这种免疫称为 特异性免疫,也称获得性免疫。特异性免疫的主要功能是 识别非自身和自身的抗原物质,并对它们产生免疫应答, 从而保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状态。
四、免疫的分类
免疫
非特异性免疫
天然自动免疫 自动免疫
人工自动免疫
特异性免疫
天然被动免疫 被动免疫
人工自动免疫
(一)非特异性免疫(nonspecific immunity)
凡在生物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属于先天即有、 相对稳定、无特殊针对性的对付病原体的天然抵抗能力, 称为非特异性免疫,也称先天免疫、固有免疫。
1、非特异性免疫功能任何动物都有,受遗传基因控制, 非常稳定。

免疫学导论-第一章-2012

免疫学导论-第一章-2012

Pasteur和减毒疫苗
• Pasteur提出了病原的概念, 指出病原就是致病菌;
• 通过人为处理的方法降低病 原菌的致病性,从而获得多 种人工减毒疫苗;
• Pasruer被称作是现代免疫学 之父。
Wood engraving of Louis Pasteur watching Joseph Meister receive the rabies vaccine.
• 1974年,N.K.Jerne抗体独特型网络学说:机体免 疫系统是一个建立在识别自身抗原基础上来识别外 来抗原的系统,抗体分子的可变区(v)结构域具有 双重特性,它通过抗原结合部位与抗原结合,又借 助于独特型决定簇引发免疫应答。
Burnet和克隆选择学说
• 1957年Burnet提出了克隆 选择学说;
• 免疫细胞个体发育阶段性(阳性选择和阴性选择)被明确; • 免疫活性(T、B)细胞协作(Claman et al,1966)明确,其后树突状细
胞、巨噬细胞等抗原提呈作用等被发现,第二信号系统作用得到 了明确;免疫细胞活化、凋亡及失(无)能机制(1990)基本阐明 等; • 耶鲁(Yalow,1960)等建立放射免疫技术,科隆和米尔斯坦(Kohler & Milstein, 1975)建立单克隆抗体杂交瘤技术等; • 马雷(Murray,1954)和汤玛斯(Thomas, 1956)成功地进行了器官/细 胞移植,近年高效免疫抑制剂的发现与应用等; • 免疫细胞因子及其受体基因陆续被克隆等,使现代免疫治疗基本 完善。
• 包括 体液免疫、细胞免疫。 • 先天性免疫在低等无脊椎动物上就存在;获得性免疫在脊
椎动物中才有
自然免疫与获得性免疫的区别和特点
先天性免疫应答 不依赖抗原活化的应答

六科联考医学免疫学

六科联考医学免疫学

第六篇医学免疫学第一章绪论【考纲要求】1.免疫的概念。

2.免疫系统及其组成。

3.免疫的三大功能。

4.克隆选择学说。

【考点纵览】1.免疫是机体针对抗原发生应答的一种能力。

2.免疫系统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组成。

3.免疫系统的三大功能包括免疫防御、免疫稳定、免疫监视。

【历年考题点津】1.免疫系统的三大功能为A •免疫防御、免疫应答、免疫记忆B •免疫应答、免疫记忆、免疫监视C. 免疫防御、免疫记忆、免疫监视D .免疫防御、免疫自稳、免疫监视E.免疫应答、免疫自稳、免疫监视答案:D第二章抗原【考纲要求】1. 基本概念:(1)抗原和抗原的两种性能;(2)抗原决定簇;(3)T细胞抗原决定簇和B细胞抗原决定概念及区别簇的;(4)抗原结合价;(5)共同抗原(共有决定簇) ; (6)交叉反应;(7)耐受原与变应原。

2. 抗原的分类:(1)完全抗原和半抗原;(2)胸腺依赖性抗原和胸腺非依赖性抗原;(3)异种抗原、同种异型抗原、自身抗原和独特型抗原;(4)异嗜性抗原。

3. 超抗原:(1)概念;(2)种类;(3)与普通抗原的区别。

4. 佐剂:(1)概念;(2)种类;(3)作用机制。

【考点纵览】1. 抗原的概念。

2. 抗原决定簇是存在于抗原分子表面的能够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团。

3. 抗原通常具有免疫反应性和免疫源性两种性能。

4. 免疫反应性是指抗原能与相应抗体特异性结合,发生免疫反应的性能。

【历年考题点津】1 .免疫反应性是指抗原能够A .刺激机体发生免疫应答的性能B .与相应抗体特异性结合,发生免疫反应的性能C. 刺激机体产生抗体的性能D .与相应免疫应答产物特异性结合,发生免疫反应的性能E.与致敏淋巴细胞特异性结合,发生免疫反应的性能答案:B2. 不完全抗原(半抗原)A .既有免疫原性,又有免疫反应性,且与蛋白质载体偶联后,才能与相应抗体结合B .只有免疫反应性,而无免疫原性C. 只有免疫原性,而无免疫反应性D•既无免疫原性,又无免疫反应性E.与抗原决定簇具有相似的含义答案:B(3〜6题共用备选答案)A .抗原决定簇B. 胸腺依赖性抗原C. 胸腺非依赖性抗原D .完全抗原E.共同抗原3. 既有免疫原性,又有免疫反应性答案:D4. 可引起交叉反应答案:E5. 决定抗原特异性答案:A6. 直接刺激B 细胞产生抗体答案:C第三章免疫器官【考纲要求】1. 中枢免疫器官:(1)概念;(2)组成;(3)主要功能。

1绪论

1绪论

有少数微生 物能引起人 类和动、植 物的病害
工业,微生物应用于 食品、皮革、纺织、 石油、化工、冶金等 医药工业,利用微生物 制造抗生素、维生素、 辅酶、ATP等药物
微生物
农业,以菌造肥 ,以菌催长,以 菌防病,以菌治 病
基因工程技术中提供多种工具酶和 载体系统,创建有益的工程菌新品种
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
第二节 免疫应答的类型
1、固有免疫(innate immunity) 屏障结构: 皮肤、粘膜及其附属成分胞 固有免疫分子:
补体、细胞因子、具有抗菌作用的多肽、蛋白质、
酶类物质等。
第二节 免疫应答的类型
1、固有免疫(innate immunity)
微生物学的开山鼻祖 — 列文虎克
• 荷兰人用自己制造的显微镜观察到了被他称为“小动物” 的微生物世界 • 发现了杆菌、球菌和螺形菌 • 实实在在看到并记录了一类从前没有人看到过的微小生命 • 因为这个伟大的发现,他当上了英国皇家学会的会员
列文虎克的显微镜
列文虎克和他自制的显微镜(放大266倍)
☆ 微生物
微生物学发展简史及展望
微生物学的经验时期 11世纪初 14世纪 16世纪 肺痨由虫引起 人痘 传染生物学
实验微生物学时期 1676年 19世纪60年代 李斯特 郭霍 1892年 列文虎克发现细菌 巴斯德开创微生物生理学 创立外科无菌术 细菌的分离培养技术 俄国伊凡诺夫斯基发现病毒
青霉
应用 氨基酸、有机酸、酶制 微生物
剂、菌肥、农药
微生物学(microbiology)
生命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微生物的种类、分布、形 态、结构、代谢、生长繁殖、遗传、进化及与人、动、植 物等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
医学微生物学(medical microbiology)

