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浙江省杭州十三中教育集团七年级(上)期中历史试卷(附详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2022学年浙江省杭州十三中教育集团七年级(上)
期中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8小题,共36.0分)
1.2021年9月9日,四川省考古研究院现场发布了_____祭祀区三号坑、四号坑的阶
段性重大考古成果,青铜大面具、黄金面具、铜顶尊跪坐人像、铜顶坛人像、铜扭头跪坐人像五件重磅文物精彩亮相。
()
A. 大汶口遗址
B. 二里头遗址
C. 三星堆遗址
D. 良渚遗址
2.原始农业出现的主要标志不包括()
A. 农作物种植
B. 家畜饲养的出现
C. 磨制石器的发展
D. 城市的出现
3.如图所示这一时期人类使用的主要生产工具是()
A.
B.
C.
D.
4.某校举办“百件文物讲述浙江故事”图片展,如图为“河姆渡文化猪纹陶钵”文物
介绍。
据此推测()
①该文物出土于黄河中游地区
②河姆渡居民已开始了家畜饲养
③该文物是旧石器时代的器物
④河姆渡居民已经能够烧制陶器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5.阿焕同学最近参观了位于陕西西安东部某新石器时代重要人类的遗址,他最有可能
在博物馆看到的文物是()
A. 能发出七阶音阶的骨笛
B. 绘有人面鱼纹的彩陶盆
C. 中国最早的木结构水井
D. 象征军事指挥权的玉钺
6.传说是人们世代口耳相传保留下来的历史叙述,下列关于远古传说正确的是()
A. 炎黄部落联盟在涿鹿之战后结成联盟
B. 蚩尤和黄帝被尊为华夏族的人文初祖
C. 尧、舜、禹通过世袭制成为联盟首领
D. 禹采用开渠疏导的方法治理黄河水患
7.与如图研究主题最相符合的是()
A. 夏朝的建立
B. 商汤灭夏
C. 武王伐纣
D. 西周的分封制
8.歌曲《中国字》中唱到:“上中下,人口手,弓车舟,坐立走,中国人写中国字,
有中国心有中国情……”迄今为止发现最早的“中国字”是()
A. 甲骨文
B. 金文
C. 小篆
D. 隶书
9.某同学对春秋争霸的历史很感兴趣,如图所示历史人物中最先称霸的是()
A. 问鼎中原的楚庄王
B. 尊王攘夷的齐桓公
C. 卧薪尝胆的秦穆公
D. 任用管仲为相的越王勾践
10.下列不属于战国时期主要特征的是()
A. 兼并战争
B. 制度变革
C. 思想学术繁荣
D. 国家统一
11.生产力发展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根本动力。
铁制农具和牛耕开始应用于农业生产是在
()
A. 商朝
B. 西周
C. 春秋
D. 战国
12.战国时期,学术思想领域在新的变局中形成了不同的思想流派,各派纷纷宣传自己
的思想主张。
下列搭配正确的是()
选项人物学派主张
A孔子儒家仁者爱人、以德治国
B孟子道家仁政、民贵君轻
C墨子墨家兼爱、非攻,无为
D庄子道家治国要靠法令、权术和威势
A. A
B. B
C. C
D. D
13.“秦朝以前,官吏和私人的印章均可称玺,至秦朝,只有天子的印才能叫玺,而且
用玉制作,群臣不敢再用。
”这一现象反映的本质是()
A. 以玉制玺,天子专有
B. 收藏玉玺,天子喜好
C. 皇位世袭,君权神授
D. 天子至尊,皇权至上
14.许多成语背后有其历史典故,我们可以借助成语来学习历史。
陈老师讲授“秦末农
民大起义”一课时,她可以选取如下哪些成语作为这堂课的补充材料()
①揭竿而起②破釜沉舟③卧薪尝胆④约法三章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15.西汉文景时期,废除了肉刑等严刑峻法,同时提倡勤俭治国。
