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教育和创业教育对大学生就业的促进作用分析-模板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创新教育和创业教育对大学生就业的促进作用分析
创新教育和创业教育的有效开展是提升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就业的关键,下面是本人搜集的一篇相关论文,欢迎阅读查看。

一、研究综述
教育部统计数据显示,自20XX年以来,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不断攀升。

20XX年全国高校毕业生总人数将达到749万,比被称为史上最难就业季20XX年再增加22万人,创下历史新高。

毕业生规模的急剧膨胀,将加剧就业竞争,加大就业压力,导致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愈加突出.然而仅仅为了就业率而提升就业率是不够的,如何有效增强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能力,实现高校毕业生的高质量就业,才是真正的解决之道,因此,这一问题逐渐成为了近些年来学界研究的热点。

高质量就业,其核心在于高质量,它是指劳动者在自由、平等、保证安全和个人尊严的前提下,获得体面和高效工作的机会,它包括充分的就业机会、公平的就业环境、良好的就业能力、合理的就业结构、和谐的劳动关系等等.针对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不足的现状,有学者提出应从创新创业教育入手,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素质和创业技能,从而提升大学生的基本就业能力,最终实现毕业生的高质量就业.熊彼得在其《经济发展理论》中首次提出创新的概念,他指出创新是把一种新的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结合引入生产关系.随后在此基础上产生了创新教育理念,并于20世纪70年代后期在发达国家迅速兴起。

高晓杰和曹胜利认为创新教育就是以培养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创新精神、创新思维以及创新人才为目的的教育.1989年11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北京召开的面向国际研讨会上首次提出了创业教育的概念。

黄兆信和王志强认为创业教育是一种以培养人的创业意识、创业思维、创业技能等各种创业综合素质,并最终使学习者具有一定创业能力的教育.之后,在不断的实践和理论的探索中,创新教育与创业教育逐步融合,形成了创新创业教育的概念,并成为了各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潮流。

应当注意到,创新创业教育并不是单纯地以引导学生自主创业为目的的教育,其本质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一种新的教育理念.不少学者都认为创新创业教育对于实现大学生高质量就业有着重要的积极作用。

如舒涛和李军红认为大力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促进大学毕业生充分就业的重要途径.郑惠强指出以创新创业
教育来培育和提高大学生的创业力是缓解大学生就业难题的重要途径.邹林斌等人则指出创新创业教育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新理念,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根本途径之一[11].华春革等人认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是大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可以有效缓解社会就业压力[12].综合以上观点,可以看出: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是增强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能力,是实现毕业生高质量就业的必要前提。

那么作为对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教育的第一线和主战场,高校应该如何有效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呢?张进认为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必须在宏观层面进一步更新教育理念,在微观层面围绕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化,着力推进教学改革[13].王秀敏等人提出通过产学研活动为载体,探索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和学业、行业、就业、创新联动的人才培养模式,不断完善创业就业体系,增强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14].马建荣等人则强调构建学科竞赛四化长效机制,提升学生实践创新创业能力[15].陈希和陈文娟分别指出要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于高校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全面融入高校课堂教学体系[16][17].通过对以往文献的梳理,可以看出,创新创业教育与就业问题已为学界所普遍关注。

但是,与此同时,以往的相关研究却都为纯粹的定性分析,没有运用定量的方法科学深入地探讨创新创业教育对大学生高质量就业的影响、分析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效实施路径,因而,导致以往文章在论证创新创业教育对就业的促进作用时缺乏论据,并且所提出的政策建议或实施方案也略显空泛,缺乏实际的可操作性。

本文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之上,运用Logistic定量分析方法,从创新教育与创业教育两个角度分别分析它们与大学生高质量升学及高质量求职之间关系,并进一步分析影响创新教育和创业教育有效开展的关键性因素,最后从高校层面提出具体可行的政策建议。

二、理论分析
(一)创新教育和创业教育与大学生高质量就业的关系
20XX年下发的《教育部关于做好本科教学工程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中,将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分为创新训练项目、创业训练项目和创业实践项目三类。