第七版医学免疫-第一章-绪论

第七版医学免疫-第一章-绪论
7
二、免疫系统的基本功能-(免疫三大功能)
功 能 正常表现 异常表现
↑超敏反应、 ↓免疫缺陷病 (易受感染)
↑自身免疫性疾病
免疫防御 清除病原微生物 immune (抗感染免疫) defense
免疫自稳
immune homeostasis
对自身正常成分耐受
免疫监视
immune surveillance
两类免疫的特征区别:
固有免疫: 出生时就具有 针对异物的范围广 反应迅速,即刻—96小时
表现方式:天然的防御性屏障反应
包括:
解剖学屏障:
生理学屏障:
完整的皮肤,黏膜
体温,发热,胃酸,体液中杀菌物质
吞噬细胞屏障: 单核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
炎症屏障: 炎症引起局部血管渗出,吞噬细胞活化
三、免疫的类型及其主要特征
对异物抗原 对自身成分 对机体作用
抗感染(病原生物) 耐 受(tolerance) (不发生免疫应答) 有利 (beneficial) (保护机体作用)
第一章
一、免疫的概念
免疫学概论
二、免疫系统的基本功能(三大功能)
三、免疫的类型和特征
四、免疫学的形成和发展简史 五、免疫学研究范畴以及在医学上的意义
清除突变或癌变细胞
↓ 肿瘤发生 (病毒持续感染)
第一章
一、免疫学简介
免疫学概论
二、免疫系统的基本功能
三、免疫的类型(两种类型的免疫及以及在医学上的意义
9
三、免疫的类型及其主要特征
免疫的类型和主要特征
固有/天然免疫(innate immunity)
非特异性免疫(nonspecific immunity)
适应性免疫( acquired /adaptive immunity)

免疫学名词简答总结

免疫学名词简答总结

第一章、绪论一、名词解释★免疫(immunity):是机体免疫系统识别“自身”和“非己”,对“自身”耐受,对“非己”排除的一种生理功能。

二、简答题简述固有免疫与适应性免疫的比较。

固有免疫适应性免疫获得形式固有性(先天性)无需抗原激发获得性免疫需要抗原激发发挥作用时相早期,快速(数分钟至4天)4~天后发挥效应免疫原识别受体模式识别受体特异性抗原识别受体由于细胞发育中基因重拍产生多样性免疫记忆无有,产生记忆细胞举例抑菌、杀菌物质,补体,炎症因子吞噬细胞,NK细胞,NKT细胞T细胞(细胞免疫-效应T细胞)B细胞(体液免疫-抗体)第二章、免疫器官和组织一、名词解释★1、淋巴细胞归巢(lymphocyte homing):是指血液中的淋巴细胞选择性趋向迁移并定居于外周免疫器官的特定区域或特定组织的过程。

★2、淋巴细胞再循环(lymphocyte recirculation):是指定居在外周免疫器官的淋巴细胞,由输出淋巴管经淋巴干、胸导管或右淋巴导管进入血液循环;经血液循环到达外周免疫器官后,穿越HEV,重新分布于全身淋巴器官和组织的反复循环过程。

二、简答题★简述中枢免疫器官和外周免疫器官的组成及功能。

1、中枢免疫器官▲骨髓:①各类血细胞和免疫细胞发生的场所。

②B细胞和NK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

③体液免疫应答发生的场所。

▲胸腺:①T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

②免疫调节作用。

③自身耐受的建立与维持。

2、外周免疫器官▲淋巴结:①T细胞和B细胞定居的场所。

②免疫应答发生的场所。

③参与淋巴细胞再循环。

④过滤作用。

▲脾:①T细胞和B细胞定居的场所。

②免疫应答发生的场所。

③合成生物活性物质。

④过滤作用。

⑤贮存和调节血量(非免疫功能)。

▲黏膜相关淋巴组织:①行使黏膜局部免疫应答。

②产生分泌型IgA(SIgA)。

第三章、抗原一、名词解释★1、抗原(antigen,Ag):是指所有能激活和诱导免疫应答的物质。

通常指能(1)被T、B淋巴细胞表面特异性抗原受体(TCR或BCR)识别及结合,激活T、B 细胞增殖、分化、产生免疫应答效应产物(特异性淋巴细胞或抗体),(2)并与效应产物结合,进而发挥适应性免疫应答效应的物质。

免疫学导论复习知识点07040133

免疫学导论复习知识点07040133

免疫学导论复习知识点第一章绪论免疫(Immunity):指机体识别和排除抗原异物,维持机体生理平衡和稳定的功能。

免疫学(Immunology):研究机体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结构及其免疫生物学(生理性的和病理性的)功能的学科。

固有性免疫:又称先天免疫性,是机体先天就有的而且始终存在的防御机制。

特点:(1)出生时已具备(早)(2)可稳定性遗传给后代(3)作用广泛:无特异性(4)个体差异不大获得性免疫:是机体通过抗原诱导获得免疫应答而产生的对非自身物质的抵抗性特点:(1)出生后受抗原刺激产生(2)具有特异性(针对性)(3)一般不能遗传(4)个体差异大(5)具有记忆性中枢免疫器官 : 骨髓, 胸腺外周免疫器官:脾脏、淋巴结、皮肤相关的淋巴组织(SALT)、粘膜相关的淋巴组织(MALT)免疫系统三大功能: 1.免疫防御抗感染(immunologic defense)2.免疫稳定消除炎症或衰老细胞(immunologic homeostasis)3.免疫监视控制癌变细胞(immunologic surveillance)第二章抗原抗原:一类能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使之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并能与相应的应答产物在体内外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物质。

抗原的两种特性:1.免疫原性(Immunogenicity)-------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的能力2.免疫反应性(Immunoreactivity)----与相应的应答产物在体内外发生特异性结合的能力免疫原(immunogen):免疫原性完全抗原(complete Ag):两种特性半抗原(hapten):免疫反应性耐受原(tolerogen):免疫耐受变应原(allergen):Ⅰ型超敏抗原决定族(Antigen Determinant,AD:抗原分子中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集团,又称为表位(epitope)。

AD的数目、性质和空间构象决定抗原特异性;抗原以AD与相应抗原受体及抗体特异性结合功能性抗原决定簇:位于表面的、易被淋巴细胞识别的、可启动免疫应答的决定簇隐蔽性抗原决定簇:为于分子内部的,不能引起免疫应答的决定簇顺序决定簇(线性决定簇):1.一段序列相连的氨基酸片段形成2.多在抗原分子内3.主要由T识别,B也可识别构象决定簇:1.序列上不相连,由天然构象形成2.位于分子内部3.由B识别抗原的结合价:抗原分子中能和抗体分子结合的AD的数目共同抗原:在两种不同的抗原之间可以存在有相同或相似的抗原决定基,称为共同抗原。

医学免疫学PPT第一章 绪论课件

医学免疫学PPT第一章  绪论课件

免疫调节 身 维持机体平衡 稳

肿瘤发生 自身免疫性疾病 疾病发生
• 儿童哮喘 • 花粉过敏 • 鸡蛋过敏 •…
过敏
• 免疫缺陷
• 遗传性血管神经 性水肿
• 免疫缺陷
• 获得性免疫缺陷 综合征(AIDS)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
• 累及全身各系统 • 蝶形红斑
• 免疫应答(immune response):免疫系统 识别和清除“非己”物质的过程
固有免疫组成
解剖学屏障:皮肤/粘膜组织 生理学屏障:胃酸,溶菌酶 免疫细胞:吞噬细胞,树突状细胞,自
然杀伤细胞 体液因子: 补体、细胞因子等
适应性免疫:又称获得性免疫或特异性免疫
• 个体出生后,生活中不断接触到病原微生物等多种抗 原刺激后逐渐建立起来的、后天获得的免疫功能
适应性免疫的特点
Rowe(1965)自骨髓瘤患者的血清内发现了IgD 石板(1966)自枯草热患者的血清中发现了IgE
1、细胞免疫的发现 2、免疫耐受现象的发现 3、抗体生成克隆或细胞系选择学说的提出 4、胸腺的发现 5、七十年代的重要成就还有T细胞亚类的发 现和免疫网络学说的提出等
细胞转移迟发型超敏性的成功证明了细胞免疫的存在 Chase等(1942)证明了结核菌素反应不是由抗体引起, 而是由致敏细胞引起,从而证明了机体免疫性除能产生体液免 疫外还能形成细胞免疫,证实了细胞免疫的存在 Fagraeus证明抗体是抗原刺激后,淋巴细胞转化成的浆 细胞产生的。这些成就提示免疫细胞在抗体形成和细胞介导的 免疫作用中的主导地位
炭疽杆菌疫苗
狂犬病病毒疫苗
1、抗体的发现 2、补体的发现 3、血清学方法的建立 4、免疫化学的研究 5、抗体生成理论的提出 6、抗体分子结构揭示

