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北京的春节》课文原文及教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导语】春节是我国重要的传统节⽇。

春节,是农历正⽉初⼀,⼜叫阴历年,俗称“过年”。

它是农历⼀年的岁⾸,即正⽉初⼀,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初⼋的腊祭或腊⽉⼆⼗三的祭灶,⼀直到正⽉⼗五,其中以除⼣和正⽉初⼀为⾼潮。

这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个传统节⽇。

以下是为⼤家精⼼整理的内容,欢迎⼤家阅读。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北京的春节》课⽂原⽂
照北京的⽼规矩,春节差不多在腊⽉的初旬就开始了。

“腊七腊⼋,冻死寒鸦”,这是⼀年⾥最冷的时候。

在腊⼋这天,家家都熬腊⼋粥。

粥是⽤各种⽶,各种⾖,与各种⼲果熬成的。

这不是粥,⽽是⼩型的农业展览会。

除此之外,这⼀天还要泡腊⼋蒜。

把蒜瓣放进醋⾥,封起来,为过年吃饺⼦⽤。

到年底,蒜泡得⾊如翡翠,醋也有了些辣味,⾊味双美,使⼈忍不住要多吃⼏个饺⼦。

在北京,过年时,家家吃饺⼦。

孩⼦们准备过年,第⼀件⼤事就是买杂拌⼉。

这是⽤花⽣、胶枣、榛⼦、栗⼦等⼲果与蜜饯掺和成的。

孩⼦们喜欢吃这些零七⼋碎⼉。

第⼆件⼤事是买爆⽵,特别是男孩⼦们。

恐怕第三件事才是买各种玩意⼉——风筝、空⽵、⼝琴等。

孩⼦们忙乱,⼤⼈们也紧张。

他们必须预备过年吃的、喝的、穿的、⽤的,好在新年时显出万象更新的⽓象。

腊⽉⼆⼗三过⼩年,差不多就是过春节的“彩排”。

天⼀擦⿊,鞭炮响起来,便有了过年的味道。

这⼀天,是要吃糖的,街上早有好多卖麦芽糖与江⽶糖的,糖形或为长⽅块或为⽠形,⼜甜⼜黏,⼩孩⼦们最喜欢。

过了⼆⼗三,⼤家更忙,春节眨眼就要到了啊。

除⼣前必须⼤扫除⼀次,名⽈扫房。

还要把⾁、鸡、鱼、青菜、年糕什么的都预备充⾜,⾄少⾜够吃⽤⼀个星期的——按⽼习惯,店铺多数关五天门,到正⽉初六才开张。

除⼣真热闹。

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的⾹味。

男⼥⽼少都穿起新⾐,门外贴上了红红的对联,屋⾥贴好了各⾊的年画。

除⼣夜家家灯⽕通宵,不许间断,鞭炮声⽇夜不绝。

在外边做事的⼈,除⾮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

这⼀夜,除了很⼩的孩⼦,没有什么⼈睡觉,都要守岁。

元旦的光景与除⼣截然不同:除⼣,街上挤满了⼈;元旦,铺户都上着板⼦,门前堆着昨夜燃放的爆⽵纸⽪,全城都在休息。

男⼈们午前到亲戚家、朋友家拜年。

⼥⼈们在家中接待客⼈。

城内城外许多寺院举办庙会,⼩贩们在庙外摆摊,卖茶、⾷品和各种玩具。

⼩孩⼦们特别爱逛庙会,为的是有机会到城外看看野景,可以骑⽑驴,还能买到那些新年特有的玩具。

庙会上有赛轿车赛马的,在⽼年间,据说还有赛骆驼的。

这些⽐赛并不为争谁第⼀谁第⼆,⽽是在观众⾯前表演骡马与骑者的美好姿态和娴熟技能。

多数铺户在初六开张,⼜放鞭炮,从天亮到清早,全城炮声不绝。

除了卖吃⾷与其他重要⽇⽤品的铺⼦,⼤家并不很忙,铺中的伙计们还可以轮流着去逛庙会、逛天桥和听戏。

元宵上市,春节的⼜⼀个⾼潮到了。

正⽉⼗五,处处张灯结彩,整条⼤街像是办喜事,红⽕⽽美丽。

有名的⽼铺都要挂出⼏百盏灯来,各形各⾊,有的⼀律是玻璃的,有的清⼀⾊是⽜⾓的,有的都是纱灯,有的通通彩绘全部《红楼梦》或《⽔浒传》故事。

这在当年,也是⼀种⼴告。

灯⼀悬起,任何⼈都可以进到铺中参观。

晚上灯中点上烛,观者就更多。

⼩孩⼦们买各种花炮燃放,即使不跑到街上去淘⽓,在家中照样能有声有光地玩耍。

家中也有灯:⾛马灯、宫灯、各形各⾊的纸灯,还有纱灯,⾥⾯有⼩铃,到时候就叮叮地响。

