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高考生物(新课标)一轮复习课时作业:第八单元第30讲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Word版含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0讲通过神经系统的调整
1.人体神经调整的结构基础和调整过程(Ⅱ)
2.神经冲动的产生、传导和传递(Ⅱ)
3.人脑的高级功能(Ⅰ)
反射和反射弧
1.神经元的结构及分类
(1)结构:一个神经元包括细胞体、树突和轴突。

(2)树突和轴突
名称数量长度分支数功能
树突多短多接受兴奋
轴突少长少传导兴奋
2.反射与兴奋的概念
(1)反射: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动物体或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作出的规律性应答。

(2)兴奋:动物体或人体内的某些组织或细胞感受外界刺激后,由相对静止状态变为显著活跃状态的过程。

3.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弧。

(1)模式图
(2)写出图中标号代表的结构名称
①感受器,②传入神经,③神经中枢,④传出神经,⑤效应器,⑥神经节。

(3)图中有3个神经元。

(4)图中兴奋的传导方向为(用图中序号表示)①→②→③→④→⑤。

1.(必修3 P17相关信息改编)关于反射与反射弧,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一个完整的反射活动至少需2个神经元完成
B.缩手反射和膝跳反射其中枢均位于脊髓
C.感受器是传入神经纤维的树突,效应器为传出神经所支配的肌肉和腺体
D.反射弧中任何环节在结构或功能上受损,反射就不能完成
答案:C
2.(深化追问)(1)反射弧中的传出神经末梢就是效应器吗?
提示:传出神经末梢+腺体=效应器或传出神经末梢+肌肉=效应器。

(2)破坏上面反射弧模式图中③处结构,刺激④处,⑤处是否有反应?若有反应,能否称为反射?
提示:神经中枢受损,刺激传出神经,效应器仍有反应,但不能称之为反射,反射必需保证反射弧的完整性。

1.“三看法”推断条件反射与非条件反射
2.反射弧的结构特点及功能
结构结构特点功能
结构破坏对
功能的影响
甲:感受器,神经元轴突
末梢的特殊结构
感受刺激,产生并传导兴奋
既无感觉又
无效应
①传入神经,感觉神经元
将兴奋由感受器传入神经
中枢
②神经中枢,调整某一特
定生理功能的神经元细
胞体集中的区域
对传入的兴奋进行分析与
综合并产生兴奋
③传出神经,运动神经元
将兴奋由神经中枢传至效
应器
只有感觉无
效应
乙:效应器,传出神经末
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
腺体等
对内外界刺激作出相应的
反应和活动
相互联系
反射弧中任何一个环节中断,反射便不能发生,必需保证反射弧结构
的完整性反射才能完成
【感知考题】
如图为膝跳反射的结构示意图,请回答以下问题:
(1)膝跳反射的感受器由传入神经末梢构成,而效应器则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构成。

(2)膝跳反射反射弧中有______种神经元,传入神经元的细胞体位于____________中。

(3)膝跳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________中,属于低级神经中枢,要受高级神经中枢____________的把握。

(4)在A处施加适宜的刺激引起屈肌收缩____________(填“属于”或“不属于”)反射。

[答案](1)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所支配的伸肌和屈肌
(2)两脊神经节(3)脊髓大脑皮层(4)不属于
高分点拨——类题通法
反射弧中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的推断
(1)依据是否具有神经节:有神经节的是传入神经。

感觉(传入)神经元的细胞体位于脑和脊髓外,构成神经节,因此在传入神经上都有神经节。

(2)依据脊髓灰质内突触结构推断:兴奋在突触中的传递是单向的,突触结构简图为,则兴奋传递方向为轴突末梢→胞体或树突,图示中与“”(轴突末梢)相连的为传入神经,与“”(胞体)相连的为传出神经。

(3)依据脊髓灰质结构推断:与前角(膨大部分)相连的为传出神经,与后角(狭窄部分)相连的为传入神经。

(4)切断试验法:若切断某一神经,刺激外周段(远离中枢的位置),肌肉不收缩,而刺激向中段(近中枢的位置),肌肉收缩,则切断的为传入神经,反之则为传出神经。

【跟进题组】
命题1考查神经元
1.(2022·高考全国卷乙,4)下列与神经细胞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A.ATP能在神经元线粒体的内膜上产生
B.神经递质在突触间隙中的移动消耗A TP
C.突触后膜上受体蛋白的合成需要消耗ATP
D.神经细胞兴奋后恢复为静息状态消耗A TP
解析:选B。