免疫学基础与病原生物学习题及答案

免疫学基础与病原生物学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免疫学基础绪论一、名词解释1、免疫2、免疫防御3、免疫稳定4、免疫监视二、判断题1、清除自身损伤衰老细胞属于生理性,免疫稳定。

2、清除病原微生物属于免疫监视。

3、免疫对机体都有利的。

4、胸腺微环境对骨髓来源的前体细胞具有调节作用。

三、选择题[A型题]1、免疫的概念是:A.机体认别和排除抗原性异物的一种能力B.机体抗感染免疫的过程C.机体对病原微生物的防御功能D.机体清除自身的损伤或衰老细胞的一种能力E.清除和灭杀自身突变的细胞2、免疫监视功能低下的机体易发生:A.免疫耐受B.免疫增生病C.肿瘤D.超敏反应E.自身免疫病3、免疫防御功能低下的机体易发生:A.自身免疫病B.反复感染C.肿瘤D.超敏反应E.移植排斥反应4、机体对特定抗原免疫反应答过强易导致:A.移植排斥反应B.免疫增生病C.反复感染D.超敏反应E.肿瘤5、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是:A.感染病微生物而获得B.接种疫苗而获得C.机体输入淋巴因子而获得D.由遗传而获得E.由母亲的抗体通过胎盘给婴儿而获得6、免疫系统包括:A.免疫器官B.免疫细胞C.免疫分子D.免疫器官和免疫分子E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B型题]A.免疫防御B.免疫稳定C.免疫监视D.免疫耐受E.免疫缺陷1、阻止病原微生物侵入机体及中和毒素属于:2、清除衰老、损伤、死亡细胞,以维持机体生理功能的平衡稳定属于:3、清除体内突变细胞,以防止肿瘤发生属于:4、免疫活性细胞接触抗原性物质时表现的一种特异性无应答状态属于:5、机体不能抵御病原性微生物的侵袭而发生反复感染属于;[C型题]A.非特异性免疫B.特异性免疫C.两者均是D.两者均不是1、先天遗传而获得的免疫功能属于:2、皮肤黏膜的屏障作用属于:3、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属于:4、机体获得针对某种病原微生物或抗原的免疫功能属于:5、补体的溶菌作用属于:6、溶菌酶的溶菌作用属于:[X型题]1、免疫系统的功能具有:A.免疫监视B.免疫稳定C.免疫防御D.免疫调节E.免疫耐受2、免疫防御功能异常可发生:A.肿瘤B.免疫缺陷C.免疫增生病D.自身免疫病E.超敏反应3、免疫稳定功能是指:A.防止自身免疫病发生B.清除体内突变细胞C.清除体内衰老、损伤和死亡的细胞病原微生物D.抑制病原微生物在体内生长繁殖E.清除体内病原微生物,维持息身稳定4、免疫监视功有是指:A.防止病毒的持续感染B.清除体内衰老、损伤和死亡细胞C.清除体内突变细胞防止肿瘤发生D.清除体内病原微生物,维持自身稳定E.抑制病原微生物在体内生长繁殖四、填空题1、免疫应答的类型有和。

免疫学重点(含笔记)

免疫学重点(含笔记)

第一章免疫学绪论掌握:1、免疫和免疫学概念。

2、免疫应答的类型和特点。

3、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熟悉:1、免疫细胞的分类和种类。

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一.免疫系统的功能:答:1.免疫防御(Immunological defence):是机体排斥外来抗原性异物的一种免疫保护功能。

正常:可产生抗感染的作用(清除病原微生物及其他抗原);异常:应答过强或持续时间过长——超敏反应;应答过弱——免疫缺陷疾病。

2.免疫监视(Immunological surveillance):指免疫系统及时识别、清除体内突变、畸变和病毒感染细胞的一种生理保护作用。

丧失——肿瘤发生;病毒持续感染3.免疫自稳(Immunological homeostasis):指免疫系统通过调节网络实现免疫系统功能相对稳定(清除损伤的细胞或衰老的细胞)。

自稳机制发生异常——自身免疫病免疫应答的类型和特点:二.免疫应答的特点1.非特异性免疫应答(固有免疫应答细胞)【单核-巨噬细胞、NK、多形核中性粒细胞等】特点:通过细胞表面表达的受体,识别表达于多种病原体表面(非特异性免疫)的分子。

如:Toll-like receptor 4 (TLR4) 识别多糖(表达于多种G-肠道杆菌表面)固有细胞活化→免疫效应→释放CKs(IFN)→防御作用2.特异性免疫应答(适应性免疫应答细胞)【淋巴细胞】特点:细胞克隆分布,表达一种抗原识别受体,特异性识别天然大分子中具有特殊结构的小分子(蛋白质中的多肽、糖中的寡糖、脂酸、核苷酸片断)这些小分子称为抗原(Ag)。

三、免疫的类型1、非特异性免疫:个体在长期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的防御功能,乃经遗传而获得,而并非针对特定抗原,属天然免疫。

【先天具有;无特异性;无记忆性;作用快而弱。

】2、特异性免疫:个体发育过程中接触特定抗原而产生的仅针对该特定抗原发生的反应。

【后天获得;有特异性;有记忆性;有耐受性;作用慢而强。

】免疫和免疫学概念:免疫(immunity):是机体识别“自己”, 排除“异己(非己)”过程中所产生的生物学效应的总和,正常情况下是维持内环境稳定的一种生理性防御功能。

第一章 免疫学概论

第一章 免疫学概论

免疫细胞表面膜分子
免疫细胞膜分子表达(种类与水平)是
动态、变化的,可受多种因素调节。 膜型
免 疫 分 子
分泌型
T细胞表面分子
T细胞表面分子动态改变示例
抗体的生物学作用
细菌 3. 激活补 体介导杀

肥大细胞脱 颗粒
4. 炎症反映
或其它大分子细 菌代谢产物抗原
1. 抗原抗体 复合物
2. 结合细胞 调理吞噬作
一 免疫系统及其组成部分的主要作用
人体的免疫器官和组织


免 疫 器
中枢免 疫器官

(一)免疫器官 1. 中枢免疫器官(初级淋巴器官) (1)骨髓 功能:产生各类免疫细胞;B淋巴细胞分
化、发育的场所;再次免疫应答的场所 (2)胸腺 功能:T淋巴细胞分化、发育的场所
2.外周免疫器官(次级淋巴器官)
• * 又 称 天 然 / 非 特 异 性 免 疫 (natural/non-specific immunity),
* 个体在长期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的防御功能,经遗传 而获得,并非针对特定抗原,属天然免疫。 先天具有;无特异性;无记忆性;作用快而弱。
* 主要机制 物理屏障 皮肤粘膜/血脑/血胎屏障; 化学屏障 皮肤与粘膜局部分泌抑菌和杀菌物质; 生物学屏障 非特异性效应细胞:中粒、单核/巨噬细胞、NK细胞等 非特异性效应分子:补体、溶菌酶、细胞因子等
可刺激机体产生特异 性免疫应答的物质
抗原决定基
产生抗体
抗原
刺激机体
特异性免疫
效应性免 疫细胞
四 适应性免疫应答、类型及过程
适应性免疫应答类型
• 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体液免疫应答:B细胞介导,抗体是发挥免疫 效应的主要机制

