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谈“劳动创造了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谈“劳动创造了美”
李文娟
摘要马克思的《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他早年的一部著作。
在这部著作中,虽然还没有形成马克思系统的美学思想,但是书中涉及到的一些美学观点却引起了诸多争论。
“劳动创造了美”就是争论的一个焦点。
其实,站在争论外,把眼光放在文本本身,这个问题就不会变得如此复杂。
关键词劳动;美;自由性;创造
不管是在“劳动创造了美”还是在“美的规律”上,只要是涉及到了美的问题,并且只要是关于马克思著作中关于美的问题,都会在学术界引起轩然大波。
往往,无论争论是如何地激烈,却也是难以达到一致的看法。
从这一点出发,还不如抛开争论,把立足点放在文本本身来讨论这些问题。
自从马克思提出了“劳动创造了美”这个概念后,对这一观点的理解和发挥也有诸多不同的见解和认识。
象苏联学者在此基础上于二十世纪初提出了劳动美学的概念,并进一步的了劳动美学这门学科。
典型的如A·L·叶戈罗夫给劳动美学下了明确的定义:“劳动美学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美学的组成部分;如果离开对现实采取审美态度的一般规律,劳动美学就是一句空话。
同时,劳动美学又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美学的一个特殊领域。
劳动美学研究劳动激发的美感起源和发展、表现形式和特点;在这里,科技创造同审美能力是如此密切联系,因此不可能把两者加分开。
”而诺维科娃的《劳动美学》也是从这个角度出发写出来的一本研究劳动美学的专著。
我国国内也有很多研究劳动美的美学研究者,他们认为美要深入到现实生活的层次,不能仅停留在审美的高层次上。
尽管这许多美学观确实有它的道理,可是却很少会去注意马克思在手稿中表达出来的具体含义。
一、审美首先要获得身心的自由1
马克思是在谈论劳动本身的异化过程中提出“劳动产生了美”这个观点的,因此,我们应该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来理解马克思的话。
在手稿中,马克思是这样论述的“因此,工人在这两方面成为自己的对象的奴隶:首先,他得到劳动的对象,也就是得到工作;其次,他得到生存资料。
因此,他首先是作为工人,其次是作为肉体的主题,才能够生存。
这种奴隶状态饿顶点就是:他只有作为工人才能维持自己作为肉体的主体,并且只有作为肉体的主体才能是工人。
”从这段话就可一看出,马克思得出“劳动创造美”的概念是有前提的。
工人的劳动确实是创造了美,但是工人的劳动成果相对于他们自己来说是无所谓美的。
因为工人在面对自己的工作成果时,他的身心不是处于自由状态的。
也就是说,他的劳动成果是建立在摧残工人的肉体和精神的基础上的。
所以,不管工人创造出来的劳动产品如何的美,在工人来说也是无动于衷的。
不能否认,美的无功利性是美学的基本特征之一。
搀杂了厉害关系在里面的话,美的真正内涵也就会发生变化。
从对象上来说的话,马克思这里的美并不是针对所有的人,更不会是指工人。
因此,有的人从马克思的“劳动创造美”这个定论出发而生发出来的实践美学,在我看来,至少在马克思的《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里面是找不到理论根基的。
因为,马克思在得出这一结论前写到“按照国民经济学的规律,工人在他的对象中的异化表现在:工人生产的越多,他能够消费的越少;他创造价值越多,他自己越没有价值、越地贱、工人的产品越完美,工人自己越畸形、工人创造的对象越文明,工人自己越野蛮、劳动越有力量,工人越无力;劳动越机巧,工人越愚笨,越成为自然界的奴隶。
”这是马克思在阐述工人劳动的异化的第二个表现。
从这段话明显的可以看出,美的产品确实是工人劳动创造出来的,但是,产品的美并不是通过工人的审美眼光判断出来的,而是与产
1本文于2007年4月发表在《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品构不成劳动关系的人的审美眼光判断出来的。
对工人来说,产品越美,对他们造成的伤害越大,他们自己就越畸形。
在这些论述下,就有了马克思的“劳动创造了美”一说。
“国民经济学由于不考察工人同产品的直接关系而掩盖劳动本质的异化。
当然,劳动为富人生产了奇迹般的东西,但是为工人生产了赤贫。
劳动生产了宫殿,但是给工人生产了棚舍。
劳动创造了美,但是使工人变成畸形。
劳动用机器代替了手工劳动,但是使一部分工人回到野蛮的劳动,并使另一部分工人变成机器。
劳动生产了智慧,但是给工人生产了愚顿和痴呆。
”马克思接下来对异化劳动进行了更加深入的阐述,并提出了“劳动创造了美”的观点。
很多人喜欢结合马克思之后的作品来谈这个问题,并不是说这样不好,只是这就会歪曲手稿的原意。
我们知道,《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马克思早期的著作,在这里马克思也许还并没有对美的概念形成系统的概念。
从原文出发,我认为,马克思的“劳动”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并没有具体所指,更不能说指工人的劳动本身。
因此,马克思接下去又说“异化不仅表现在结果上,而且表现在生产行为中,表现在生产活动本身中……因此,如果劳动的产品是外化,那么生产本身必然是能动的外化,活动的外化,外化的活动。
