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北京人大附中初三3月月考语文试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2-2023学年度第二学期人大附初三年级语文练习2
2023.3 一、基础运用。
(共14分)
2022年,故宫举办了“照见天地心——中国书房的意与象”展览,班级研学小组的成员前去观展后整理了以下文段,请你帮忙修改完善,为展示做准备。
(一)展览概述
书房,在中国传统文化里,是一种生活空间、一种生活方式,更是一种文化精神的象征。
走进故宫的“照见天地心中国书房的意与象”展览,即可体味到古代文人以书房为象征的文化精神。
第一部分名为“委怀琴书”,出自陶渊明的诗句。
这里展出了《五经萃室记》炕屏、《毛诗郑笺》、玉壶冰琴等文物。
古代读书人正是与这些器物相伴,秉烛夜读,听琴挥墨,磨lì品格,滋养精神。
第二部分“正谊明道”则处处充盈着古代文人流淌于血液中的家国情怀:乾隆楷书《大宝箴》挂屏印证了帝王对自我修养的重视,《文天祥行书上宏斋帖卷》体现出儒家士大夫对国家忧难的关切和爱国忠心……徜徉于展览的第三部分“结契霜雪”,时时可见松竹梅的身影。
松,经冬不凋;竹,清高有节;梅,凌寒傲雪。
作为书房三友,它们是文人气质和精神的象征。
以松竹梅为主题的屏风、曲水流觞式的展台,仿佛为我们勾勒出这样的场景:晴朗之日,闲xiá之时,三五好友相聚,奇文共赏,品茗长谈,诗词唱和,杯酒同歌。
总之,这场展览匠心独运,从无形书房的精神阐释,到有形书房的空间陈设,都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智慧的启迪。
1. 给加点字注音。
( 2 分)
正谊.明道 ( ) 诗词唱和. ( )
2.根据拼音写汉字。
( 2 分)
磨lì( ) 闲xiá- ( )
3.画线句作为总结句,表达欠妥,请修改。
(2分)
修改:
(二)书房轶事
书房是最见主人心性的处所,是读书人放牧思想的田园。
自古以来,我国文人就有用斋、堂、屋等给自己的书房命名的雅好,这也是传统书房文化的点睛之笔。
王冤一生爱好梅花,便为自己的书房取名“梅花屋”。
沈钧儒嗜石成癖,就为书斋命名“与石居”。
徐悲鸿曾买得一幅唐画《八十七神仙卷》,遂名其书斋为“八十七神仙馆”。
以喜爱之物命名的斋号,显示了主人的兴趣爱好【甲】以所寄情志命名的斋号,则表现了主人的品格与追求。
清代学者钱大昕为表明自己精益求精的决心,取《劝学》篇中“驽马十驾,功在不舍”之意,为书斋命名“十驾斋”。
梁启超受光绪皇帝之命,变法维新,面对国家的内忧外患,临危受命,遂将自己的书斋取名“饮冰室”。
鲁迅先生因支持学生爱国运动而被反动当局诬为“学匪”,先生针锋相对,索性把书房“俟堂”更名为“绿林书屋”。
1941年,柳亚子居香港,为其书斋命名“羿楼”,取自【乙】后羿射日【乙】的神话故事,寓意对日本侵略者的强烈仇恨,希望取得抗战的胜利。
4.你检查后发现,下列成语在文段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A.精益求精
B.内忧外患
C. 临危受命
D.针锋相对
5.文段中【甲】【乙】两处的标点符号,使用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A.句号书名号
B.分号书名号
C.分号双引号
D.句号双引号
6.一位同学想在展示中解释“饮冰室”或“绿林书屋”命名的用意,查到了相关注释。
请你从“饮冰室”和“绿林书屋”中任选一个,结合语境和注释,说说室主人如此命名的用意。
(2分)
注释:①饮冰:出于《庄子·人间世》“今吾朝受命而夕饮冰,我其内热欤”。
②绿林:泛指聚集山林反抗官府或抢劫财物的集团。
答:
7.一位同学想编写一副对联,贴在书房门口。
请你在上下联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文字,将其补充完整。
(2分)
上联:品百家文墨,斟字酌句,笔端可见①。
下联:读②,修身启智,阁中自有乾坤。
二、古诗文阅读。
(共17分)
( 一)默写(共4分)
8.塞下秋来风景异,。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1分)
9.中军置酒饮归客,。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1分)