这反映了当时()
A. 摒弃秦朝政治制度
B. 实行休养生息政策
C. 王国问题得到解决
D. 儒学居于主导地位
16.2000多年前,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开辟了通往西域的“丝绸之路”,被后世称为
“有意的外交,无意的凿空”。
张骞出使西域之所以被称为“无意的凿空”是因为()
A. 没有完成汉武帝交给他的使命
B. 使西汉开始了解西域各国的情况
C. 把佛教从西域传到了内地
D. 成功联络大月氏打败了匈奴
17.对如图所反映历史现象的准确理解是()
A. 诸侯强大威胁中央
B. 社会局面比较安定
C. 母后主政皇帝无权
D. 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18.两汉时期的科技文化取得了突出成就。
下列关于文化成就对应正确的是()
时期人物著作(成就)
A西汉蔡伦总结前人的经验,改进造纸术
B东晋张仲景《伤寒杂病论》
C西汉司马迁《史记》
D东汉张角创立五斗米道
A. A
B. B
C. C
D. D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40.0分)
19.历史地图能反映人类一定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变迁。
阅读下列历史地图,
完成填空。
(1) 图一中数字代表的国家:①______ ②______ ③______ 。
(2) 图二秦长城两端点:④______ ⑤______ 。
(3) 请给图三命名:______ 。
(4) 图四中数字代表的地名⑥______ ⑦______ ⑧______ ⑨______ 。
20.中国广袤的大地,孕育着早期人类。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65年,我国考古工作者在云南发现了两颗远古人类门齿化石和一些粗糙的石器,还发现许多炭屑和呈黑色的烧骨……1929年中国青年学者裴文中在周口店的山洞里,发掘出一个完整的远古人类头盖骨化石,并发现这些人已经学会使用火,还会长时间保存火种。
——根据《中国历史》第1课相关内容整理
(1) 材料一中提到的两个考古发现分别是哪一远古人类?
材料二:
(2) 结合材料二,完成下表。
①图1 ______ 遗址②图2 ______ 遗址
主要种植作物③______ ④______
造成上述差异的主要原因⑤______
材料三:华夏民族,非一族所成。
太古以来,诸侯错居,接触交通,各去小异而大同,渐化合以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谓诸夏是也。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
(3) 根据材料三指出中华文明起源发展的特征。
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枯竭的土壤,渴求生长的力量;生存的压力,能否铸就崭新的国家。
探索者们开始走到一起。
一个外来者,掀起改革的浪潮。
一个旧制度的挑战者,为君王的信念而战。
机遇、开拓、质疑、争斗,古老的秦国在变法中成为东方霸主。
——《历史的拐点》解说词
(1) 材料一中的“变法”指的是什么?结合所学指出,为铸就“新的国家”,其如
何加强军队战斗力。
材料二:为私斗者,各以轻重被刑大小。
——《史记•商君列传》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说明此次变法体现了诸子百家中哪一学派的主要思想?
该学派在战国时期的集大成者是哪位思想家?
