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通用)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3部分一般论述类文章阅读专题十论述类文章阅读(必考)(一)理解课件

合集下载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十 论述类文章阅读 人教版高三总复习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十 论述类文章阅读  人教版高三总复习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十论述类文章阅读人教版高三总复习专题十论述类文章阅读一、(2016河南洛阳期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9分)酒可以激发诗人的灵感,诗人也可以借酒浇胸中的块垒,所以唐人有“斗酒诗百篇”和“乞酒缓愁肠”之说。

由于诗人与酒的关系极为密切,唐代诗歌中不但写到了酒,还写到了酒价。

杜甫在《逼侧行赠毕四曜》一诗中写道:“街头酒价常苦贵,方外酒徒稀醉眠。

速宜相就饮一斗,恰有三百青铜钱。

”杜甫诗歌对酒价的叙述,成了一个聚讼纷纭的话题。

以为然者不乏其人。

宋代刘邠《中山诗话》记载:“真宗问进臣:‘唐酒价几何?’莫能对。

丁晋公独曰:‘斗直三百。

’上问何以知之,曰:‘臣观杜甫诗:速须相就饮一斗,恰有三百青铜钱。

’”宋代陈岩肖《庚溪诗话》也认为:“少陵诗非特纪事,至于都邑所出,土地所生,物之有无贵贱,亦时见于吟咏。

如云:‘急须相就饮一斗,恰有青铜三百钱。

’”不以为然者认为,杜甫诗中所谓的“三百青铜钱”之说,来自前人的典故。

北齐卢思道曾说过“长安酒钱,斗价三百”,所以王嗣爽在《杜臆》中指出,杜甫诗歌中“‘酒价苦贵’乃实语,‘三百青钱’,不过袭用成语耳”。

那么唐代酒价究竟是多少呢?据《新唐书.食货志》记载:“建中三年,复禁民酤,以佐军费,置肆酿酒,斛收直三千。

”在古代容量单位中,一斛等于十斗,“斛直三千”也就是“斗直三百”。

这样看来,似乎杜甫诗歌确实反映了现实生活,无愧于“诗史”的赞誉。

但需要说明的是,“建中”是唐德宗的年号,这与杜甫生活的时代相距几十年了,所以不能以此作为坐实杜诗对于唐代酒价叙述的依据。

唐代写到酒价的绝不只有杜甫,许多诗人都在诗中写到了酒价问题。

如李白“金樽美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王维“新丰美酒斗十千,咸阳游侠多少年”;崔国辅“与沽一斗酒,恰用十千钱”;白居易“共把十千沽一斗,相看七十欠三年”;陆龟蒙“若得奉君饮,十千沽一斗”。

这些诗人虽然分布于盛唐、中唐和晚唐各个时期,但他们的诗歌却普遍地说到唐代的酒价乃每斗十千钱。

高考语文(课标版)一轮复习讲义:专题十 论述类文本阅读+Word版含答案.doc

高考语文(课标版)一轮复习讲义:专题十 论述类文本阅读+Word版含答案.doc

第三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十论述类文本阅读考纲解读分析解读①考查内容:注重文化积淀,关注传统文化。

选文常为严谨的学术论文,题材涉及经济、文化、美学、史学、文艺学等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

文本大都具有思想性、教育性、知识性和人文性。

②考查形式:题型、分值稳定,一般设3道单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9分。

③主要考查考生阅读理解和分析综合的能力,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分析文章结构,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等为考查热点。

命题探究(2017课标全国Ⅰ,1—3)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9分)①气候正义是环境正义在气候变化领域的具体发展和体现。

2000年前后,一些非政府组织承袭环境正义运动的精神,开始对气候变化的影响进行伦理审视,气候正义便应运而生。

气候正义关注的核心主要是在气候容量有限的前提下,如何界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主要表现为一种社会正义或法律正义。

②从空间维度来看,气候正义涉及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也涉及一国内部不同区域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因而存在气候变化的国际公平和国内公平问题。

公平原则应以满足人的基本需求作为首要目标,每个人都有义务将自己的“碳足迹”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

比如说,鉴于全球排放空间有限,而发达国家已实现工业化,在分配排放空间时,就应首先满足发展中国家在衣食住行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基本发展需求,同时遏制在满足基本需求之上的奢侈排放。

③从时间维度来看,气候正义涉及当代人与后代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因而存在代际权利义务关系问题。

这一权利义务关系,从消极方面看,体现为当代人如何约束自己的行为来保护地球气候系统,以将同等质量的气候系统交给后代;从积极方面看,体现为当代人为自己及后代设定义务。

就代际公平而言,地球上的自然资源在代际分配问题上应实现代际共享,避免“生态赤字”。

因为,地球这个行星上的自然资源包括气候资源,是人类所有成员,包括上一代、这一代和下一代,共同享有和掌随文助读第①段简要交代了提出气候正义这个概念的时代背景、大致过程。

一轮复习高考语文专题复习论述类阅读(含)

一轮复习高考语文专题复习论述类阅读(含)

一轮复习高考语文专题复习论述类文本阅读 ( 含答案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1.阅读下边的文字,达成以下小题。

戏剧和小说相同,在今世人的研究和实验中,出现过淡化情节、不要故事的偏向,但在外国文学史和戏剧史上仿佛很难找到没有故事和情节的伟大小说或经典戏剧。

英国小说家佛斯特曾重申“小说是说故事”。

王国维曾断言:“戏曲者,谓以歌舞演故事也。

”高尔基说:“对戏剧的基本要求是:戏剧应当是现实的、有情节的、充满着行动的。

”小说、戏剧同为表达艺术,都是讲故事的艺术。

戏剧是由演员饰演人物在舞台上边对观众表演故事。

小说和戏剧的不同在于,小说是讲故事,戏剧是演故事。

而戏剧对于剧作家而言,仍是讲故事,不过和小说家叙述的方式不同而已。

所以,今世剧作家沈虹光坚持:“戏剧需要讲故事。

”中外戏剧史上的经典戏剧所叙述的故事人们耳熟能详,《俄狄浦斯王》《哈姆莱特》《罗密欧与朱丽叶》《窦娥冤》《赵氏孤儿》《梁山伯与祝英台》《暗恋桃花源》无不情节出色,故事动人。

