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资料元朝国外资料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元朝资料元朝国外资料
元朝国外资料
第一节波斯文资料
三部蒙古通史
十三世纪蒙古征服的结果,使所有说波斯语、用波斯文的地区都处于蒙古统治之下,先后受大蒙古国的阿姆河行省和元世祖之弟旭烈兀建立的伊利汗国的统治达一百多年(河中地区受察合台汗国的统治,时间更长)。

波斯文化素称发达,留下了大量有关这个时期的历史文献,其中最重要的是三部大型史书:志费尼的《世界征服者史》、拉施都丁主编的《史集》、瓦萨甫的《瓦萨甫史》。

《世界征服者史》
作者志费尼(‘Ala’u al-din‘Ata-Malik-i-Juwayni,1226—1283),呼罗珊志费因(今伊朗霍腊散省内沙布尔西北)人。

其祖任花剌子模国财政大臣(Sahib-diwan);父巴哈丁,1233 年为蒙古人所俘,被呼罗珊蒙古长官成帖木儿录用为财政官(仍称Sahib-diwan),其后一直在阿姆河行省担任此职。

志费尼以大臣子出任阿姆河行省长官阿儿浑的书
记,曾三次随阿儿浑入朝,前两次皆中途折回,第三次于1252 年复抵达蒙古首都哈剌和林,至1253 年秋返回。

在蒙古逗留期间,他开始撰写《世界征服者史》(T a’rikh-i-Jahan-Gusha)。

此后,他跟随旭烈兀讨灭木剌夷(亦思马因派)和报达哈里发国。

1259 年被任命为报达副长官,直到去世,可能因公务繁忙,1260 年以后就不再继续写他的著作了。

其书始于蒙古兴起,只写到1257 年灭木剌夷国,还有若干拟定的章节没有写,是未完成的著作。

书分三部分,第一部述蒙古建国及其征服畏兀儿、西辽和花剌子模,窝阔台至贵由时期的蒙古政事和拔都西征;第二部述花剌子模兴亡史和统治波斯的历任蒙古长官(成帖木儿、阔里吉思、阿儿浑)事迹;第三部述蒙哥登基和旭烈兀西征,木剌夷兴亡史。

作者精熟中亚历史,且所记载的大部分是亲身见闻,故非常详细、确实,尤其是成吉思汗西征、旭烈兀西征和蒙古对波斯的统治等部分。

作者亲睹蒙哥登基后对政敌窝阔台、察合台两系诸王大臣的无情镇压,这段史事在《元史》中多被删略或隐瞒,所以他的详尽记载更是珍贵。

此书一直以抄本流传,本世纪初,伊朗学者卡兹维尼以巴黎国家图书馆所藏最古的1290 年抄本为底本,用其他多种抄本进行校勘,于1912、1916 和1935 年先后出版了一、二、三卷波斯原文集校本(《吉伯丛书·旧编》第十六号,伦敦)。

英国波斯学家波义耳据此译为英文,并加详细注释(曼彻斯特大学出版
社,1958)。

何高济据英译本重译为汉文(上、下册,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81)。

《史集》
主纂者拉施都丁(Rashid al-Din Fadl Allah,1247—1318),哈马丹人,先任伊利汗阿八哈(1265—1282 年在位)御医,后为合赞汗(1295—1304 年在位)赏识,擢任宰相,辅佐合赞汗进行政治、经济改革,政绩甚著。

完者都汗(1304—1316 年在位)时期,仍任宰相,权位益隆,诸子并任地方长官。

1317 年,因政敌进谗,被不赛因汗(1317—1335 年在位)罢黜。

次年处死。

拉施都丁于1300 年奉合赞汗旨主持编纂蒙古历史。

1307 编成进呈,复依完者都汗之命增编世界各民族历史和舆地图志,1311 年完成。

全书定名为《史集》(Jami al-T awarikh),按原书总目录,分作三卷(mojalad)。

第一卷为蒙古史,系奉合赞汗旨所修,完者都汗钦定称为《合赞汗祝福史》(T arikh-iMubarak-i Ghazani),分两章(bab):第一章——蒙古、突厥诸部族志;第二章——成吉思汗先世纪,成吉思汗纪,窝阔台合罕、术赤、察合台、拖雷、贵由汗、蒙哥合罕、忽必烈合罕、铁穆耳合罕纪传,旭烈兀、阿八哈、帖古迭儿、阿鲁浑、海合都、合赞六代伊利汗传。