材料三:秦国历史简表(前659年-前221年)
——摘编自马东峰、张景忠《用年表读懂中国史》
(3) 小王同学根据以上材料认为,秦国能够“灭六国,一统天下”是因为实行了有
效的改革。
你是否同意他的观点?请简要说明理由。
2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秦朝 汉朝
政治
思
想
丞相李斯曰:“臣请史官非秦记皆烧之。
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所不去者,医药卜筮种树之书。
” --《史记•秦始皇本纪》
建元五年,汉武帝设置五经博士,诸子学官一时并罢;建元六年,“黜黄老刑名百家之言,延及文学儒者教百人”;元朔五年,开办太学,培养儒家治术人才。
--摘编自《汉魏六朝时期的教育变革》
(1) 根据材料一,概括秦朝和汉朝在政治、思想方面的重大举措。
材料二如图为轮台古城遗址,它位于今天的新疆轮台县境内,当地人称轮台城为“奎玉克协海尔”,大意是“灰烬中的城”。
公元前 60年,西汉正式在此设官、驻军、推行政令,治理西域“三十六国”,开始行使国家主权。
——摘编自央广网《丝路遗产》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汉在此“设官”的名称,“行使国家主权”意味着什么?综合材料一、二,归纳秦汉时期的历史特征。
答案和解析
1.【答案】C
【解析】据材料“青铜大面具、黄金面具、铜顶尊跪坐人像、铜顶坛人像、铜扭头跪坐人像”可知,此文物是三星堆遗址。
商周同期,我国成都平原盛行着一种独特的“三星堆”文化,著名的青铜器有青铜面具、青铜立人像、青铜神树等。
故选:C。
本题考查中国历史文化遗产,解题的关键信息是青铜面具。
本题考查青铜器,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2.【答案】D
【解析】农作物的出现、家畜的饲养、聚落的形成、磨制工具的发展,都能够促进农业的发展,是我国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ABC不符合题意;城市的出现不是原始农业出现的重要标志,D符合题意。
故选:D。
本题考查了原始农业的发展。
原始农业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以及磨制工具的发展,是其兴起的重要标志。
本题以原始农业的兴起和发展为背景,考查的是学生对我国原始农业发展的有关知识的记忆、理解能力。
3.【答案】D
【解析】图片在有北京人遗址、河姆渡遗址等,北京人和河姆渡人都主要使用石器。
D 是石器。
故选:D。
本题考查北京人,知道北京人和河姆渡人都主要使用石器。
本题考查北京人,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4.【答案】C
【解析】由猪纹陶钵,可知,②河姆渡居民已开始了家畜饲养,④河姆渡居民已经能够烧制陶器,②④推测正确。
河姆渡居民生活在长江流域,①该文物出土于黄河中游地区,推测错误;河姆渡居民生活在新石器时代,③该文物是旧石器时代的器物,推测错误。
故选:C。
本题考查河姆渡原始居民。
河姆渡人是我国长江流域农耕时代的代表,他们主要种植的农作物是水稻,为适应南方炎热、潮湿的环境,他们居住在干栏式房屋里。
本题以河姆渡原始居民为背景,考查学生分析史料和识记历史知识能力。
5.【答案】B
【解析】据所学知识可知,生活在距今约五六千年陕西西安半坡村(黄河流域)的半坡原始居民普遍使用磨制石器和木制的耒耜、骨器,种植粟。
他们居住在半地穴式房屋里,过着定居生活,还饲养猪狗等动物,打猎、捕鱼,会制造彩陶和纺线、织布、制衣。
故选:B。
本题考查半坡原始居民的相关知识点。
要在掌握课本相关知识的基础上选择。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
理解并识记半坡原始居民的相关史实。
6.【答案】D
【解析】禹接受治水的重任后,总结教训,采用疏导的方法,开凿河渠疏导洪水入海。
他全身心投入治水,曾三过家门而不入,经过10多年的努力,终于消除了水患。
禹治水有功,得到民众爱戴,被尊称为“大禹”。
故选:D。
本题考查大禹治水。
禹采用开渠疏导的方法治理黄河水患。
掌握大禹治水的方法和影响。
7.【答案】B
【解析】据图示关键信息“夏、商”可知,与如图研究主题最相符合的是商汤灭夏。
约公元前1600年,商汤战胜桀,夏朝灭亡,建立商朝。
故选:B。
本题考查商朝的建立。
本题以商汤灭夏为背景,考查学生识记历史知识能力。
8.【答案】A
【解析】商朝人把文字刻写在龟甲或者兽骨上面,这种文字已经具备汉字结构的基本形式,是迄今为止发现最早的“中国字”,被称为“甲骨文”,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商朝开始的。
故选:A。
本题以歌曲《中国字》为切入点,考查甲骨文的相关知识。
识记甲骨文的历史地位及我国古代文字演变的知识。
9.【答案】B
【解析】春秋时期,齐国盛产鱼盐,经济富庶,是东方的一个大国;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积极改革内政,发展生产;同时改革军制,组建强大的军队,以“尊王攘夷”为号召扩充疆界,使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
