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练七年级上册语文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时练七年级上册语文答案
【篇一:七年级语文上册课后练习题答案合集【人教
版】】
t>《走一步,再走一步》
一朗读课文,复述故事情节,说说你从中悟出了什么生活哲理。
本题着眼于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解中心意思。
既练朗读,又练说话。
朗读要以“读音准确,停顿恰当,能初步读出语气”三点要求给
予指导和评价。
本文蕴含的哲理:在人生道路上,不管面对怎样的艰难险阻,只要
把大困难分解为小困难,一个一个地认真地解决小困难,终将战胜
巨大的困难,赢得最后的胜利。
二在下边两种情况下,你将分别说些什么,做些什么,说出来与同学交流一下。
1.假如“我”的父亲没有来,你作为“我”的同学,将怎么办?
2.假如你是“我”,孤身一人在悬崖上,将怎么办?
本题让学生走进课文,培养患难与共的爱心,同时激励勇敢精神。
本题又是口语交际训练,应热情鼓励学生发言,让学生自由言说,
教师可因势利导。
三生活中难免遇到过困难,你遇到过什么困难?是怎样处理的?有
什么经验教训?写出来,张贴在教室里。
本题结合课文,引导学生总结人生经验。
这既是练笔活动,又是交流活动。
没有字数规定,但
宜短小精悍。
书写标题,设计花边要求美观。
张贴,布置专栏,可
指定若干同学,负责编辑。
《紫藤萝瀑布》
一朗读全文。
试用你的经历或见闻印证“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
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这句话。
本题除练习朗读外,意在联系生活经验进一步体会课文的主要哲理。
本题提倡个性化阅读,各人的经历见闻不同,对这句话的体会也可
以有深有浅,有自己的侧重点。
二揣摩下列语句,体会写景的妙处。
1.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
2.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溅的水花。
仔细看时,
才知道那是每一朵紫花中的最浅淡的部分,在和阳光互相挑逗。
3.每一朵盛开的花就像一个小小的张满了的白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
4.紫色的瀑布遮住了粗壮的盘虬卧龙般的枝干,不断地流着,流着,流向人的心底。
本题揣摩景物描写,实质上,主要是揣摩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
效果,以达到增强语感、领悟写景技巧的目的。
答好这些题目不很
容易,应该让学生在把握句意的基础上,细心地感受比喻、拟人的
表达效果。
例如,句1写藤萝花之盛,要想像瀑布的形象,想想它
的气势和光彩,体会这样写景的妙处。
参考答案:
1.将一树盛开的紫藤萝花比作瀑布,显得气势非凡,灿烂辉煌。
2.细腻地写出了每一朵花不同部位的深浅,显得亮丽可爱,玲珑透剔,既富有动感,又富有情趣。
3.用帆与船舱的比喻,细致地描写了紫藤萝花盛开的状态,显得生
机勃勃。
比作笑容,更显得美好可爱,也抒发了喜悦的心情。
4.物我交融,既写出一树繁花的壮丽,又抒发了愉悦欢畅的心情。
三人们往往赋予一些花木以某种象征意义,试搜集几种说法(有兴
趣的同学,还可以搜集一些吟咏花木的诗句),与同学交流一下。
本题要求搜集,简便的办法是各就所知交流一下,你一个,我一个,大家说,做好记录,然后整理,这也可以说是搜集。
要找书搜集,
就要告诉学生哪些书有这样的材料。
《童趣》
一朗读课文,用自己的话叙述“我”看到“鹤唳云端”的景象和遇到那个“庞然大物”的经过。
为什么作者说这两件事都有“物外之趣”?你认
为要怎样才能成为一个情趣丰富的人?