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在线粒体内膜上进行,能产生大量ATP,神经元细胞也可以进行有氧呼吸,A项正确;突触间隙属于内环境,神经递质在内环境中的移动不消耗ATP,B项错误;蛋白质的合成需要消耗ATP,C项正确;神经细胞兴奋后恢复为静息状态时要排出钠离子,吸取钾离子,都是主动运输,需要消耗ATP,D项正确。

命题2考查反射类型及反射弧结构
2.(高考安徽卷改编)给狗喂食会引起唾液分泌,但铃声刺激不会。

若每次在铃声后即给狗喂食,这样多次结合后,狗一听到铃声就会分泌唾液。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大脑皮层没有参与铃声刺激引起唾液分泌的过程
B.食物引起味觉和铃声引起唾液分泌属于不同的反射
C.铃声和喂食反复结合可促进相关的神经元之间形成新的联系
D.铃声引起唾液分泌的反射弧和食物引起唾液分泌的反射弧相同
解析:选C。

A项,依据题意可知,狗听到铃声分泌唾液的过程是在非条件反射基础上渐渐形成的条件反射,反射弧的神经中枢位于大脑皮层。

B项,感觉是高级生命活动,神经中枢位于大脑皮层,所以食物引起味觉是条件反射,和铃声引起唾液分泌的反射类型相同。

C项,铃声和喂食反复结合可使狗建立铃声和分泌唾液的联系,这是通过不断刺激形成的,是学习和记忆的过程,与相关神经元之间形成新的联系有关。

D 项,铃声引起唾液分泌是条件反射,食物引起唾液分泌是非条件反射,把握两种反射的神经中枢不同,因此两种反射是通过不同的反射弧完成的。

3.(2021·四川绵阳二模)如图为某一神经冲动传递过程的简图,若在P点赐予适宜强度的刺激,其中甲为肌肉,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图中共有3个神经元,乙为效应器
B.丙神经元的细胞体通常位于脑或脊髓中
C.刺激后神经冲动的传递方向为丁→戊→乙
D.肌肉将发生收缩,该反应称为反射
解析:选B。

图中共显示三个神经元,依据突触的结构可知甲是效应器,乙是感受器。

P点受到刺激后,兴奋将沿丙传到甲,甲会发生收缩,由于没有经过完整的反射弧,该反应不属于反射。

传出神经元的细胞体
一般位于中枢神经系统内。

(1)反射必需有完整的反射弧参与,若反射弧结构不完整,刺激传出神经或效应器,都可使效应器产生反应,但都不属于反射。

(2)反射的进行需要接受适宜强度的刺激,刺激过强或过弱,都将导致反射活动无法进行。

兴奋的传导与传递
1.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1)动作电位和静息电位
①静息电位
a.概念:未兴奋区的电位。

b .特点:外正内负。

c.产生缘由:由K+外流引起。

②动作电位
a.概念:兴奋区的电位。

b .特点:外负内正。

c.产生缘由:由Na+内流引起。

(2)局部电流
①膜外局部电流的方向:由未兴奋区域向兴奋区域传导。

②膜内局部电流的方向:由兴奋区域向未兴奋区域传导。

(3)兴奋传导的特点:双向传导。

2.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如图)
(1)突触小体不属于突触的结构。

(2)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使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

1.(必修3 P17图2—1改编)如图依次表示蛙坐骨神经受到刺激后的电位变化过程,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图1可表示甲电极处兴奋、乙电极处不兴奋
B.图2可表示甲电极处兴奋、乙电极处不兴奋
C.图3可表示甲电极处兴奋、乙电极处不兴奋
D.甲电极处从静息、产生兴奋到恢复静息状态可依次用图1、2、3表示
答案:C
2.(深化追问)自然状况下,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吗?
提示:不是,是单向的。

突破1兴奋的传导
结合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图示,突破以下问题:
(1)兴奋的传导过程、形式及特点
①传导过程:局部电流――→
刺激
未兴奋部位――→
产生
电位变化。

②传导形式:电信号(或神经冲动)。

③传导特点:双向传导。

(2)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与局部电流方向的关系
①在膜外,局部电流的方向由未兴奋部位到兴奋部位,与兴奋传导方向相反。

②在膜内,局部电流的方向由兴奋部位到未兴奋部位,与兴奋传导方向相同。

突破2兴奋的传递
(1)用文字描述图中的突触类型并用图像画出
A:轴突—细胞体型:;
B:轴突—树突型:。

(2)兴奋的传递过程
①传递过程
②突触小泡释放的神经递质类型:乙酰胆碱、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5-羟色胺、氨基酸类等。