《雷雨》的经典第一就表此刻它戏剧故事的经典性上,固然仅有出色的故事情节其实不足以使一出戏剧成为一部经典,但出色的故事情节倒是一部伟大的戏剧不行缺乏的因素,是其成功的基础和拥有坚强舞台生命力的前提。

早在两千多年前,亚里士多德在《诗学》里第一次对惨剧进行理论阐释和总结时,曾把情节列为惨剧艺术的“六个成分”的首位,指出“情节乃惨剧的基础,又似惨剧的灵魂。

”亚里士多德是在观察了古希腊戏剧创作实践的基础上作出这样的判断的。

他举例说:“情节的安排,务求人们只听故事的发展,不用看表演,也能因那些事情的结果而惊心动魄,发生同情之情;任何人听见《俄狄浦斯王》的情节,都会这样受感人。

”亚里士多德谈的是悲剧,但适合于不同体裁的戏剧,如喜剧和正剧。

亚里士多德在《诗学》里以快要三分之一的篇幅重点谈论的“情节”指的是经过布局安排的故事情节,本质包含了我们今日所说的戏剧故事和戏剧结构。

故事情节之于戏剧之所以重要,原由之一,是故事情节乃是剧作家察看生活、体验生活、深入思虑、有所发现、有所感悟,从而表现于戏剧中的现实的或历史的人物状态。

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3部分一般论述类文章阅读专题十论述类文章阅读(必考)(二)分析综合课后对点集训

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3部分一般论述类文章阅读专题十论述类文章阅读(必考)(二)分析综合课后对点集训

分析综合一、[2016·河南三市二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价值观是文化的内核和灵魂郝立斯文化具有丰富多样的形态或表现方式。

文化大体上存在着精神形态(如观念等),实物形态(如器物等),以及实践形态(如生活方式、精神生产、文化产业等)。

剥开文化的外壳,我们会发现,深藏其内并持久发生重要作用的是价值观念。

价值观反映一定社会主体的利益和需求,并渗透在文化的各种形态中。

价值观作为文化影响力的最重要的构成因素,强烈地影响社会和人的行为。

虽然不能把所有文化都归结为价值观念,但文化中的价值观念对于人的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特殊重要性越来越被人们所认同,以至于人们在谈论传统文化、文化影响力或文化软实力时,主要是指特定的价值观念。

例如,中国古代的孔孟老庄之学之所以今天仍然为人们所津津乐道,其中重要的原因就在于这些中国先哲的思想表达了深邃的人伦价值、生活意义、社会理想,这些传统文化蕴含的价值观念散发着恒久的魅力。

“软实力”概念的提出者约瑟夫·奈把国家政治价值理念视为国家最重要的软实力,这一观点得到普遍认同。

价值观体现民族和时代的特点,并成为不同民族文化和不同时代文化的最重要特征。

一定社会文化蕴含的价值观往往反映不同民族的诉求,受制于特定的时代、制度和实践。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也出现过重视人际和谐、尊重自然等价值观念,至今为人们所重视。

资本主义社会条件下的机器大生产和市场经济消除了等级制和人身依附关系,既催生了“自由、平等、博爱”口号,也培育了拜金主义、个人主义和自由主义等价值观念。

这些价值观都带有民族和时代的印记。

当代中国的主流价值观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基础上产生的。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包括文化在内的一切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

中国特色社会实践构成中国文化发展的基础和动力。

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在向现代化目标迈进的过程中,伴随着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应运而生。

当代中国价值观表达了国家、社会和公民的基本价值目标、价值取向和价值标准:实现国家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促进社会的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提倡公民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第3部分 一般论述类文章阅读 专题十 论述类文章阅读(必考)(一)理解课件

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第3部分 一般论述类文章阅读 专题十 论述类文章阅读(必考)(一)理解课件
(摘编自陈望衡《艺术是什么》)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过去,艺术品的接受并不属于美学的研究范围,而当接受美学诞生以后,关于艺术品的接受的研 究就成为艺术美学中的一门显学。 B.在接受美学诞生以前,人们一般的认识是:整个创作过程就是艺术家的审美经验不断结晶的过程, 艺术品一旦形成,创作也就大功告成。 C.接受美学认为,艺术品在艺术家手中产生出来,这只是艺术创作的第一阶段,读者、观众、听众对 艺术品的接受是艺术创作的继续。 D.通过读者、观众和听众的接受,艺术作品的价值才从一种可能的存在转化为现实的存在,从这个意 义上说,接受也属于艺术创作的一部分。
文本一经产生就成为历史,它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所反映的生活,都只能是过去的,而理解总是现在 进行时。当我们接受历史上的艺术作品时,我们当然可以设身处地地想象古人的生活,体验古人的思想感 情,但我们毕竟是现代人,只能按照我们现在的心理文化结构去理解古人。当然,任何理解都只能是个体 的理解,但个体毕竟是与群体相通的,所以个体的理解中也有普遍性。理解作为现实的行为具有通向实践 的品格,艺术品正是通过理解走向现实,并在生活中发挥作用的。不是别的,正是理解擦亮了艺术品的生 命之光。
第3部分 一般论述类文章 阅读
新课标全国卷《考试大纲》对本考点的要求是阅读一般论述类文章。 1.理解 B (1)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 (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2.分析综合 C (1)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2)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3)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4)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专题十 论述类文章阅读(必考)
[考情把脉] 考点 阅读一般论述类文章。
论述类文章阅读的选文涉及生态文明和环境保护、天文学和地 理学、文艺批评和美学、传统道德和国学、社会管理和城市建 范围 设、价值观和人生观等诸多方面。高考论述类文章阅读的选文 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在社会科学类文章和自然科学类文章两 种体裁之间不断变化。 论述类文章阅读主要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理解文中 重要句子的含意、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及分析概括作者在文 要点 中的观点态度等。纵观近几年的考情可知,高考对这些考点的 考查是稳定的。 题型 选择题,文字表述题。