10.吾视其辙乱,,故逐之。
(《曹刿论战》)(1分)
11.运用“比喻”能使诗句画面生动,情感隽永,产生绝佳的艺术效果。
请你调动积累,写出一句运用了比喻
手法的古诗(本试卷出现的除外): (1分)
(二)阅读下面两首词,完成12-13题。
(共5分)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诉衷情
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①。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注:①尘暗旧貂裘:貂皮裘落满灰尘,颜色因之暗淡。
指不受重用。
②秋:秋霜,喻指白发。
③天山:指南宋与金国相持的西北前线。
④沧洲:指作者位于镜湖之滨的家乡。
12.辛弃疾的《破阵子》是一首“壮词”,上阕描绘了军营中将士们“分磨下炙”“①”的宏大场面;下阕用“的卢飞快”“霹雳弦惊”展现了,②的图景,读来让人感觉酣畅淋漓。
(2分)
13.上面两首词作有异曲同工之妙,请你结合词作内容从意象选取的角度对此稍作分析。
(3分)
答:
(三)阅读【甲】【乙】两文,完成14-16题。
(共8分) 【甲】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
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
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
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出师表》)
【乙】
文天祥,字宋瑞,又字履善,吉之吉水人也。
年二十举进士,对策集英殿。
帝亲拔为第一。
德佑初,江上报急,诏天下勤王。
天祥捧诏涕泣,发郡中豪杰,有众万人。
其友止之。
天祥曰:“第国家养育臣
庶⁰三百余年,一旦有急,征天下兵,无一人一骑入关者,吾深恨于此。
故不自量力,而以身徇之,庶天下忠臣义士将有闻风而起者。
尽以家财为军费。
至元十五年十二月,趋南岭。
张弘范“兵突至,天祥仓皇出走,千户王惟义前执之。
至潮阳°,见弘范,左右命之拜,不拜,弘范遂以客礼见之。
与俱入屋山,使为书招张世杰°。
天祥曰:“吾不能捍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索之固,乃书《过零丁洋》诗与之。
压山破,遣使护送天祥至京师。
在燕凡三年,上知天祥终不屈也,召入谕之曰:“汝何愿?”天祥对曰:“天祥受宋恩,为宰相,安事二姓?愿赐之一死足矣。
”天祥临刑殊从容,南乡拜
而死,年四十七。
(《文天祥传》)
注:①第国家养育臣庶:既然国家抚养臣民。
②张弘范:元朝将领。
③④潮阳、压山:广东地名。
⑤张世杰:南宋将领。
14.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2分)
A. 托付不效以儆效尤行之有效以观后效
B. 斟酌损益益慕圣贤香远益清有所广益
C. 叹息痛恨深恨于此相见恨晚悔恨交加
D. 以彰其咎其友止之失其本心其许寡人
15.下列对文中画线句的翻译和理解,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课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
翻译:陛下也应当自己谋划,询问治国的好方法,识别采纳正确的言论,深切追念先帝的遗诏。
理解:诸葛亮已预感到自己有可能“出师未捷身先死”,所以在此向后主强调今后自主谋划的重要性。
B.见弘范,左右命之拜,不拜,弘范遂以客礼见之。
翻译:见到弘范,弘范的手下命令文天祥下拜,文天祥不拜,于是弘范就用对待客人的礼仪对待文天祥。
理解:文天祥虽然被俘,但不肯向敌人屈服下拜,敌军将领弘范也敬佩他的为人,以礼相待。
16. 诸葛亮和文天祥都是被后世称颂的名相,请你结合两段选文内容说说他们受后世敬仰有哪些共同的原
因。
(4分)
答:
三、名著阅读。
(5分)
17.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个作答。
(100字左右)
题目一:
我们在阅读名著时,关注小说人物的“变化”往往是解读小说主旨的密码。
请你从下面三个人物中任选一个,结合作品内容尝试从人物的“变化”中探寻小说的主旨。