免疫选择题库

免疫选择题库

第一章免疫学绪论1.免疫的概念是:A.机体排除病原微生物的的功能B.机体清除自身衰老、死亡细胞的功能C.机体抗感染的防御功能D.机体免疫系统识别和排除抗原性异物的功能E.机体清除自身突变细胞的功能2.首先使用人痘预防天花的是:A.法国人 B.中国人 C.英国人D.希腊人 E.印度人3.免疫对机体是:A.有害的 B.有利的 C.有利也有害D.有利无害 E.正常条件下有利,异常条件下有害4.免疫监视功能低下的机体易发生:A.肿瘤 B.超敏反应 C.移植排斥反应D.免疫耐受 E.自身免疫病5.免疫防御功能低下的机体易发生:A.肿瘤 B.超敏反应 C.移植排斥反应D.反复感染 E.免疫增生病6.机体抵抗病原微生物感染的功能称为:A.免疫监视 B.免疫自稳 C.免疫耐受D.免疫防御 E.免疫识别7.机体免疫系统识别和清除突变的细胞的功能称为:A.免疫监视 B.免疫自稳 C.免疫耐受D.免疫防御 E.免疫识别第二章抗原1. 下列哪种物质没有免疫原性A. 异嗜性抗原B.抗体C.补体D.半抗原E.细菌多糖2. 同一种属不同个体所具有的抗原称为A.异种抗原B.同种异型抗原C.独特型抗原D.Forssman抗原E.合成抗原3. 引起同胞兄弟之间移植排斥反应的抗原属于A. 异种抗原B. 同种异型抗原C. 自身抗原D. 异嗜性抗原E. 感染的微生物抗原4. TD-Ag得名,是因为A.在胸腺中产生B.相应抗体在胸腺中产生C.对此抗原不产生体液免D.只引起迟发型变态反应E.相应的抗体产生需T细胞辅助5. 决定抗原特异性的分子基础是A.抗原决定基B.抗原的大小C.抗原的电荷性质D.载体的性质E.抗原的物理性状6.下列哪种物质不是TD-AgA.血清蛋白B.细菌外毒素C.类毒素D.细菌脂多糖E.IgM7. 用牛血清白蛋白-二硝基苯-卵清蛋白(BSA-DNP-OA)免疫过的动物,•注射下列哪种物质,产生抗DNP抗体的量最少?A. 牛血清白蛋白-二硝基苯B. 二硝基苯-卵清蛋白C. 牛血清白蛋白-二硝基苯-卵清蛋白D. 鸡丙种球蛋白-二硝基苯E. 鸡丙种球蛋白-苯胺8. 免疫原性最强的物质是A.蛋白质B.类脂C.多糖D.核酸E.脂肪9. 与蛋白质载体结合后才具有免疫原性的物质是A.完全抗原B.TD抗原C.TI抗原D.半抗原E.超抗原10. 存在于不同种属之间的共同抗原称为A.异种抗原B.交叉抗原C.超抗原D.异嗜性抗原E.类属抗原11. 动物来源的破伤风抗毒素对人而言是A.半抗原B.抗体C.抗原D.既是抗原又是抗体E.超抗原12. 仅有反应原性而无免疫原性的物质是A.超抗原B.半抗原C.完全抗原D.异嗜性抗原E.类属抗原13. 接种牛痘疫苗后机体产生了对天花病毒的免疫力,反映了这二种抗原分子的A. 特异性B. 交叉反应性C. 分子大D. 异种性E.化学结构复杂14. 超抗原A.可以多克隆激活某些T细胞或B细胞B.需经抗原提呈细胞加工处理C.与自身免疫病无关D.有严格的MHC限制性E.只能活化一个相应的T细胞克隆第三章免疫器官的结构和功能1.人类的中枢免疫器官是:A.淋巴结和脾脏 B.胸腺和骨髓 C.淋巴结和胸腺D.骨髓和粘膜相关淋巴组织 E.淋巴结和骨髓2.人体中体积最大的免疫器官A.胸腺 B.法氏囊 C.脾脏D.淋巴结 E.骨髓3.免疫细胞产生、发育、分化成熟的场所是:A.淋巴结和脾脏 B.胸腺和骨髓 C.淋巴结和胸腺D.骨髓和粘膜相关淋巴组织 E.淋巴结和骨髓4.周围免疫器官是A.淋巴结、脾脏、胸腺 B.胸腺、淋巴结、粘膜组织C.脾脏、淋巴结、粘膜相关淋巴组织D. 骨髓和粘膜相关淋巴组织E. 扁桃体、淋巴结和骨髓5.周围免疫器官不包括:A.骨髓 B.淋巴结 C.粘膜免疫系统D.胸腺 E.脾脏6.T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是A.骨髓 B.胸腺 C.法氏囊D.脾脏 E.淋巴结7.B细胞定主要居于淋巴结的哪个区域A.皮质区 B.副皮质区 C.深皮质区D.浅皮质区 E.髓窦8.T细胞和B细胞定居的场所是:A.骨髓 B.周围免疫器官 C.中枢免疫器官D.胸腺 E.腔上囊9.T细胞和B发生免疫应答的场所是:A.骨髓 B.周围免疫器官 C.中枢免疫器官D.胸腺 E.血流10.切除胸腺的新生鼠的淋巴结中缺乏何种细胞A.巨噬细胞 B.B淋巴细胞 C.T淋巴细胞D.干细胞 E.粒细胞11.胸腺细胞是指A .胸腺中未成熟的前T细胞 B.胸腺上皮细胞 C.巨噬细胞 D.胸腺树突状细胞E.成纤维细胞第四章免疫球蛋白1.抗体与抗原结合的部位:A.V HB. V LC. C HD.C LE. V H 和 V L2.免疫球蛋白的高变区(HVR)位于A.V H 和 C HB. V L 和V HC.Fc段D.V H和C LE. C L和C H3.能与肥大细胞表面FcR结合,并介导I型超敏反应的Ig是:A.IgAB. IgMC. IgGD.IgDE. IgE4.血清中含量最高的Ig是:A.IgAB. IgMC. IgGD.IgDE. IgE5.血清中含量最低的Ig是:A.IgAB. IgMC. IgGD.IgDE. IgE6.与抗原结合后激活补体能力最强的Ig是:A.IgAB. IgMC. IgGD.IgDE. IgE7.脐血中哪类Ig增高提示胎儿有宫内感染?A.IgAB. IgMC. IgGD.IgDE. IgE8.在免疫应答过程中最早合成的Ig是:A.IgAB. IgMC. IgGD.IgDE. IgE9.下面哪一类Ig参与粘膜局部抗感染:A.IgAB. IgMC. IgGD.IgDE. IgE10.分子量最大的Ig是:A.IgAB. IgMC. IgGD.IgDE. IgE11.ABO血型的天然抗体是:A.IgA类抗体B. IgM类抗体C. IgG类抗体D.IgD类抗体E. IgE类抗体12.在种系发育过程中最早出现的Ig是:A.IgA类抗体B. IgM类抗体C. IgG类抗体D.IgD类抗体E. IgE类抗体13.新生儿从母乳中获得的Ig是:A.IgA类抗体B. IgM类抗体C. IgG类抗体D.IgD类抗体E. IgE类抗体14.能引起I型超敏反应的Ig是:A.IgA类抗体B. IgM类抗体C. IgG类抗体D.IgD类抗体E. IgE类抗体15.3—6个月婴儿易患呼吸道感染是因为粘膜表面哪一类Ig不足A.IgAB. IgMC. IgGD.IgDE. IgE16.免疫接种后首先产生的抗体是:A.IgAB. IgMC. IgGD.IgDE. IgE17.人IgM合成的最早时间是:A.胎儿早期B. 胎儿晚期C. 出生后1个月D.出生后3个月E. 出生后6个月18.产生抗体的细胞是:A.T细胞B. B细胞C. 浆细胞D.NK细胞E. 肥大细胞19.合成SIgA分泌片段J链的细胞是:A.巨噬细胞B. 血管内皮细胞C. 浆细胞D.粘膜上皮细胞E. 肥大细胞20.SIgA为:A.由二个IgA单体与J链组成B. 由一个IgA单体与J链组成C. 由二个IgA单体与J链和分泌片组成D. 由一个IgA单体与J链和分泌片组成E. 由五个IgA单体与J链组成21.IgM的抗原结合价为:A.一价B. 二价C. 五价D.八价E. 十价22.决定Ig类别的抗原决定簇存在于Ig分子的:A.轻链恒定区B. 重链恒定区C. 轻链可变区D.重链可变区E. 交链区23.巨球蛋白是指:A.IgAB. IgMC. IgGD.IgDE. IgE24.介导NK细胞、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发挥ADCC效应的Ig主要是:A.IgAB. IgMC. IgGD.IgDE. IgE25.CDR即为:A.Fab段B. Fc段C. Fd段D.CD分子的受体E.HVR26.来自母体能引起新生儿溶血症的Rh抗体是:A.IgA类抗体B. IgM类抗体C. IgG类抗体D.IgD类抗体E. IgE类抗体27.具有J链结构的Ig是:A.SIgA 、IgGB. IgM、SIgAC.IgG 、IgDD.IgD 、IgEE. IgE 、SigA28.能通过经典途径激活补体的Ig是:A.IgG1、IgG2、IgG4、IgMB.IgG1、IgG2、IgG3、IgMC.IgA、IgG、IgE、IgMD.IgG4、IgA、IgE、gDE.凝聚的IgG4、IgA、IgE29.Ig分子的基本结构是:A.由2条重链和2条轻链组成的四肽链结构B.由1条重链和1条轻链组成的二肽链结构C.由2条相同的重链和2条相同的轻链组成的四肽链结构D.由1条重链和2条轻链组成的三肽链结构E.