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
一、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必要性
随着课堂教学的改革,虽然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日益受到重视,也成为广大教师的共识。
但是由于很多教师不能从低年级开始不断地、系统地坚持,不少教师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有认识模糊与不足之感。
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体现了新课标的要求。
九年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要求数学教学要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
思维能力,逐步培养学生能够有根据有条理地思考,比较完整地叙述思考过程的能力。
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培养的基本特征是“先想后说”也可以“边想边说”它可以在“想”和“说”的过程中,找根据、说理由,不断整理思路,加深对问题的理解,从而达到学会思考、提高数学语言表达能力、促进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发展的目的。
2、学生表达能力发展的3个必经阶段。
研究表明,在整个小学阶段,学生语言的发展大体经过3个时期:一是“出声思维”时期,二是过渡时期,三是无声思维时期,并对应于低、中、高年级3个阶段。
小学低年级学生往往自言自语地运算,到了中年级,随着逻辑思维能力、独立思考及直觉行为的发展和需要,无声思维开始占主导地位。
但在演算遇到困难时,仍会借助于有声思
维,即使到了高年级也不例外,甚至到了成人。
根据这3个阶段的特征,在进行教学时,可针对不同的年龄段,采取相应的策略,同时发展学生的思维。
低年级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最佳时机,可以让学生边想边说,出声地想”同时培养与训练学生在演算中短时间内的无声言语。
中年级,在加强表达能力培养与训练的同时,引导学生从有声思维向无声思维过渡。
高年级,则以无声思维为主,但须要加强作为衡量学生思考问题过程的重要因素之一的复述能力(这里主要是指口头复述)的培养,例如解题思路、推理过程等复述。
3、进行数学表达能力培养的教学,采用“出声思考”的办法,能有效地了解学生的思考过程,分析其正确与否,防止出现方法论的问题。
1、在数学教学中,发展学生的思维就是引导学生去分析、比较、综合、抽象、概括、判断和推理。
而教师要了解学生思维活动及过程,就需要让学生用语言将思维过程表达出来,然后对学生的思维过程给予评价和方法的指导。
事实证明,采用“出声思考”法,不但能有效地了解学生的思维过程,而且能较快地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2、研究证明,学生在学习数学课程时,肯定会出现具有普遍性的特殊错误类型,且与使用的教学方法无关。
例如在学习“数的整除”这一部分内容时,学生所出现的一些错误判断,对学生来说可能是典型的,也可能对于某些学生个体是典型的。
这说明不同错误的策略,也会产生
相同的错误模式。
解决的办法只有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思考过程,才能使教师了解其解题推理过程,给予适时的指导。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不仅体现了新课
标的有关要求,而且对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初步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及减少思维过程的错误,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因此小学生数学表达能力的培养是数学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
对此,我们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二、教学中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做法
学生的语言是逐步发展的,有它的特点和规律性。
所以在教学中,要考虑到这些问题,遵循一定原则,采取有效的教学措施。
1、语言表达要准确。
数学语言讲求准确,讲求严谨。
所以教师应率先做到在正确理解数学有关知识的基础上,能用准确的数学语言表达出来,并适时地根据实际情况对学生适当地指导。
做出必要的示范,让学生模仿,从而为学生的语言表达提供范例。
长此训练,潜移默化,也有利于课堂良好语言氛围的形成。
如对数学概念、方法、定理、算法等方面的语言叙述要体现这些方面的要求,某些性质、定律、法则前面所加的“通常”一般”等限定,三角形概念中的“围成”梯形概念中的“只有”商不变性质中的“同时”相同的倍数”和“零除外”等等。
对解题思路的论述,要有理、有据、有序;提出问题和回答问题,语言要清晰
明确,不能似是而非、模棱两可,以免误导学生。
2、语言表达要完整。
有些低年级的学生,由于语言的缺乏,说话往往不完整,有时只讲一个词或者简单一句话,甚至用动作表情代替。
这就要求我们训练学生学会完整地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如给学生以充分的考虑时间,充分组织好自己的语言,而后表达出自己的思想,不要为了节省时间匆匆以师代言。
许多教师往往犯这个错误,久而久之便形成了学生表达能力差的后果,错过了让学生在适当阶段接受适当语言训练的最佳时机。
因此老师就要经常性地引导学生(当然自己要率先垂范)或者教给学生回答问题时的一些常用句式,如:因为…所以…先…后…最后…要求…必须先求…根据…可以得到…等等,逐步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内心表达。
3、语言表达要符合逻辑。
教学时要有目的、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思维方法的训练(如归纳、分析、推理)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引导学生在学习知识、运用知识的过程中,把头脑中的逻辑思维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品质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重视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这已成为大家的共识,但在实际教学吵,却又常常有意无意地忽视这一点。
小学数学教学大纲指出: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的形成,需要有一个
长期的培养和训练过程,要有意识地结合教学内容进行。
这就说明要使小学生具有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既要“培养”又要“训练”而且“要有意识地结合教学内容进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贯彻教学大纲这一精神。
现就低年级计算教学谈谈我是如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的。
一、加强数学语言训练,发展逻辑思维能力