在劳动对象的异化中不过总结了劳动本身的异化、外化。
”在这里马克思指出了工人劳动对象已经是外化了的,因此,这里劳动产生的结果也是异化的结果。
劳动产生出来的美于工人无关。
劳动的外化表现在什么地方呢?马克思认为“劳动对工人来说是外在的东西,也就是说,不属于他的本质;因此,他在自己的劳动中不是肯定自己,而是否定自己,不是感到幸福,而是感到不幸,不是自由地发挥自己的体力和智力,而是使自己的肉体受折磨、精神遭摧残。
……这种劳动不是满足一种需要,而只是满足劳动以外的那些需要的一种手段。
”劳动在工人来说只是一种手段,一种获得生存的手段。
二、异化劳动能否创造美
在谈论“劳动创造美”这个问题时,必然就会涉及到异化劳动能否创造美这一问题。
而其实这并不是一个问题,因为异化劳动也能创造美,这已经是历史的事实。
马克思在《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就批判了黑格尔混淆对象化和异化的概念,严格地区分了劳动对象化和劳动异化的界限,科学地揭示了异化的社会根源及其本质。
所谓对象化,即人化、外化,是指人通过劳动对自然进行加工改造,把自己的目的变成现实,显现出人的本质力量。
劳动对象化是人类得以存在的基础,不受任何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
所以说,劳动对象化在人类社会具有普遍意义,是绝对的。
劳动对象化和创造美是紧密相联的,在劳动对象化过程中,劳动者要按照两个尺度对自然进行改造、美化,将人类的意图外化在劳动对象上,“能动地,现实地复现自己”,反映出人类征服自然的本质力量。
马克思在后面就提出了按照两个尺度来运用于对象,并进而的出了“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构造”的概念。
因此,劳动是对工人的异化,工人的异化劳动还是能够生产出美的产品,生产出宫殿、创造了奇迹、创造了美的。
而所谓的异化,是指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劳动者把自己的素质或力量转化为跟自己对立、支配自己的素质和力量。
如在马克思设想出的共产主义之前的社会劳动,象奴隶社会奴隶的劳动和雇佣劳动等一切外在的强制性劳动都属于劳动的异化。
劳动异化是一定社会经济结构的产物,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对象化才会成为异化,如马克思在《手稿》中指出的资本主义私有制是产生异化的社会条件。
因此,劳动的异化在整个人类历史社会发展中是相对的,具有特殊意义。
所以说“劳动创造了美”是具有普遍意义的美学命题。
马克思这个概念的提出,也许只是就问题提出来的,劳动在这里只是借了个抽象的概念。
至于劳动异化在创造美的同时,也“使工人变成畸形”,其原因并不在于“劳动”本身,而是在于劳动的外部因素或条件,如社会制度、劳动条件等,因为没有哪一个劳动者是自愿地给自己创造棚舍而不是宫殿的。
很多社会条件让劳动者不得不接受这些不公的事实。
那么,到底异化的劳动能不能创造美呢? 马克思在《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着重在于剖析异化劳动,用以揭露批判私有制
社会的罪恶,并没有全面精确地分析异化劳动究竟能不能创造美的问题。
但从马克思主义对人类全部文化遗产的重视程度和从唯物主义历史观来看,异化劳动确实是能创造美的。
我们只要仔细考察一下人类历史可以发现,从奴隶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所保存下来的文化遗产大多数都是在异化劳动的条件下创造出来的。
中国雄伟的万里长城,埃及神秘的金字塔,这些奇迹性的创造,在后人看来是美的,它们不仅是民族的象征,也是美丽的建筑群 ,都是在异化劳动的条件下所创造出来的美的产物。
从这就可以看出,异化劳动是能创造美。
尽管异化劳动不利于美的创造,但在某种程度上,劳动者也要按照预定的意图(这意图可能是统治者的,但撇开了统治的身份,这意图就是人类自己的) ,遵循着美的规律,灌注了心血和智慧,体现着劳动者(或人类) 的本质力量,这样的劳动产品仍是人类智慧美的结晶而保存在人类文化历史中。
当然,异化劳动由于劳动者是被迫劳动的,劳动者在劳动中受到种种非人的待遇,他们的生产积极性、劳动技能的发挥都受到影响,无疑会使产品的生产、美的创造受到局限。
正因为这样,马克思才提出要扬弃异化劳动。
这样的话,工人或者劳动者才是自由的。
在自由的条件下进行的生产和创造才更能表现出美。
马克思的“劳动创造了美”是和异化劳动、美的规律紧密结合在一起的,这三者之间是相互承接的。
谈到“劳动创造美”的问题就一定离不开另外两者,所以在理解《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时候也一定要从原文出发去寻找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1]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马克思[M].人民出版社,2000
[2]劳动美学.诺维科娃[M] .北京大学出版社,1988
[3]劳动创造了美———马克思〈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探索.符有明[J] .广西右江民族师专学报,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