其中,创新训练项目是本科生个人或团队,在导师指导下,自主完成创新性研究项目设计、研究条件准备和项目实施、研究报告撰写、成果(学术)交流等工作[18].创业训练项目是本科生团队,在导师指导下,团队中每个学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扮演一个或多个具体的角色,通过编制商业计划书、开展可行性研究、模拟运行、参加实践、撰写创业报告等工作[19].创业实践项目是学生团队,在学校导师和导师共同指导下,采用前期创新训练项目(或创新性实验)的成果,提出一项具有市场前景的创新性产品或者服务,以此为基础开展创业实践活动[20].上述通知中所说的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其本质就是创
新创业教育,并且是创新创业教育的核心内容和主要实现途径,高校就是要通过各种方式引导,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创新创业训练项目中来,以培养他们的创新创业思维和能力。

从教育部对于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细分,可以看出,创新教育更着重于对学术科研能力的培养,而创业教育则更加注重商业实践能力的培养,创新教育与创业教育,虽然是紧密的,但同时也是有着各自独立性的。

与此同时,本科高校毕业生面临的最多的是两个选择:一是求职,二是升学深造。

在现今的高校就业率统计中,除了将签约视为就业之外,升学深造也被统计为就业。

因此,在此基础之上,我们可以这样认为:创新教育会更多地实现升学的就业,因为它强调的是对学生学术科研能力的培养,能够让学生较早地入门科研,培养学术兴趣和学术能力;而创业教育则会更多地实现高质量的求职就业,因为它着重培养的是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让学生能够更早更快地适应社会和工作。

综合来看,创新创业教育能够对大学生高质量就业率的提升起到正向促进作用。

创新创业教育提升高质量就业的路径如图1所示。

除创新创业教育外,根据以往研究,可知:家庭条件[21]、性别[22]、政治面貌[23]、实践能力[24]和学习能力[25]也对大学生成功就业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

(二)影响创新教育和创业教育有效开展的因素
作为对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教育的第一线和主战场,高等院校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制度安排及组织协调决定了创新创业教育能否有效开展。

作为创新创业教育最核心的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学生可以自主选择是否参与其中,不会有强制参加的情况。

因此,在本文看来,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是否有效开展具体表现为学生是否会积极主动参与到创新创业训练项目中去,如果学生积极参与到创新创业训练项目中去,则说明对这个学生前期的创新创业教育是较为成功的。

学校环境、学校组织、教师素质、课程设置以及学校影响力都可能会对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效开展产生一定的影响,如图1所示。

学校环境指的是学校的学术氛围或创业氛围,这会较大程度地影响学生参加创新教育和创业教育的积极性;学校组织指的是学校组织的各类学术类或创业类活动(讲座或竞赛),这类活动为学生提供了很好的参与创新创业训练的机会,这类活动是否经常开展,体现的是学校对推动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视程度;教师素质则是指学生的授课教师中有无学术科研能力或社会活动能力较为突出的,授课教师对于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教师作为距离学生最近的真实案例,能够为学生参与创新创业训练起到很好的指引作用;课程设置则是指学校设置的各类课程中是否有专门开设系统性讲
解学术科研或创业入门的课程,这会对学生参与创新创业训练起到较强的前期宣传和入门引导作用;最后,学校自身的影响力也可能会对学生参与创新创业训练产生一定的影响。

基于以上理论,本文将以学生是否参与到创新创业训练项目来衡量创新创业教育是否有效开展,然后分别从创新教育和创业教育两个方面分别探讨它们与大学生高质量就业(升学与求职)之间的关系,并从学校环境、学校组织、教师素质、课程设置以及学校影响五个方面探讨影响创新教育和创业教育有效开展的关键因素,以此提出切实可行的政策建议。

三、方法、数据与变量
(一)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目前学界提出了多种衡量高质量就业的评价指标体系[26][27],但是由于涉及指标多,数据搜集难,难以被实践所运用。

本文根据前文理论分析,采用公认的可衡量的客观指标分别对高质量升学就业和高质量求职就业进行评价,具体而言:以是否保送或考取211、985重点大学,或是否收到国外学校的offer来评价高质量升学就业,以是否考取市级以上党政机关及事业单位,或是否签约20XX年最佳雇主来评价高质量求职就业。

本文采用Logistic模型进行数据分析,分别从创新教育和创业教育两个角度分析创新教育对大学毕业生实现高质量升学、创业教育对于大学毕业生实现高质量求职的影响,并进一步分析影响创新教育和创业教育有效开展的关键性因素。

数据来源于20XX年5月底对江西省内具有代表性的五所高校:南昌大学、江西财经大学、江西师范大学、南昌航空大学以及华东交通大学的20XX届已就业的大学本科毕业生的随机抽样调查。