由4条相同的肽链组成的四肽链结构30.通过自然被动免疫的Ig是:A.IgA 、IgGB. IgM、IgAC.IgG 、IgDD.IgD 、IgEE. IgE 、IgA31.半寿期最长的Ig类别是:A.IgAB. IgMC. IgGD.IgDE. IgE第五章补体系统1.补体经典激活途径中,补体成分激活顺序是:A.C123456789B. C145236789C. C124536789D.C142356789E. C1324567892. 在经典激活途径中补体的识别单位是:A.C3B. C2C. C1D.C9E. C53.下列补体固有成分中含量最高的是:A.C3B. C4C. C1qD.C2E. C54.具有激肽样作用的补体裂解片段是:A.C2aB. C3aC. C4aD.C3bE. C5a5. 具免疫粘附作用又有调理作用的补体裂解片段是:A.C2bB. C3bC. C4bD.C5bE. C5676.三条补体激活途径的共同点是:A.参与的补体成分相同B. 所需离子相同C.C3转化酶的成分相同D.激活物相同E.攻膜复合体的形成及其溶解细胞的作用相同7.补体系统的三条激活途径均参与的成分是:A.C2B. B因子C. C1D.C3E. C48.补体:A.是一组具有酶活性的脂类物质B. 对热稳定C. 具有溶菌作用,但无炎症介质作用D.参与免疫病理作用 E.C1在血清含量最高9.可刺激肥大细胞脱颗粒释放活性介质的成分是:A. C1qB. C5aC. C3bD.C4b E.C1s10.具有过敏毒素作用的补体组分是:A. C3a、C5aB. C3a、C4aC. C3a、C4a、C5aD.C3a、C5b67 E.C3b、C4b11.不参与C5转化酶形成的的补体成分是A. C4B. C5C. C3D.C2 E.B因子12.下列那种成分是C3转化酶?A. C234B. C567C. C3bBbD.C3bBbp E.C1s13.激活补体能力最强的Ig是:A.IgGB. IgEC. SIgAD.IgA E.IgM14.通过经典途径激活补体的Ig是A.IgA、IgGB. IgE、gMC. SigA、IgDD.IgA 、IgM E.IgM、IgG15.既有趋化作用又有能激活肥大细胞释放组胺的补体裂解产物是:A.C3a、C2aB. C3b、C4bC. C423、C567D.C3a、C5a E.C2a、C5a16.C1q能哪些Ig的补体结合位点结合?A.IgG1、IgG2、IgG 3、IgMB. IgG1、IgG2、IgG 4、IgMC.IgG1、IgG3、IgG 4、IgM D.IgG2、IgG3、IgG 4、IgM E.IgM、IgG、IgA17.构成攻膜复合体(MAC)的补体成分是:A. C6b-9B. C4b2bC. C3bnBbD.C3bBb E.C5b-918.能激活补体旁路途径的Ig是:A. IgG4和凝聚的IgAB. IgG1-3C. IgMD.IgD E.IgE19.能激活MBL途径的成分是:A.凝聚的IgAB. IgG1-3C. IgMD.MBL E.IgG420.可以激活补体旁路途径的成分:A.内毒素B. 抗原抗体复合物C. IgMD.MBL E.单体IgG21.补体参与的生物学作用是:A. 中和毒素作用B. ADCC作用C. 特异性抗体介导红细胞溶解D.沉淀作用 E.低渗溶解红细胞22.抑制C1酯酶活性的补体调节因子是:A.H因子B. I因子C. C1IHND.DAF E.P因子23.灭活C3bBb的补体调节因子是:A.H因子和I因子B.C4bpC. C1IHND.DAF E.P因子24.灭活C3b的补体调节因子是:A. H因子B. I因子C. C4bpD.DAF E.C8bp第六章细胞因子1.主要刺激粒细胞系前体细胞分化的细胞因子是:A.G-CSFB.IL-1C.IL-3D.GM-CSFE.IL-72.具有趋化作用的细胞因子是:A.IL-2B.IL-2C.IL-8D.IFNE.M-CSF3.在Ig类别转化中,能促进IgM转化为IgE的细胞因子是:A.IL-4B.TNFC.IL-2D.IL-1E.IL-64.TNF- 主要由哪些细胞产生?A.单核-巨噬细胞B.静止T细胞C.B细胞D.树突状细胞E.红细胞5.下列哪些免疫分子的作用具有特异性?A.AbB.IL-1C.IL-2D.IFNE.TNF6.选择性刺激造血干细胞增殖分化的细胞因子是:A.ILB.TNFC.IFND.CSFE.TGF7.能使红细胞样前体细胞增殖分化为成熟红细胞的细胞因子是:A.IL-1B.IL-2C.IL-4D.IFNE.EPO8.使已激活的T淋巴细胞继续增殖分化的细胞因子是:A.IL-1B.IL-2C.IL-3D.IL-6E.IL-59.能直接杀伤肿瘤细胞的细胞因子是:A.IL-1B.IFNC.TNFD.IL-6E.IL-410.介导炎症反应发生,具有趋化作用的细胞因子是:A.IL-1B.IFNC.CSFD.IL-2E.IL-8第七章白细胞分化抗原和粘附分子1.白细胞分化抗原是指:A.白细胞表面的全部膜分子 B.T淋巴细胞表面的膜分子C. 淋巴细胞表面的膜分子D.主要为TCR和BCRE.E.白细胞在正常分化成熟不同谱系、不同阶段以及活化中出现或消失的细胞表面标记2.白细胞分化抗原的组成大多数是:A.跨膜蛋白或糖蛋白B.跨膜磷脂C.跨膜化学基因D.跨膜无机物E.跨膜有机物3.粘附分子的正确概念是:A.细胞在正常分化、成熟、活化过程中,出现或消失的表面标记B.介导细胞之间或细胞与基质之间相互接触和结合的一类分子C.由活化的细胞分泌的调节多种细胞生理功能的小分子多肽D.体液中正常存在的具有酶活性和自我调节作用的一组大分子系统E.是一组广泛参与免疫应答并代表个体特异性的抗原分子4.整合素家族得名是因为:A.介导细胞与细胞外基质的粘附,使细胞附着而形成整体B.分子结构和肽链氨基酸组成与免疫球蛋白有一定同源性C.介导淋巴细胞的归巢D.介导同型细胞间相互聚集的粘附分子E.以上都不是5.Ig超家粘附分子具有:A.与免疫球蛋白V区和(或)C区相似的折叠结构B.与MHC分子肽结合区相似的分子结构C.与补体攻膜复合体相似的分子聚合形式D.与SmIg相似的识别特异性E.与CKs相似的旁分泌作用特点6.选择素分子的主要作用是:A.在血流状态下介导白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的起始粘附B.在炎症渗出中,介导白细胞穿越血管内皮细胞的过程C.在生长发育过程中,介导同型细胞间的粘附作用D.主要参与细胞间的相互识别作用E.主要介导淋巴细胞向中枢免疫器官的归巢7.淋巴细胞归巢是指:A.成熟淋巴细胞向中免疫器官的迁移B.淋巴细胞的一种定向迁移形式C.淋巴细胞随血流到达全身器官D.未成熟T细胞在可胸腺内从皮质移行到髓质E.以上都不是8.下列免疫分子中有粘附作用的分子是:A.CD3B.IgαC.IgβD.SmIgE.CD289.既作为淋巴细胞的归巢受体又与肿瘤转移有关的是:A.CD2B.CD3C.CD4D.CD8E.CD4410.归巢受体表达在:A.血管内皮细胞表面B.APC表面C.血小板表面D.红细胞表面E.淋巴细胞表面11.在血流状态下介导白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起始粘附的是:A.整合素家族B.IgSFC.选择素家族D.Cadherin家族E.以上都不是12.选择素介导的起始粘附又称:A.稳定粘附B.免疫粘附作用C.趋化作用D.归巢E.rolling13.Cadherin家族的主要作用是:A.介导同型细胞间的粘附B.介导细胞与ECM的粘附B.介导免疫细胞间的相互识别 D.介导血小板的粘附与聚集F.介导炎症细胞渗出过程14.介导起始粘附,分布在白细胞上的粘附分子是:A.L-选择素B.E-选择素C.P-选择素D.PNAdE.CD11/CD1815.介导NK细胞发挥ADCC的受体是:A.FcγR IB.FcγR IIC. FcγR IIID.FcεRE.FcαR16.下列哪项不是粘附分子的作用?A.参与淋巴细胞的归巢B.参与炎症的形成C.参与免疫细胞的发育与分化D.参与补体系统的激活E.参与血栓形成第八章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1.将健康人的组织或器官来替代患者丧失功能的组织和器官,常常会发生排斥反应,此时HLA分子被认为是A.同种异型抗原B.异嗜性抗原C.异种抗原D.同种抗原E.改变的自身抗原2.