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课《唐诗三首—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卖炭翁》(23张)-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译
布被盖了多年,又冷又硬,像铁板似的。孩子睡觉姿势不好,把 被子蹬破了。一下雨屋顶漏水,屋内没有一点儿干燥的地方,房
顶的雨水像麻线一样不停地往下漏。自从安史之乱之后,我睡眠
文
的时间很少,长夜漫漫,屋漏床湿,怎能挨到天亮!
如何能得到千万间宽敞高大的房子,普遍地庇覆天下间贫寒的读
书人,让他们开颜欢笑!安稳得像是山一样。唉!什么时候眼前
。
古诗赏析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 雨不动安如山”,前后用七字句,中间用九字句, 句句蝉联而下,而表现阔大境界和愉快情感的词 儿如“广厦”、“千万间”、“大庇”、“天 下”、“欢颜”、“安如山”等等,又声音宏亮, 从而构成了铿锵有力的节奏和奔腾前进的气势, 恰切地表现了诗人从“床头屋漏无干处”、“长 夜沾湿何由彻”的痛苦生活体验中迸发出来的奔 放的激情和火热的希望。这种奔放的激情和火热 的希望,咏歌之不足,故嗟叹之,“呜呼!何时 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诗人 的博大胸襟和崇高理想,至此表现得淋漓尽致。
出现这样高耸的房屋,到那时即使我的茅屋被秋风所吹破,我自
己受冻而死也心甘情愿!
古诗赏析
首诗可分为四节。第一节五句,句句押韵,“号”、“茅”、“郊”、 “梢”、“坳”五个开口呼的平声韵脚传来阵阵风声。“八月秋高风怒号, 卷我屋上三重茅。”起势迅猛。“风怒号”三字,音响宏大,读之如闻秋风 咆哮。一个“怒”字,把秋风拟人化,从而使下一句不仅富有动作性,面且 富有浓烈的感情色彩。诗人好容易盖了这座茅屋,刚刚定居下来,秋风却故 意同他作对似的,怒吼而来,卷起层层茅草,怎能不使诗人万分焦急?
古诗赏析
第三节八句,写屋破又遭连夜雨的苦况。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两句,用 饱蘸浓墨的大笔渲染出暗淡愁惨的氛围,从而烘 托出诗人暗淡愁惨的心境,而密集的雨点即将从 漠漠的秋空洒向地面,已在预料之中。“布衾多 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两句,没有穷困生 活体验的作者是写不出来的。值得注意的是这不 仅是写布被又旧又破,而是为下文写屋破漏雨蓄 势。成都的八月,天气并不“冷”,正由于“床 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所以才感到 冷。
古诗赏析
读这几句诗,读者分明看见一个衣衫单薄、破旧的干瘦老人 拄着拐杖,立在屋外,眼巴巴地望着怒吼的秋风把他屋上的茅草 一层又一层地卷了起来,吹过江边,稀里哗啦地洒在江郊的各处; 而他的焦灼和怨愤之情,也不能不激起读者心灵上的共鸣。
古诗赏析
第二节五句。这是前一节的发展,也是对前一节 的补充。前节写“洒江郊”的茅草无法收回。还有落 在平地上可以收回的,然而却被“南村群童”抱跑了。 “欺我老无力”五字宜着眼。如果诗人不是“老无 力”,而是年当壮健有气力,自然不会受这样的欺侮。 “忍能对面为盗贼”,意谓:竟然忍心在我的眼前做 盗贼!这不过是表现了诗人因“老无力”而受欺侮的 愤懑心情而已,决不是真的给“群童”加上“盗贼” 的罪名,要告到官府里去办罪。
八年级下册 第六单元
24 唐诗三首
《卖炭翁》人物形象分析
导入新知
我们七年级学过的《卖油翁》,同学 们还记得吗?卖油翁的自信、从容、沉稳 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今天我们学习 《卖炭翁》,这个卖炭翁又会给我们留下 怎样的印象呢?