(《儒林外史》匡超人《骆驼祥子》祥子《水浒传》林冲)
题目二:
夏洛蒂·勃朗特在创作《简·爱》之时,曾对两个妹妹说:“我要写一个女主角给你们看,她和我一样,貌不惊人,身材矮小,然而她却要和你们所写的任何一个女主角一样,深深引起读者的兴趣。
”请你结合《简·爱》
内容谈谈小说的女主人公简·爱有何魅力能“深深引起读者的兴趣”。
答:
四、现代文阅读(共24分)
(一)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8-20题。
(共7分)
【材料一】
从2008年12月起,中国开始实施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简称“国家创新人才计划”或“千人计划”)和“青年国家创新人才计划”项目。
主要是围绕国家发展战略目标,引进并有重点地支持一批能够突破关键技术、发展高新产业、带动新兴学科的战略科学家和领军人才回国创新创业。
国际相关领域的佼佼者们,被正在崛起的中国以其“强磁场魔力”吸引归来,并成为国家科技发展的生力军、推动者和领跑者。
统计显示,1987年归国人员仅数百人,2021年已达104.9万人。
1978年至 2021年,各类出国留学人员累计达756.06万人,其中523.17万人在完成学业后选择回国发展,占已完成学业群体的86.28%。
近年来,“回到祖国去”正在成为新的风尚。
有专家预测,未来5年中国将迎来“进大于出”的历史拐点,从世界最大人才流出国转变为最主要的人才回流国,逐步成为国际人才竞争格局中的重要一极。
图 1
【材料二】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80%以上的两院院士,都有海外学习或工作经历。
“千人计划”分13批引进7000余人,其中绝大多数来自发达国家知名高校、科研机构和跨国企业,包括6名诺贝尔奖得主、80余名发达国家科学院、工程院等院士。
他们的回国,助力中国在信息、生命、物质等科学领域涌现出一大批重大原创成果,基础研究的国际影响力大幅提升,正逐步从“仰视”向“平视”演进。
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在施一公等海外回国人才带领下,自2009年以来,已在《自然》《科学》等世界顶级期刊上发文70多篇,国际影响力迅速提升。
入选“中国海归70年70人”榜单、被媒体誉为中国“量子之父”的潘建伟,26岁时留学奥地利,他的导师塞林格教授第一次见他时,问他的第一个问题是:“你的梦想是什么?”潘建伟回答:“在中国建一个世界一流的量子物理实验室。
”在北京国家博物馆参观完“复兴之路”主题展后,他给大洋彼岸的学生们发去短信:“希望努力学习,早日归来,为民族复兴作出贡献!”目前,潘建伟海外学习的弟子,正以极高的“归巢率”陆续回国。
正是这样一个团队,使得中国近年来量子科研异军突起,连续在量子理论、量子通信、量子计算等研究领域涌现世界级成果,在量子革命的发展史上树立起新的里程碑。
【材料三】
2017年5月,我国南海海域天然气水合物(可燃冰)首次试采成功,将对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产生重
要影响,国家“千人计划”专家卢海龙担任试采工程首席科学家。
载人航天、“天河”高性能计算机、北斗卫星
导航、“蛟龙”系列深海潜水器等一批关键核心技术的突破背后,留学人才也身影频现。
2017年9月25日,号称中国“天眼”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落成启用一周年。
而在10天前,最懂“天眼”的首席科学家、总工程师南仁东,却永远地闭上了眼睛。
24年,8000多个日夜,南仁东心无旁骛。
他放弃了日本国立天文台客座教授职位,将生命燃烧在贵州的崇山峻岭间。
他让中国“天眼”在世界天文史上镌
刻下新的高度。
【材料四】
“千人计划”的实施,推动各单位在人才和科研机制上大胆突破、先行先试、新人新策、特事特办,实现“出
人才、出成果、出机制”,促使许多专家带回先进理念和经验,对国内人才体制机制的创新产生积极影响。
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实行“科学家为主”的管理机制,较短时间内实现科研成果和人才培养双丰收,成为国内
科研机构改革的“试验田”。
今天的中国,已形成了重视人才、吸引人才、使用人才的良好氛围,形成了从政策到落地的人才保障体系。
