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_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2、在理解分数意义的基础上,使学生学会解决简单的有关分数加减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探索并理解简单的分数加、减法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的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理解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
教具、学具准备:
磁钉、多媒体课件;课前学具(长方形、正方形、纸条,彩笔)。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复习旧知
1、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小故事,想听吗?
(多媒体演示并旁白)小熊、小兔、小鹿是好朋友,小熊建了新房子,小熊邀请小兔和小鹿去帮忙。
走,我们一起去瞧瞧吧!
师:你看,彩色的门、彩色的窗、彩色的房子可真漂亮啊。
这彩色的小房子也藏着许多的数学知识。
请仔细观察,你发现了哪些数学知识?
2、请学生说说图中的数学知识。
3、根据学生发现的窗户和门中的数学知识,复习分数的意义。
(设计意图:故事引入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较快的兴奋起来,主动的投入到对新知识的探究中来,为接下来学习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做好铺垫。
)
二、小组合作,探索新知
(一)提出问题,列式,理解加法意义,引入课题
1、师:参观完了新房子的外面,我们再到房子里面看一看。
你瞧,小熊家的餐厅空荡荡的,只有一块木材。
小熊说:“我想用这块木材做一套桌椅。
”谁能读一读这些信息
2、请学生读信息。
3、根据学生读出的信息,提数学问题。
预设:1)做这套桌椅一共用这块木材的几分之几?”
2):桌子比椅子多用这块木材的几分之几?
3):还剩下这块木材的几分之几?
4、师:你们真是一群爱动脑、会提问的孩子,能提出这么多数学问题。
接下来,我们就先来解决这一个问题:做这套桌椅一共用了这块木材的几分之几。
5、学生一起说算式;
6、请一位学生说一说为什么这样列算式。
师小结:也就是把做桌子和做椅子用的木材合起来。
合起来,用加法计算。
看来,分数加法的意义和整数加法的意义是一样的。
7、观察这两个分数有什么特点?
8、向学生介绍同分母分数。
9、引出课题: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板贴课题)
(设计意图:问题意识,是互动生成课堂教学的关键所在。
“学生提出问题--教师梳理问题--合作解决重点问题--带着问题走出教室”,是互动生成课堂教学的基本流程。
本节课让学生根据情境所提供的信息,提出有关分数的数学问题,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
)
(二)小组合作,交流算法
结合学生完成的课前小研究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探究算法。
(三)全班交流
1、请学生代表介绍自己的研究方法。
(不同的作品做介绍)
2、师:来,请看。
(手指图形)刚才我们不论是用哪种图形代替木材,通过画一画、分一分、涂一涂就得到
42+41=4
3,通过更深入的交流,我们也发现了用形来表示数,更容易解决问题,这就是我们数学中的数形结合思想。
3、师看着算式说一说计算方法。
4、请学生看着算式来说一说计算方法?(先找2个学生说,再同桌互相说。
)
(设计意图:这是学生第一次学习分数加法,教师注意为学生提供较充分的自主探索和交流的机会,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得到充分发挥。
通过对简单学具的分一分、涂一涂、说一说,让学生在实物操作中体会分数加法的算理,有助于学生获得对算法的清楚理解,并形成算法模型的表象。
)
(四)独立列式,动手操作,解决类似问题
1、师:在小兔和小鹿的帮助下,不一会儿,桌椅就做好了。
小熊拿出美味的蛋糕跟他们分享。
他把蛋糕平均分成了8份。
(课件出示信息)谁来说一说图中的数学信息? 指明一个学生读题目信息:小兔想吃这块蛋糕的82,小鹿想吃这块蛋糕的83。
2、根据这个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有关加法的数学问题?
3、学生提问题:小兔和小鹿一共吃了这个蛋糕的几分之几?
4、利用上面的方法探究82+83= ?
(通过课件边演示,和学生一块儿探究)
(五)学生举例,总结同分母相加计算法则
1、观察黑板上的算式,学生再举例几个
2、请学生仔细观察黑板上的算式,有什么发现。
3、引导学生总结出同分母分数加法的计算方法。
(六)巩固加法,引入减法,总结减法计算法则。
1、82+8
1
=
2、72+7
3= 3、54-51= 借助第3小题总结同分母分数相减的计算方法。
师:同学们,我们在解决这几个题目的时候是借助图形来解决的,那以后再遇到这样的题目还需要借助图形吗?
(设计意图:因为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具有同构性,教学中注意体现由扶到放的策略,充分信任学生,让他们凭借经验,迁移学法,理解同分母分数减法的算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
)
三、巩固提高
(一)基础练习
31+31= 98-9
2= (二)解决问题
1、我有一瓶饮料,我喝了这瓶饮料的73,小兔喝了这瓶饮料的7
1,小鹿喝了这瓶饮料的72。
我们一共喝了这瓶饮料的几分之几?