第二卷也分两章:第一章为完者都汗传;第二章为世界史,包括古代波斯诸王、穆罕默德和历代哈里发、波斯诸穆斯林王朝(哥疾宁、塞尔柱、花剌子模、法儿
思、木剌夷)以及乌古斯、中国、犹太、拂朗、印度诸民族史。

第三卷为《诸域志》(Sawaral-Aqalim)。

现存各种抄本均无第三卷和第二卷中的完者都汗传,可能并未编成。

1927 年,土耳其学者托甘在伊斯坦布尔T opkapi Sarayi 图书馆发现了《史集》
的一个附编的单独抄本,称为《五世系谱》(Shu ‘ab-iPanjgana),包括阿拉伯、犹太、蒙古、拂朗、中国五民族,可能原是第二卷的附录。

《史集》
是伊利汗国的官修国史,拉施都丁及其助手们利用了伊利汗宫廷档案如《金册》(Altan debter,可能就是元朝颁发给各汗国的《实录》)等,以及波斯、阿拉伯历史著作如《世界征服者史》、伊本·阿昔儿的《全史》等,还征询于任职伊利汗国的蒙、汉及其他民族官员,收集了大量书面和口头资料,尤其是熟悉蒙拉施都丁《史集》刊本、译本表年代译校者书名出版地内容1836 E.Quatrem.re Djami el-T evarikh; Histoire des Mongolsde la Perse.Paris 旭烈兀汗传原文校订、法文译注本1841 F.vonFrdmannVollst.ndige .bersicht der .ltestent.rkischen, tatarischen undMongholischen V.lkerst.mme,K азаи部族志德文译本1858 И.Н.ВерезинСборник Летописей,刊于Tpy ды Востоного отделения ИмператорскогоАрхеологиского Общества(简
称TBO),T.V部族志俄文译注本1861 同上同上,TBO,T.VII, 部族志原文校订本1868 同上同上,TBO,T.XIII,成吉思汗先世及成吉思汗纪(至即位)原文校订及俄文译注本1888 同上同上,TBO,T.XV成吉思汗纪(即位至死) 原文校订及俄文译注本1900 洪钧《元史译文证补》卷一上、下《太祖本记译证》成吉思汗纪汉文译文(据Березин1911 E.BlochetDjami el-T.varikh; Histoire g.n.raledu monde: Histoire des Mongols, vol.2 Leiden元太宗至成宗纪原文校订本1940 Karl JahnGeschichte ■■ z ■ n-H■ n’s aus demT a’rikh-i-Mub ■ rak-i ■■ z ■ n ■des Ra ■■ d al-D■ nLondon合赞汗传原文集校本1941 同上T a’rikh-i-Mub ■ rak-i ■■ l ■ n ■ desRa ■■ dal-D ■ n;Geschichte der Ilh■ ne Ab ■■■ b is Gaihatu,Praha 阿八哈汗至海合都汗传原文校本(附德文摘要)1946 СборникЛетописей,T.III, Москва旭烈兀汗至合赞汗传俄译本1947 邵循正《剌失德集史忽必烈汗纪译释(上)》(清华学报)元世祖纪(前半)汉文译注1951 Karl JahnHis toir Universelle de Ra ■■ d al-D■n:Histoire des Francs,Leiden拂朗史原文校本、法文译注本1952 Л.А.Хетагуров Сборник Летописей,T.1. кн.1Москва部族志俄文译注本1952О.И.Смирнова同上T.1.кн.2 同上成吉思汗先世及成吉思汗纪俄文译注本1957Ю. П.ВероховскийДж■ми аг Таварих,T.Щ,Баку 旭烈兀汗到合赞汗传原文集校本及俄
文译本1960M-T.D ■ nesh-PajuhM.Modarresy Сборник Летописей,T.II, Москва元太宗至成宗纪俄文译注本1960 A.A.РомаскевичA.AхетагуровJ ■ mi‘al.T aw■ r ■ kh(Part of the Ism■‘■ l ■ s History) T ehran亦思马因史原文合校本1965 Джами‘ат Тав■рйх,Т.1.ч.1. Москва 部族志原文集校本续表年代译校者书名出版地内容1965 дж■ми ат-Таварих,т,кн. 1 Баку 部族志原文集校本1965 Rash ■ d al-D ■ n’s History of India The Hague 印度史原文影印本1969 同上Die Geschichte der Oguzen des Ra ■■ d ad-D ■ nWien 乌古思史原文刊本1971 同上The Chinageschichte des Ra ■■ d ad-dinWien 中国史原文刊本1971 J.A.Boyle The Successors of Genghis Khan, New York 元太宗至成宗纪英文译注本1980 Д жа м и‘а т -Т а в ■р йх,T.2 ч.1Москва 元太宗纪原文集校本1983 余大钧、周建奇《史集》第一卷第一分册,第一卷第二分册(据俄译本),北京部族志、成吉思汗先世及成吉思汗纪1985 同上同上,第二卷(据俄译本),同上元太宗至成宗纪汉文译本1986 同上同上,第三卷(据俄译本),同上旭烈兀汗至合赞汗传汉文译本古典故和元朝制度的孛罗丞相给了拉施都丁以最大帮助。