海
外归国的留学人才抓住祖国发展的难得战略机遇期,不断书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路上的精彩篇章。
18.根据【材料一】中图1的信息,并结合上下文,在【材料一】的横线处补写一句话。
(2分)
答:
19.根据以上材料的内容判断,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2分)
A.有专家预测,未来几年中国将从世界最大人才流出国转变为最主要的人才回流国,在国际人才竞争中
占有优势。
B.我国南海海域天然气水合物(可燃冰)首次试采成功,将对推动能源保障和消费革命产生重要影响。
C.现在的中国,已形成了重视人才、吸引人才、使用人才的氛围,形成了良好的人才保障体系。
20.从后面三则材料看,“千人计划”的实施,给中国科技发展带来了哪些变化? (3分)
答:
(二)阅读《写字的老人》,完成21-23题。
(共10分) 写字的老人
邓建华
①广场地面的砖很周正,拼在一起,像一幅巨大的字帖。
②华灯初上时,有个驼背老人,手提装有清水的旧油漆桶,肩扛一米长的毛笔来了。
③驼背老人不管别人怎么看他,只要天暗,他准时来。
摆好水桶,硕大的笔头蘸上清水,就提笔开始写字,工工整整将字写在方格的地面砖上。
欧体,飘逸、洒脱。
书《满江红》,或《登鹅雀楼》。
大热天,他常常穿一条西
装裤,一件背心,一口气写上百字,也不见他歇,甚至不喝一口水。
清水写的字,让有些呆滞的广场充满韵味。
④【甲】有人散步,匆匆走过广场,陡然发现地面上道劲有力的字,便收住脚步,围着字细看一番,“啧喷喷”赞叹不已。
有几个半大不小的孩子,止不住加速度的轮滑,碾压过老人的“作品”,也不见他抬头喝止。
他还
是那样从从容容地写,腰不痛手不酸的样子,着实叫人惊叹。
等到广场舞大妈们开始张罗着,将音响设备推过来,驼背老人才开始收拾自己的笔“墨”。
【乙】他将六七斤重的笔在桶里反反复复淘洗,将笔锋上每一根不服帖的白毛扯拉得顺顺溜溜,再将有些脏的
剩水,提到不远处的金桂树下,小心浇灌。
我一直觉得这棵树与别的树不同。
如果说那排树是一个班的学生,这棵
树就带点它们中的“学霸”那种骄傲样子,是喝多了那些“墨”水吗?有段时间天气不错,驼背老人天天来,我
也就天天去到广场溜一圈。
⑤有人问:“您收不收徒弟啊?这么好的本事。
”老人偶尔搭腔,说:“哪天没饭吃了可能会!”
⑥听说了有这么个老人,书法家协会的人也寻了过来。
来的人看着老人写了十几分钟字,面带羞愧,小心翼翼地说:“如果请您加入我们书法协会,您老愿意不?”老人头也不抬,瓮声瓮气地说:“哪天没事干了,可能会的!”
⑦驼背老人这点儿怪脾气,彻底调动了我的好奇心。
我想要读懂他。
他是谁?天天这么练,他要干什么?
⑧许多人围着他转,他还是一声不响,提笔写字,不关心所有的疑问和好奇。
⑨这天,天有点闷热,他每每写到第三行字,第一行就已干了,所以总只能见到两行字,伴着他缓缓前行。
倘若此刻有一个航拍器拍下这场景,老人就像一只慢慢蠕动的蜗牛,爬行在日复一日的轨迹上。
⑩我忍不住说:“要能写在纸上,多帅!”老人说:“有天到了那步田地,可能会的! ”
○11我不理解“那步田地”是哪步,就说:“毕竞啊,写在地上的清水字,一瞬就不见了!”
⑫老人将笔蘸满清水,写完“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几个字,才接过我的话说:“是吗?那刻在石头上的字,也只一瞬就不见了。
”
○13我看着那几个字,转眼就风干了,不知怎么回答他。
○14老人见我没再说什么,就笑道:“我没有在写字啊,你没有看见我只是在扫地吗?”他照例在他该收场时,洗笔、拨锋、泼水、扛笔、提桶而去。
我很纳闷。
扫地?
○15后来在一个小区的传达室,我碰见他,只是,他没提笔,而是提一杆不太利索的竹扫帚,在认真地打扫外来车辆粘带进来的纸屑,那一丝不苟的神态,很熟悉。
○16我迎上去,说:“您好啊,您在这里扫地?”
○17老人头都没有抬,有一句话却有力地蹦出来:“扫地?你没见我在写字吗?”
21.第⑦段写到老人的“这点儿怪脾气”。
请结合上下文说说老人有哪些“怪脾气”。
(3分)
答:
22.请你从【甲】【乙】两处画线句中任选一句,从人物塑造的角度,作简要赏析。
(3分)
答:
23.毕淑敏认为,在精神上,人应该有三间小屋,其中一间用来“安放我们自身”。
原文如下:
第三间,安放我们自身。
这好像是一个怪异的说法。
我们自己的精神住所,不住着自己,又住着谁呢?