故选:B。
本题以某同学的历史笔记少记了一项内容为切入点,考查的是春秋争霸的相关知识点。
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
注意掌握春秋争霸的有关内容。
10.【答案】D
【解析】春秋战国时期整个社会处于动荡与巨变之中兼并战争、制度变革和思想学术的繁荣成为这一时期的主要特征;国家统一不属于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D符合题意。
故选:D。
本题考查了春秋战国时期的主要特征,依据课本知识分析问题要求选择即可。
本题要正确理解题意,只有理解题意,才能明确考查的知识点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主要特征,才能做出正确选择。
11.【答案】C
【解析】春秋后期,铁制农具和牛耕出现,促进了农业上的深耕细作,并为开发山林、扩大耕地创造了条件。
故选:C。
本题考查铁器和牛耕的使用,知道春秋后期,铁制农具和牛耕出现。
本题考查铁器和牛耕的使用,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12.【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孔子,儒家代表,主张仁者爱人、以德治国。
故A搭配正确。
战国时期墨家的代表人物墨子主张“兼爱”、“非攻”。
C的搭配是不正确的。
故选:A。
本题考查了孔子、墨家、庄子、孟子的主张。
墨子主张“兼爱”、“非攻”。
掌握百家争鸣时期各派别的代表人物及主张。
13.【答案】D
【解析】秦王嬴政完成了统一六国之后,自认为“德兼三皇,功过五帝”,决定用“皇帝”作为空前统一的王朝最高政治首脑的专用称号,并建立起皇权专制的政治体制。
在这一制度下,皇帝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国家的核心和权力主体,其基本特征是皇帝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
皇帝自称为“朕”,皇帝的命令称为诏书,皇帝的印章以玉做成,为玉玺,别人都不可以用。
故选:D。
本题考查的是秦始皇的措施。
本题难度不大,注意扎实掌握秦朝巩固统一的主要措施。
14.【答案】C
【解析】据所学知,①揭竿而起与陈胜吴广起义有关,②破釜沉舟与项羽有关,④约法三章与刘邦有关。
③卧薪尝胆出自春秋时期的吴越争霸,排除。
故选:C。
本题考查秦末农民起义时的成语典故的相关史实。
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掌握秦末农民起义时的成语典故的相关史实。
15.【答案】B
【解析】为了巩固政权和稳定社会局势,汉高祖吸取秦朝因暴政导致速亡的教训,采取了休养生息的政策。
汉高祖死后,继任的统治者继续实行休养生息政策,注重农业生产,使汉初的经济逐渐得以恢复和发展,社会局势稳定下来。
故西汉文景时期,废除了肉刑等严刑峻法,同时提倡勤俭治国。
这反映了当时实行休养生息政策。
ACD不符合题意。
本题考查文景之治,知道西汉文景时期,废除了肉刑等严刑峻法,同时提倡勤俭治国。
这反映了当时实行休养生息政策。
本题考查文景之治,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16.【答案】B
【解析】张骞出使西域之所以被称为“无意的凿空”是因为使西汉开始了解西域各国的情况。
公元前138年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回到长安以后,张骞把在西域各国的见闻,以及各国想与汉朝往来的愿望,向汉武帝进行汇报,使汉朝了解到西域的具体情况。
故选:B。
本题考查汉通西域,知道张骞出使西域之所以被称为“无意的凿空”是因为使西汉开始了解西域各国的情况。
本题考查汉通西域,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17.【答案】D
【解析】东汉中后期,皇帝即位时大多年幼,以致大权旁落,造成政治黑暗,最突出的表现是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
东汉中期以后,由于继位的皇帝大多年幼,不能主政,形成了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的局面,这种恶性循环最终动摇了东汉的统治,东汉王朝走向了衰亡。
故图片反映的是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故选:D。
本题考查了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
公元25年,皇族刘秀称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
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的原因与影响。
18.【答案】C