这使得此书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

特别是《部族志》一章,一一记载了蒙古高原上的所有部族、部落,正好弥补了汉文史料对十至十三世纪这一地区记载的贫乏;有关蒙古兴起和蒙古早
期历史的记载,也远较汉文史料详细。

《史集》有多种抄
本传世,十九世纪三十年代以来,各国学者先后出版了各部分的原文校勘本和译本(见表)。

《瓦萨甫史》
T’artkh-i Wassaf 是瓦萨甫(Shihab al-Din‘Abd AllahSharaf Shirazi,1264-1334)所著《地域之分割与岁月之推移》(Kitabtajziyat al-Amsar wa tazjiyat al-A’sar)一书的简称。

作者为泄剌失人,担任伊利汗国税务官,得到宰相拉施都丁的赏识和庇护。

他编撰此书,意在续志费尼的《世界征服者史》,故始于1257 年旭烈兀灭木剌夷后进兵报达之役,体裁亦仿志费尼书。

1312 年,因拉施都丁之荐,谒见完者都汗于新都孙丹尼牙,呈献其书并献颂辞,由此获得“御前赞颂人”(wassaf-iHadrat)的赐号,此后即以号行。

此书初为四卷,第一卷述蒙哥之死,元世祖、元成宗两朝暨旭烈兀、阿八哈、帖古迭儿三代伊利汗时代史事;第二卷述伊利汗阿鲁浑时代暨法儿思、罗耳阿塔毕史;第三卷述伊利汗海合都至合赞时代暨起儿漫、德里算端史;第四卷述元成宗之死,武宗、仁宗暨伊利汗合赞后期和完者都汗时代史事,并于卷末采志费尼书简略补叙成吉思汗至蒙哥前四汗史。