设题意图是使学生感知课文整体内容,把文言文学活。
凡记叙文都
应当让学生能“用自己的话”来复述内容
大意,这正是学活的办法之一;如果一开始学文言就句句搞文白对详,则无异于堵塞学活之路。
教师在指导过程中对学生创造性的复
述成分应予肯定,只纠正明显的错误。
第一问要放在学生基本成诵后作答(参考答案见“课文研讨”),教师要善于启发学生说出自己的体会。
第二问是开放性的,目的是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唤起学生的审
美意识。
可以从学生的课余爱好入手,启发培养学生的情趣和联想、想像能力。
二解释词语。
1.文言词的意思,有的可用加字的办法解释,如“必细(仔细)察(观察)其纹理”;有的要用换字的办法解释,如“昂(抬)首(头)观之”。
试选用一种方法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
(1)项为之强(2)果如鹤唳云端(3)以丛草为林(4)兴正浓(5)方出神(6)驱之别院
2.下面的词语大多作为成语保留在现代汉语中,解释时不妨采用讲述大意的办法。
示例:怡然称快(高兴得连声叫好)。
(1)明察秋毫 (2)怡然自得 (3)庞然大物 (4)夏蚊成雷
设题意图是告诉学生可用简单的办法解释文言词语,消除学生的畏难情绪。
在初学文言阶段只能如此,讲多了反而不好。
释文可抄在书上,以便积累。
处理此题可有多种方式:或在读课文数遍后让学生试解;或在疏通文意过程中依次作解;在水平较好的教学班也无妨让学生在预习中作解。
参考答案
1.(1)项(脖子、颈项)为之强。
(2)果(果真)如鹤唳云端
(3)以丛草为林(树林)(4)兴(兴趣)正浓
(5)方(正)出神(6)驱(赶、驱逐)之别院
2.(1)明察秋毫(见“疏通文意”)
(2)怡然自得(见“注释”)
(3)庞然大物(体积极大的东西)
(4)夏蚊成雷(夏天成群的蚊子的叫声跟雷声一样,这是夸张的表现方式)
三背诵全文。
背诵此文,须先读得正确并粗知内容大意。
为此,教师必须作具体指导:(一)通过范读和领读使学生能读得节奏分明,并经过反复练习达到口熟;(二)理清文章的叙事顺序,使学生了解各层大意。
要坚持当堂成诵,可以先依次熟各段,最后练习背诵全文;也可以教读一段背诵一段。
《理想》
一朗读这首诗,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体会诗中的思想感情,探究下面的问题。
1.你怎样理解“理想既是一种获得,/理想又是一种牺牲”这两句诗的含义?
2.诗人说:“理想使忠厚者常遭不幸,/理想使不幸者绝处逢生。
”“庸人失去理想,碌碌终生,/可笑地诅咒着眼前的环境。
”你同意这些说
法吗?与同学交流一下自己的看法。
3.你能说说《理想》与《在山的那边》的内在联系吗?找出这两首诗
中内涵相同的诗句。
本题挑出几个难点锻炼学生探究能力,并联系旧课作比较阅读。
有
的要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去理解,有的要联系语境去理解。
学生有
学生的生活体验,例如,为理想而勤奋学习,做功课的时间就不能
看电视,可以说牺牲了看电视的愉快。
用学生自己的生活体验去理解,诗句就容易理解了。
参考答案:
1.诗人所说的“理想”,是崇高的社会理想,是为社会进步、为多数
人谋利益的理想。
树立理想,拥有信念,拥有为理想而奋斗的幸福感,是获得,而这一切又是以牺牲个人利益为前提的,他要牺牲个
人利益,他要抛弃黄金梦,所以又是一种牺牲。
2.(本题让学生谈自己的看法,答案不拘一格。
)
3.两首诗的内在联系是主题相同,都抒写了理想的意义。
《在山的那边》:“是的,我曾一次又一次地失望过/当我爬上那一
座座诱惑着我的山顶/但我又一次次鼓起信心向前走去。
”
《理想》:“但理想有时候又是海天相吻的弧线,/可望不可即,折
磨着你那进取的心。
”“理想使你倔强地
反抗着命运。
”
以上诗句都说,到达理想境界的征途是漫长的,一次次失望是折磨
人的。
《在山的那边》:“人们啊,请相信──/在不停地翻过无数座山后/在
一次次地战胜失望之后/你终会攀上这样一座山顶/而在这座山的那边,就是海呀/是一个全新的世界/在一瞬间照亮你的眼睛……”
《理想》:“理想开花,桃李要结甜果;/理想抽芽,榆杨会有浓阴。
”
以上诗句都说,理想的实现给人带来美好的新生活。
二、三大题从略。
《论语十则》
一看注释,查工具书,把下列各句译成现代汉语,并解释加下划线
词语的意思。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2.吾日三省吾身
3.温故而知新
4.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5.士不可以不弘毅
6.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设题目的是使学生明白各章字面上的意思。
翻译格言跟译记叙文不同,一般都要用直译,要尽可能保留原文精练、准确的风格,不随
便增减词语。
答案参见“有关资料”中的译文。
应注意的是,有些词语历来有多种
解释,例如“三省”,一说“多次反省”,一说“以三件事检查自己”。
又如“殆”,这里可解作“疑惑”,也可解作“危险”,“有害”,但课本
取后一义。
“弘毅”,有合解为“刚强”的,也有分解为“宽广”和“刚强”的。
教师只宜任选一种,不宜作比较、分辨。
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最早由儒家提倡的待人接物的处世之道,对此,曾经有过不同看法。
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全班讨论:怎样
看待“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设题目的是引导学生联系实际,深入理解这句话的内容。
应注意的是,孔子用这句话给“恕”字下定义,其中包含了相互体谅的意思。
这是一道开放性的题,学生可以各抒己见,有可取则予肯定,说错
了的(有可能误解句意)要纠正。