与强直性脊柱炎密切相关的HLA分子是:A.HLA-A5B.HLA-B8C.HLA-B7D.HLA-B27E.HLA-DR33.关于MHC I类分子的叙述,下列哪项是正确的?A.MHC-I类分子的肽链均为MHC编码B.参与B淋巴细胞的发育C.为二条相同的重链和二条相同的轻链组成的四肽链结构D.参与外源性抗原的提呈E.HLA I分子由第六染色体短臂上HLA复合体编码4.关于MHC II 类分子的叙述,下列哪项不正确的?A.2条多肽链均为MHC编码B.人类的MHC-II类分子包括HLA-DR、HLA-DQ、HLA-DPC.主要存在抗原提呈细胞的表面D.广泛分布于各种有核细胞表面E.HLA I分子由第六染色体短臂上HLA复合体编码5.移植抗原是:A.CD分子B.CKC.AMD.HLA分子E.Ig分子6.根据HLA单倍体遗传特征,同胞之间有一个单倍体相同的机率为A.10%B. 25%C.50%D.75%E. 100%根据HLA单倍体遗传特征,同胞之间有两个单倍体完全不同的机率为A.10%B. 25%C.50%A.D.75% E. 100%8.HLA单倍型是指:A.同一条染色体上HLA等位基因的组合B.在两条染色体上HLA等位基因的组合C.个体所有HLA表型的组合D.个体所有HLA表型的一半E.某一个体HLA分子的型别9.HLA的表型是指A. HLA基因在体细胞一条染色体的组合B. HLA基因在体细胞两条染色体的组合C. 一条染色体上的基因组合D. 两条染色体上的基因组合E. 某一个体HLA分子的型别10.HLA分子多态性部位是:A.肽结合区B. Ig样区C.跨膜区D.胞浆区E. 以上都不是11.MHC分子参与下列哪些细胞的分化过程?A.造血干细胞分化为淋巴干细胞B.淋巴干细胞分化为前T淋巴细胞C.前T 细胞分化为成熟T淋巴细胞D.成熟T淋巴细胞分化为记忆T淋巴细胞E.淋巴干细胞分化为B细胞12.亲代与子代间必然有一个HLA单倍型相同是因为A.单倍型遗传方式B.高度多态性现象C.连锁不平衡D.性连锁遗传E.等位基因同源染色体之间的交换13.HLA II类分子表达在:A.T淋巴细胞表面B.血管内皮细胞表面C.APC表面D.肝细胞表面E.上皮细胞表面14.为病人做器官移植HLA配型时,下列供者中哪个最合适?A.病人父母B. 病人妻子C.病人同胞兄弟姐妹D.病人子女E. 病人同卵双生同胞兄弟姐妹15.静止T淋巴细胞表达哪类MHC分子?A.只表达MHC I类分子B.只表达MHC II类分子C.同时表达MHC I、 II 类分子D.同时表达MHC II 、 III 类分子E.同时表达MHC I、 III 类分子16.活化的人T淋巴细胞表达哪类MHC分子?A.只表达MHC I类分子B.只表达MHC II类分子C.同时表达MHC I、 II 类分子D.同时表达MHC II 、 III 类分子E.同时表达MHC I、 III 类分子17. MHC分子被T细胞的TCR识别的部位在:A.肽结合区B. Ig样区C.跨膜区D.胞浆区E. 胞膜外区18.MHC分子与抗原肽结合的部位在:A.多态性区B. 非多态性区C.跨膜区D.胞浆区E. 胞膜外区19.MHC是指:A.染色体上编码组织相容性抗原的一组紧密连锁基因群B.染色体上编码次要组织相容性抗原的一组紧密连锁基因群C.染色体上编码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的一组紧密连锁基因群D.染色体上编码移植抗原的一组紧密连锁基因群E.染色体上一组基因群20.下列哪种疾病与HLA分子无关?A.强直性脊柱炎B. 多发性硬化病C.类风湿性关节炎D.血友病E. I型糖尿病21.下列哪项不是HLA复合体基因编码的产物?A.MHC I类分子的α链B.MHC I类分子的β链C.MHC II类分子的β链 D.MHC II类分子的α链E. C2、C4 、TNF第九章淋巴细胞1.NK细胞杀伤病毒感染细胞的特点是A.杀伤作用受MHC-I类分子限制B.杀伤作用依赖抗体C.杀伤作用依赖补体D.杀伤作用不受MHC限制E.与Tc的细胞毒作用一样有特异性2. 能特异性直接杀伤靶细胞的细胞是A.Th细胞B.Tc细胞C.NK细胞D.巨噬细胞E.中性粒细胞3. 机体内最先发挥非特异性抗肿瘤作用的细胞是A.Tc细胞B.NK细胞K细胞D.单核/巨噬细胞E.中性粒细胞4. 有关γδT细胞的阐述哪项是错误的A.占外周血淋巴细胞的少数B.主要为CD8+细胞C.表面标记为CD3+的细胞D.杀伤作用的特异性不高E.具有杀伤肿瘤细胞作用5. T细胞特有的分化抗原是A.CD3B.CD4C.CD5D.CD8E.CD196. B细胞抗原识别受体是A.TCRB.CD3C.FcRD.CR2E.smIg7. 正常人外周血液T细胞占淋巴细胞总数的A. 10-15%B. 30 -35%C. 40 -55%D. 60 -80%E. 85 -95%8. 正常人外周血液B细胞占淋巴细胞总数的A. 10 -15%B. 20 -30%C. 40 -50%D. 70 -80%E.80 -90%9.未成熟B淋巴细胞表达的膜免疫球蛋白是A.SmIgA B.SmIgM C.SmIgE D.SmIgD E.SmIgE10.在外周血中,成熟B淋巴细胞表型一般为A.SmIgM+SmIgD+ CD5- B.SmIgM+SmIgD+ CD5+C.SmIgM-SmIgD- CD5+ D.SmIgM+SmIgD- CD5-E.SmIgM-SmIgD- CD5+12.按T淋巴细胞识别抗原受体在结构上的差异可将T淋巴细胞分为A.Th1和Th2细胞 B.TCRδγ+和TCRδγ-T细胞C.TCRβα+和TCRβα-T细胞 D.T DTH和Tc细胞E.TCRβα和TCRδγT细胞13.所有B淋巴细胞具有的分化抗原是A. CD3B. CD4C. CD8D. CD5E. CD1914.可分泌穿孔素的细胞、颗粒酶的细胞A. Tc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B. Tc淋巴细胞和NK细胞C. B淋巴细胞和 NK细胞D. Tc细胞和巨噬细胞E. B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15.细胞之间相互作用不受MHC限制的是A. CTL杀伤肿瘤细胞B. CTL杀伤病毒感染细胞C. DC向Th细胞提呈抗原D. 活化的巨噬细胞杀伤肿瘤细胞E. 巨噬细胞向Th细胞提呈抗原16.CD4+T细胞的表型是A.TCRβα+CD2-CD3+CD4+CD8- B.TCRβα+CD2-CD3-CD4+CD8-C.TCRβα+CD2+CD3+CD4+CD8- D.TCRδγ+CD2+CD3+CD4+CD8-E.TCRδγ+CD2+CD3+CD4+CD8-第十章抗原递呈细胞及抗原递呈1. 能提呈外源性抗原的细胞有一个重要标记,它是A.表达MHC-I类分子B.表达MHC-II类分子C.FcRD.C3bRE.抗原特异性受体2. 淋巴结中能提呈抗原的细胞有A.B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B.T细胞和巨噬细胞C.巨噬细胞D.巨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E.巨噬细胞和Th细胞3.抗原提呈细胞所不具备的作用是:A.促进T细胞表达特异性抗原受体B.降解抗原为小分子肽段C.使MHC分子与抗原肽结合D.为T细胞活化提供第二信号E.将抗原肽-MHC复合物提呈给T细胞4.关于DC提呈抗原的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 DC是重要的专职APCB.FDC滞留抗原-抗体复合物于细胞表面,有利于B淋巴细胞摄取抗原C. DC提呈外源性抗原能力强D.DC提呈内源性抗原能力强E.DC是激活初始T细胞最重要的APC5.下列哪种物质与MHC- II 类分子抗原提呈有关A. IiB.LMPC.TAP1D.泛素E. TAP26.关于APC提呈抗原,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 内源性抗原经APC处理后,形成抗原肽-MHC- II 类分子复合物形式提呈给CD4+T细胞B.内源型性原经APC处理后,形成抗原肽-MHC- I 类分子复合物形式提呈给CD8+T细胞FDC向B淋巴细胞提呈抗原-抗体复合物C. 脂类抗原与CD1结合,由APC提呈给CD4+T、CD8+T、CD4-CD8-和NK1.1T细胞。