可它又确是我们常常犯下的重大失误在我们的小屋里,住着所有我们认识的人,唯独没有我们自己。
我们把自己的头脑,变成他人思想汽车驰骋的高速公路,却不给自己的思维留下一条细细的羊肠小道。
我们把自己的头脑变成搜罗最新信息和网络八面来风的集装箱,却不给自己的发现留下一个小小的储藏盒。
我们说出的话,无论声音多么嘹亮,都是别的喉咙嘟囔过的;我们发表的意见,无论多么周全,都是别的手指圈画过的。
我们把
世界万物保管得好好的,偏偏弄丢了开启自己的钥匙,在自己独居的房屋里,找不到自己曾经生存的证据。
如果真是那样,我们的精神小屋,不必等待地震和潮汐,在微风中就悄无声息地坍塌了。
它纸糊的墙壁化为灰烬,白雪的顶棚变作泥泞,露水的地面成了沼泽,江米纸的窗棂破裂,露出惨淡而真实的世界。
你的精神,孤独地在风雨中飘零。
你认为,毕淑敏所描述的这间“安放我们自身”的精神小屋具体指什么?这篇小说中写字的老人是否有这样一间精神小屋?结合文章内容说说理由。
( 4 分 )
答:
(三)阅读《文章之美》,完成24-26题。
(共7分) 文章之美
①虽说文无定法,但文章是枯燥无味还是引人入胜,是空洞无物还是见解独到,不难分出优劣高下。
这背后既有遣词造句、修饰打磨等为文之术的差别,也有格局视野、思维理念等为文之道的不同。
所以,我们应学会品悟文章之美。
② 文章之美透射价值之美。
立言立文目的在于明确目标、引领方向、凝聚人心、启发行动,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文章生命力的内核。
北大红楼一楼西头的阅览室是青年毛泽东工作过的地方。
在这里,他经常阅读共产主义书籍,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对历史的正确解释后,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就没有动摇过。
文章的价值和魅力可见一斑。
③文章之美透射逻辑之美。
文字是思维的载体,逻辑是思维的内核。
文章首先在形式上要符合逻辑,符合人们的一般思维规律。
一篇好的文章让人看得清楚,读得明白。
如果文章让人感觉思路不清、语焉不详,大多是逻辑出了问题:或者是概念模糊不准确,或者是划分混乱不周延,或者是推理矛盾不科学,或者是论证跳跃不充分,等等。
逻辑清晰、论证严密只是第一步,逻辑之美还体现在揭示事物发展的内在逻辑。
通过由表及里的分析、由此及彼的推演,深刻探究存在于事物当中的规律、存在于人心之中的共识,达到一语中的、一鸣惊人的效果。
④文章之美透射伦理之美。
伦理是人与人相处的各种道德标准,作文如做人,一定要符合公序良俗,在喜怒哀乐、是非对错、美丑善恶等方面展现鲜明态度。
一篇好的文章,即使是应用类的,也会带有一定的感性色彩,提倡什么、反对什么,表扬什么、批评什么,立场明确、态度清晰、观点持正。
文章的伦理之美,在于让读者清楚地理解哪些是原则底线、哪些是基本要求、哪些是具体标准、哪些是希望号召,不能含糊其辞、模棱两可,更不能僭越法理人伦,世道人心。
⑤文章之美透射美学之美。
美学研究对象是美的形式和意象,具体到文章中,就是要善于运用修辞手法和文字技巧,营造美的意象和境界,给人以耳目一新、酣畅淋漓的美的享受。
比如,恰当运用排比,对偶、比喻、设问、反问等修辞手法,让文字灵动起来,使情感丰富起来、富于变化。
借鉴美的意象,融入自然之美、人文之美。
⑥“文以载道”。
只有让思想之根深扎实践沃土,充分吸收阳光雨露和大地养分,才能浇灌出美妙动人的文章之花。
24.文章的中心论点是。
( 2 分)
25.对选文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 2 分)
A.虽说文无定法,但文章不难分出优劣,这背后既有为文之术的差别,也有为文之道的不同。
B.一篇好的文章首先在形式要符合逻辑,符合人们的一般思维规律。
C.作文如做人,一篇文章僭越法理人伦、世道人心,就不是好文章。
D.美学研究对象是美的形式和意象,有美的意象和境界就是好文章。
26.阅读文章,说说【链接材料】中的句子体现了哪一种文章之美,并运用文中的品鉴方法,对其文字之美
作简要赏析。
( 3 分)
【链接材料】
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
(选自朱自清《春》) 答:
五、写作。
(40分)
27.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写一篇文章。
题目一:
看春草萌发、春花竞放,我们懂得了生命的蓬勃和灿烂;体会家人用心地付出和陪伴,我们懂得了亲情的温暖和珍贵;尝试披荆斩棘,乘风破浪,我们懂得了人生的艰辛和丰盈……人的一生就是在不断地经历和懂得中逐渐成长。
请你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以“懂得”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题目二:
“黄昏的天空,在我看来,像一扇窗户,一盏灯火,灯火背后的一次等待。
”泰戈尔的这句诗,在你的心里激起了怎样的涟漪?在你的脑海展开了怎样的画面?请你发挥想象,自拟题目,写一篇故事。
要求:
(1)请将作文题目抄写在答题纸上。
(2)作文内容积极向上。
(3)字数不少于600字。
(4)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