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一般论述类文章阅读汇总

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一般论述类文章阅读汇总

3、筛选:根据题目要求,经过辨别把 相关的信息提取出来。
4、整合:根据题目要求,将文中相关 的而又分散的信息集中起来,并加以处 理。
三、明确八类错因
癌细胞会分泌多种化学物质扰乱免疫系统, 突破身体防御屏障。在抗癌策略中,有些是中 和癌细胞“化工厂”,有些是促进机体免疫反 应,将二者结合在一起的鲜少成功。而新型递 送车是一种可降解的中空纳米小球,称为纳米 脂凝胶(NLGs),其中含有两种药物:能中和 癌细胞的分泌物TGF-β(转化生长因子-β)的 抑制剂,以及召集免疫反应的IL-2(白细胞介 素-2)。
1、下列关于“意境”和“意象”的表述,不符合原文 意思的一项是( )。
A.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把“意境”的内涵解释为 “情景交融”,可见从近代开始人们就把“意境”和 “意象”混为一谈了。
(三)无中生有
是指所给选项中所说的内容在原材料中未 涉及,也不能从有效信息句中推断出来。
阅读材料中本无此意,而命题者却在设计 的选项中故意凭空臆造出这种说法。
在古代战争中,出现了用于军旅之中激励 将士冲锋陷阵的鼓吹乐。鼓吹乐是一种以吹管 乐器和打击乐器为主兼有歌唱的器乐合奏形式。 在西汉,根据乐器配置和用乐场合的不同,其 中横吹是军中马上所奏的乐歌。
1、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C.古代乐舞实际是以吹管乐器和打击乐器为主兼有歌 唱的器乐合奏形式。
常见的表示“已然”与“未然”的词语有: 已经、正在、目前、将来、预计等。
(六)混淆时间
2、先期与后期 命题者在事物、现象产生、出现的时间上设
置干扰,他们有时将先期表述为后期,有时 将后期表述为先期,有时将“先期或后期” 表述为“先期和后期”。 做题时,应注意表时间、表结果概念的关键 词。

高三语文(课标通用)一轮复习单元集训:阅读一般论述类文章 3 Word版含解析.doc

高三语文(课标通用)一轮复习单元集训:阅读一般论述类文章 3 Word版含解析.doc

单元集训·3第1单元阅读一般论述类文章(3)[共18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9分,每小题3分)文艺批评是一门专业性较强的工作,但又不能单纯从学科的意义上去理解。

文艺批评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丰富的理论意义、文化意义和社会意义,需要从理论自觉和文化自觉的高度去认识和重视。

文艺批评的发展状况,关乎文艺创作生产是否偏离正确方向,关乎文学艺术的发展能否保持健康良性的态势。

文艺批评以正确的理论立场为根本,以丰富的文艺现象为研究对象,以符合文艺规律的科学方法为批评手段,以对实践的提炼和介入能力为旨归,以评判者的名义,在创作生产和接受传播两个领域产生影响。

对于文艺创作自身规律,它是理论化的总结和认识上的提升。

同时,它又是社会评价体系的重要部分,是文艺与受众的中间环节,是对创作进行社会价值的判断,是对大众进行审美能力的引领。

没有积极健康、严肃生动的文艺批评,文艺创作生产就要偏离正确方向,文学艺术就难有健康向上的成长。

推动文化发展繁荣,必须加强文艺理论建设,开展积极健康的文艺批评,褒优贬劣,激浊扬清。

文艺批评是思想理论的重要阵地。

文艺批评具有强烈的理论特征,蕴含着意识形态上的诸多诉求,表达着一定的哲学观念和政治意向。

更重要的是,文艺批评影响文艺创作,进而影响广大受众,形成特定的舆论效应。

所以,忽视甚至放弃这个阵地,削弱甚至动摇马克思主义的主导地位,产生的消极影响是多方面的。

必须从理论自觉的高度认识文艺批评存在的问题,主动扭转当下局面,在对正确取向的肯定和错误倾向的匡正中,使党的文艺主张发出强有力的声音,在文艺评论的阵地上鲜明地高举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的旗帜。

