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生物学第9讲 软体动物精品文档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软体动物门
四、头足纲--(1)一般特点
头足纲是软体动物 中最高等的类别, 海生食肉,底栖爬 行或游泳,现生代 表有章鱼、乌贼和 鹦鹉螺等
四、头足纲--(2)分类
根据壳在身体中的位置,触手的多少等
软体动物门
外壳亚纲
头 足 纲
内壳亚纲
鹦鹉螺超目 菊石超目 杆石超目 八腕超目 十腕超目
箭石目 乌贼目
四、鹦鹉螺超目
• 在地史时期相对繁盛的时期有四 个:
地史分布
软体动物门
• 1 奥陶、志留纪早期,第一个辐射演化时期, 从寒武纪的十几个至近二百个属、1400余种
• 2 泥盆纪:淡水类型出现,海生类型中弱齿类 繁盛;但到二叠纪末,60%的属绝灭。
• 3 中生代:海生双壳类取代腕足类的地位,淡 水蚌、蚬等繁盛。
• 4 始新世-现代:全盛期:种属的数量达到高峰。
体管
角石类中切面示内 部构造
体管=隔壁颈+连接 环
住室 缝合线 气室 隔壁颈 隔壁 连接环
胎壳
气室沉积(cameral deposits)和次生沉积
• 许多古生代的头足类在 气室中还有气室沉积, 有壁前、后沉积和壁侧 沉积(episeptal/hyposeptal, mural deposits)。据研 究,是气室中的废弃外 套膜形成的。
软体动物门
二、腹足纲--(3)基本构造
• 胎壳:螺壳上最早形成 的部分,光滑
• 螺环:螺壳沿中轴旋转 3600
• 体螺环:最后一个螺环, 容纳头足之处
• 螺塔:除体螺环之外的 螺环总和
• 缝合线:螺环和螺环之 间的接触线
软体动物门
二、腹足纲--(3)基本构造
• 螺环在旋转时,如其内
壁相互接触,形成实心
• 确定了前后,将铰合面向上,开闭部向下,并将壳的 前方指向观察者的前方,如此拿定,则上为背面,下 为腹面;左侧的瓣壳为左壳,右侧的为右壳
软体动物门
双壳类的生态 Ecology
• 双壳类是水生无脊椎动物中生活领域最 广泛的门类之一,由赤道至两极,由潮 间带到5800米深海,由咸化海到淡水湖 泊都有分布。其生活方式主要为海生底 栖生活。
• 次生沉积是成岩作用所 形成的。特点是在气室 中均匀分布。
软体动物门
四、鹦鹉螺超目--(2)内部构造
角石类 立体图 示内部 构造
四、鹦鹉螺超目--(2)内部构造
隔壁颈类型多样
• 1 无颈式 achoanitic:隔壁颈甚短或无,无连接环 • 2 直短颈式 loxochoanitic:隔壁颈短而直,连接环直 • 3 亚直短颈式suborthochoanitic:隔壁颈短而直,仅尖
软体动物门
双壳纲与腕足动物门的区别
双壳纲
1 壳瓣两侧不对称 2 两瓣大小一般相等 3 瓣分左右 4 对称面位于两壳接
合面上
5 有足丝凹缺(凹 口),无肉茎孔
6 同一瓣上有齿及窝 7 有韧带及外套膜附
着构造,无腕的支 持构造
腕足动物门
1 壳瓣两侧对称 2 两瓣大小不等 3 瓣分背、腹 4 对称垂直于两壳 接合面 5 无足丝凹缺(凹口), 有肉茎孔 6 齿在腹壳,齿窝在背壳 7 有腕的支持构造,无韧带 及外套膜附着构造
端微弯,连接环微外凸 • 4 弯短颈式:隔壁颈短而弯,连接环外凸 • 5 全颈式 holochoanitic:隔壁颈向后延伸,达到或超过
后一隔壁,连接环有时存在
软体动物门
四、鹦鹉螺超目--(2)内部构造
隔壁颈类型多样
无颈式
直颈式
弯颈式
五、菊石超目
菊石的基本构造和鹦 鹉螺类一样,如气室、 住室等,但在以下方面 有区别:
• (2)晚古生代至中生代阶段:以菊石类 和箭石类为主
• (3)新生代阶段:以内壳类繁盛为特征, 鹦鹉螺类仅个别残存。
为什么软体动物门双壳纲的外 形特别复杂,试举例说明。
单肌痕:位置中央略后
后耳 弹体窝
闭肌痕
