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复习《古诗鉴赏——语言篇:炼字、诗眼》导学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科
《古诗鉴赏——语言篇:炼字、诗眼》导学案
一、方法指导
第一节炼字
炼字就是根据内容和意境的需要,精心挑选最贴切、最富有表现力的字词来表情达意。
一般来说,炼字主要是锤炼诗词中的动词、形容词和虚词。
1.炼动词
试品味下面句子中加颜色词语的韵味。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念奴娇·赤壁怀古》)
答案“穿”字,化静为动,写出了乱石的陡峭、尖锐;“拍”字,运用拟人手法,点出了江流湍急的气势;“卷”字,表现了江涛冲击堤岸后形成雪花的力度。
这三个动词形象生动地描摹出赤壁山势的险要高峻和水势的汹涌澎湃,有声有色地展现了古战场雄壮的画面。
2.炼形容词
请简析“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中“阔”字的作用。
答案作者此时的心情是惆怅、凄苦、悲凉的,“阔”字既写出了景物的特征,又写出了作者内心的失落与惆怅。
3.炼色彩词
如“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红”与“绿”道出了作者感叹时光匆匆、春光易逝的这份“着色的思绪”。
4.炼虚词
李商隐《无题》中的名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方”“始”两个虚词表现出的是生命尽头透出的一股执着与坚韧的精神力量。
【答题步骤】
第一步:解释该字或词在句中的含义。
解释含义除了说明该字或词在句中的具体意思而外,还应当考虑语法现象和修辞手法,如活用,拟人,比喻,通感,化动为静等。
第二步:把该字或词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想像,再现诗句表现的图景。
第三步:点出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或哲理。
【例题展示】
1.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赏析“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句中“悦”“空”二字的妙处。
(6分)
请
思
考
〖答案示例〗“悦”,愉悦,高兴。
“空”,空明,清静。
二字都是使动用法,作“使……愉悦”“使……空明”讲。
(步骤一)(2分)在焕发着日照光彩的青山中,鸟儿自由自在地飞鸣欢唱,人行走在清清的水潭边,身影倒映在水中,湛然清明,心中也杂念全消,一片空明。
(步骤二)此情此景让诗人仿佛领悟到了空门禅悦的奥秘,摆脱尘世一切烦恼,含蓄地抒发了作者寄情山水的隐逸情怀。
(步骤三)(4分)
〖解题思路〗在这个句子里,“悦”和“空”都是使动用法,使……愉悦,“使……空明”,它们的主语分别时“山光”和“潭影”,宾语是“鸟性”和“人心”,通过改变词性,写出了鸟儿自由自在地飞鸣欢唱,人心的清静空明。
词句注释
⑴破山寺:即兴福寺,在今江苏常熟市西北虞山上。
南朝齐邑人郴州刺史倪德光舍宅所建。
⑵清晨:早晨。
入:进入。
古寺:指破山寺。
⑶初日:早上的太阳。
照:照耀。
高林:高树之林。
⑷竹径:一作“曲径”,又作“一径”。
通:一作“遇”。
幽:幽静。
⑸禅房:僧人居住修行的地方。
⑹悦:此处为使动用法,使……高兴。
⑺潭影:清澈潭水中的倒影。
空:此处为使动用法,使……空。
此句意思是,潭水空明清澈,临潭照影,令人俗念全消。
⑻万籁(lài):各种声音。
籁,从孔穴里发出的声音,泛指声音。
此:在此,即在后禅院。
都:一作“俱”。
⑼但余:只留下。
一作“惟余”,又作“唯闻”。
钟磬(qìng):佛寺中召集众僧的打击乐器。
磬,古代用玉或金属制成的曲尺形的打击乐器。
白话译文
大清早我走进这古老寺院,旭日初升映照着山上树林。
竹林掩映小路通向幽深处,禅房前后花木繁茂又缤纷。
山光明媚使飞鸟更加欢悦,潭水清澈也令人爽神净心。
此时此刻万物都沉默静寂,只留下了敲钟击磬的声音。
第二节赏析“诗眼”
所谓“诗眼”,是指一首诗(词)或某联、某句中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情感态度的具有概括性、生动性或情趣性的能笼罩全篇、全联或全句的句子、词语。
【赏析例举】
1.能集中体现作者思想情感的字。
〖例题〗陆游《书愤》颈联“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中哪个字是诗眼?