新形势下,对文艺工作的领导,必须和文艺生产市场化、文艺思潮多元化、文艺需求多样化的趋势相适应。

我们过去所熟悉的行政的、计划的手段无法有效解决当前问题,单纯的行政命令、单一的指导模式,已经远远不够,必须探索新的途径、新的办法、新的方式。

首先是思想理论上的领导,实现这个领导的最有效方式,就是要切实转变话语方式,通过对作品和作家的分析评介,对文艺理论的修正和发挥,对文艺思潮和现象的解析和评断,把原则性要求转化为具体的、专业性的批评话语。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三部分 现代文阅读 专题11论述类文本阅读 1 论述类文本整体阅读课件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三部分 现代文阅读 专题11论述类文本阅读 1 论述类文本整体阅读课件
12/9/2021
③比喻论证:用打比方形象地对论点进行证明的一种论证方法,又叫 喻证法,具有形象性,就能将抽象的道理予以具体化,做到深入浅出、平 易生动,从而加强对论点的证明。
(2017·全国卷Ⅲ)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9分) “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这是以人为核心的新 型城镇化建设的要求,也戳中了一些地方城镇化的软肋。一些乡村在变为 城镇的过程中,虽然面貌焕然一新,但很多曾经让人留恋的东西却荡然无 存。人们或多或少有这样的担忧:快速的、大规模的城镇化会不会使“乡 愁”无处安放?要在城镇化进程中留住乡愁,不让“乡愁”变成“乡 痛”,一个重要措施是要留住、呵护并活化乡村记忆。
12/9/2021
如果说留住和呵护乡村记忆是一种消极型的留住乡愁的话,那么,活 化乡村记忆则是一种积极型的留住乡愁。活化乡村记忆,就是在新型城镇 化进程中深度挖掘乡村记忆与乡村传统产业,进行精细化、产业化升级, 将“文”“人”“居”与“产”融合在一起,让原来的乡村记忆在新型城 镇化进程中充满生机活力。这需要相应的公共设施与之配套,需要发展教 育、医疗、商业、娱乐休闲产业等,使乡村记忆在新的时空条件下产生新 的凝聚力。
12/9/2021
实用类文本一改往年人物 1.选择题:分值可观,设题形式与
传记类的考查,多篇非连 答题策略与论述类文本相同,不再
实用类 文本阅 读非连 续性文 本逐渐 代替传

续文本的组合也是较往年 赘述。2018年考试说明样题中与 明显不一样的。这种变化 2017年高考略有不同 虽然只是一个局部调整, 2.简答题: ①题数有减少趋向,分 但盘活了现代文阅读考查 值也相应做出调整,整体难度降低;
点,增加了论.点.、论.据.、论.证.方. 法.的分析和判断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一般论述类文章阅读》专题复习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一般论述类文章阅读》专题复习

高考一轮总复习 ·语文
甲骨文的发现同时引发了震撼中外学术界的殷墟发掘。 “五四运动”促使中国的历史学界发生两大变化:一是提倡实 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古史辨派对一切经不住史证的旧史学的无 情批判,使人痛感中国古史上科学的考古资料的极端贫乏;⑥ 二是历史唯物主义在史学界产生了巨大影响。1925年王国维在 清华国学研究院讲授《古史新证》,力倡“二重证据法”,亦 使中国历史学研究者开始注重地下出土的新材料。⑦这些历史 因素对近代考古学在中国的兴起具有催生作用。
高考一轮总复习 ·语文
(2)预测内容:文本主要谈的是什么问题或是就什么事情 阐述道理的;作者的基本立场、观点、情感和态度是怎样的。
(3)预览行文:文本是依照怎样的顺序布局谋篇、组织文 章的,其段落之间的关系如何。
(4)预估材料:行文中为突显立意主要运用了哪些手段和 材料。
高考一轮总复习 ·语文
2.速读时勾画:阅读时要边读边画出关键词句 抓住关键词句要注意:(1)尽量落实到词,集中注意焦 点;(2)可以用符号将有用信息做好标记;(3)若有题目,根据 题目把握全文的中心,若没有题目找出现频率较高的词,尽快 弄清文章的论题及观点;(4)注意把握全文的顺序,边读边理 清思路,读完全文要整理出全文的中心主旨。
高考一轮总复习 ·语文
1928年秋,当时的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开始发掘殷 墟,其最初的目的乃是继续寻找甲骨。而第二次发掘时,已从 主要寻找甲骨变成了对整个遗址所有遗存的科学发掘。
高考一轮总复习 ·语文
甲骨文的发现还大大加速了对传统的中国文字学的改造。 ⑧汉代以后中国的文字学家崇尚许慎的《说文解字》,传统的 文字学主要是《说文》学;但由于北宋以来金石学的发展,特 别是对金文的研究,已不断地用商周古文字对《说文》的文字 学进行补充。⑨到了清代,对金石学的研究进一步深入,使 《说文》的权威性受到了较大的冲击。甲骨文的发现提供了汉 字的早期形式,其构成离小篆甚远,多有象形、会意文字,令 当时学者眼界大开。《说文》以小篆为本解释字源的理论难以 维持,从此中国文字学就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⑩

专题10 论述类文本阅读

专题10 论述类文本阅读
专题十 PART 10
论述类文本阅读
高考真题指导│考点技法精要│跟踪训练验收
考纲在线 考点对应的《考试说明》中的要求是:1. 理解。(1)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2)理解 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重要概念”指对文章的思想、观点、情感等起重要作用的概念。能力层级 为B级。2. 分析综合。(1)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2)分析文章结构,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 思。(3)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4)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分析综合”是对阅读 材料的分解剖析和整理归纳,是在理解基础上的更高一级的阅读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 考情透析 本考点一般是以选择题的形式进行考查,以筛选整合信息、归纳内容要点为主要设题角 度。如2014年到2016年的新课标全国卷,2018年高考应该会沿用往年题型。
高考真题指导
现场指导 [2016·全国卷Ⅰ]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体验”第1题)
)(原题见本专题“真题
教你 审题
审题 题干的要求是“不正确的一项是”,审题上没有难度,也不存在答非所问的问题
要点
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此类题的答题步骤是:①定位——在选项中 确定好需要“定位”的关键词语,在文本中找出与之“照应”的词语,据此确定选项 思路 的照应句。②对照——比较选项和照应句,找到二者有差异的表述并相互对照。③判 分析 定——通过联想、推断,依照文意,确认表述有差异的选项的性质(是只换了一种说法, 还是发生了根本改变),从而判定选项的正误
高考真题指导
虚构的加强使小说和传统故事之间的区别清晰起来。小说中的故事可以来自想象,不一 定是作者亲历亲闻。小说家常闭门构思,作品大多诞生于他们离群索居的时候。小说家 可以闲坐在布宜诺斯艾利斯的图书馆中,或者在巴黎一间终年不见阳光的阁楼里,杜撰 他们想象中的历险故事。但是,一名水手也许要历尽千辛万苦才能把在东印度群岛听到 的事带回伦敦;一个匠人漂泊一生,积攒下无数的见闻、掌故和趣事,当他晚年坐在火 炉边给孩子们讲述这一切的时候,他本人就是故事的一部分。传统故事是否值得转述, 往往只取决于故事本身的趣味性和可流传性。与传统讲故事的方式不同,小说家一般并 不单纯转述故事,他是在从事故事的制作和生产,有深思熟虑的讲述目的。