1328 年,又续编成第五卷,述伊利汗完者都后期、不赛因汗时代(迄于1328 年)暨窝阔台、术赤和察合台后裔史事。

《瓦萨甫史》是以伊利汗国为主体的大蒙古国全史,面面俱到,其
所载元朝与海都等西北诸王的关系尤为可贵。

但作者声称要用华贵文体写作,目的不单是记述史事,更在于树立文采的典范,以致铺陈过当,反使史事淹没在满纸华丽词藻之中。

有1853 年孟买刊全书石印影本,极佳。

1856 年,维也纳出版了哈默尔校订的第一卷原文及其德文译本。

伊利汗国时期的其他历史文献
《纳昔儿史话》(T abaqat-i Nasiri)作者术兹札尼(Minhaj b ·SirajMuhammad Juzjani 1193—?)先仕于呼罗珊之古耳朝,蒙古入侵后逃奔德里苏丹国,任法官。

书成于1254—1260 年,共23 章,述阿拉伯帝国及波斯、印度穆斯林王朝史,最后写到蒙古的入侵。

有关成吉思汗蒙古军在阿富汗地区的战事,记载最为详细,多有不见于他书的资料。

有W.N.Lees 校订本(第11,17—23 章,加尔各答,1863—1864),H.G.Raverty 英译本(第7—23章,伦敦,1981)。

《完者都算端史》(T a’rikh-i Uljaitu Sultan)哈沙尼(Abu’l Qasim’Abd-Allah al-Qashani)著。

作者自称是《史集》的真正作者。

此书为伊利汗完者都一代之详细编年史,包括了有关这一时期察合台汗国的史事。

有1969 年德黑兰刊本(ed. by Mahin Hambly)。

《拉施都丁书信集》(Mukatabat-i Rashidi)系其秘书所编集,主要为拉施都丁写给他的担任各地方长官的儿子们和其他官员的有关政治、财政事务的信件,是研究伊利汗国史极
重要的第一手资料。

有苏联学者法林的俄文译本(莫斯科,1971)。

《兀外思史》(T a’rikh-i Shaikh Uwais)胡特比·阿哈里(Abu Bakral-Qutbi al-Ahari)著。

作者为阿塞拜疆人,生活于十四世纪前、中期。

此书著成后呈献于札剌亦儿朝算端兀外思(1355—1374 年在位),故名,像其他穆斯林史书一样,此书也是从亚当讲起。

其蒙古王朝史部分,前半取材于《史集》等书,愈接近作者的时代,独立的叙事渐多,对伊利汗国后期及其后继者札剌亦儿朝历史以及阿塞拜疆地区的史地记载尤详,伊利汗国与钦察汗国的关系和钦察汗国史事也有很多记载。

仅有一种抄本传世,最后一部分(第134—184 页,即伊利汗国和札剌亦儿朝历史部分)有J.B.Van Loon的英译本,并附刊原文(海牙,1954)《命官文书规范》(Dastur al-Katib fi T a‘yin al-Marateb)纳黑乞瓦尼(Muhammad Nakhchiwani)编。

编者可能是伊利汗不赛因朝宰相吉雅太丁(拉施都丁之子)下属书记员,吉雅太丁奉旨命他集伊利汗国的官文书,历30 多年,至1366 年始完成,呈献于札剌亦儿朝兀外思算端。

除序言、结语外,分两部,第一部为书简,第二部为任命文书范例,计收蒙古长官、宰相及财政长官、伊斯兰圣职者三类任命书95 件,是研究伊利汗国制度史的第一手资料。

有苏联学者阿里札德校订本(分三卷,莫斯科,1964—1976)。

《选史》(T a’rikh-i Guzida)可疾维
尼(Hamd-AllahMustaufi Qazwini)著。

1330 年成书。

第四章波斯诸穆斯林
王朝史,含蒙古王朝,除主要依据《史集》外,还参考了其他二十多种史籍,也属于当代人所著史书。

有布朗的原文摹写本和英文节译(2 卷,莱顿一伦敦,1910,1913)。

《心之喜》(Nuzhat al-Qulub)可疾维尼的另一部著作,1339 年成书。

是蒙古时代的波斯地理志,详载各州行政区划、城乡情况及税额、道里等,非常有用。

有斯特朗治的原文校订与英译本(2 卷,莱顿—伦敦,1915,1919)。

这个时期还有多部波斯各地方史志留传下来,如《也里史志》(T a’rikhnama-i Harat,作者Saifi Herawi)、《泄剌失志》(Shiraz-nama,作者IbnZarkub Shirazi)等。