软体动物门
三、双壳纲--(5)内部构造
铰合构造
双壳动物在其 每一个壳上均有铰 齿和铰窝。两壳相 间排列。分为主齿 和侧齿。主齿为三 角状,位于壳喙下 方。侧齿为板状, 多在两侧
侧侧 齿齿 窝
主 主
齿齿 窝
三、双壳纲--(6)定向
软体动物门
• 首先确定前后
– 壳喙一般前转,壳前短后长 – 新月面在前,盾纹面在后 – 足丝缺口在前,后耳大于前耳 – 外套湾在后部 – 不等柱肌痕大者为后,单柱肌痕靠后
软体动物门
软体动物门
三、双壳纲--(3)外部构造
• 耳:是壳喙前后部外延 部分,分为前耳和后耳。 多在海生类型中出现, 一般前耳小于后耳
• 足丝缺口:在前耳的下 部。通常右壳较深(足丝 凹口),左壳较浅(足 丝凹曲)
三、双壳纲--(4)壳饰
• 分为同心饰和放射 饰
• 根据壳饰的粗细分 为纹、线、褶等。 也有网状、刺等。
– 外形 – 体管 – 缝合线
软体动物门
软体动物门
五、菊石超目--(1)外形
• 菊石的外形 多为旋卷型, 少数形态奇 特。
软体动物门
五、菊石超目--(2)体管
• 体管细小、简单、无复杂的构造。位置 不固定
软体动物门
五、菊石超目--(3)缝合线
• 隔壁和外壁的接触线。 • 菊石的缝合线多发生各种类型的褶皱。 • 向壳口凸起称鞍,向胎壳凸出称叶 • 早期的缝合线简单,晚期的缝合线复杂。
软体动物门
五、菊石超目--(3)缝合线
无棱菊石型 鞍、叶数目少, 形态完整。
D1-2
软体动物门
五、菊石超目--(3)缝合线
棱菊石型 鞍、叶形态完整但 称尖棱状。
C-P-T
软体动物门
五、菊石超目--(3)缝合线
齿菊石型 鞍形态完整,叶 部称齿状。
P-T
软体动物门
五、菊石超目--(3)缝合线
菊石型 鞍、叶都有许 多小齿状褶曲。
软体动物门
第九章 软体动物门 (Mollusca)
软体动物门
一、软体动物一般特征与分类
三胚层具体腔动物、身体柔软,一般分为 头、足、内脏团和外套膜四部分。
• 头位于前端,具口。足位于头后方身体的 腹部,具发达的肌肉,为行动器官。
• 外套膜包裹内脏团,分泌钙质硬壳。 • 壳体两侧对称。 • 水生动物以鳃呼吸,陆生动物以肺呼吸。 • 雌雄异体,卵生。 • 数量多。约占整个动物界的12%
脐
的部分,称轴;如不接
轴
触则成一孔,称为脐孔;
整个螺壳便在旋轴处形
成漏斗形空间,称脐。
软体动物门
二、腹足纲--(3)基本构造
• 体螺环的开口处称为壳 口,形态多样
• 壳口和轴或体螺环相接 触的一面为内缘(内 唇),另一侧为外缘 (外唇)。
二、腹足纲--(3)基本构造
• 螺角:整个螺壳两侧 切线的交角叫螺角或 侧角(pleural angle); 最初几个螺环的切线 交角叫顶角(apical angle),两者可相等 或不相等
软体动物门
二、腹足纲--(1)基本特点
• 腹足类是一类对各种环境都能适应的类型,海 洋、淡水及陆地都可见到腹足动物,随环境的 不同,壳形、壳面装饰等变化很大。
• 分布时代:寒武纪至现代,但以新生代为主。
二、腹足纲--(2)外形
腹足类 外形多种多 样,有锥、 塔、盘、球、 陀螺状等。
• 176
软体动物门
软体动物门
五、菊石超目--(3)缝合线
• 菊石的缝合线形 态变化大,是鉴 定菊石的重要依 据。
• 外壳风化以后, 缝合线才能露出。
菊石缝合线
软体动物门
五、菊石超目--(3)缝合线
壳口
腹鞍
第一侧鞍
腹中线
腹叶
第一侧叶
五、菊石超目--(3)缝合线
• 菊石的缝合线有四种类型
– 无棱菊石型 – 棱菊石型 – 齿菊石型 – 菊石型
• 外形多样, 外形与生活 环境关系密 切
软体动物门
软体动物门
三、双壳纲--(3)外部构造
• 壳分左右,两壳对称 • 壳喙:壳体最早形成的
部分,有正、前、后转 之分
• 壳顶:壳喙附近突起的 部分,多光滑。
• 壳顶所在一侧为背,开 口一侧为腹。另有前缘 和后缘之分
三、双壳纲--(3)外部构造