此题又是示例性的,其余各章也可仿此进行讨论。
三背诵全文,并把文中成语、格言和警句摘抄在笔记本上。
(略)
《春》
一用抑扬顿挫的声调,有感情地反复朗读课文,直至背下来,并细
心品味课文中描写的江南春景。
设题意图:通过朗读课文,感受课文内容;在反复朗读的过程中培
养学生的语感;要求有感情地朗读,让学生深入到作品的意境之中,细心品味,入情入境。
朗读指导:(1)读准字音,读清句读,熟悉课文,这是朗读好的前提。
(2)细心体会,理解课文,建立与课文内容相吻合的内心视象,这是
朗读好的基础。
(3)以情带声,随课文思想内容与作者情感轨迹,读
出抑扬顿挫,读出轻重缓急,读出作品的美感。
二课文语言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
仔细揣摩下列语句,
回答括号中的问题。
设题意图:文学是语言的艺术,刘勰说:“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
观文者,披文以入情。
”语言是作品思想内容和作者思想感情的载体,也是读者领悟作品思想内容、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桥梁,所以品味
语言是语文学习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设置本题的主要意图。
解题思路:(1)语言的运用不是孤立的,词语用得是否恰当,是否富
有表现力,要看词语所在的语言环境,因此,词不离句,句不离篇,根据语境品味语言,应该成为解题的重要思路。
(2)如果就语言论语言,那将索然无味,也是没有多大意义的。
应该以语言为载体、为
中介,品味语言所表现的内容,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1.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想像“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的情景──对于这个问题可引导学生
充分展开想像,让学生想像的翅膀自由地飞翔。
你能说出“偷偷地”和“钻”这些词语好在哪里吗?──“偷偷地”和“钻”
写出了春草破土而出的挤劲,写出了不经意之间,春草已悄然而出
的情景和作者惊喜的感觉。
同时,这样写使无意识、无情感的小草
也似乎有了意识,有了情感。
“嫩嫩的,绿绿的”本该用在“小草”前面,为什么放在句末?──放在
句末,单独从句子中拿出来,主要是为了强调,突出小草嫩绿的特点;同时,这样写,也使句子变得生动活泼,富有生气。
2.“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春风“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这是什么感觉?──学生对这个问题的
回答可能多种多样,只要是合乎情理,都要予以肯定。
如“温暖”“亲切”“慈爱”“幸福”“深含感情”等均可。
春风除了像母亲的手,你还觉得像什么?──对这个问题的回答也应
该是丰富多彩的,要引导学生充分展开联想与想像,只要合乎情理
即可。
三 (题略)
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
这三个比喻各表现了春天景象的什么特点?──参见“课文研讨”的有
关内容。
你还能用别的比喻赞美春天吗?──此题也是开放型的联想拓展题,
应引导学生放开思路,根据春天的特点,寻找恰当的比喻赞美春天。
研讨这道题,既要体会课文语言运用之妙,又要学一点有关比喻的
修辞知识。
本单元比喻很多,头一课学点这方面的知识,后面各课
都可运用。
《济南的冬天》
一假设要给一个从没到过济南的人讲讲济南美丽的冬天,参照课文,你将分哪几个方面讲?着重讲哪几个精彩的片断?
设题意图:主要是引导学生从总体上把握课文内容,理清思路,抓
住重点,找出自己认为精彩的片断,并训练学生的复述能力。
解题思路:首先要让学生认真阅读课文,进行整体感知,理清文脉;然后要让学生找出要讲的几个方面和精彩片断;最后是复述,复述
时可先参照课文在心里默述,待熟练之后再口头复述。
要考虑到“给
从没到过济南的人讲讲济南美丽的冬天”这一特定语境。
二 (题略)
设题意图:这是一道了解和运用知识,又揣摩语言的题目,引导学
生借助题干的知识,品味课文精美的语言,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受
力与审美鉴赏力。
1.请闭上眼睛想: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
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
“睡着”“唤醒”都是拟人的写法,将“老城”人格化,使之带有生命的
感觉与意味,表现了冬天的济南“暖和安适”的特点。
2.山坡上卧着些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
“卧”字用来写村庄,写雪,写它们的状样、情态,仿佛是写活物,
活灵活现。
3.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
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
“不忍得”将水人格化,使水富有了灵气;而这样写的目的,更是为
了写“绿”,写“绿的精神”之珍贵、可爱、美丽。
三在小组或班上向大家说说你家乡的冬天是什么样子,再借鉴课文
的某些写法,将你家乡冬天最有特点的景物写出来,字数不限。
此题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与书面表达能力。
提示学生借鉴课文的某
些写法,抓住景物特点来写,目的是将阅读之所得转化为写作之所能,是阅读的迁移与深化。
《古代诗歌五首》
一背诵并默写这五首诗歌,回答下列问题。
1.《观沧海》中哪些诗句最能体现作者博大的胸怀?