〖答案〗诗眼是“空”字。
“空”流露出作者自许塞上长城、满腔报国热忱却一直到老仍报国无门的深重的怅惘与悲愤,抒写悲愤之情,读之令人扼腕,准确深刻地点明本诗主旨。
2.具有概括性、准确性的字。
〖例题〗王安石《泊船瓜洲》中名句“春风又绿江南岸”,其中哪一个字是诗眼?
〖答案〗“绿”字是诗眼。
“绿”字诗思深沉,情思浩荡,既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江南春风和煦、百草丛生、千里江岸一片新绿之景,又在这盎然生机中展示出作者当时奉诏回京的喜悦,还流露出作者经历第一次罢相之后,不能不产生的重重忧虑。
3.具有生动性、形象性或情趣性的字。
〖例题〗宋祁《木兰花》中名句“红杏枝头春意闹”中哪一个是诗眼?
〖答案〗“闹”字是诗眼。
“闹”,运用拟人手法,将春杏怒放,生机勃勃之景生动形象、极具情趣地展现在我们眼前,生动形象,极具情趣性。
4.能笼罩或点染全句、全联、全阕甚至全篇的字。
〖例题〗白居易的《长相思》上阕:“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
吴山点点愁。
”其中哪一个字是诗眼?
〖答案〗“愁”字是诗眼。
读完前三句,尚不足为奇,就写两条河在流,流到瓜洲的一个古渡头,但一读出“愁”字,词意就陡然变化,山水含愁,万物齐悲,主人公的哀愁弥漫山水,充塞天地。
一字点醒全片,产生了撼人心魄的艺术魅力。
【答题步骤】
步骤一:确定诗眼。
确定诗眼(若题干已明确,此步可省略),确定诗眼的方法可参考上面
确定诗眼的几个角度。
步骤二:整体点明地位。
即整体点明诗眼在全诗中的地位,如:“××”是这首诗的线索,“××”为全诗奠定了×××的感情基调,“××”承上启下等。
步骤三:具体分析作用。
结合诗句,具体分析诗眼在全诗结构上、在突出诗词主题上或表达诗人情感上所起的作用。
【例题展示】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过香积寺
王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①制毒龙②。
[注] ①安禅:佛家语,指闭目静坐,不生杂念。
②毒龙:世俗欲念。
○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中的诗眼分别是哪两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6分)
请
思
考
〖参考答案〗诗眼分别是“咽”“冷”。
(2分)山中的泉水由于岩石的阻拦,发出低吟,仿佛呜咽之声。
照在青松上的日色,由于山林幽暗,似乎显得阴冷。
“咽”“冷”二字绘声绘色、精练传神地写出了山中幽静孤寂的景象。
(4分)
〖解题思路〗古树参天的丛林中,杳无人迹;忽然又飘来一阵隐隐的钟声,在深山空谷中回响,使得本来就很寂静的山林又蒙上了一层迷惘、神秘的情调,显得越发安谧。
五六两句,仍然意在表现环境的幽冷。
“咽”字在这里用得极为准确、生动:山中危石耸立,流泉自然不能轻快地流淌,只能在嶙峋的岩石间艰难地穿行,仿佛痛苦地发出幽咽之声。
诗人用“冷”来形容“日色”,粗看极谬,然而仔细玩味,这个“冷”字实在太妙。
夕阳西下,昏黄的余晖涂抹在一片幽深的松林上,这情状,不能不“冷”。
诗人涉荒穿幽,直到天快黑时才到香积寺,看到了寺前的水潭。
“空潭”之“空”不能简单地理解为“什么也没有”,它含有宁静、空寂的意思。
二、练习:
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经杜甫旧宅