其中,20XX年11月底开展针对创业教育的调查,发放调查问卷300份,每所高校60份问卷,最终回收有效问卷共计286份;20XX年3月底开展针对创新教育的调查,发放调查问卷300份,每所高校60份问卷,最终回收有效问卷共计271份。

(二)变量界定
1.创新教育和创业教育与大学生高质量就业的关系。

在创新教育与大学生高质量升学就业的关系模型(下文简称创新教育模型1)中,因变量为大学毕业生是否保送或考取211、985重点大学,或是否收到国外学校的offer.核心自变量为创新教育,即是否参与过创新训练项目。

其余自变量还有家庭条件、性别、政治面貌、实践能力和学习能力。

在创业教育与大学生高质量求职就业的关系模型(下文简称创业教育模型1)中,因变量为大学毕业生是否考取市级以上党政机关及事业单位,或是否签约20XX年最佳雇主。

核心自变量为创业教育,即是否参与过创业训练项目。

其余自变量还有家庭条件、性别、政治面貌、实践能力和
学习能力。

2.影响创新教育和创业教育有效开展的因素。

在影响创新教育有效开展的因素分析模型(下文简称创新教育模型2)中,因变量为在创新教育模型1中的核心自变量:创新教育,即是否参与过创新训练项目。

自变量为学校环境、学校组织、教师素质、课程设置以及学校影响。

同理,在影响创业教育有效开展的因素分析模型(下文简称创业教育模型2)中,因变量为创业教育模型1中的核心自变量:创业教育,即是否参与过创业训练项目。

自变量为学校环境、学校组织、教师素质、课程设置以及学校影响。

以上因变量与自变量的定义与调查问卷数据描述见表1和表2.
四、结果分析
(一)创新教育和创业教育与大学生高质量就业的关系
从创新教育模型1中,可以看出学习能力和创新教育对高校毕业生实现高质量升学有着很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都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显著。

这说明,学生的学习成绩和是否接受过创新训练,对学生顺利实现高质量升学有着很大的影响。

在校成绩越好的学生以及参与过创新训练项目的学生考取211以上高校研究生或出国留学的成功率会更高。

而从所有变量的系数对比,可以发现:创新教育的系数最大,为,学习能力的系数次之,为这说明,创新教育对于学生高质量升学的影响最大,促进作用最为明显。

此外,从创新教育模型1中还可以看到:性别变量在10%的水平下正向显著,说明女生实现高质量升学的成功率高于男生,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大学女生较男生而言,更能够静心认真学习,这是符合现实的。

其余的变量,虽然都不显著,但我们仍能从变量系数的正负加以分析。

家庭条件困难的,高质量升学的概率较低,这是因为家庭困难的学生,一般更倾向于毕业找工作,帮助家庭减轻负担;政治面貌为党员的,担任过学生干部的,高质量升学的成功率会更高,这是因为在大学里,能够成为中共党员或者担任学生干部的,都属于较为优秀的那部分学生,他们的成功率确实较普通学生会更高。

当然,从显著性来看,家庭条件、政治面貌和实践能力对高校毕业生实现高质量升学并不存在实质性的影响。

从创业教育模型1中,可以看出性别、实践能力、学习能力和创业能力对高校毕业生实现高质量求职就业有着显著影响。

其中,实践能力、学习能力和创业教育起着显著的正向作用,而性别则起着显著的负向作用。

这一结果说明,接受过创业训练的学生更能够适应社会和市场的需要,而或单位在用人时更倾向于挑选那些有过学生干部经历和学习成绩突出的学生,但却存在歧视女性的不公平现象。

从所有变量的系数上,我们也可以看出,创业教育系数最大,为这说明,创业教育对于学生实现高质量求职就业的影响最大,促进作用最为明显。

此外,
家庭条件和政治面貌对高校毕业生实现高质量求职就业不产生实质性影响。

此外,对比创新教育模型1和创业教育模型1,我们会发现家庭条件贫困的学生不论在进一步深造还是在就业市场中都处于劣势地位,这很可能是因为家庭条件的贫困,让这些学生难以继续深造,但由于内心的不自信或者能力上的差距,导致他们在就业市场也很难被较好的企事业单位看重。