2.想像“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是怎样的情景,如果你身临其境
将会有怎样的感受?
3.从《钱塘湖春行》的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是写初春景象?
4.“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5.用自己的话讲述《天净沙秋思》的情景,并说一说你的感受。
设题目的是使学生在大致理解内容的基础上背诵这五首诗。
默写是
为了巩固记忆,也要检查字是否写得正确。
参考答案:
1.要注意题干“最能反映”一语。
此诗前一部分写大海景象,视野广阔,虽属实景,也能见出诗人胸怀之博大;但跟后一部分比,气象
则略逊一筹。
“日月之行”四句写大海,全用虚写,却表现了大海有
包容天地的气概,更显示了诗人的博大胸怀。
答题时应注意的是,
不要简单地作比较,要引导学生认识诗人的正意就在这四句上,前
面写实景是作衬托用的。
2.这是一道开放性的题,主要之点是使学生运用再造想像领会诗人
此刻的感情;如有可能,找一幅长江下游的图片给学生看看,或者
背诵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和《望天门山》,然后指出
诗人此刻所在的具体位置。
3.要引导学生注意诗中的细节描写。
如“水面初平”(见注释);“争暖树”,“暖树”者,向阳之树也,春寒未退,故莺争集其上;“啄春泥”,燕初来也;“没马蹄”,草初生也──这些都是初春的景象。
4.重在使学生领会寓情于景的写法。
前两句表现欣慰欢快之情;后
两句表现惊喜之情──这些都可以说成是闲适之情。
要着重分析后两句。
5.这也是一道开放性的题,重在培养想像力。
二课外查找资料,将下列诗词补充完整,说说诗词中描写的是哪个
季节的什么景物,并背诵下来。
(诗词略)
设题目的是向课外延伸。
教师可以根据本班学生实际需要适当地增
减篇目。
下面是三组诗句的出处:
1.李白《金陵酒肆留别》:“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劝客尝。
金
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
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风吹”句写仲春之景)
2.李煜《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林花”句写暮春
之景)
3.陆游《卜算子咏梅》:“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
有香如故。
”(“无意”句写初春)
《化石吟》
一化石所重现的逝去万载的世界是一个怎样的世界?沉睡亿年的石头
说了什么话?(可以用生物课上或课外所获得的有关知识进行补充。
)
这道题目的在于启发学生的想像,调动学生的知识储备,是一道开
放题。
3、4、5、6节是化石说的“话”。
二这首诗节奏鲜明,声调和谐,音乐性强。
反复朗读,体会这一特点。
并说说诗的第二节和最
后一节构成什么关系,这样写好在哪里。
这道题目的是让学生体会诗歌的节奏美以及前后照应的结构特点。
“逝去万载的世界又重现”,照应“逝去万载的世界可会重现”;“沉睡
亿年的石头说了话”,照应“沉睡亿年的石头能否说话”。
这两节的后
两句也互相照应。
可以说,第7节是对第2节的回答。
三根据自己的条件,课外请教老师、专家,或观看专题片、查找资料,写一篇介绍恐龙或其他古生物的短文。
这道题目的在于扩大学生的课外阅读面,并将有关知识写下来,锻
炼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
《看云识天气》
一默读课文,完成下面两题。
1.看云识天气最基本的经验是(用课文中的原话):
2.设计一种表格,列出云及其光彩的种类、特征和它们分别预示的
天气情况。
参考答案:
【篇二:人教版七年级语文课本上册课后练习参考答案】s=txt>1 在山的那边
一诗中的“海”与“山”,蕴含着什么意思? 答:海,是理想境界;山,是重重艰难险阻。
全诗表达了这样的思想感情:要达到理想境界,
是要历尽千辛万苦的。
惟有不怕困难,百折不挠,才能实现人生理
想。
二联系上下文,品味下边诗句中加下划线的词语(括号里的问题可
做参考)。
1.我常伏在窗口痴想(这个词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答:“痴想”原意是
发呆地想,这里的意思是,总是神往于大山外面的世界,达到了痴
迷的程度。
说明“我”从小就不愿困居于狭小的天地,追求新的天地。
2.山那边的山啊,铁青着脸(这是写山的颜色吗?)