这⼀天⼤家还必须吃元宵啊!这的确是美好快乐的⽇⼦。

⼀眨眼,到了残灯末庙,春节在正⽉⼗九结束了。

学⽣该去上学,⼤⼈⼜去照常做事。

腊⽉和正⽉,在农村正是⼤家最闲在的时候。

过了灯节,天⽓转暖,⼤家就⼜去忙着⼲活了。

北京虽是城市,可是它也跟着农村⼀齐过年,⽽且过得分外热闹。

___________________
本⽂作者⽼舍,选作课⽂时有改动。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北京的春节》课⽂教案
[教学⽬标]
1.认识9个⽣字和2个多⾳字,会写8个字。

⾃主积累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了解⽼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节⽇的热闹⽓氛,体会作者对北京、对⽣活的热爱。

3.了解⽂章的表达顺序,并体会⽂章详略得当的特点。

[教学重点]
了解⽼北京风俗习惯,感受传统年⽂化的独特魅⼒。

[教学难点]
品味⽼舍的语⾔风格,学习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作⽅法。

[教学准备]
关于童谣的课件;各地区各民族春节习俗资料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课时
⼀、创设情境,导⼊课题
1.同学们,你们喜欢过春节吗?能说说你们家乡过春节的⼀两件事吗?
2.现在,我们就跟随作家⽼舍,去⽼北京过⼀个京味⼗⾜的春节,感受独特的民风民俗和魅⼒⼗⾜的年⽂化。

⼆、初读课⽂,整体感知
1.⾃由读课⽂,把⽣字读正确,句⼦读通顺,并标出⾃然段序号。

2.请学⽣按⾃然段轮流读课⽂,其他同学边听边画出⾃⼰不太理解的词语或句⼦。

3.交流汇报,根据上下⽂理解词语。

截然不同:截然,很分明的、断然分开的样⼦。

形容两种事物毫⽆共同之处。

本课指除⼣夜的“闹”与元旦的“静”形成鲜明对⽐。

万象更新:万象,宇宙间的⼀切景象。

更,变更。

⼀切事物或景象都变得焕然⼀新。

4.再读课⽂,整体感知:⽼北京的春节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引导学⽣结合阅读说出“热闹、忙乱、喜庆、团圆”等初步感受。

)
三、细读课⽂,了解习俗
1.北京的春节从哪天开始,到哪天结束?
2.默读课⽂,⼩组合作填写下表,主要事例写得详细⼀点。

时间主要事例
腊⼋腊⼋粥,腊⼋蒜
腊⽉⼗九买杂拌⼉,买爆⽵,买玩意⼉
⼆⼗三祭灶
除⼣穿新⾐,贴对联和年画,炮声⽇夜不绝,吃团圆饭,祭祖,守岁
元旦男⼈出门拜年,⼥⼈在家待客,逛庙会
元宵悬灯结彩,放花炮
3.交流填表情况,⽼师相机在表格中板书关键词。

有不同意见的相互讨论。

4.观察上表,你知道课⽂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吗?
四、朗读体会,感受民俗
1.通过阅读填表,找出春节中最热闹、喜庆的⽇⼦。

(除⼣和元宵节)
2.除⼣和元宵节这两天中你更喜欢哪⼀天,请找出相应的段落,试着把热闹喜庆的⽓氛读出来。

五、⼩结,布置作业
这节课我们了解了⽼北京过春节的习俗,知道了课⽂的写作顺序,朗读了⾃⼰喜爱的段落。

课⽂中还有很多⽣字新词需要⼤家⽤⼼去揣摩,联系上下⽂记住它们的⾳形义。

下节课我们进⾏听写⽐赛。

第⼆课时
⼀、听写词语
腊⽉熬粥饺⼦腊⼋蒜⾼醋年糕逛庙会
1.对照课⽂检查改错,评出本次的听写冠军。

2.讲解易错字。

“熬粥”的“熬”字,左上⽅的⼀竖不能和下⾯的⼀撇连成⼀笔;“醋”字的左边不能写成“西”。

⼆、深⼊⽚段,品读课⽂
1.⽼舍先⽣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主要有哪⼏个时间段?
指名回答,⽼师相机板书:腊⼋,腊⽉⼗九放年假,⼆⼗三过⼩年,除⼣,元旦,元宵节
2.准备过年。