免疫学资料

免疫学资料

第一章绪论了解1.自然免疫:机体先天就有的而且始终存在的防御机制。

2.获得免疫:机体通过抗原诱导获得的免疫系统应答而产生的对非己物质(包括病原物)的抵抗性第二章抗原掌握1.抗原:能启动机体的免疫应答,且能与其免疫应答产物(抗体或免疫效应细胞)特异性结合,并发生一系列生物学效应的物质。

2.载体效应:在免疫应答中,B细胞识别半抗原,并提呈载体表位给CD4阳性T细胞;Th细胞识别载体表位。

故通过载体把特异的T-B细胞之间连接起来,T 细胞才能激活B细胞,使B细胞分泌抗体。

3.半抗原:指只有反应原性而无免疫原性,必须与某种载体偶联才能引起免疫反应的一类物质。

4.佐剂:先于抗原或同时与抗原混合注射机体可增强抗原的免疫原性的物质。

5.内源性抗原:抗原提呈细胞和靶细胞胞内产生的抗原。

其与HLAI类分子结合成复合物,表达于细胞表面并被提呈给CD8阳性细胞毒性T细胞。

6.外源性抗原:非抗原提呈细胞自身所产生的抗原。

须被抗原提呈细胞摄取,并以与HLAII类分子结合成复合物的形式被提呈给CD4阳性T辅助细胞。

7.作为抗原要具备哪些基本条件?1.异物性2.大分子性抗原多数是蛋白质,其结构较复杂,分子量较大3.特异性抗原决定簇(病毒的衣壳)4.免疫原性8.抗原的基本分类(一)根据抗原性质:完全抗原、半抗原(二)根据抗原刺激B细胞产生抗体是否需要T细胞辅助1、胸腺依赖性抗原。

如:多数蛋白质抗原2、胸腺非依赖性抗原。

如,细菌脂多糖,聚合鞭毛素(三)根据抗原的合成方式天然抗原:非己抗原、自己抗原人工抗原:工结合抗原、人工合成抗原、基因工程抗原(四)根据与人体的亲缘关系1.异种抗原:来自不同种属的抗原。

2.同种异型抗原:来自同一种属不同个体抗原。

3.自身抗原:来自自身的抗原(眼睛水晶体蛋白质、精细胞、甲状腺球蛋白等)了解9.超抗原:指那些只需要极低浓度就可激活大量 T 细胞克隆,产生极强的免疫应超抗原答的抗原物质。

多由细菌外毒素及逆转录病毒蛋白构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 免疫学绪论 37
实际上,与此同时,人们也发现除了微生物之外的其它物质也能 引起免疫现象,过敏现象有了进一步认识,如血型不符的输血、器官 移植排斥反应、血清病等; Koch在发现了结核杆菌之后,试图用注射的方法使动物产生免疫, 但注射局部却出现了组织损伤和坏死。
以上事实揭示出两个问题: 第一, 免疫不一定仅仅由微生物引起; 第二, 免疫对机体不一定总是有利的, 也可以是有害的;
16
(2)适应性

机体的免疫系统能对所有各种各样分子做出特异性免 疫应答,甚至对以前地球上从未出现过的新分子而作 出免疫应答,因为机体中有多种多样的细胞克隆分别 与这些分子结合,这些特异性细胞克隆多达10的10次 方以上,也就是说能与l0的l0次方以上各种不同的抗 原决定簇结合。
第一章 免疫学绪论
免疫学导论
主讲:高 璐
第一章 免疫学绪论
1
推动现代生命科学前进的三架马车

分子生物学(Molecular Biology) 免疫学(Immunology) 细胞生物学(Cell Biology)
第一章 免疫学绪论
2
食物过敏发病率的增加 (Ⅰ型变态反应) 转基因农作物 商品化
重新评价食物过敏的问题, 食物过敏对大众进口的影响才开始受到重视 成为全球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
第一章 免疫学绪论
42
20世纪获得诺贝尔医学生理学奖的免疫学家
年代 1901 1905 1908 1912 1913 1919 1930 1951 1957 1960 1972 1977 1980 学者姓名 Behring Koch Ehrlich Metchnikoff Carrel Richet Bordet Landsteiner Theler Bovet Burnet Medawar Edelman Porter Yalow Dausset Snell Benacerraf 国家 德国 德国 德国 俄国 法国 法国 比利时 奥地利 南非 意大利 澳大利亚 英国 美国 英国 美国 法国 美国 美国 获奖成就 发现抗毒素,开创免疫血清疗法 发现结核杆菌,发明诊断结核病的结核菌素 提出抗体生成侧链学说和体液免疫学说 发现细胞吞噬作用,提出细胞免疫学说 器官移植 发现过敏现象 发现补体, 建立补体结合试验 发现人红细胞血型 发明黄热病疫苗 抗组胺药治疗超敏反应 提出抗体生成的克隆选择学说 发现获得性移植免疫耐受性 阐明抗体的化学结构 阐明抗体的化学结构 创立放射免疫测定法 发现人白细胞抗原 发现小鼠H-2系统 发现免疫应答的遗传控制
B细胞是在骨髓中发生和成熟的,但T细胞要运往胸腺器官中去分 化发育成熟。当然在成熟前有90%的T细胞发生程序性死亡。