【解析】生活在西汉汉武帝时期的史学家司马迁所写的《史记》,记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史实,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鲁迅称其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蔡伦生活于东汉时期;张仲景生活于东汉时期;张角创立太平道。
故选:C。
本题考查了《史记》。
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历史巨著是西汉司马迁编撰的纪传体通史《史记》。
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需要灵活运用《史记》的相关评述与地位。
19.【答案】【小题1】秦,燕,韩
【小题2】临洮,辽东
【小题3】张骞出使西域示意图
【小题4】长安,河西走廊,门关,大秦
【解析】(1)按照战国七雄的地理位置,秦国在最西,燕国在最东北。
原晋国分裂为韩、赵和魏,其中韩国在三国中最南。
故①②③分别填秦、燕、韩。
(2)结合所学,秦长城东起辽东,西到临洮。
(3)图片反映了从长安往西,到达西域,然后返回的路线,符合西汉张骞通西域的基本行程,故该地图为张骞出使西域示意图。
(4)丝绸之路一般指陆上丝绸之路,起源于西汉时期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开辟的以首都长安(今西安)为起点,经过玉门关和阳关,经河西走廊、抵新疆,远达到中亚、西亚,甚至连接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
当时罗马帝国在我国史书中记载为大秦。
故
⑥⑦⑧⑨分别填:长安、河西走廊、玉门关、大秦。
故答案为:
(1)①秦。
②燕。
③韩。
(2)④临洮。
⑤辽东。
(3)张骞出使西域示意图。
(4)⑥长安。
⑦河西走廊。
⑧门关。
⑨大秦。
本题考查战国七雄、秦王朝巩固统一的措施、丝绸之路。
掌握战国七雄的地理位置、秦王朝巩固统一的措施、丝绸之路。
20.【答案】【小题1】略
【小题2】河姆渡,半坡,稻,粟,自然环境不同
【小题3】略
【解析】(1)元谋人发现地点在云南元谋县,北京人发现于北京西南周口店。
由材料“在云南发现了两颗远古人类门]齿化石和一些粗糙的石器”、“在周口店的山洞里,发掘出一个完整的远古人类头盖骨化石”可知,材料一中提到的两个考古发现分别是元谋人和北京人。
(2)河姆渡遗址是中国晚期旧石器时代遗址,地势低洼,温暖潮湿,干栏式建筑既可防蛇虫猛兽之害,又通风防潮,它的下层还可以养殖家畜。
半坡遗址位于黄河流域,黄河流域干旱,风沙大,气候比较寒冷,半地穴式房屋既可以抵挡风雨又可以取暖。
故①填河姆渡,②填半坡。
结合所学,河姆渡人能够种植水稻,而半坡人能够栽培粟。
造成上述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南北方自然环境不同。
(3)由材料“太古以来,诸侯错居,接触交通,各去小异而大同,渐化合以成一族之形”体现中华文明起源发展的多元一体的特征。
故答案为:
(1)元谋人;北京人
(2)①河姆渡;②半坡;③稻;④粟;自然环境不同。
(3)多元一体。
本题以不同的房屋样式图片切入考查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生产生活.
本题注重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本题的关键点是分析题干,注意准确识记河姆渡与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状况.
21.【答案】【小题1】商鞅变法;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
【小题2】法家;韩非(韩非子)
【小题3】【答案一】表态:同意。
理由:秦穆公任用百里奚等人进行改革,使国力增强,打败了12个西戎部落。
秦孝公作用商鞅进行全方位的改革,使秦国国富兵强,成为当时最强盛的诸侯国,为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答案二】表态:不同意。
理由:从材料可以看出,秦国能够“灭六国,一统天下”是秦国重用人才、实行有效的改革、采取正确的策略、国君的治国理想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改革只是其中的一个因素。
【解析】本题考查商鞅变法、百家争鸣相关知识。
本题考查商鞅变法、百家争鸣相关知识。
培养学生分析材料能力。
22.【答案】【小题1】政治:秦朝创立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
西汉实行推恩令;思想:秦朝焚书坑儒,汉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小题2】西域都护;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解析】本题考查秦汉时期巩固统一的措施等相关史实,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秦汉时期巩固统一的措施等相关史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