①在这五个时间段中,哪个时间段是准备过年的情景?(腊⼋,正⽉⼗九放年假)
②请找出课⽂中描写⼈们准备过年的段落。

(1—7⾃然段)你想⽤哪个词语来形容⼈们准备过年的场⾯?(可以⽤⾃⼰的话,也可以找出⽂中的“忙乱、紧张”)
③⼤⼈在忙些什么?⼩孩⼉在忙些什么?他们这时⼼情怎么样?你是从哪⾥看出来的?
④你最喜欢哪⼀种活动?请找出来读⼀读。

⑤指名朗读,读出你的感受。

⑥联系⽣活实际,说说春节前的这段时间你都会⼲些什么。

3.过年时。

①交流:重点写了哪⼏个⽇⼦?(除⼣、元旦、元宵)的特点是什么?(热闹)
②都是⼀样热闹吗?默读思考:除⼣、元旦、元宵这三个⽇⼦各⾃的特点是什么?找出⽂中关键词句反复读⼀读,想⼀想。

③交流各⾃的体会,教师相机引导:
除⼣:喜庆、团圆;元旦:悠闲、快乐;元宵:红⽕、美丽。

④品读“除⼣”⼀段,进⼀步体会喜庆、团圆。

抓关键词“赶、到处、都穿起、贴上”感受除⼣的喜庆、热烈;抓“除⾮、必定”体会春节在⼈们⼼⽬中的位置,感受团圆的氛围。

⑤品读“元旦”⼀段,进⼀步体会元旦的悠闲、快乐。

重点指导朗读写⼈们“逛庙会”的地⽅,来体会悠闲与快乐。

⑥重点品味“元宵节”的⽓氛。

画出⽂中描写花灯的句⼦,指导有感情地朗读,体会排⽐句的作⽤。

引导想象:还会有哪些花灯呢?除了灯,还有什么?
重点句⼦品读:“除⼣是热闹的,可是没有⽉光;元宵节呢,恰好是明⽉当空。

元旦是体⾯的,家家门前贴着鲜红的春联,⼈们穿着新⾐裳,可是它还不够美。

元宵节,处处悬灯结彩,整条的⼤街像是办喜事,⽕炽⽽美丽。

”有感情地朗读,体会⼗五的红⽕、美丽。

三、总结课⽂,领悟写法
1.总结课⽂:从腊⼋到正⽉⼗九,⼀个多⽉的时间,课⽂却只记叙了五个时间段的主要活动,就为我们勾勒出了⼀个热闹喜庆、欢乐祥和的春节。

让我们再次⾛进⽂本,去⽤⼼体会作者的表达⽅法。

2.默读课⽂,独⽴思考,再⼩组讨论:
①课⽂哪些部分写得详细,哪些部分写得简略,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②再读写“腊⼋”⼀段,思考:腊⼋的活动很多,为什么单写腊⼋粥、腊⼋蒜,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这种抓主要特点描写的⽅法课⽂中还有很多,你能再举⼀例吗?
③如果让你写春节,你打算怎么写?回忆你过春节的情景,写⼀写。

四、作业
朗读课⽂,读出过年的喜庆⽓氛。

板书:
北京的春节
除⼣:喜庆、团圆
元旦:悠闲、快乐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北京的春节》创作背景
此⽂写于解放后的1951年1⽉,发表在当年的《新观察》杂志的第⼀卷第⼆期。

当时正值新中国成⽴不久,作者刚从美国回来就写了《我热爱新北京》,从下⽔道、清洁、灯和⽔三⽅⾯谈了北京的变化。

差不多同时他写了《北京的春节》这⼀篇⽂章,描写了北京⼈过春节的风俗和热闹⽓氛,同时表达了对新中国、新社会的赞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