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架式教学理论在高中英语语法教学中的运用-精品教育文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支架式教学理论在高中英语语法教学中的运用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交际语言教学的兴起和发展,人们越来越注重交际而淡化语法,甚至误以为语法教学可有可无。
笔者发现很多高中学生甚至在学了多年英语之后,仍然一开口或一动笔就出现语法错误。
实践证明:必要的语法知识不但可减少语言学习的盲目性,而且可帮助学生提高理解的正确性和表达的准确性。
语言学家Sinclair认为,语言是一个以语法为基础的可分析的系统。
语言的可分析性提示我们:高中英语语法教学出路在于找到适当的教学模式和方法。
二、支架式教学及对高中语法教学的启示
基于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布鲁纳等人于1976年正式提出了“支架”这一名称。
支架原指架设在建筑物外部,帮助施工的“脚手架”。
后来“支架”的概念被引入教育教学。
所谓支架式教学是指在学习过程中由教师根据学生现有发展水平和潜在发展水平的差距,通过教学设计,提供给学生一种发展的帮助和支持,搭建科学的让学生不断向上发展的脚手架。
支架式教学法给语法教学的启示:
1.“脚手架”在建筑完成之后是会拆掉的,所以“支架”只是一个提供一个暂时的帮助,所以支架不是目的,通过支架辅助学生不断向上发展才是目的。
所以教师要通过搭建支架,帮助学生不断内化知识,并形成认知元策略。
为此,语法教学要注重过程,通过过程设计,提升学习者自主学习能力。
2.支架的搭建要基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注重概念的形成。
概念形成是学习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也是思维过程中最复杂的部分,俄国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曾提出儿童的概念形成的特性:儿童在学习时会把第一次掌握的特征、现象、关系当做典型性来看待,即形成其所谓的“基模”,以后遇到其他事件时,会先用这些基模来做解释,解释得通,才将外在的纳入到此基模中。
所以作为一名英语教师,在语法教学中,不能忽视学习者中文语法基
模,也不能忽视学生已有的英语基模。
一定要兼顾到基模之间的差异,找到最近的发展区。
3.支架的搭建绝不是枯燥、单调的知识灌输,相反,教师要注重创造情境,注重意义的建构。
所以语法教学必须和学生的生活实际关联起来,从而激发语法学习的热情。
三、支架式语法教学及其实践
学习的过程是学生头脑中认知结构的重建。
在教学中教师首先应了解学生的已有认知概念框架,以便创造“最适发展区”;其次是创设出相应的支架,搭建起原有知识和新知识间的桥梁,促使学生的学习向更高的水平发展,这就是我们的支架式教学模式的总体构想。
这一模式在语法教学,主要通过如下三个环节来体现。
1.以旧引新:激活学生已有知识储备,建立新旧知识的链接点。
语法教学应该是有目标、计划和步骤地行为,这要求我们对语法教学内容优化组合,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指引和帮助学生进行对已有语法基模进行有效回忆,根据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寻找新旧知识的链接点――“最适发展区”。
这样就能激活学生已有知识储备,这样学生就易于进入主动学习的状态。
比如在引入名词性从句时,教师首先应让学生明白什么是名词性从句。
我们可以通过下面两个例句,利用学生对已有概念――名词(plan)理解,过渡到对名词从句(what they are going to do)的理解:即整个从句子充当名词功能,这个从句即是名词从句。
这就为进一步的学习做好了铺垫。
2.观察归纳:协作学习,引导学生观察语法现象并归纳语法规则,主动构建新的语法认知模式。
随着高中学生智力水平的发展,其抽象思维能力也达到了一定的水平,已具备了一定的接受、储存和加工信息的能力。
所以,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学会观察并归纳出自己的语法框架。
学生明白了什么是名词性从句后,尝试让学生将画线部分的that从句分别填入下面四句话中,他们会发现每句话都有意义,然后教师可以提问:What are thefunctions of each noun-clause?依据名词从句在句子中担任的成分,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将名词性从句分为四大类:主语从句、宾语从句、表语从句和同位语从句,而非简单告诉他们结论。
接下来,教师将易混淆和易错的例句放在一起,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协商、讨论,引导学生加强对名词从句的引导词用法的理解,通过对经典例句的观察和分析,学生不但能主动归纳、明确语言规则,也能在理解的基础上深刻记忆,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3.拓展运用:注重意义建构,在交际中巩固语法、强化情感体验。
语法教学的最终目的还是交际,所以理解完基本语法框架、概念后教师应把语法知识纳入具体的语言交际中,加强交际能力的训练,增强学生的语感意识。
这才是有意义的学习。
比如,我们可以选用了一些使用名词性从句比较多的原汁原味的篇章作为阅读材料,引导学生体会语言之美,强化情感体验。
首先,我们可以通过小组协作,让学生将演讲词中的从句划出来,并归类。
我们可以通过对这些难句、长句的分析,帮助学生快速形成对文章的整体理解。
其次,让学生找出演讲词中最值得纪念的是那些语句,引导学生体会演讲词语言的节奏美,可以尝试让他们大声朗读、背诵其中的经典段落。
最后,我们甚至可以让学生上台模仿肯尼迪总统演讲,或者联系学生实际请学生仿写演讲词。
这些活动都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总之,在教学中我们应多从建构的角度去设计语法教学,并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渗透学习方法和策略,使学生变被动语法学习为主动语法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