答:“铁青着脸”,是“我”心情沮丧时的主观感觉。
本希望看见大海,结果望见的依然是山,大失所望,沮丧极了,好像山在那里责备我
痴心妄想,脸色铁青。
3.当我爬上那一座座诱惑着我的山顶(“山顶”的诱惑力在哪里?) 答:因为总以为爬上山顶就可以望见大海,所以每座山顶都是那样富有
诱惑力。
4.一次次漫湿了我枯干的心灵(“枯干”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答:“枯干”形容对理想的渴望。
2 走一步,再走一步
一朗读课文,复述故事情节,说说你从中悟出了什么生活哲理。
答:本文蕴含的哲理:在人生道路上,不管面对怎样的艰难险阻,
只要把大困难分解为小困难,一个一个地认真地解决小困难,终将
战胜巨大的困难,赢得最后的胜利。
3 生命生命
一朗读全文,着重朗读最后三段,看作者从三个事例中引发出对生
命的哪些思考,试就这些思考再从生活中举出一两个事例。
答:作
者从三个事例中引发出对生命的三点思考。
一是必须对生命负责,
好好地使用生命,让人生更有意义。
二是生命短暂,生老病死无法
捉摸,但是,我们可以让有限的生命发挥出无限的价值,使我们活
得更为光彩有力。
三是要珍惜生命,珍惜时光,不论命运如何,都
要勇敢地活下去。
事例:雷锋只活了22岁,他短暂的生命确实发挥出了无限的价值,他确实活得光彩有力。
4 紫藤萝瀑布
二揣摩下列语句,体会写景的妙处。
1.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
答:将一树盛开的
紫藤萝花比作瀑布,显得气势非凡,灿烂辉煌。
2.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溅的水花。
仔细看时,
才知道那是每一朵紫花中的最浅淡的部分,在和阳光互相挑逗。
答:细腻地写出了每一朵花不同部位的深浅,显得亮丽可爱,玲珑透剔,既富有动感,又富有情趣。
3.每一朵盛开的花就像一个小小的张满了的白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
答:用帆与船舱的比喻,细致地描写了紫藤萝花盛开的状态,显得
生机勃勃。
比作笑容,更显得美好可爱,也抒发了喜悦的心情。
4.紫色的瀑布遮住了粗壮的盘虬卧龙般的枝干,不断地流着,流着,流向人的心底。
答:物我交融,既写出一树繁花的壮丽,又抒发了
愉悦欢畅的心情。
5 童趣
一为什么作者说这两件事都有“物外之趣”? 这两件事都是作者根据
事物的特点,借助于联想和想象创造出超出事物本身特性的新事物
并从中得到乐趣的。
所以说它们都有“物外之趣”。
二解释词语。
1.文言词的意思,有的可用加字的办法解释,如“必细(仔细)察(观察)其纹理”;有的要用换字的办法解释,如“昂(抬)首(头)观之”。
试
选用一种方法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
(1)项为之强项,脖子、颈项 (2)果如鹤唳云端果,果真 (3)以丛草为林林,树林
(4)兴正浓兴,兴趣 (5)方出神方,正(6)驱之别院驱,赶、驱逐
2.下面的词语大多作为成语保留在现代汉语中,解释时不妨采用讲述大意的办法。
示例:怡然称快(高兴得连声叫好)。
(1)明察秋毫:原形容人目光敏锐,任何细小的事物都能看得很清楚。
后多形容人能洞察事理。
明察:看清;秋毫:秋天鸟兽身上新长的
细毛。
(2)怡然自得:形容高兴而满足的样子。
怡然:安适愉快的样子。
(3)庞然大物:指高大笨重的东西。
现也用来形容表面上很强大但实
际上很虚弱的事物。
庞然:高大的样子。
(4)夏蚊成雷:夏天成群的蚊子的叫声跟雷声一样,形容声音很大。
这是夸张的表现方式。
6 理想
一朗读这首诗,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体会诗中的思想感情,探究下面的问题。
1.你怎样理解“理想既是一种获得,/理想又是一种牺牲”这两句诗的
含义? 答:诗人所说的“理想”,是崇高的社会理想,是为社会进步、为多数人谋利益的理想。
树立理想,拥有信念,拥有为理想而奋斗
的幸福感,是获得,而这一切又是以牺牲个人利益为前提的,他要
牺牲个人利益,他要抛弃黄金梦,所以又是一种牺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