一轮复习高考语文专题复习 论述类文本阅读(含答案)(1)

一轮复习高考语文专题复习 论述类文本阅读(含答案)(1)

一轮复习高考语文专题复习论述类文本阅读(含答案)(1)一、论述类文本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总体来看,近年来我国社会心态正变得越来越理智成熟、开放多元、积极主动,并且更加具有世界意识。

但也不可否认,目前仍存在一些不良社会情绪。

比如,自卑自馁情绪有之,“牢骚太盛”情绪有之,懈怠散漫情绪亦有之。

这些社会心态虽不是主流,却会对社会发展和改革进程产生消极影响。

如不及时修复,不仅会伤及个人幸福生活,还会影响整个社会心态,甚至会阻滞社会主义现代化脚步。

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社会心态必须强起来。

社会心态是一段时间内社会成员情绪基调、社会共识和价值观的总和,属于社会意识范畴。

一个国家的社会心态与其发展实际密切相关,是时代的“晴雨表”“风向标”;它同时会影响每个社会成员的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甚至影响整个国家发展大局。

积极健康的社会心态是个人、社会、国家发展进步的重要社会心理基础,也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新中国自成立以来,用短短几十年时间从“饥寒交迫”变为总体小康、从“一穷二白”发展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从世界边缘走近世界舞台中心,现在正阔步走在“强起来”的大路上。

在这个“强起来”的新时代,应当有与之匹配的社会心态。

心态强起来应增强自尊自信。

中华民族是一个自尊自信的民族,自尊自信是中华民族精气神的集中体现。

新时代,自尊自信源于深入了解“我们从哪里来””“我们走向何方”。

它要求我们既不妄自菲薄,看到中国独特的文化传统、历史命运和基本国情注定了我们必然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拒绝照抄照搬别国发展模式;也不妄自尊大,拒绝其他文明优秀成果。

只有清醒认识我国历史走向、准确定位我国历史方位,才能更加自尊自信。

只有不断增强自尊自信,才能更加敢于正视自身不足、敢于承认别人长处,进而取长补短,更好迈向伟大复兴。

心态强起来应更加理性平和。

理性平和就是冷静全面看待事物,不为不良情绪所左右;就是辩证客观分析问题,不偏激也不片面;就是实事求是解决问题,不扣帽子不打棍子。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训练:一般论述类文章阅读(含答案)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训练:一般论述类文章阅读(含答案)

第三部分现代文阅读必考部分专题二十一般阐述类文章阅读一、阅读下边的文字,达成1~4 题。

谈中国文化的“阳刚”与“阴柔”《周易》说:“天行健,君子以发奋图强”,“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先人主张将天地之正气定位为中华民族的精神气质,追求一种以阳刚为主、刚柔相济、阴阳和睦的价值取向。

“阳刚文化”一度成为中华民族值得骄傲的精神境地。

孟子主张“养吾浩然之气”的大丈夫气派:“荣华不可以淫,贫贱不可以移,威严不可以屈”;墨家“尚力”(崇尚人自己的力量)、“非命”(否定外在命运 ),主张依赖自己的力量去奋发图强的精神;等等,都组成了“阳刚文化”的特点。

几千年来,这种“阳刚文化”浸透于中华大地的深处,在各样困难的环境下维系了民族生计的基础,使中华民族得以发奋图强,生长壮大。

同时,它也造就了无数优异的民族子女,此中不乏顶天立地、震天动地的英豪好汉。

他们坚毅果断,不卑不亢,胸襟宽广,敢作敢为,是中华民族的脊梁和骄傲。

他们以广博的胸襟、深沉的眼光、崇敬的精神、豪放的气派,经过艰辛卓越的奋斗,成就了中华民族的伟业,为人类留下了可歌可泣的壮丽诗篇。

这是中华文化中主要的、也是最光明的一面。

可是,我们也不可以忽略,与“阳刚文化”相对的“阴柔文化”在汉此后历代王朝的扶助下也逐渐滋长起来,给中华文化的发展带来了相反的影响。

“阴柔文化”最先以老子的道家学说为代表。

老子以为“重为轻根,静为躁君”,主张无为,“致虚极,守静笃”,“无欲以静,天下将自定”。

他有一个有名的比喻:牙齿掉光了,舌头还在(证明柔胜于刚 )。

庄子及此后的道家代表人物更主张要以“心斋”“坐忘”,达到“形如槁木,心如死灰”为能事,相信能够依赖“虚静淡泊,孤独无为者,天地之平而道德至”。

老庄的阴柔思想固然受到荀子等人的批评,但在儒家思想中也有“尚柔”的要素。

比如,孔子曾主张“无欲”,与道家“尚柔”的规则一致。

正如鲁迅指出的,儒道两家都“尚柔”,所不一样的是,“道以柔退守”,道家的特点是阴柔;“儒以柔进步”,儒家的特点是阳柔;法家的“法、术、势”主张则有点“阴刚”的滋味。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三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10一般论述类文章阅读高考如何考(含解析)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三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10一般论述类文章阅读高考如何考(含解析)

一般论述类文章阅读[真题呈现]一、(2015·新课标全国卷Ⅰ)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9分,每小题3分)宋代的农业、手工业、商业在唐代的基础上又有了新的发展,特别是商品经济出现了空前的繁荣。