(3)传递特点
①单向传递: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与神经递质结合的受体只存在于突触后膜上。

②突触延搁: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比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要慢,突触数量的多少打算着该反射所需时间的长短。

(1)兴奋产生的两点提示
①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产生主要是Na+内流的结果,Na+的内流需要膜载体(离子通道),同时从高浓度到低浓度,故属于帮忙集中;同理,神经纤维上静息电位的产生过程中K+的外流也属于帮忙集中。

②在恢复静息电位时,Na+的外流是由低浓度到高浓度,属于主动运输,既需要载体蛋白帮忙,又需要消耗能量。

(2)突触小体≠突触
①组成不同:突触小体是上一个神经元轴突末端的膨大部分,其上的膜构成突触前膜,是突触的一部分;突触由两个神经元构成,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

②信号转变不同:在突触小体上的信号变化为电信号→化学信号;在突触中完成的信号变化为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感知考题】
(2022·高考江苏卷,26改编)为了争辩神经干的兴奋传导和神经—肌肉突触的兴奋传递,将蛙的脑和脊髓损毁,然后剥制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如图所示。

试验过程中需要经常在标本上滴加任氏液(成分见表),以保持标本活性。

请回答下列问题:
任氏液成分(g/L)
成分含量
NaCl 6.5
KCl 0.14
CaCl20.12
NaHCO30.2
NaH2PO40.01
葡萄糖 2.0
(1)任氏液中维持酸碱平衡的成分有+比与体液中________的Na+/K+比接近。

(2)反射弧五个组成部分中,该标本仍旧发挥功能的部分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刺激坐骨神经,引起腓肠肌收缩,突触前膜发生的变化有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神经—肌肉突触易受化学因素影响,毒扁豆碱可使乙酰胆碱酯酶失去活性;肉毒杆菌毒素可阻断乙酰胆碱释放;箭毒可与乙酰胆碱受体强力结合,却不能使阳离子通道开放。

上述物质中可导致肌肉松弛的有
________________。

[解析](1)依据内环境中的H2CO3/NaHCO3、Na2HPO4/NaH2PO4构成的缓冲对能调整血浆的酸碱平衡,由任氏液的成分可知任氏液中的NaHCO3、NaH2PO4能维持酸碱平衡。

由于任氏液可以保持标本活性,故任氏液中Na+/K+比应与体液中细胞外液的Na+/K+比接近。

(2)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中神经中枢已被破坏,坐骨神经属于反射弧中的传出神经,坐骨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腓肠肌属于反射弧中的效应器,故反射弧五个组成部分中,该标本仍旧发挥功能的有传出神经和效应器。

(3)刺激坐骨神经,引起腓肠肌收缩,突触前膜发生的变化有产生动作电位,同时突触小泡释放乙酰胆碱(神经递质)。

(4)毒扁豆碱可使乙酰胆碱酯酶失去活性,从而使乙酰胆碱(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后不能被水解,使腓肠肌始终处于兴奋状态,即腓肠肌始终处于收缩状态;肉毒杆菌毒素可阻断乙酰胆碱释放,那么坐骨神经上的兴奋就不能传到腓肠肌,使腓肠肌始终处于舒张状态;箭毒可与乙酰胆碱受体强力结合,从而影响乙酰胆碱(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使坐骨神经上的兴奋不能传到腓肠肌,从而使腓肠肌始终处于舒张状态,综上可知三种物质中可导致
肌肉松弛的有肉毒杆菌毒素、箭毒。

[答案](1)NaHCO3、NaH2PO4细胞外液(组织液)
(2)传出神经、效应器(3)产生动作电位突触小泡释放乙酰胆碱(神经递质)(4)肉毒杆菌毒素、箭毒
(1)若用探针刺激坐骨神经,则神经纤维上Na+通道开放。

此时的跨膜运输方式为帮忙集中。

(2)假如某一神经递质使该细胞膜上的氯离子通道开启,氯离子(Cl-)进入细胞内(如图),则细胞膜两侧的电位变化是仍维持外正内负的电位,但电位差加大,会使神经元抑制(填“兴奋”或“抑制”)。

高分点拨——类题通法
正确推断药物或有毒、有害物质对突触神经冲动传递的影响
(1)正常状况下,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结合引起突触后膜兴奋或抑制后,马上被相应酶分解而失活。

