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第03课宋明理学(测)(提升)(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宋明理学

一、选择题(每题4分,12小题,总共48分。)

1.明代有理学家提出“致良知“说,他认为良知人人具有,个个自足是种不假外力的内在力量。这里的“良知"是指

A.人心中的善恶标准

B.政府的道德标准

C.学习得来的科学知识

D.社会通行的法律

【答案】A

2.南宋时期,儒学家陈亮主张“以利和义,不以义抑利”,反对朱熹空谈义理,强调以民为本,坚持改革政弊,考求历代国家的成败兴亡、典章制度的兴废,希望以此寻出振兴南宋,转弱为强的途径。这说明A.朱熹之理学不能适应时代发展要求B.儒学内部开始出现分歧

C.儒学具有经世致用之内涵D.孟子学说备受宋儒推崇

【答案】C

【解析】南宋儒学家反对空谈心性,主张改革期望振兴南宋,说明当时的儒学家具有经世致用的思想内涵,故C项正确;朱熹的思想仍

然是官方正统儒学思想,故A项错误;材料中不是说明儒学分歧产生,主要是探讨儒学的功用,故B项错误;材料是借助古代儒家思想主张来救世,故D项错误。

3.下列成为官定教科书和科举考试依据的理学著作是

A.

B.

C.

D.

【答案】C

4.“鹅湖之会,论及教人,元晦之意,欲令人泛观博览而后归之约;二陆之意欲先发明人之本心,而后使之博览。朱以陆之教人为太简,陆以朱之教人为支离,此颇不合。”对该材料分析错误的是

A.朱熹认为穷理应该格物致知

B.二陆认为穷理要发明本心

C.双方在世界本原立场上根本对立

D.双方思想都属于新儒学

【答案】C

【解析】

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鹅湖之会的主题是“教人”,朱熹强调泛观博览、探究万物后才能得到其中的“理”,而陆九渊兄弟则强调发明本心即可得“理”,即强调求理、治学方法的不同,故AB 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朱熹和陆九渊都认为世界的本源是“理”,故C项错误,符合题意;两者的思想都是儒学的新发展,故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5.关于“世界的本原"问题,3岁时的朱熹曾和父亲朱松有过一段对话。朱熹问:“父亲,日何所附?”父曰“附于天。”又问“天何所附?天之上何物?”一席话问得朱松惊讶不已。下列观点符合成年朱熹对世界本原问题论述的是()

A.未有天地之先,毕竟也只是理B.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

C.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D.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答案】A

【解析】朱熹属于理学家,提出万物本源是天理,故A项正确;B 是王阳明思想主张;C属陆九渊思想主张;D是道家思想主张,排除。6.《论语》在汉代不受重视,只被看作辅助读物,《孟子》在北宋之

前连经书都不算,南宋朱熹对《论语》《孟子》加以解释后使其成为中华文化的核心经典。这表明

A.“四书”为阐发孔孟思想而作

B.魏晋战乱使儒学传统断绝

C.理学是儒释道三教融合的产物

D.传统儒学被赋予新的时代内涵

【答案】D

7.朱熹说:“天地之间,日月星辰,山川草木,人物禽兽,皆形而下之器也;形而下之器,自有形而上之道;就形而下之器,穷形而上之道。”这体现了朱熹理学

A.修养论中坚持格物致知的实践方法

B.社会实践理论中坚持道统论的观点

C.理气对立,存天理灭人欲的义利观

D.理一气二、理气统一的哲学观点

【答案】D

【解析】材料说明了理与天下万物的关系,“形而下之器,自有形而上之道”反映了在万物生成之前,理已存在,理与器是统一的,“形而下之器”是“气”的表现形式,故材料体现了理一气二、理气统一的思想,故D正确;材料主旨不是反映格物致知的实践方法,而是说明理与气的关系,故A错误;“道统”,指的是儒家传道的脉络和

系统,材料并未涉及,故B错误;材料也没有反映存天理灭人欲的思想,故C错误。故选D。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材料关键信息“形而下之器,自有形而上之道;就形而下之器,穷形而上之道”,学生应该结合所学知识从朱熹理学关于理与气的关系的思想内容出发,即可排除不符合题意的选项,得出正确答案。

8.“明得此理,即是主宰。真能为主,则外物不能移,邪说不能惑。”陆九渊还说:“收拾精神,自做主宰,万物皆备于我,有何欠阙!”陆九渊在此强调的主旨是( )

A.儒学则在致知穷理格物B.充分发挥道德主体的能动性C.天理是人性的最高境界D.吸收佛道思想加强内心修养【答案】B

点睛:“真能为主,则外物不能移,邪说不能惑”是解题的关键;从中分析出答案。

9.“此心此理,我固有之,所谓万物皆备于我,昔之圣贤先得我心之所同然者耳。”提出这一主张的思想家是

A.董仲舒

B.朱熹

C.陆九渊

D.李贽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中“此心此理,我固有之,所谓万物皆备于我”可知此思想家主张“心即万物”,属于心学思想,陆九渊是南宋心学思想家代表,故C正确;董仲舒是西汉思想家,不属于心学代表,排除A;朱熹是南宋理学思想的代表,排除B;李贽抨击理学对思想的禁锢,不符合题意,排除D。

点睛:抓住关键信息“此心此理,我固有之,所谓万物皆备于我”,联系所学心学思想内容分析解答。

10.清代学者戴震说:“酷吏以法杀人,后儒以礼杀人”。儒学发展到“以礼杀人”最有可能是在

A.先秦

B.秦汉

C.隋唐

D.明清

【答案】D

【解析】宋明理学是明清时期居于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用纲常名教等道德规范严格约束人的行为和思想,主张“存天理,灭人欲”扼杀了人的自然追求,有力地维护了封建专制统治。故答案为D项。儒学发展到理学阶段,用三纲五常维系专制统治,扼杀人的本性,材料中的“后儒”是指宋明理学,其他三项在时间上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A、B、C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