在此背景下,宋代的货币流通和信用进入迅速发展时期,开创了古代金融的新篇章。

宋代在信用形式和信用工具方面都呈现出新的特点。

信用形式有借贷、质、押、典、赊买赊卖等多种形式。

借贷分为政府借贷和私人借贷。

政府借贷主要表现为赈贷的形式,在紧急情况下通过贷给百姓粮食或种子的方式,帮助他们度过困境。

私人借贷多为高利贷,它可以解决社会分化和“钱荒”带来的平民百姓资金严重不足的问题,满足特殊支付和燃眉之急的需要。

质、押是借贷的担保形式,由质库、解库等机构经营。

质属于动产担保,它必须转移动产的占有;押属于不动产担保,通常将抵押物的契约交付债权人即可。

债务人违约时,债权人可用变卖价款优先受偿。

典作为不动产转移的一种形式是在宋代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其特点是典权人向出典人支付典价后,在典期内就占有了出典人典产的使用权和收益支配权,出典人也不必向典权人支付利息。

宋代的商业贸易非常发达,但存在着通货紧缩现象,故赊买赊卖行为也很普遍,几乎生产、流通、消费领域的所有物品都能进行赊买赊卖。

从实际效果看,它解决了军需、加强了流通,更重要的一点,它对束缚生产流通扩大和发展的高利贷构成了冲击。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宋代商业贸易对货币的要求越来越高,但是社会中货币供给和流通状况不尽理想,表现为货币流通区域的割据性、货币供给数量的有限性,以及大量流通的铜铁钱细碎和不便携带的特性,其结果是抑制了经济发展。

为了解决这类问题,在高度发达的造纸和印刷技术保障下,通过民间自发力量的作用和官府的强制推行,宋代社会陆续出现了诸如茶引、盐引、交子、关子和会子等新型纸质信用工具。

茶引、盐引要求相关人员先用粮草或现钱的付出作为取得的条件,然后凭此类纸质信用工具异地兑取现钱或政府专卖货物。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三部分 现代文阅读 专题10 一般论述类文章阅读高考如何考(含解析)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三部分 现代文阅读 专题10 一般论述类文章阅读高考如何考(含解析)

一般论述类文章阅读[真题呈现]一、(2015·新课标全国卷Ⅰ)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9分,每小题3分)宋代的农业、手工业、商业在唐代的基础上又有了新的发展,特别是商品经济出现了空前的繁荣。

在此背景下,宋代的货币流通和信用进入迅速发展时期,开创了古代金融的新篇章。

宋代在信用形式和信用工具方面都呈现出新的特点。

信用形式有借贷、质、押、典、赊买赊卖等多种形式。

借贷分为政府借贷和私人借贷。

政府借贷主要表现为赈贷的形式,在紧急情况下通过贷给百姓粮食或种子的方式,帮助他们度过困境。

私人借贷多为高利贷,它可以解决社会分化和“钱荒”带来的平民百姓资金严重不足的问题,满足特殊支付和燃眉之急的需要。

质、押是借贷的担保形式,由质库、解库等机构经营。

质属于动产担保,它必须转移动产的占有;押属于不动产担保,通常将抵押物的契约交付债权人即可。

债务人违约时,债权人可用变卖价款优先受偿。

典作为不动产转移的一种形式是在宋代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其特点是典权人向出典人支付典价后,在典期内就占有了出典人典产的使用权和收益支配权,出典人也不必向典权人支付利息。

宋代的商业贸易非常发达,但存在着通货紧缩现象,故赊买赊卖行为也很普遍,几乎生产、流通、消费领域的所有物品都能进行赊买赊卖。

从实际效果看,它解决了军需、加强了流通,更重要的一点,它对束缚生产流通扩大和发展的高利贷构成了冲击。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宋代商业贸易对货币的要求越来越高,但是社会中货币供给和流通状况不尽理想,表现为货币流通区域的割据性、货币供给数量的有限性,以及大量流通的铜铁钱细碎和不便携带的特性,其结果是抑制了经济发展。

为了解决这类问题,在高度发达的造纸和印刷技术保障下,通过民间自发力量的作用和官府的强制推行,宋代社会陆续出现了诸如茶引、盐引、交子、关子和会子等新型纸质信用工具。

茶引、盐引要求相关人员先用粮草或现钱的付出作为取得的条件,然后凭此类纸质信用工具异地兑取现钱或政府专卖货物。

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第3部分 一般论述类文章阅读 专题十 论述类文章阅读(必考)(二)分析综合相关知

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第3部分 一般论述类文章阅读 专题十 论述类文章阅读(必考)(二)分析综合相关知

分析综合一般论述类文章阅读选择题设题陷阱在做一般论述类文章阅读题时,我们如果不仅读懂了所给的材料,而且明白命题意图,清楚题目所设的陷阱有哪些,那么我们就能很容易地识破陷阱,轻而易举地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答案。

命题者设置的陷阱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1.曲解文意原文是那样说的,而选项却偏偏做另一种理解,故意曲解作者的观点或所要表达的意思。

例:[2015·课标全国卷Ⅱ第1题A项]A.在过去,艺术品的接受并不属于美学的研究范围,而当接受美学诞生以后,关于艺术品的接受的研究就成为艺术美学中的一门显学。

[对应原文] 艺术品的接受在过去并不被看作是重要的美学问题,20世纪解释学兴起,一个名为“接受美学”的美学分支应运而生,于是研究艺术品的接受成为艺术美学中的显学。

[对比判断] 原文说艺术品的接受在过去不被看成重要的美学问题,可见“艺术品的接受”是属于美学的,只是不属于重要的问题,而A项却表述为不属于美学的研究范围,这里犯了曲解文意的错误。