(2)突触后膜会持续兴奋或抑制的缘由:若某种有毒、有害物质将分解神经递质的相应酶变性失活或占据神经递质的受体,则突触后膜会持续兴奋或抑制。

(3)药物或有毒、有害物质作用于突触从而阻断神经冲动的传递,可能的缘由有:
①药物或有毒、有害物质阻断神经递质的合成或释放;
②药物或有毒、有害物质使神经递质失活;
③突触后膜上受体位置被某种有毒物质占据,使神经递质不能和后膜上的受体结合;
④药物或有毒、有害物质使分解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体的酶活性丢失,神经递质不能与受体结合,突触后膜不会产生电位变化,阻断信号传导。

【跟进题组】
命题1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的成因分析
1.(2021·高考浙江卷,4)血液中K+浓度急性降低到肯定程度会导致膝反射减弱,下列解释合理的是() A.伸肌细胞膜的动作电位不能传播到肌纤维内部
B.传出神经元去极化时膜对K+的通透性增大
C.兴奋在传入神经元传导过程中渐渐减弱
D.可兴奋细胞静息膜电位的确定值增大
解析:选D。

题中给出的信息是血液中K+浓度急性降低到肯定程度会导致膝反射减弱。

伸肌细胞膜的动作电位传到肌纤维内部时,才会引起肌肉收缩,A项错误。

传出神经元去极化时膜对Na+的通透性增大,使Na+大量内流,形成动作电位,B项错误。

兴奋在神经元上以电信号的形式传播,其电位变化是一样的,不会随传导距离的增加而衰减,C项错误。

血液中K+浓度急性降低导致细胞内大量的K+外流,使细胞的静息膜电位确定值增大,此时伸肌细胞受到刺激产生的动作电位较小,导致膝反射减弱,D项正确。

2.(2021·湖南长沙一中、师大附中等六校联考)科学家在细胞外液渗透压和钾离子浓度相同的条件下进行了用含有不同钠离子浓度的细胞外液对离体枪乌贼神经纤维电位变化影响的试验,结果如图。

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Na+和K+进入神经细胞内都是主动运输方式
B.由图中三条曲线a、b、c可知,细胞外液中Na+浓度凹凸的关系是a<b<c
C.由图中三条曲线可知细胞外液中钠离子浓度可以同时影响动作电位和静息电位的峰值
D.若持续降低细胞外液中钠离子的浓度,最终可能使离体枪乌贼神经纤维无法产生动作电位
解析:选D。

K+逆浓度梯度进入神经细胞,属于主动运输,而Na+进入神经细胞是顺浓度梯度进行的,属于帮忙集中。

细胞外液Na+浓度打算动作电位的幅度,则由图中曲线可知,细胞外液Na+浓度凹凸的关系应是a>b>c。

由图可知,细胞外液中的Na+浓度只影响动作电位的峰值;静息电位是由K+外流引起的,与K +浓度有关。

由图分析可知,若细胞外液Na+浓度过低,则动作电位可能无法产生。

命题2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3.(高考海南卷改编)关于神经递质的叙述,错误的是()
A.突触前神经元具有合成递质的力量
B.突触前神经元在静息时能释放神经递质
C.突触小体中的突触小泡内含有神经递质
D.递质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结合能引起后膜电位变化
解析:选B。

神经递质只在突触前神经元内合成,存在于突触小泡内,由突触前膜释放并作用于突触后膜,A、C正确;神经递质是传递兴奋的重要化学物质,突触前膜没有受刺激则不会有神经递质释放,B错误;递质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结合后能引起突触后膜电位变化,产生兴奋或抑制,D正确。

4.依据突触前细胞传来的信号,突触可分为兴奋性突触和抑制性突触。

使下一个神经元产生兴奋的为兴
奋性突触,对下一个神经元产生抑制效应(抑制效应是指下一个神经元的膜电位仍为内负外正)的为抑制性突触。

如图为某种动物体内神经调整的局部图(带圈数字代表不同的突触小体)。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①的突触小泡中是兴奋性神经递质
B.当兴奋传至突触3时,其突触后膜的电位变为内正外负
C.图中的突触类型有轴突—树突型、轴突—肌肉型
D.突触2和突触3的作用相同,均是抑制肌肉兴奋
解析:选A。

据图可知,突触1为兴奋性突触,因此,①的突触小泡中的神经递质也应当是兴奋性神经递质,A正确;突触3为抑制性突触,因此,当兴奋传至突触3时,其突触后膜的膜电位仍为内负外正,B 错误;由图可知,突触1和3为轴突—肌肉型,突触2是轴突—轴突型,C错误;突触2的作用是抑制①处的轴突兴奋,突触3则是抑制肌肉细胞兴奋,D错误。

