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伏》的故事梗概及评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潜伏》的故事梗概
(一)《潜伏》描述了发生在1945年日本投降以后,我党地下工作者潜伏在国民党最高情报机构的军统,用高超的间谍手法为解放战争的胜利做出贡献的故事。
(二)抗日战争胜利前,军统人员余则成不满国民党腐败,被发展为我党地下工作者,潜伏在军统天津站,代号“峨眉峰”。
因工作需要他和女游击队长翠平做起假夫妻,翠平不适应做官太太,险象环生。
而余则成的恋人左蓝也到天津执行任务,他受到特务们的怀疑,余则成和左蓝等联手除掉和赶走了天津站的马奎、路桥山,完成了潜伏任务。
左蓝的牺牲让翠平理解地下斗争的重要,她和余则成的配合也更加默契,他们拿到了天津的城防计划,但一次致命失误让翠平四处逃亡。
解放前夕,余则成千方百计拿到国民党潜伏特务名单却苦于无法送出,在去机场的路上他发现了翠平并将名单交给她。
二人从此分别,余则成继续执行潜伏任务......
(三)1945年初,国民党军统总部情报处的余则成接到重要任务,和上级吕宗方赴南京潜入汪伪政府,暗杀叛逃的李海丰。
吕宗方初到南京便遭枪杀。
余则成单枪匹马暗杀了李海丰,得到军统嘉奖。
这时,共产党特使突然告诉他吕宗方的真实身份是地下党。
更让余则成惊讶的是,深爱的女朋友左蓝也是共产党。
根据吕宗方对余则成的评价,特使希望余加入地下党。
余则成无意中发现戴笠等人为私利而向日军泄露新四军情报,也彻底看清国民党失去民心的原因,加上左蓝的劝告,遂弃暗投明。
党组织要求他留在军统,潜伏待命,代号"峨眉峰"。
余则成受命到军统天津特务站,站长吴敬中要求他把夫人接来。
党组织给他派来了大方朴实、泼辣耿直的女游击队长翠平,让两人做起了假夫妻。
练过功夫、枪法如神的翠平不适应吃西餐、打麻将的官太太生活,闹出不少笑话,多次强烈要求离开,二人在生活细节和性格上也冲突不断。
1946年1月,国共双方开始"军调"。
余则成发现中共派来的军调人员中竟然有左蓝。
余则成将军统在中共代表身边布下的监视特务名单交给左蓝,并公之于众,首战告捷。
特务站内部明争暗斗。
站长动用潜伏在延安的特务"佛龛"调查左蓝和余则成的关系,行动科长马奎还抓捕了余则成的联络员秋掌柜。
余则成与左蓝利用特务站陆桥山与马奎的争权夺利,将"峨眉峰"的帽子戴在了马奎头上。
最后,马奎被转运时逃脱,而左蓝挖出"佛龛",用他换回了受尽酷刑的秋掌柜。
身份暴露的"佛龛"李涯分配回到天津,他提议让余则成策反左蓝,以测试余则成。
得知左蓝不从,李涯决定杀害左蓝。
他让余则成电话通知左蓝晚上在某地见面,余则成无奈答应,同时让翠平中途去拦截左蓝。
眼看就要成功,不料途中横杀出咆哮着寻仇的马奎,一番激战,左蓝和马奎互射身亡。
左蓝的牺牲让翠平第一次看到地下斗争的残酷,开始慢慢理解余则成的潜伏工作,两人渐渐有了默契。
余则成和李涯联手,几经争斗,路桥山被迫调走,余则成晋升为天津站副站长,获得了更多情报。
情报贩子谢若林告诉李涯一条关于中共派出一个女人到天津、与"峨眉峰"以夫妻名义工作、掩护其潜伏的情报。
李涯开始怀疑余则成。
他派一个名叫徐宝
凤的女人伪装成共产党,接近翠平,套出翠平真实身份。
余则成将计就计,故意监视翠平,让李涯认为余则成也是刚刚发现翠平是共产党,同时为进一步迷惑李涯,故意让翠平反跟踪自己,最后还证明徐宝凤的话根本不可信,巧妙化解了危机。
翠平为自己带来的麻烦深感内疚。
内战到了最后时刻,国军将领钱斌将去南京向蒋介石口述天津的城防计划。
余则成准备在钱斌回到天津后实施绑架。
翠平则提醒应该让钱斌去不成南京,让敌人再派别人去,这样就多
了一个目标,之后再绑架钱斌或者另外一人都可以,余则成没想到翠平变得这么成熟了。
余则成了解到钱斌患有哮喘,于是把哮喘病的禁忌药物注射进钱斌喜欢喝的红酒。
不知不觉,余则成和翠平彼此的眼神里多了几分情意。
国民党作最后的垂死挣扎。
李涯负责战后特务潜伏计划--"黄雀行动"。
在招募潜伏特务的时候,竟然发现许宝凤,许宝凤的交代让李涯知道了翠平确实是共产党,于是追捕翠平,翠平在逃跑过程中被敌人发现。
撤离前余则成得到总部最后一个指令:翠平牺牲,你已危险,速离。
但余则成必须在离开之前拿到潜伏特务的名单。
历经千辛万苦,余则成拿到名单,并藏在了结婚证的夹层里。
余则成正准备离开天津,站长却突然要他跟自己马上去机场,飞广州并转到台湾,执行"海峡行动战略"。