帖木儿朝时代的史书
帖木儿朝时代编纂的许多史书,也有不少重要的蒙元史资料,特别是有关察合台汗国和伊利汗国的史料。

著名的有:尼咱马丁·沙密(Nizam al-DinShami)的《胜利之书》(Zafarnama,1404 年写成)和撒剌法钉阿里(Sharafal-Din’AliYazdi)的同名著作,两书都是帖木儿的传记,前者有Necati Lugal的土耳其文译本(安卡拉,1949),后者有Petis delaCroix 的法文节译本(Delft,1723),以及法文本的英文重译本(伦敦,1723,译者J.Darby)。

《木阴历史选》(Muntakhab al-T awarikhMu‘ini)作者为Muin
al-DInNatanzi,编年史,可能利用了蒙古文或畏兀文史料,所载察合台史事较他书为详(有关察合台汗国部分已译为俄文,收入《吉尔吉斯史资料》,莫斯科,1973)。

哈菲兹·阿布鲁(Hafiz-i Abru,沙哈鲁汗廷史家)的《全书》(Majmu’a-i Hafiz-i Abru)为通史著作,其伊利汗完者都、不赛因至札剌亦儿朝后期的波斯史部分,已由K.Bayani 以《拉施都丁史集续编》(Dhail-i Jamial-T awarikh-iRashidi)之名刊行(德黑兰,1931),并译为法文,加上注释后出版(《伊朗蒙古诸王编年史》,巴黎,1936)。

《贵显世系》(Mu’izz al-Ansab)著者佚名,内容为成吉思汗系和帖木儿系诸王世系及其后妃、诸大臣姓名表,其成吉思汗世系是以拉施都丁之《五世系》为根据编的,或疑此书亦哈菲兹所作(作者称系奉沙哈鲁汗之命编纂),经后人增补。

迷儿宏(Mirkhwand1433-1498)《洁净园》(Raudat al-Safa),通史著作,其第五、六卷分别为蒙古史、帖木儿朝史。

其外孙宏达迷儿(khwandamir,1475-1535)于十六世纪前期也编有一部通史,题为《旅行者之友》(Habibal-Siyar),其第三卷为蒙古时代至1524 年的历史,此书有M.C.Defremery 法文节译及注释本(《突厥斯坦与河中的蒙古诸汗史》,巴黎,1853)。

祖孙二人都是也里(明译
哈烈,今阿富汗赫拉特)著名史家,他们的著作于察合台汗国事记载较详。

第二节阿拉伯文史料
《全史》
伊本·阿昔儿(’Izz al-DinAbual-HusaynAliIbn al- Athir,1160-1234)著有《全史》(Kamil al-T awarikh)。

作者精通历史,著作丰富。

编年史巨著《全史》是其代表作,分12 册,始于人类开创,迄于1231 年。

第12 册中记述了1220 年以来蒙古入侵河中、波斯、美索不达米亚、谷儿只等地战事,是最早记载蒙古西征的穆斯林史书,属于同时代亲身见闻的记录(多得自目击者的讲述),十分可贵。

俄国学者齐曾高曾将这一部分译为俄文,收入《金帐汗国历史资料》之第1 卷(圣彼得堡,1884)。

《札兰丁传》奈撒维(Shihab al-Din Muhammad al-Nasawi)著有《札兰丁传》(Siratal-Sultan Jalal al-Din Mangubirni)。