这说明,各高校应当重视对家庭贫困学生的帮扶,尤其是在他们即将毕业踏入工作市场的时期,更加要注重对他们就业心理上和能力的辅导。

通过对比,我们还发现,女生在学术市场(升学)中占据优势,但在工作市场(求职)中却处于劣势,这说明,人才市场对于女性依然存在不同程度的歧视,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女生会选择读研深造的原因,这一现象亟待健全制度和法律来加以解决。

综合创新教育模型1和创业教育模型1,我们可知:创新教育对于学生实现高质量升学就业的影响最大,促进作用最为明显。

创业教育对于学生实现高质量求职就业的影响最大,促进作用最为明显。

这证实了我们在第二部分理论分析中的论述。

由此可见:创新教育和创业教育的有效开展是提升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就业的关键。

下面我们将从学校环境、学校组织、教师素质、课程设置以及学校影响五个方面进一步探讨影响创新教育和创业教育有效开展的关键因素。

(二)影响创新教育和创业教育有效开展的因素
从创新教育模型2中,可以看出:所有变量的系数都为正,而学校组织、教师素质和课程设置三个变量至少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显著。

这说明学校的积极组织、教师的学术素养以及课程的合理设置能对学生积极参与创新训练项目起到很好的引导作用。

学校经常性组织学术科研类的讲座或比赛,授课教师学术科研能力较为突出,课程设置中有相应的学术科研入门指导课,这些措施可以使得创新教育卓有成效。

此外,学校环境这一变量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下显著,说明学校环境虽然对创新教育的效果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但是影响并不如学校组织、教师素质和课程设置那般明显。

在本文中,只认为在5%显著性水平下显著的变量能够对因变量产生实质性的影响。

通过对比所有变量的系数大小,可以看出:课程设置系数最大,为;学校组织其次,为;教师素质第三,为这说明,课程设置对于创新教育的有效开展影响最大。

从创业教育模型2中,可以发现,与创新教育模型2类似,所有变量的系数都为正,而学校组织、教师素质和课程设置都至少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显著。

这说明学校的积极组织、教师的创业素养以及课程的合理设置能对学生积极参与创业训练项目起到很好的引导作用。

学校经常性组织创业类的讲座或比赛,授课教师创业或社会活动能力较为突出,课程设置中有相应的创业入门指导
课,这些措施可以使得创业教育卓有成效。

通过对比所有变量的系数大小,可以看出:课程设置的系数最大,为;教师素质其次,为;学校组织第三,为这说明,课程设置对于创业教育的有效开展影响最大。

通过对比创新教育模型2和创业教育模型2,可以明显看出:学校环境和学校的影响力对于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效开展影响不大,关键的因素还在于学校组织、教师素质和课程设置。

综合创新教育模型2和创业教育模型2,我们可知:学校组织、教师素质和课程设置是影响创新创业教育有效开展的重要因素,其中,课程设置尤为关键。

这一结论为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建议提供了强有力的论据。

五、结论与政策建议
综合以上理论和实证分析,本文得出以下结论:
1.创新教育对于学生实现高质量升学就业的影响最大,促进作用最为明显,创业教育对于学生实现高质量求职就业的影响最大,促进作用最为明显。

2.创新教育和创业教育的有效开展是提升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就业的关键。

3.学校组织、教师素质和课程设置是影响创新教育和创业教育有效开展的重要因素,其中,课程设置最为关键。

基于以上结论,本文针对高校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第一,科学合理设置创新创业教育课程,针对大学本科各年级学生开设相应的学术科研类及创业就业类课程。

课时不求多但求精,课堂宜活泼轻松,课程以通俗易懂为标准,在潜移默化中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激情,发掘学生创新创业潜能。

第二,重视并积极组织学术研究类及创业就业类活动,以讲座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热情,以竞赛的方式给予学生实践创新创业热情的机会。

学校要将这类活动提升到一个较高的层次,花大力气办好,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进一步提升校园的学术或创业氛围,引导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创新创业训练项目中去。

第三,加强对任课教师学术能力和创业素养的培育。

通过教育培训和重点培养的方式,培养出一批学术创新能力较强、创新创业素养较高的授课教师,让他们以言传身教的方式,拉近创新创业与学生的距离,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兴趣。

总之,作为对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教育的第一线和主战场,高校应重视创新创业教育,主动肩负起培育学生创新创业素养的使命。

唯有这样,才能进一步有效增强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能力,提升毕业生的高质量就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