品读揣摩
卖 炭 翁
卖炭翁是一个怎样的人?请从多角度加以分析。
满面尘灰烟火色 (肖像描写) 两鬓苍苍十指黑
品读揣摩
使者是怎样的人?请从多角度加以分析。
翩翩两骑来是谁? 黄衣使者白衫儿。 趾高气扬、横冲直撞。
“翩翩”形容轻快洒脱的样子,这里表现了宫 使横冲直撞、骄横无理的样子,与卖炭翁为生活操 劳的凄惨形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揭露了唐代“宫 市”的罪恶。
品读揣摩
手把文书口称敕, 动作描写 回车叱牛牵向北。 仗势凌人、蛮不讲理。
创作背景
7 6 1 年 此诗作于公元761年(唐肃宗上元二年)八月 公元759年秋天,杜甫弃官到秦州(今甘肃天水),
弃官辗转 又辗转经同谷(今甘肃成县)到了巴陵。
茅屋栖身
公元760年春天,杜甫求亲告友,在成都浣花溪边盖 起了一座茅屋,总算有了一个栖身之所。
公元761年八月,大风破屋,大雨又接踵而至。当时安史之 感 慨 乱尚未平息,诗人由自身遭遇联想到战乱以来的万方多难,
古诗赏析
归来倚杖自叹息”总收一、二两节。诗人大约 是一听到北风狂叫,就担心盖得不够结实的茅屋 发生危险,因而就拄杖出门,直到风吹屋破,茅 草无法收回,这才无可奈何地走回家中。“倚 杖”,当然又与“老无力”照应。“自叹息”中 的“自”字,下得很沉痛!诗人如此不幸的遭遇 只有自己叹息,未引起别人的同情和帮助,则世 风的浇薄,就意在言外了,因而他“叹息”的内 容,也就十分深广。当他自己风吹屋破,无处安 身,得不到别人的同情和帮助的时候,分明联想 到类似处境的无数穷人。
↓
烧炭艰辛 生活艰难 年岁已高
品读揣摩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肖像描写)
↓ (心理描写)
生活艰辛、困苦
本应因“衣单”盼天气暖和,却为了炭价高点而“愿天 寒”的矛盾心理,点出卖炭翁的无奈艰难,表现了劳动人民生 活的艰辛。
品读揣摩
夜来城外一尺雪, 晓驾炭车辗冰辙。 (动作描写) 牛困人饥日已高, 运炭辛苦,生活艰难困苦。 市南门外泥中歇。
何 由 彻 ” 两 句 , 一 纵 一 收 。 一
“ 自 经 丧 乱 少 睡 眠 , 长 夜 沾
,
古诗赏析
成联发屋亮应“ ,想出破的,何 自到来漏迫表由 然其的雨切现彻 而他。、心了” 然人于布情诗和 地的是衾。人前 过类由似而既面 渡似个铁这盼的 到处人的种雨“ 全境的艰心停未 诗,艰苦情,断 的水苦处,又绝 结到处境又盼” 尾渠境激是天照
加“残飘乱纵湿
上 “ 长 夜 沾 湿 ” , 难 以 入 睡 。
长 夜 沾 湿 ” 的 现 实 。 忧 国 忧 民
破 不 堪 的 国 家 ; 一 收 , 又 回 到
摇 中 的 茅 屋 扩 展 到 战 乱 频 仍 、
以 来 的 种 种 痛 苦 经 历 , 从 风 雨
, 从 眼 前 的 处 境 扩 展 到 安 史 之
长夜难眠,感慨万千,写下了这篇脍炙人口的诗篇。
古诗原文
千沾自处踏多秋息呼抱忍南梢洒屋八 万湿经,里年天。不茅能村,江上月 间何丧雨裂冷漠俄得入对群下郊三秋 ,由乱脚。似漠顷,竹面童者,重高 大彻少如床铁向风归去为欺飘高茅风 庇!睡麻头,昏定来,盗我转者。怒 天安眠未屋娇黑云倚唇贼老沉挂茅号 下得,断漏儿。墨杖焦。无塘罥飞, 寒广长绝无恶布色自口公力坳长渡卷 士厦夜。干卧衾,叹燥然,。林江我
一连串的动作刻画出宫使蛮不讲理、横行霸道、 仗势欺人的丑恶面目。
总结
全诗运用了外貌、心理、动 作描写,生动地刻画了卖炭翁和宫 使不同的形象特点。
八年级下册 第六单元
24 唐诗三首
茅屋为稻
秋 壳
儿
所
破
风歌
目录
0
0
0
0
1
2
3
4
诗创
古
古
诗
人作
原Leabharlann 诗简背文及
赏
介景
译 文
析
诗人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尝自称少陵野老。 举进士不第,曾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 工部。是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宋以后 被尊为“诗圣”,与李白并称“李杜”。其诗 大胆揭露当时社会矛盾,对穷苦人民寄予深切 同情,内容深刻。许多优秀作品,显示了唐代 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因被称为“诗史”。在 艺术上,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 风格多样,而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炼,具有高 度的表达能力。存诗1400多首,有《杜工部集》
古诗赏析
所以,“唇焦口燥呼不得”,也就无可奈何 了。用诗人《又呈吴郎》一诗里的话说,这正 是“不为困穷宁有此”。诗人如果不是十分困 穷,就不会对大风刮走茅草那么心急如焚; “群童”如果不是十分困穷,也不会冒着狂风 抱那些并不值钱的茅草。这一切,都是结尾的 伏线。“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 颜”的崇高愿望,正是从“四海困穷”的现实 基础上产生出来的。
“茅飞渡江洒江郊”的“飞”字紧承上句的“卷”字,“卷”起的茅草没有 落在屋旁,却随风“飞”走,“飞”过江去,然后分散地、雨点似地“洒” 在“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很难弄下来;“下者飘转沉塘坳”,也 很难收回。“卷”、“飞”、“渡”、“洒”、“挂罥”、“飘转”,一个 接一个的动态不仅组成一幅幅鲜明的图画,而且紧紧地牵动诗人的视线,拨 动诗人的心弦。诗人的高明之处在于他并没有抽象地抒情达意,而是寓情意 于客观描写之中。
八月里秋深,狂风怒号,狂风卷走了我屋顶上好几层茅草。茅草 乱飞,渡过浣花溪,散落在对岸江边。飞得高的茅草缠绕在高高 的树梢上,飞得低的飘飘洒洒沉落到池塘和洼地里。
古
南村的一群儿童欺负我年老没力气,竟忍心这样当面做“贼”抢 东西,毫无顾忌地抱着茅草跑进竹林去了。我嘴唇干燥也喝止不
诗
住,回来后拄着拐杖,独自叹息。一会儿风停了,天空中乌云像 墨一样黑,深秋天空阴沉迷蒙渐渐黑下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