2、学生列式、并说说计算方法。
四、全课小结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学生谈收获。
五、拓展提高,讲故事
1、师:从今天的小故事中,我们学到了很多的数学知识。
看来,小故事真是蕴含着大道理,你们能编一个小故事吗?请看大屏幕:3编一个小故事,比一比谁的故事最精彩。
用1-
5
2、请3位学生说说自己编的小故事。
3、好,这节课就先上到这里,下课!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学情分析
分数的加减运算与整式加减运算相比难度增加了,三年级学生正处于由形象思维过渡的时期,能进行一定的抽象思维,但仍以形象思维为主,所以本节课借助图形来帮助学生理解同分母分数加法的计算算理是很有必要的。
有了前面整数加法的学习、分数的初步认识的学习、同分母分数的大小比较的学习,学生已经积累了丰富的数学经验,并有一定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有条理的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效果分析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运算能力主要是指能够根据法则和运算律正确地进行运算的能力。
培养运算能力有助于学生理解运算的算理,寻求合理简洁的运算途径解决问题。
”根据三年级学生的学习特点,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习分数加减法计算,有助于学生理解分数加减法的实际意义,体会学习它的必要性。
在探索分数加减算法时,借助图形直观,数形结合,理解和掌握算理和算法,培养学生的
运算能力。
整堂课的教学按照“问题情境、建立模型(实物探究、数形结合、抽象概括)、应用和拓展形成技能”的设计思路展开。
从本节课的课后检测中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理解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并掌握了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教材分析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是青岛版(五四制)三年级上册第十单元信息窗三的内容。
教材在考虑到三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采用小步子的编排方法,所以本单元学习的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分数的分母都不超过10,加减所得的结果都不要求约分,在学习了分数的意义后仍然关注的是理解分数的意义,以生活的事例和帮助理解的直观图来学习分数加减法。
基于以上对教材的理解和学生的基础,制定学习目标如下: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2、在理解分数意义的基础上,使学生学会解决简单的有关分数加减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探索并理解简单的分数加、减法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的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理解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小研究
班级: 姓名:
1.用一块木材做一套桌椅。
做桌子用这块木材的 ,做椅子用这块木材
的 。
根据这个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并试着解决一下。
(1) 我的问题:
(2) 我的算式:
(3) 我的计算方法:(利用学具折一折、涂一涂、说一说,并试着写下你
想的过程。
)
2.我的例子: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课后练习
1
、 算一算 42
41
+= += +=
-= -= -=
2、生活中的数学。
;
(1)原来有杯水
(2)小明喝了杯;
(3)又倒入杯,现在有杯。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课后反思
反思本课的教学,以下做法值得肯定:
一、让数学知识具体化,体现学生主体地位
本节课的重点就是探究同分母分数相加减的计算方法,让学生经历探究计算的方法、理解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是本节课的难点。
我在设计时,在故事中让学生自己发现信息并提出问题,确定要研究的问题后通过先小组合作后汇报交流的形式探究问题的解决方法,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的主体地位。
二、创设故事情境,实现数学课堂的有效教学
借助故事“小熊建新房子”贯穿本节课始终,故事中学生发现数学知识,复习旧知;发现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解决问题、探究新知;故事中练习巩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帮助学生理解算理
在教学过程中目标定位为在理解分数意义的基础上,使学生学会解决简单的有关分数加减法的实际问题。
通过反复让学生说几个几分之几加上几个几分之几等于多少,或几个几分之几减去几个几分之几等于多少的练习,使学生明白同分母分数相加减的算理。
同时也特别注重动手实践操作,通过让学生用手中的纸片折一折、分一分、涂一涂,来巩固算理。
四、给学生提供充分的展示机会
交流自己的想法,之后请不同方法的学生上台介绍,让他们在自主探索过程中真正理解同分母分数加法的算理,掌握同分母分数加法的计算方法这一数学知识和技能。
注重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教师作为其中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师生共同体验了学习过程的快乐。
升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再认识,又能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回归与生活中去,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等。
本课的遗憾:
1、教师课堂评价语言缺乏。
课堂上对学生的评价语言不及时。
2、今天的内容看似简单,但是总觉得运算的意义、运算的算理,
个别学生理解不是很深入。
3、板书设计不够醒目、美观。
通过教学,我感到看似简单的内容,也要进行深入挖掘,使得教学变得深刻。
以后我应该努力学会把复杂的东西教得简单,会把简单的东西教得有厚度。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课标分析
结合新课标对《同分母分数加减法》一课进行了如下解读: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运算能力主要是指能够根据法则和运算律正确地进行运算的能力。
培养运算能力有助于学生理解运算的算理,寻求合理简洁的运算途径解决问题。
”根据三年级学生的学习特点,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习分数加减法计算,有助于学生理解分数加减法的实际意义,体会学习它的必要性。
在探索分数加减算法时,借助图形直观,数形结合,理解和掌握算理和算法,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本节课是学习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分数的分母都不超过10,加减所得的结果都不要求约分,在学习了分数的意义后仍然关注的是理解分数的意义,以生活的事例和帮助理解的直观图来学习分数加法。
学好这部分内容,既可以加深对分数意义的认识,同时也为进一步学习分数加、减法作些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