作者为呼罗珊之奈撒人,与花剌子模高官有往来,熟悉其国事,且目睹蒙古之入侵。

1223 年蒙古军班师东还后,花剌子模算端札兰丁从逃亡地印度返回波斯,复兴破败之故国,奈撒维被任为书记,自此追随札兰丁直到他败亡(1231)。

此书著于1241 年,从花剌子模算端摩诃末在位后期写到札兰丁之死,所载多亲身见闻,尤详于呼罗珊地区情况,是记
述蒙古攻灭花剌子模的主要史料。

有O.Houdas 的校本及法译(2 卷,巴
黎,1891,1895)。

《苏拉赫词典补编》札马勒·哈儿昔(Jamal Qarshi 1230-?)的《苏拉赫词典补编》(Mulhaqatal-Surah)是留传至今唯一的元代察合台汗国人所著的历史。

作者出生在阿力麻里,先仕于该城主、哈剌鲁首领昔格纳黑的斤及其继承者,1263 年移居可失哈耳,从事宗教、文化活动,曾游历锡尔河流域各地,并在海都处服务过。

1282 年,他用波斯文编译了十一世纪词典家朱哈里(Jauhari)的阿拉伯文词典,称为《苏拉赫词典》(al-Surah fial-Lughat),其后又用阿拉伯文撰写了《补编》(完成于十四世纪初)。

书中简略叙述了蒙古早期(前四汗)史,而对海都和察合台汗国史则有较详细的记载,还分别记述了牙老瓦赤、麻速忽的生平、政绩,以及当时阿力麻里、可失哈耳、和阗、忽毡、费尔干纳、察赤、巴耳赤邗、毡的等地的情况及其显贵、名流(主教、学者)的事迹,正好弥补了汉文和波斯文史料对中亚地区、特别是这一地区社会状况记载的不足。

由于是当时当地人亲身见闻的记录,更加可贵。

十九世纪末俄人安德烈夫在中亚发现此书抄本,转送彼得格勒亚洲博物馆。

巴尔托德据此抄本节录、校订,收入所著《蒙古入侵时期的突厥斯坦》第一卷《史料》中,此后学者都通过这个节录的刊本利用该书资料,未有他种文
字译本,最近才由华涛译为汉文并加简单注释(载南京大学《元史及北方民族史研究集刊》第10、11 期,1986、1987)。

《伊本拔图塔行记》作者拔图塔(1304—1377),摩洛哥丹吉尔人,1325 年开始游历世界,到麦加朝圣后,游历了阿拉伯半岛、波斯各地、叙利亚、小亚细亚、君士坦丁堡、钦察汗国、河中。

1333 年至印度,在德里留居八年。

1242 年奉德里算端之命随元朝使臣来朝,未及登舟而船因风漂没,遂辗转马尔代夫、僧加剌、马八儿等地,大约1245 年始从朋加剌乘船至泉州。

在游历了广州后,复从泉州北上大都,但大概只到杭州即折回,1347 年还印度,随即返回故里。

后摩洛哥国王命他口述旅行见闻,由书记官术札伊笔录,著为旅行记。

由于卷帙浩繁,此书一直以节本流传,有多种欧洲文字译本。

十九世纪中,法国人在摩洛哥发现其全文手稿,由德弗列麦里等校勘并译为法文,分四卷出版(巴黎,1853—1858)。

吉伯据此本译为英文,作了详细注释(剑桥,1956—1971,未完)。

拔图塔行踪几遍大蒙古国全境,对所到之处都有详细记述,其中国行记部分记载了泉州、广州、杭州、大都等城以及所经沿途各地状况,尤详于这些地区的穆斯林情况;对中国与印度、波斯湾和阿拉伯交通、贸易往来,也有不少极可贵的记载。

张星烺《中西交通史料汇编》据玉尔《契丹及通往契丹之路》一书中的英文摘译本,译出了一部分关于中国的内容。

近年,马金鹏将埃及出版的阿拉
伯原文本译为汉文(《白图泰游记》,宁夏人民出版社,1985),为全译本,但错误较多。

埃及的历史书
埃及的马木鲁克王朝(1250—1517)于1259 年击败旭烈兀西征军,从蒙古人手里夺取了叙利亚;其后,又多次与伊利汗国发生冲突和战争,并力图和钦察汗国建立联盟以对抗伊利汗国。