语言是思维的工具,也是思维的结果,在课堂上,除了耳听、眼看、脑想外,还得动口把思维用语言表达出来,从想到说,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是比较困难的,如何进行数学语言的训练发展儿童的逻辑思维能力,采用什么方法,使教学符合规律和儿童的心理特点。
1、通过比较,训练数学语言。
如果学生对概念之间区别弄不清楚,就一定会出现模糊不清,甚至张冠李戴,因此,有意识地误读题目,让学生通过比较,区别异同,用语言表达出来,就显得十分必要了,例如教学“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得数不变”时,先让学生练习。
1+2=32+3=52+1=33+2=5
接着启发学生思考:每组题中有哪些相同的地方?哪些不同的地方?比较每组上下两题发现了什么规律?并要求学生说出:每组题的得数相同,每组两个加数位置不同,两道题加数位置换了,得数一样。
然后教师总结: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得数不变。
为了进一步巩固这一新知识,就把班级学生分成两部分,前面一半脸朝后和后面一半脸对
脸坐,老师一手拿5根小棒,一手拿一根小棒,让两边学生列式,他们列出算式刚好相反。
这时提问:为什么你们(两边)列出的算式不同呢?学生讨论:因为我们坐的位置不同,所以列出的算式不同…语言表达得正确,说明学生概念已经理解了,这时,教师因势利导,问“像这样的算式还有吗?学生会抢着回答:1+4=4+1,2+4=4+2…学生思维活跃,兴趣盎然。
2、通过观察,训练数学语言。
加强观察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形象思维基础上发展抽象思维,如教学第一册用图画表示的应用题,让学生观察教师图中标明什么,要求什么,然后用三句话口述成应用题,理解题意后再指几名学生口述图意,这样训练了学生口头表达能力,为学生以后理解应用题的条件和问题,学习解答应用题做了准备。
3、创设情景,训练数学语言。
如在讲第三册中第48页第一题时,先启发学生边看图边想,要算一共有多少人,有几种算法,引导学生先看每一块翘翘板上坐几个人?共有几个翘翘板?写出算式4×2=8,再看看,每一头坐几个人?一共有几头?写出算式2×4=8。
再比较两个式子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得出:交换被乘数和乘数的位置,积不变。
这一过程是把数量关系转化成为数学语言,再把数学语言转化成数学概念。
通过分析、总结得出:以后遇到两个不同的一位数相乘,不管哪个数在前,都可以用一句乘法口诀计算。
二、结合计算方法的教学,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在计算教学中,重难点是计算方法的教学,如何结合计算方法教学适当发展学生的逻辑,教学前要分析内容中有助于发展逻辑思维的因素,根据不同的内容,提出相应的要求。
1、结合对比教学,初步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综合能力。
如教学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不进位)的口算方法,先让学生操作计算34+2和34+20的结果,再叙述操作过程,分析题中数的特点,归纳综合得出口算的步骤,让学生通过分析、比较、综合总结出口算方法。
这样对比教学,不仅有利于学生掌握算理,培养初步比较、分析、综合能力,还有效地提高了计算的正确性。
2、结合法则教学,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如在教学两位数加两位数,在教完34+28和46+24两道题后,进行总结笔算加法的法则时,我先放手让学生自由说:你觉得笔算加法时要注意什么?学生讨论。
在此基础上,帮助学生归纳整理出笔算加法的法则,这样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得到了培养,对法则的理解能力就进一步加强了,从而也训练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小学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在新课改的背景下,要把学生培养成为适应社会、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很强的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传授知识就不是唯一的目标,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现代学校教学的一项基本任务,必须综合运各种手段,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通过持之以恒的培养,不断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小学数学教学的目的,不仅在于传授知识,让学生学习、理解、掌握数学知识,更要注重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良好的思维品质,这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需要。
学习知识和训练思维既有区别,也有着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它们是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同步进行的。
数学教学的过程,应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过程,小学数学教学从一年级起就担负着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任务。
一、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是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
《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中明确规定,要使学生具有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数学概念是数学知识的基石,也是人类的一种高级的思维形式。
儿童掌握概念的过程伴随着丰富的思维活动,因而通过概念教学可教给小学生一些基本的逻辑思维方法。
小学数学虽然内容简单,没有严格的推理论证,却离不开判断推理,这就为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
从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来看,他们正处在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因此可以说,在小学特别是中、高年级,正是发展学生抽象逻辑思维的有利时期。
由此可以看出,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中把培养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作为一项数学教学目的,既符合数学的学科特点,又符合小学生的思维特点。
但《大纲》中强调培养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只是表明以它为主,并不意味着排斥其他思维能力的发展。
例如,学生虽然在小学阶段正在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但是形象思维并不因此而消失。
概念教学本身抽象,加之学生年龄小,生活经验缺乏,抽象思维能力较
差,学习时比较吃力。
