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研究作者:孙兰凤
来源:《教育·名师在线》2021年第04期
道德与法治课给人的直觉往往是生命的知识、抽象的道理,虽然说这样的认识不无缘由,但是对于小学生来说,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一定要改变这样的现状,让学生感觉到知识是生动的、道理是可接受的。

而要实现这一目的,最根本的一点在于教学方式的改进与优化。

作为对教学的研究,教师应当认识到教学方式的改进包括两个层面:一是促进学生有效地建构知识,这是指向认知层面的;二是在教学中渗透情感,这是指向情感层面的。

相比较而言,后者起着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动力的作用,而在实际教学中又往往容易被忽视,所以更应当引起教师的重视。

因此,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立足于情感教育的研究,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与历史意义。

研究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的情感教育,首先要认识到道德与法治课是小学阶段的重要学习内容,是在小学阶段实现立德树人教育目标的重要前提。

而将情感教育融入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首先必须保证情感教育的方式适合小学阶段学生的年龄阶段与身心发展特点,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够有效帮助教师与学生之间进行深入了解与交流,教师也只有在这样的基础之上才能以积极、科学的态度、情感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确保道德与法治课的有效开展。

下面就这个话题,笔者谈谈自己的一些初步认识。

一、情感教育是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
研究情感教育需要置其于更加宏大的视野之下。

从人的发展角度来看,小学是人生的重要阶段,因此小学教育尤为重要。

可以不夸张地讲,这个阶段的学生接受的教育直接影响着他们长大后会成为一个怎样的人。

小学阶段的道德与法治课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思想品德,还能促进学生的多元发展。

因此,我们可以判定情感教育是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

进一步讲,对于这一认识还可以进一步细化为以下两点:
其一,情感教育可以为学生的道德与法治课学习提供精神动力
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人的学习是需要动机的。

动机属于非智力因素,其与学习者的情感密切相关。

如同上面所说的那样,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很容易成为抽象知识的堆砌,而这显然会影响小学生的学习动机。

要激活学生的学习动机,必须依赖于情感的力量,因此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可以为学生的知识建构提供精神动力。

这一点是很多教师在教学中都忽视了的,因为当下的课堂教学不可避免地受到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知识的学习与运用往往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

实际上知识建构的过程离不开情感的驱动,著名儿童教育家李吉林先生一生致力于情境教育的研究,在他的研究成果里,对情感的作用高度重视。

很显然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情感教育不能缺位,其应当成为学生建构学科知识的精神动力。

其二,情感教育可以让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成为学生人格成长的促进力量
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是立足于立德树人的,立德既是目的,也是途径,而树人则是教育的最终目标。

树人应当有关键能力与必备品格培养的指向,而后者实际上就是对应着小学生的人格成长的。

无法想象,如果一个小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缺少了情感的滋润,其人格还能够得到有效的培养。

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应当是小学生人格成长不可或缺的一个因素。

二、基于情感教育的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设计与实施
综合以上分析,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情感教育应当有机渗透进来,而要实现这一点,采用体验式教学显得非常必要。

所谓体验式教学,是指教师根据科学的教育理论,围绕既定目标,在一定的教学情境中激发、引导学生感知、領悟,从中获得知识和情感,以实现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方法。

道德与法治作为小学低年级的一门课程,是以小学生自身的生活为源泉的——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判断。

认同这个观点就意味着在日常的教学当中,一定要将课本上的知识与学生的生活联系在一起,将学生的生活资源作为课程资源,这样才能促进道德与法治学科知识在学生成长过程中获得生命力。

与此同时,教师还应当注意到道德与法治是一门非科学性的活动型课程,也是一门综合实践型课程。

正因为如此,新课程标准中才特别强调体验性学习,要求学生不仅用自己的脑子去想,而且用眼睛去看,用耳朵去听,用嘴巴去说,用手去操作,用身体去体验。

在五年级上册“自主选择课余生活”这一知识的教学中,笔者就结合课本上的“课余生活我选择”这一内容,让学生去体验一个选择课余生活的过程。

这里所说的体验不完全是只去直接选择课余生活,更是指在选择课余生活的过程当中学生所表现出来的思考。

比如说有学生认为,作为高年级的小学生,对自己的课余生活应当有选择权;也有学生认为,虽然自己是高年级的小学生,但是自己的年龄并不大,判断能力还不是很强,课余生活更应当让父母帮自己选择;还有的学生认为,选择课余生活,应当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进行,只要是自己喜欢的课余生活,就应该大胆地选择;当然也有学生认为,虽然说自己有选择课余生活的权利,但是还应当更多地倾听父母或其他家人及老师的建议……
在学生形成这些认识的过程中,他们的体验感是非常明显的,这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学生在选择的过程中,会将自己的生活经验调动出来,然后将它们与“课余生活我选择”这一话题结合在一起,有了这样的结合之后,他们的认识就形成了。

那么这种认识形成的过程中,情感教育体现在哪里呢?其实情感教育的契机非常多,比如说选择的过程、与家长或者老师交流的过程,学生都需要付出情感,教师也可以基于学生的这些情感去引导学生形成一个理性的认识,那就是在任何一种选择中,不仅要关注自己的需要,也要关注家人的需要,只有当自己的需要与家人的需要契合在一起时,才能够让自己处于一个和谐的生长环境当中。

三、用学生的情感成长评价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
小学生的知识学习过程,实际上也是一个情感得以发展的过程,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于学生的情感成长,来评价本学科的教学。

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教学思路,也意味着教师在评价学生的学习时,除了认知,还多了一个情感要素。

这一决定与当前的核心素养培育也是一致的,在小学的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应该也需要加强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并将其作为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一个重点,也就是说在小学的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需要着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

事实上核心素养所强调的必备品格,本质上也是面向情感的。

教师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也是落实核心素养的一个重要途径。

认识到这个途径的价值与意义,可以丰富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内涵,提升课堂教学的层次。

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无论是对于课程目标的实现来说,还是对于小学生的成长来说,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知识教学与情感教育应当成为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两个支撑点,这两个支撑点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参考文献:
[1]任志慧.“体验式”教学激活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的路径浅析[J].新课程,2017(9).
[2]邓小丽.呵护人生最美好的开端——浅谈小学道德与法治情感教学研究[J].文渊,2019(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