马木鲁克王朝与波斯、钦察蒙古王朝频繁的敌对和友好关系,使这个时期的埃及历史家对蒙古有相当多直接或间接的了解,并载入他们的著作。

当然,这些著作对我们的主要价值在于记载了蒙古与埃及的关系。

其中重要的有:诺外利(al-Nuwayri,1279—1332)所著《应用于文学各门之成果》(Nihayat al-Arab fi Funun al-Adab),为马木鲁克朝三大百科全书之一。

分五部,第五部为教俗历史,始于亚当传说,迄于十四世纪初。

其蒙古史部分取材于《札兰丁传》、《全史》,价值不高,而所载埃及与伊利汗国关系史事,则系其亲身见闻,翔实可信。

乌马里(Ibn al-Umari,1301-1349)著有《眼历诸国行记》(Masalikal-absarfi mamalikal-amsar)。

书中所载贵由汗与拔都的冲突、阿里不哥即位后曾得到西北宗藩的承认等内容,可补其他史籍之缺,极为可贵。

德国学者莱西(K.Lech)于1968 年出版了此书阿拉伯原文摘录与德译文合璧本,题为《蒙古世界帝国——乌马里在其中对蒙古帝国的描述》(韦
斯巴登)。

第三节欧洲文字资料
《蒙古史》普兰诺·卡尔平尼(Giovanni de planoCarpini,1180-1252)著有《蒙古史》(Historia Mongalorum)。

作者出生于意大利中部佩鲁贾附近之PlanoCarpini。

他是方济各会创始人圣方济(Saint Francisda Assisi)的弟子,先后在德意志、西班牙担任大主教,学识渊博,忠勤教务,为建立北欧、西欧的方济各会作出很大贡献。

此书是他1245—1247 年作为教皇使节出使蒙古汗廷(出使经过见本书《中外关系》章)归来所写的报告,分九章,前八章分别记述蒙古的地理、人民、宗教、习俗、国家、战争、被征服国家、对付蒙古人的方法,
第九章叙述其往返路程和在蒙古宫廷的情况。

这是欧洲人根据亲身见闻所写的关于蒙古的第一部详细报告,同时人文森特(VincentdeBauvais)的百科全书式名著《大鉴》(Speculi Majoris)第四部《史鉴》(SpeculumHistoriale)中收录了其部分内容。

原书抄本传世者有五种。

十六世纪以来出有多种刊本和译本,重要者有1839 年达维扎克(D’Avezac)的拉丁原文校订与法文译注合刊本(巴黎地理学会《旅行记与回忆录丛刊》);1903 年必兹里(C.R.Beazley)的原文校订与英译合刊本;1929 年温加尔(P.A.Wyngaert)的原文校订本(《中国方济各会》Sinica Franciscana第1 卷,佛罗伦
萨。

最好的原文刊本);1930 年里希(F.Risch)的德文译注本;1955 年道森(C.Dawson)编《出使蒙古记》所收英译本;1957 年莎斯齐娜(Н.Л.Щастина)的俄文译注本(对1911 年马列英Мадеин俄文译注的订正和补注);1965 年贝凯(D.J.Becqet)与韩百诗(L.Hambis)的法文译注本。

此外,普兰诺·卡尔平尼使团的随员波兰人本笃(Benedict)也著有一篇简短的出使记,附录贵由汗致教皇信的拉丁译本,达维扎克首次将巴黎国立图书馆藏此件抄本与前述《蒙古史》一起刊行。