5.(2022·高考全国卷甲,30)乙酰胆碱可作为兴奋性神经递质,其合成与释放见示意图。

据图回答问题:
(1)图中A—C表示乙酰胆碱,在其合成时,能循环利用的物质是________(填“A”“C”或“E”)。

除乙酰胆碱外,生物体内的多巴胺和一氧化氮________(填“能”或“不能”)作为神经递质。

(2)当兴奋传到神经末梢时,图中突触小泡内的A—C通过________这一跨膜运输方式释放到________,再到达突触后膜。

(3)若由于某种缘由使D酶失活,则突触后神经元会表现为持续________。

解析:(1)图示信息显示:物质C在乙酰胆碱的合成中能循环利用;除乙酰胆碱外,多巴胺和一氧化氮也能作为神经递质。

(2)突触小泡内的神经递质通过胞吐的方式释放到突触间隙。

(3)乙酰胆碱属于兴奋性递质,若分解乙酰胆碱的酶失活,则会导致突触后神经元持续兴奋。

答案:(1)C能
(2)胞吐突触间隙
(3)兴奋
巧记神经递质“一·二·二”
结合前沿科学考查兴奋的传递
6.获2021年诺贝尔奖的科学家发觉了与囊泡运输相关的基因及其表达蛋白的功能,揭示了信号如何引导囊泡精确释放运输物。

突触小泡属于囊泡,以下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神经元中的线粒体为突触小泡的运输供应了能量
B.神经元特有的基因打算了突触小泡的运输方式
C.突触前膜的特定蛋白打算了神经递质的释放位置
D.突触小泡中运输物的释放受到神经冲动的影响
解析:选B。

突触小泡的运输所消耗能量主要来自线粒体,A正确;神经元与其他体细胞一样含有本物种的全套遗传物质,B错误;神经递质的释放位置是由突触前膜的特定蛋白打算的,C正确;突触小体产生兴奋时,突触小泡中的神经递质才会由突触前膜释放,D正确。

7.(2021·成都七中周练)科学家成功破解了神经元“缄默突触”的缄默之谜。

此前发觉,在脑内有一类突触只有突触结构而没有信息传递功能,被称为“缄默突触”。

请你推想科学家对此所取得的争辩成果()
①突触小体中没有细胞核
②突触后膜缺乏相应的受体
③突触前膜缺乏相应的受体
④突触小体不能释放相应的递质
A.②④B.②③
C.②③④D.③④
解析:选A。

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过程中,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神经递质经突触间隙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引起突触后膜上的电位变化而传递兴奋,由题可知“缄默突触”只有突触结构而没有信息传递功能,表明兴奋无法在突触中传递,造成传递障碍的缘由有两种,一种是突触小体无法释放相应的神经递质,另一种是突触前膜可以释放神经递质但由于突触后膜上没有相应的受体而无法引起突触后膜电位变化。

因此
②④符合题意。

神经系统的分级调整和人脑的高级功能
1.中枢神经系统⎩
⎪⎨⎪⎧脑
脊髓
2.各级神经中枢的关系
(1)大脑皮层是调整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

(2)位于脊髓的低级中枢受脑中相应高级中枢的调控。

(3)各级中枢的功能[连一连]
3.人脑的高级功能 (1)感知外部世界。

(2)把握机体的反射活动。

(3)具有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等方面的高级功能。

4.人脑的言语区及损伤症[连一连]
(必修3 P22基础题T2改编)“开车不饮酒,饮酒别开车!”饮酒过量的人往往表现为语无伦次、走路不稳、呼吸急促,人脑中受影响的生理结构依次是( )
A .大脑、脊髓、脑干
B .大脑、脑干、小脑
C .小脑、脑干、大脑
D .大脑、小脑、脑干
答案:D
1.神经系统的分级调整概念图
2.人体部分生理(或病理)现象的生物学解释
生理或病理现象 参与(损伤)神经中枢
考试认真答题时 大脑皮层V 区和W 区(高级中枢)参与
聋哑人学习舞蹈
大脑皮层视觉中枢、言语区的V 区和躯体运动中枢参与 植物人 大脑皮层损伤、小脑功能退化,但下丘脑、脑干、脊髓功能正常
高位截瘫
脊椎受损伤,大脑皮层、小脑等功能正常
1.科学家在争辩大脑皮层某些区域(如图)时,发觉它与躯体运动和语言活动功能有亲密的联系,下列有关叙述科学的是( )
A .小脑内存在很多维持生命必要的中枢,如呼吸中枢
B .大脑皮层是调整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
C .S 区受损,患者会得听觉性失语症
D .H 区受损,患者会得运动性失语症
解析:选B 。