2.篡改原文错项故意更换个别关键词,造成一字或一词之差,从而背离原文的意思。

例:[2014·四川高考第5题B项]B.大数据教育的特点是非结构化、数据量巨大、数据分析由专家层变化为用户层、大量采用可视化展现方法等。

[对应原文] ……而大数据教育将呈现另外的特征:弹性学制、个性化辅导、社区和家庭学习、每个人的成功。

……大数据与传统的数据相比,有非结构化、数据量巨大、数据分析由专家层变化为用户层、大量采用可视化展现方法等特点。

[对比判断] 由原文的“大数据与传统数据相比,有非结构化、数据量巨大、数据分析由专家层变化为用户层、大量采用可视化展现方法等特点”等语句可知,选项说的是大数据的特点,而非大数据教育的特点,“大数据”与“大数据教育”只差两个字,但特点不一样,这里犯了篡改原文的毛病。

3.张冠李戴将原文甲的观点说成乙的观点,或者将甲的属性说成是乙的属性,偷梁换柱,颠倒对象。

【高考总动员】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专题10 论述类文本阅读

【高考总动员】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专题10 论述类文本阅读

专题十论述类文本阅读[考纲展示][真题试做]一、(2014·课标全国卷Ⅱ)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周代,尽管关于食品安全事件的记载不多,但我们还是看到,由于食品安全关系重大,统治者对此非常重视并作出了特别规定。

周代的食品交易是以直接收获采摘的初级农产品为主,所以对农产品的成熟度十分关注。

据《礼记》记载,周代对食品交易的规定有:“五谷不时,果实未熟,不鬻于市。

”这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关于食品安全管理的记录。

汉唐时期,食品交易活动非常频繁,交易品种十分丰富。

为杜绝有毒有害食品流入市场,国家在法律上作出了相应的规定。

汉朝《二年律令》规定:“诸食脯肉,脯肉毒杀、伤、病人者,亟尽孰燔其余。

……当燔弗燔,及吏主者,皆坐脯肉赃,与盗同法。

”即肉类因腐坏等因素可能导致中毒者,应尽快焚毁,否则将处罚当事人及相关官员。

唐朝《唐律》规定:“脯肉有毒,曾经病人,有余者速焚之,违者杖九十。

若故与人食并出卖,令人病者,徒一年;以故致死者,绞。

即人自食致死者,从过失杀人法。

”从《唐律》中可以看到,在唐代,知脯肉有毒不速焚而构成的刑事犯罪分为两种情况,处罚各不相同:一是得知脯肉有毒时,食品的所有者应当立刻焚毁所剩有毒食品,以绝后患,否则杖九十;二是明知脯肉有毒而不立刻焚毁,致人中毒,则视情节及后果加以科罚。

宋代,饮食市场空前繁荣。

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中,追述了北宋都城开封府的城市风貌,并且以大量笔墨写到饮食业的昌盛,书中共提到一百多家店铺以及相关行会。

商品市场的繁荣,不可避免地带来一些问题,一些商贩“以物市于人,敝恶之物,饰为新奇;假伪之物,饰为真实。

如绢帛之用胶糊,米麦之增湿润,肉食之灌以水,药材之易以他物”(《袁氏世范》)。

有的不法分子甚至采用鸡塞沙、鹅羊吹气、卖盐杂以灰之类伎俩牟取利润。

为了加强对食品掺假、以次充好等现象的监督和管理,宋代规定从业者必须加入行会,而行会必须对商品质量负责。

“市肆谓之行者,因官府科索而得此名,不以其物小大,但合充用者,皆置为行,虽医卜亦有职。

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专题十论述类文本阅读10.2

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专题十论述类文本阅读10.2

判定 句的主语或宾语的位置上;当选项中出现类似“××的观点是
技巧 ×××”这样的句子时,应注意是否有此类情况。另外,还要
留心文中代词的指代。要联系上下文弄清指代性词语指代的具
体内容。
12/9/2021
【针对训练】 7.比对原文与选项,分析选项所犯错误。 [对应原文] 时间是人类用以描述物质运动或事件发生过程 的一个参数。人们为了更准确地衡量、计算、记录时间,就要进 一步选择具有普适性、恒久性和周期循环性的参照物。于是,太 阳、月亮、谷物的成熟期等,就成为了优选的参照系。人类很早 就学会观察日月星辰,用以测量时间。大约在纪元前五千年,人 们利用指时杆观察日影。纪元前 11 世纪,已经有了关于日晷和 漏壶的记载。详细记录时间的钟表的发明,大约是 13 世纪下半 叶的事情了。