《东方行记》卢勃鲁克(Guillaume de Rubruquis)著有《东方行记》(Itinerariumad Partes Orientales)。

作者出生于法国佛兰德尔之Rubruquis 村,生卒年不详。

他是法国国王圣路易身边的许多方济各会教士之一,1248 年从圣路易东征(第7 次十字军东征,1248—1254)。

1253 年奉命以传教士身份前往蒙古探明虚实。

1255 年回到塞浦路斯,圣路易已回法国,大主教命他留在阿克尔(Acre,今以色列海法地)讲授神学,将蒙古之行写成书面报告,派人送呈国王。

这篇很长的报告书(即《东方行记》)详细记述了其往返行程和所历各地山川湖泊、城郭以及蒙古、钦察阿兰、不里阿耳、畏兀儿、吐蕃、唐兀、契丹等各民族情况(他最早指出“大契丹”即中国的居民就是古代所称之Seres 人),对蒙古人的衣食住行、风俗、信仰、政治、军事等各方面情况记载得尤为详细,特别是着重报告
了拔都斡耳朵、蒙哥汗廷及蒙古国都哈剌和林的情况,记载了所见所闻的许多重要事件和人物。

报告之末他要求到法国面见国王,大概获得了准许,因为不久后罗杰·培根(Roger Bacon)在法国曾遇见他并听他谈了蒙古之行,培根在其著名的《大著作》(PousMajus)地理门中大量收录了他的报告书内容。

原书抄本现存者有五种,相互差别不大,应是同源。

自1599 年哈克鲁特(R.Hakluyt)首次刊布其部分内容(拉丁原文与英译)以来,出了多种原文刊本和译本,重要者有1839年巴黎地理学会《旅行记与回忆录丛刊》原文校本(最早的全文刊本);1900年柔克义(W.W.Rockhill)的英文译注本(含普兰诺·卡尔平尼行记的译注);前述1929 年《中国方济各会》第1 卷所刊原文校本;1934 年里希的德译本;前述《出使蒙古记》中的英译本和莎斯齐娜俄文译注本(道森编的《出使蒙古记》有吕浦、周良霄的汉文译注本,1983 年出版)。

1985 年出版的克劳德与卡普勒(Claude etReneKappler)法文译注本吸收了前人(主要是伯希和的《中亚与远东基督教徒研究》)的成果,是最新、最好的译本。

《寰宇记》
马可波罗(Marco Polo,1254—1324)著有《寰宇记》(Le di- visamentdou monde)。

马可波罗旅居中国达17 年,游历了很多地方(详见本书《中外关系》章),1291 年从泉州启
程回国,1295 年返抵故里。

次年,他参加威尼斯与热那亚的海战,被俘,在热那亚狱中讲述其东方见闻,同狱比萨人鲁思梯切诺(小说家)笔录成书,1298 年完成。

同年获释回家,
因其东方旅行经历和拥有巨大财富而声名显赫,被称为“百万”(Il Milione)。

其书原稿使用法、意混合语写成(已佚),传抄中又出现拉丁语、意大利语及其他欧洲语译本,现存各种文字抄本达数十种,相互歧异甚多,其中最接近原稿文字者为巴黎国立图书馆藏 B.N.fr.1119 抄本,最古老、最完整者为西班牙托莱多图书馆藏哲拉达(Zelada)拉丁文抄本。

十五世纪以来出版的各种文字本子也数以百计,最重要者有玉尔的英文译注本(伦敦,1871 年初版,1903 年戈迪埃改订本);伯内德托(L.F.Benedetto)校订本(佛罗伦萨,1928);穆勒、伯希和合作完成的诸本集成、英译本(伦敦,1938)。

汉文译本有四种,以冯承钧译本《马可波罗行记》(据沙海昂法文译注本译出,1936)最通行。

①传教士书信①本书多采用伯希和、穆勒英译本,书名则仍沿用冯译本作《马可波罗行记》。

来华方济各会教士书信(十三世纪末十四世纪初先后奉教皇之命前来中国传教的孟特戈维诺、安德鲁、帕列格里纳都曾写信给本国教友,报告其经历与见闻),是了解元代中国天主教会情况的最重要第一手资料。

梵蒂冈和巴黎国立图书馆藏有这些书信的写本。

方济各会史家瓦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