基面:两壳之间 的平面或凹面,是韧 带和肌肉附着地。其 中在壳喙前的为新月 面(心脏形凹陷), 在后的盾纹面(长槽 形凹陷)。
二、腹足纲--(4)壳饰
软体动物门
• 壳饰分为横向壳饰 (和缝合线垂直)和 纵向壳饰(和缝合线 平行)。
• 壳饰有纹、线、肋、 刺、网等
二、腹足纲--(5)定向
软体动物门
• 顶部向上,旋轴 直立
• 壳口向着鉴定者 • 壳口在旋轴的右
侧为右旋壳,在 左侧为左旋壳
软体动物门
地史分布 Geological distribution
• (1) 固着生活(足丝固着、壳瓣固着) • (2) 正常底栖 • (3) 深埋穴居
软体动物门
营固着生活的双壳类
埋栖双壳类
软体动物门
双壳类的生态
软体动物门
软体动物门
地史分布 Geological distribution
• 最早出现于早寒武世,总的趋势 是从显生宙以来逐步发展,至中 生代开始迅速发展,到现代达到 全盛。
旋环 • 由内外旋环的关系,旋转壳有四种类型外卷式、内卷
式、半外卷式和半内卷式
定向
• 在直壳或弯壳中,壳的尖端为后方,壳的口部 为前方;通常生长线向后弯曲;体管靠近一侧 为为腹方,另一方为背方。在旋壳中,壳口为 前方,胎壳为后方,旋圈的外侧为腹方,内侧 为背方。
软体动物门
四、鹦鹉螺超目--(2)内部构造
软体动物门
三、双壳纲--(1)基本特点
• 全部为水生,其中80%为海生 • 生活方式有底栖爬行、游泳、穴居等 • 身体扁平两侧对称,具双壳,名双壳纲 • 由于其头部退化有无头纲之称 • 足位于身体的腹部,斧状,又名斧足纲 • 在软体和外套膜之间的外套腔中有瓣状鳃,又
有名瓣鳃纲
三、双壳纲--(2)外形
软体动物的分类
来自百度文库
单板纲:
双神经纲:
软
无板纲:
体 动
腹足纲:
物 门
掘足纲:
的
头足纲:
分
类
双壳纲:
竹节石纲:
软舌螺纲:
软体动物门
软体动物门
二、腹足纲--(1)基本特点
• 此类动物因足生长在腹 部而得名。
• 腹足纲动物的头部两侧 对称
• 在生长发育中内脏囊发 生扭转,外套膜也随之 扭转,因此其外壳也成 旋转形。
• 古生代以古腹足目为主,中生代以中腹足目为 主,新生代以新腹足目、后鳃亚纲、肺螺亚纲 为主。有四个繁殖时期,第一个在奥陶纪,由 古腹足目的辐射适应造成;第二个在石炭纪, 以古腹足目的代表为主,同时也是中腹足目、 后鳃亚纲、肺螺亚纲产生的时期;第三个在侏 罗-白垩纪,以中腹足目为主,我国东部主要 是淡水种类,仅西藏发现有海相种类;第四是 新生代,中国大陆主要是淡水和陆上螺类,现 代已达全盛。
• 184
软体动物门
软体动物门
三、双壳纲--(5)内部构造
外套湾 由于水管的来 回移动,外套膜在 壳的后部呈游离状, 使外套线在后部形 成一凹陷。
软体动物门
三、双壳纲--(5)内部构造
肌痕:在壳上的肌很
前耳
主齿
较多,但明显的为
闭肌痕。
等柱肌:前后 肌痕一样大
足丝缺口
双肌痕
闭 肌 痕
异柱肌:前肌 痕小于后肌痕
• 鹦鹉螺类从寒武纪出
现到现代都有其代表,
其中以古生代居多,
直角石
许多类型是标准化石。 Sinoceras
O2
软体动物门
软体动物门
四、鹦鹉螺超目--(1)外形
直壳型 外形多种多 样,有锥、柱、 陀螺等 个体变化大,小 者数毫米,大者 数米
软体动物门
四、鹦鹉螺超目--(1)外形
旋转壳 • 每旋一圈称一个旋环,最后旋环为外旋环,其余为内
J、K
六、头足类的生态
泥 盆 纪 各 种 菊 石
六、头足类的生态
软体动物门
七、头足纲的演化趋势
• 缝合线:简单 复杂 • 壳形:直壳 旋卷,由外卷 • 体管:小 大 小 • 壳饰:光滑 简单 复杂 • 个体:小 大
内卷
地史分布 Geological distribution
• (1)早古生代阶段:全为鹦鹉螺类,其 缝合线均为简单的鹦鹉螺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