三 部
论述类文本阅读

12/9/2021

题 十
论述类文本阅读
12/9/2021
第2讲
洞悉命题 9 大设误陷阱
12/9/2021
解答论述类文本阅读题时,不仅要读懂文章,而且要洞悉选 项从何处而来,清楚题目设置的陷阱有哪些。从全国卷命题看, 命题者所设置的选项有的是对文本内容的直接转换,有的是对文 本内容进行适度的整合或迁移。命题人命制错误选项时,常采用 “以偏概全、混淆时态、混淆是非、偷换概念、因果混乱、曲解 文意、张冠李戴、武断绝对、无中生有”等 9 种设误手段。
12/9/2021
【针对训练】 8.比对原文与选项,分析选项所犯错误。 [对应原文] 因此,如今我们重新阅读经典,又需要把它放 回产生它的时代里面,重新去理解。 阅读经典可以使人们了解从古至今“人类究竟面临哪些重 大问题”,但古代经典并不是不可违逆的圣经,毕竟历史已经翻 过了几千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真题体验] [2015· 课标全国卷Ⅱ]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艺术品的接受在过去并不被看作是重要的美学问题,20 世纪解释学兴起,一个名为“接受美学”的美 学分支应运而生,于是研究艺术品的接受成为艺术美学中的显学。 过去,通常只是从艺术家的立场出发,将创作看作艺术家审美经验的结晶过程,作品完成就意味着创 作完成。而从接受美学的角度来看,这一完成并不说明创作已经终结,它只说明创作的第一阶段告一段落, 接下来是读者或观众、听众的再创作。由于未被阅读的作品的价值包括审美价值仅仅是一种可能的存在, 只有通过阅读,它才转化为现实的存在,因此对作品的接受具有艺术本体的意义,也就是说,接受者也是 艺术创作的主体之一。
解析 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A 项曲解文意,文本第一段 说的是“艺术品的接受在过去并不被看做是重要的美学问题”。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己的生活经验与想象去补充。
)
A.文本之所以是一个“召唤结构”,一个原因就是它有一些内容有意不写或不明写,需要接受者用自 B.文本的“否定”要素具有对接受者所生活的现实加以否定的功能,这种功能是通过接受者接受文本 并对现实进行反思和批判而实现的。 C.“前理解”是接受者在理解文本以前的心理文化结构,由于接受者对文本的接受不是被动的,所以 这种结构会影响接受者对文本的理解。 D.作品被艺术家创作出来以后就成为历史,作品是通过接受者的理解而存活于现实,并发挥作用的。 从这个意义上说,作品的生命力存在于理解之中。
文本一经产生就成为历史,它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所反映的生活,都只能是过去的,而理解总是现在 进行时。当我们接受历史上的艺术作品时,我们当然可以设身处地地想象古人的生活,体验古人的思想感 情,但我们毕竟是现代人,只能按照我们现在的心理文化结构去理解古人。当然,任何理解都只能是个体 的理解,但个体毕竟是与群体相通的,所以个体的理解中也有普遍性。理解作为现实的行为具有通向实践 的品格,艺术品正是通过理解走向现实,并在生活中发挥作用的。不是别的,正是理解擦亮了艺术品的生 命之光。 (摘编自陈望衡《艺术是什么》)
艺术文本即作品对于接受者来说具有什么意义呢?接受美学的创始人、德国的伊瑟尔说艺术文本是一 个“召唤结构”,因为文本有“空白”“空缺” “否定”三个要素。所谓“空白”,是说它有一些东西没 有表达出来,作者有意不写或不明写,要接受者用自己的生活经验与想象去补充;所谓 “空缺”,是语言 结构造成的各个图像间的空白。接受者在阅读文本时要把一个个句子表现的图像片断连接起来,整合成一 个有机的图像系统;所谓“否定”,指文本对接受者生活的现实具有否定的功能,它能引导接受者对现实 进行反思和批判。由此可见,文本的召唤性需要接受者呼应和配合,完成艺术品的第二次创作。正如中国 古典美学中的含蓄与简洁,其有限的文字常常引发出读者脑海中的丰富意象。 接受者作为主体,他对文本的接受不是被动的。海德格尔提出“前理解”,即理解前的心理文化结构, 这种结构影响着理解。理解不可能是文本意义的重现,而只能是文本与 “前理解”的统一。这样,文本与 接受就呈现出一种相互作用的关系:一方面文本在相当程度上规定了接受者理解的范围、方向,让理解朝 它的本义靠拢;另一方面,文本不可能将接受者完全制约住、规范住,接受者必然会按照自己的方式去理 解作品,于是不可避免地就会出现误读或创造。从某种意义上说,理解就是误读,创造也是误读,不要希 望所有的接受者都持同样的理解,也不要希望所有的理解都与艺术家的本旨一致,那样并不意味着艺术作 品的成功。
解析 本题考查归纳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C 项强加因果,C 项内容 在文本的第四段开头,原文中没有表述因果关系的词语。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限,简洁的美在于以少胜多,以简驭繁。
)
A.中国古典美学中强调的含蓄和简洁可以说是艺术作品召唤性的体现,含蓄的美在于从有限中表现无 B.理解就是误读,创造也是误读,理解距离艺术作品的本义越远,就越是具有创造性,正如《西厢记》 之于《莺莺传》 、 《金瓶梅》之于《水浒传》 。 C.文本在一定程度上规定了接受者理解的范围和方向,所以即使我们今天阅读历史上的艺术作品,也 可以在相当程度上了解古人的生活,体验古人的思想感情。 D.作为接受者的个体毕竟生活在群体之中,其思维和观念与群体是相通的,因此接受者们对于同一文 本的理解即使千姿百态,也不可能完全没有同一性。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究就成为艺术美学中的一门显学。
)
A.在过去,艺术品的接受并不属于美学的研究范围,而当接受美学诞生以后,关于艺术品的接受的研 B.在接受美学诞生以前,人们一般的认识是:整个创作过程就是艺术家的审美经验不断结晶的过程, 艺术品一旦形成,创作也就大功告成。 C.接受美学认为,艺术品在艺术家手中产生出来,这只是艺术创作的第一阶段,读者、观众、听众对 艺术品的接受是艺术创作的继续。 D.通过读者、观众和听众的接受,艺术作品的价值才从一种可能的存在转化为现实的存在,从这个意 义上说,接受也属于艺术创作的一部分。
专题十
论述类文章阅读(必 考)
பைடு நூலகம்
[考情把脉] 考点 阅读一般论述类文章。 论述类文章阅读的选文涉及生态文明和环境保护、天文学和地 理学、文艺批评和美学、传统道德和国学、社会管理和城市建 范围 设、价值观和人生观等诸多方面。高考论述类文章阅读的选文 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在社会科学类文章和自然科学类文章两 种体裁之间不断变化。 论述类文章阅读主要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理解文中 要点 重要句子的含意、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及分析概括作者在文 中的观点态度等。纵观近几年的考情可知,高考对这些考点的 考查是稳定的。 题型 选择题,文字表述题。
第3部分 一般论述类文章 阅读
新课标全国卷《考试大纲》对本考点的要求是阅读一般论述类文章。 1.理解 B (1)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 (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2.分析综合 C (1)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2)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3)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4)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