呼吸中枢位于脑干;S 区受损会得运动性失语症;H 区受损会得听觉性失语症。

人类大脑皮层的四大功能
(1)一切“感觉”形成的场所—躯体感觉中枢。

(2)躯体运动的最高级中枢—调控支配脊髓低级运动中枢。

(3)记忆、思维力量。

(4)具语言中枢如W 区、V 区、S 区、H 区等(人类特有的)。

2.排尿是一种简单的反射活动,如图表示人体神经系统不同中枢对排尿的调整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当膀胱充盈时,牵张感受器受到刺激产生冲动,冲动到达b点时,神经纤维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变为________,此时,细胞膜对________的通透性增加。

兴奋传至____处时,人会产生尿意,排尿反射的效应器是________________。

(2)脊髓胸段损伤的患者会消灭“尿失禁”,而正常人在没有合适的时机或场所时能够憋尿,这体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憋尿时,尿道括约肌收缩关闭膀胱出口,此过程中,a点________(填“会”或“不会”)发生电位逆转。

(3)正常人排尿过程中,当逼尿肌开头收缩时,刺激膀胱壁内牵张感受器,由此导致膀胱逼尿肌反射性地进一步收缩,并使收缩持续到膀胱内尿液被排空为止,这种调整方式________(填“属于”或“不属于”)反馈调整。

解析:(1)感受器受到刺激产生兴奋,兴奋传至神经纤维上某一点时,该处神经纤维膜对Na+的通透性增加,Na+进入细胞,膜电位变成动作电位,表现为外负内正。

产生感觉的部位是大脑皮层,故当兴奋传至大脑皮层(f)时,人会产生尿意。

据图分析可知,排尿反射的效应器有逼尿肌和尿道括约肌。

(2)脊髓胸段损伤的患者会消灭“尿失禁”,而正常人在没有合适的时机或场所时能够憋尿,这体现了大脑皮层对脊髓的把握作用。

在憋尿时,由“尿道括约肌收缩”可知,尿道括约肌接收到了传出神经传来的信号,信号由神经中枢传至效应器会经过a点,故a点会发生电位逆转。

(3)正常人排尿过程中,逼尿肌收缩会刺激膀胱壁内牵张感受器,由此导致膀胱逼尿肌反射性地进一步收缩,此过程符合“在一个系统中,系统本身的工作效果,反过来又作为信息调整该系统的工作”,故这种调整方式属于反馈调整,且是正反馈调整。

答案:(1)外负内正Na+f逼尿肌和尿道括约肌(2)大脑皮层对脊髓的把握作用会(3)属于
[核心体系构建]
[填空]①反射弧②内负外正③K+外流④内正外负⑤Na+内流⑥双向传导⑦局部电流
⑧单向传递⑨突触⑩大脑皮层
[规范答题必备]
1.反射弧的结构: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2.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1)兴奋是以电信号的形式沿神经纤维传导的。

(2)兴奋传导是双向的,由兴奋区向未兴奋区传导。

(3)膜内电流方向:由兴奋区向未兴奋区传导;膜外电流方向:由未兴奋区向兴奋区传导。

3.突触与突触小体的区分
(1)突触小体:轴突末梢膨大,呈杯状或球状,称为突触小体,突触前膜、突触小泡等属于突触小体。

(2)突触: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构成。

4.神经冲动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1)神经元间的信号转化: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2)传递方向:神经冲动在神经元之间单向传递。

课时作业
[基础达标]
1.(2021·江西鹰潭一中高三月考)下列关于神经元和神经递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A.神经递质一旦释放就必需在体液中持续发挥作用
B.神经递质和全部激素一样都只在细胞外发挥作用
C.神经元释放神经递质的同时也可能接受神经递质的作用
D.神经元释放神经递质的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
解析:选C。

神经递质由突触前膜释放后经突触间隙的组织液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而发挥作用,发挥作用后马上被灭活,A项错误;神经递质只能作用于突触后神经元表面的特异性受体,而激素的受体有的在细胞膜表面,有的在细胞内,B项错误;一个神经元的轴突末梢经过多次分支,每个分支末端膨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