机场,余则成在混乱的人群中看到了翠平。
原来翠平没有死。
翠平劝他跟自己走,迎接解放的到来,余则成没有答应,而是把结婚证给她。
天津解放后,潜伏的国民党特务被一网打尽。
余则成按组织要求继续潜伏执行任务。
对《潜伏》的评价
蛮难想象的一件事情还真的发生了。
在这年头,一群中国年轻观众围在电视机前,有一对演员在演一个上世纪四十年代的故事,故事的男女主角在大半部分时间里没有上床但表现了一段荡气回肠的爱情,这两个人面对面说:“我宣誓,我志愿加入中国……”的时候,你觉得真是崇高;那男的一遍遍翻看毛泽东写的《为人民服务》时,大概有五分钟左右的画面是他不断诵读其中的大段语录,“人固有一死,有的死轻如鸿毛,有的死重若泰山……”,你热泪盈眶。
这样的景象在山寨文化流行的当下出现,堪称一景。
说实在的,这些年我们对于崇高、理想、执着、坚韧这些“重”的词语渐渐不太感冒了、甚至有些刻意回避,《潜伏》的出现让我们通过影像重温并印证了这些词语本身的分量及其蕴含的力度与美感。
有几句话,我相信大家都听到过,叫“用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
这是中国共产党在论述文化战线工作时提出的指导思想,就算你咬文嚼字的往各方面想开去,都挑不出什么毛病的。
可惜理论终归是理论,落实到实践层面上,你就发现这四句话是知易行难。
高尚的精神必须先转化成优秀的作品,才能起到塑造人、鼓舞人的作用。
而且,这个优秀的标准说到底还是靠老百姓的口碑。
中国政府每年发“五个一工程奖”、“华表奖”等等都是为了表彰并激励那些致力于拍摄“高尚作品”的人,然而大多数所谓的“主旋律”一遇到市场、一遭遇观众就是冷场,有的甚至连面市的机会都没有,观众连知都不知道,更别提被鼓舞被塑造了。
有一阵子,中国政府对于谍战剧扎堆还是颇有微辞的。
什么东西一热就跟风,而且一弄谍战,势必触及国共关系乃至今天的两岸关系,多少是有些敏感的。
但是《潜伏》证明了一点,题材无所谓热与不热,再好的题材也会出现烂剧,再滥的题材也会出现杰作。
关键还要看创作者的水准。
在我看来,《潜伏》的成功,首先是编的好。
《潜伏》的原著不过一万多字,我们现在看到的精彩的剧本、增之则长、减之则短的台词都是编剧之功。
片子也是他导的。
这个人此前可谓名不见经传,叫姜伟,现在估计已经成了各大经纪公司的目标。
主要人物个性塑造固然一流,配角更是熠熠生辉。
印象至深的是和余则成有同样执着度的李涯和谢若林,若非他们同等级别的认真和坚持,这戏没那么精彩。
第二,当然是演得好。
用合适的人演了合适的角色。
孙红雷、姚晨之外,站长吴敬中、李涯、谢若林、陆桥山的扮演者都可说是绝配,让人不得不感慨原来中国还“潜伏”着这么多好演员。
正是精彩的群戏让《潜伏》拥有一流的平衡感和张弛有度的节奏。
更证明了一点,也许真没有糟糕的演员,只有糟糕的人物和糟糕的导演。
第三自是导的好了。
特别难能可贵的是导演自始至终保持着克制,不煽情不造作。
说实在的,孙红雷和姚晨都属于比较夸张的那类演员,谍战剧也大可以弄得神神叨叨,像《夜幕下的哈尔滨》那样,陆毅半夜里拿着手枪跳进跳出的,但是《潜伏》没有打打杀杀,就算
有也仅限于几场小规模的巷战,着力点还是人物的斗智斗勇,是用脑子不是用子弹征服了观众。
孙红雷也贡献了自己最克制也最传神的一次演出。
水准比《梅兰芳》中的邱如白高出甚多,相信也拜导演精准的要求所赐。
情感戏更见功力,左蓝的死、翠平与则成的机场离别,连台词都没有的,可情感全到了。
手法之高明,大部分国产电影都难忘其项背。
真要说遗憾,就是片子最后弄得还是相当悲剧。
说实在的,我想起来翠平抱着孩子站在山头的场景就添堵。
这大概是中国特色,认为悲剧比喜剧更有感染力的缘故。
我相信,这片子如果在美国,发行前请观众评议的话,如果一百个人八十个人说看了结局比较难过,那就肯定改结局了。
大家都希望翠平和余则成历经苦难终于一起等到解放,编剧和导演是不应该蹂躏观众的。
但是咱们这儿不行,这不光是娱乐,也是艺术啊,更何况中国确实是一个经历苦难的民族,故而对于苦难理应有更强大的适应能力,也唯有表现苦难才符合真相嘛。
这恐怕就是作为中国观众的悲哀了,在享受一部好电视剧的同时,必须面对那个固然更深刻但也更惨痛的结局。
总的来说,中国国产电视剧还真是越来越好看了,相比之下,早些年大家还都痴迷港台剧,如今港台剧在大陆几乎没什么销路,怪只怪他们这些年也真是没什么进步,他们还笃定的散步呢,姜伟这样的早跑动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