骨髓和胸腺这两种免疫器官称中枢淋巴器官,也称为初级淋巴器 官。

淋巴细胞由初级淋巴器官转到淋巴结、脾脏以及全身各部的淋巴 组织中去,这些淋巴组织都称为外周淋巴器官或者次级淋巴器官。

超敏反应(强) 免疫缺陷病(弱) 自身免疫性疾病 肿瘤或病毒持续性感 染
免疫自稳 免疫监视
8
二、免疫的类型
(固有性免疫)
(适应性免疫)
第一章 免疫学绪论
9
1. 自然免疫性(natural immunity) 自然免疫性又称先天免疫性(innate immunity),是机体在接触 外来的侵染物之前就已经存在的免疫性,所以自然免疫性 是机体先天就有的,而且始终存在的防御机制。
4
第一节 免疫学的基本概念
一、免疫的本质与功能
免除税赋,免除差役 immunitas

免于疫患,免除瘟疫 immunity
免疫的最初概念:免除瘟疫
免疫的传统概念:抗感染免疫
现代免疫的概念:是机体识别“自身”与“非己”抗原,对“非己”抗 原产生排斥作用,对自身抗原形成天然耐受的一种生理功能。

免疫应答是机体对侵染的自身防御反应。 这里讲的“侵染”应当是广义的,不仅有病原生物及其产物,还有 非生物的物质;不仅有外来的,还有体内的能被免疫系统识别的细 胞和抗原物质。 防御反应的结果可能是杀伤,排除“侵染”物质,恢复和保持机体 的免疫平衡,也可能使机体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


免疫应答(immune response)是指免疫活性细胞对 抗原分子的识别、自身活化(或失去活化潜能)、 增值、分化及产生效应的过程。
食品免疫学
世界变态反应组织(WAO)和中华医学会变态反应分会共同宣布: 2005年7月8日式世界第一个过敏性疾病日
第一章 免疫学绪论
3
第一章 绪 论
目的与要求:
1. 2. 3. 理解并掌握现代免疫学的基本概念 理解免疫的基本功能、特点及类型 了解免疫学的发展概况以及免疫检验在食品检验中的 应用
第一章 免疫学绪论

1.用人痘苗接种预防天花。(中国民间) 2.接种牛痘苗预防天花。 Jenner

第一章 免疫学绪论
31
第一章 免疫学绪论
32
第一章 免疫学绪论
33
English 爱德华· 琴纳
1979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宣布天花在全世界完全消灭
第一章 免疫学绪论 34
二、经典免疫学时期(19世纪中叶-20世纪中叶)
12
抗原处理提呈,TB细胞增殖和分化
立刻产生应答反应
在接触病原和产生应答之间有一个延长时间
不依赖抗原活化的应答
依赖抗原活化的应答
第一章 免疫学绪论
13
特异性免疫与非特异性免疫的关系
物 理 性 屏 障 : 皮 肤 、 粘 膜
化 学 性 屏 障 : 、 脂 类 、 酶 等
pH
14
第一章 免疫学绪论
三、免疫应答及其特点
3.若在胚胎期,某抗原选择相应克隆接触后,该细胞系就被排除或失去活
性,处于抑制状态,称此为禁忌克隆(forbidden clone),使机体失去针对 该抗原的反应性,形成免疫耐受。解释了天然免疫耐受现象。
4.某些克隆可发生突变,而与自身组织发生反应,形成自身免疫应答。
1960年,Burnet和Medawar获诺贝尔奖。
24
T细胞


T cell 是 胸腺衍生的淋巴细胞。
在哺乳动物和鸟类中,造血干细胞(骨髓细胞)经血液移行至 胸腺,在此分化成胸腺淋巴细胞。然后再移行到末梢淋巴组 织而成为T细胞。

T细胞对入侵的微生物包括真菌、寄生虫、细胞内病毒、肿
瘤细胞和外来组织的细胞免疫反应起重要作用。
第一章 免疫学绪论
25

(4)记忆性

识别“自身”与“非自身”是通过淋巴细胞表面表达的
分子进行的。第一次接触过的外来分子能被淋巴细胞记
忆,当再次遇到相同抗原分子会作出更快和更强的应答。
这些记忆的淋巴细胞多为长命的细胞。
第一章 免疫学绪论
19
(5)自我调节性

免疫应答有自我调节的能力,一方面受抗原刺激淋巴细胞活
化,另一方面也有一些细胞对免疫有抑制作用,如抑制性T细 胞(Ts)对Th细胞有抑制作用。同样抗体的产生达到一定浓度
至此,经典的免疫概念被动摇了,那么,免疫究竟是机体 防御微生物侵袭的特有成分?还是机体识别“自己”和“非己” 的普遍生物学现象?这个问题必须有一个明确的答案。
第一章 免疫学绪论
38
三.近代免疫学和现代免疫学时期 ( 20 世纪中叶—现在)
特异性细胞的免疫功能、天然和获得性免疫耐受现象、抗体生成克隆学说、 细胞克隆选择学说(clonal selection)* Burnet(1957年)提出克隆选择学 说; * 从器官、细胞和分子水平探讨免疫系统结构与功能。

是最重要的造血器官,也是所有淋巴细胞及免疫细胞的发生地.
B细胞 骨髓依赖性淋巴细胞(bone marrow dependent lymphocyte) T细胞 胸腺依赖性淋巴细胞(thymus dependent lymphocyte) 单核细胞、巨噬细胞和粒细胞等



第一章 免疫学绪论
23
B细胞
第一章 免疫学绪论
5

免疫(immunity):是机体识别并清除“自己” 和“非己”抗原性异物的功能,借以维持机体的生 理平衡与稳定。其结果通常对机体有利,但在某些 条件下可对机体造成病理损害。 免疫学(immunology):是研究免疫系统的结构 与功能,理解其对机体有益的防卫功能和有害的病 理作用及其机制,以发展有效的免疫学措施,实现 防病治病的目的。
淋巴细胞通过血淋巴循环能遍布全身,成为机体免疫应答的组织
和细胞学基础(见第五章)。
第一章 免疫学绪论
26
五、免疫应答


体液免疫
细胞免疫
第一章 免疫学绪论
28
第一章 免疫学绪论
29
第一章 免疫学绪论
30
第二节
免疫学发展简史
根据所用的技术和方法,免疫学的发展历史可分为三个时期:
一、免疫学的经验时期(17世纪-19世纪)
17
(3)区别“自身”与“非自身”

一般说“非自身”是指外来的抗原物质,而自己体内的分子
是“自身”。免疫系统对“非自身”抗原能识别、清除,而
对自身的成分表现耐受,不引起免疫应答反应。

但因某些原因会使“自身成分”也能成为机体识别的抗原,
机体则会发生自身免疫应答(见第十一章)。
第一章 免疫学绪论
18
—— 指机体杀伤和清除异常突变细胞的能力,以监视 和抑制恶性肿瘤在体内生长。
第一章 免疫学绪论
7
免疫功能的生理和病理表现
功 能 生理功能
(正常免疫)
病理表现
(异常免疫)
免疫防御
清除病原微生物及其它抗原 性异物 清除损伤或衰老细胞 清除突变或畸变细胞,防止 肿瘤发生、杀伤病毒感染细 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