雍陶
浣花溪里花多处,为忆先生在蜀时。
万古只应留旧宅,千金无复换新诗。
沙崩水槛鸥飞尽,树压村桥马过迟。
山月不知人事变,夜来江上与谁期。
问:简要赏析颈联中“尽”“迟”二字的妙处。
(6分)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望蓟门
祖咏
燕台一去客心惊,笳鼓喧喧汉将营。
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曙色动危旌。
沙场烽火连胡月,海畔云山拥蓟城。
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
⑴蓟门:在今北京西南,唐时属范阳道所辖,是唐朝屯驻重兵之地。
⑵燕台:原为战国时燕昭王所筑的黄金台,这里代称燕地,用以泛指平卢、范阳这一带。
一望:一作“一去”。
客:诗人自称。
⑶笳:汉代流行于塞北和西域的一种类似于笛子的管乐器,此处代指号角。
⑷三边:古称幽、并、凉为三边。
这里泛指当时东北、北方、西北边防地带。
危旌:高扬的旗帜。
一作“行旌”。
⑸烽火:古代用于军事通信的设施,遇敌情时点燃狼粪,以传警报。
⑹投笔吏:汉人班超家贫,常为官府抄书以谋生,曾投笔叹曰:“大丈夫当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砚间。
”后终以功封定远侯。
⑺论功:指论功行封。
请长缨:汉人终军曾自向汉武帝请求:“愿受长缨,必羁南越王而致之阙下。
”后被南越相所杀,年仅二十余。
缨:绳。
问:诗歌开篇写客心之“惊”,这个“惊”字是如何贯串全诗的?请谈谈你的理解。
(6分)
附答案:
1答案①尽,消失不见;迟,缓慢。
泥沙毁坏了水边的栏杆,飞翔的鸥鸟不见踪迹;树干倾斜压在村桥上,以致车马行走缓慢。
(3分)②“尽”“迟”用字精妙,十分形象地描写出杜甫旧宅荒废破败的景象,透露出诗人内心的怅惘之情。
(3分)
鉴赏本诗是唐朝诗人雍陶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诗中叙写了经浣花草堂而吊杜甫,忆其在蜀之生活与创作,因叹而今只见旧宅,不闻新诗,以为诗坛之不幸也。
颈联复写旧宅内外之荒废,嗟人事既变,景物亦非。
尾联故嗔山月之无知,夜来依旧照旧宅,甫既已故,复与谁期!
2.〖参考答案〗全诗以“惊”为线索,以“惊”为基调。
(1分)第一句写初至燕台这地势险要的边塞重镇而心为之“惊”,第二句写诗人因汉将军营整肃而“惊”,第三句因边塞苦寒而“惊”,第四句因猎猎军旗飘扬而“惊”。
颈联写作者因汉军进攻时意气昂扬和守备时岿然不动而“惊”。
最后两句因为“惊”而雄心勃发,意欲立功边疆,以酬平生之志。
全诗以“惊”为感情基调,展现了诗人的心灵震撼。
(5分)
〖解题思路〗首先是因为军营中严肃之号令、庄重的气氛和严整的军容而“震惊”。
汉家大将营中,吹笳击鼓,喧声重迭。
朦胧曙色中,一切都显得模模糊糊,唯独高悬的旗帜在半空中猎猎飘扬。
其次,因为“万里寒光生积雪”的环境而震惊。
这笳鼓之声,是在严冬初晓之时发出的,此时,雪下得如此之广,又积得如此之厚,不说它是怎样的冷了,就是雪上反映出的寒光,也足以令人两眼生花。
全诗以“惊”贯穿全诗。
白话译文
登上燕台眺望不禁感到震惊,笳鼓喧闹之地原是汉将兵营。
万里积雪笼罩着冷冽的寒光,边塞曙光映照着飘动的旌旗。
战场烽火连天遮掩边塞明月,南渤海北云山拱卫着蓟门城。
少年时虽不像班超投笔从戎,论功名我想学终军自愿请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