学生学习抽象的知识,应该是在多次感性认识的基础上产生飞跃,感知认识是学生理解知识的基础,直观是数学抽象思维的途径和信息来源。
教师在教学时,应该注意由直观到抽象,逐步培养学生抽象思维的能力。
二、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要贯穿数学教学的全过程
教学过程不是单纯的传授和学习知识的过程,而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包括思维能力的发展)的过程。
对于小学数学教学,数学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与思维能力的发展也是密不可分的。
一方面,学生不断地运用着各种思维方法和形式,如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判断、推理,这其实就是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的过程。
另一方面,在学习数学知识时,为运用思维方法和形式提供了具体的内容和材料。
数学知识和技能的教学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供了有利的条件,还需要在教学时有意识地充分利用这些条件,并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有计划地加以培养,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
在小学数学中,应运用各种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如对应思想、量不变思想、可逆思想、转化思想等,其中转化思想是小学数学思想的核心。
转化是运用事物运动、变化、发展和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的观点,实现未知向已知转化、数与形相互转化、复杂向简单转化等。
要培养学生的转化意识,发展其思维能力。
三、计算和练习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起着重要的促进作
浅谈数学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小学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小学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思维是大脑对客观事物的一般特性。
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下面来看看小学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小学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1
一、坚持以人为本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思维有着多样化的特点,且小学数学也是小学阶段教学中的基础学科之一。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就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也就是逻辑思维能力。
可以说教学活动就是针对教师与学生来进行的。
首先,作为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其性格与学习能力等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且数学知识又是一门逻辑性较强的学科。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就要从这一阶段学生的特点出发,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实现有效学习。
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可以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同时也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其次,教师作为教学活动中的指导者,要及时更新自身的教学理念。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过度向学生讲授数学知识,并不关心学生是否能够接受,且对于学生来说,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这样就降低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因此,针对这一现象,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及时创新教学理念,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同时还要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思维,通过自主学习提出自己的看法,提高师生之间的交流效果,保证数学课堂的亲和性,促进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
如,学生在学习“三角形的认识”的过程中,教师就要给学生展示出色彩比较鲜艳的,同时还要包含不同的三角形、正方形以及长方形等,引导学生进行分类,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从学生感兴趣的方面入手,可以让学生更好地进入课堂中去。
同时教师还要向学生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并为学生创设出相应的教学情境,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
通过情境的影响,可以让学生产生质疑。
在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还要及时到学生身边,引导学生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课堂教学的质量。
二、创设出真实的教学情境
只有借助真实的教学情境,才能保证课堂教学的活跃性。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坚持从教学内容出发,给学生创设出适宜的'教学情境,同时还要保证教学是从学生生活出发的,这样才能让学生将所学到的数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就可以从教学内容上进行设计,融入生活情境,给学生营造出适宜的学习氛围,以此来提高课堂教学的活跃性,帮助学生主动进入学习,保证课堂教学的活力。
其次,在教学中教师还要关注好细节问题,突出教学的真实性,借助教学活动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对于教师来说,就要及时关注教学活动,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正确地引导学生,培养好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如,在教学“找规律”的过程中,教师要先向学生提出问题,然后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如你们知道什么是排列吗?借助问题教师就可以从学生体育活动的排队上入手,选择几名学生到讲台上,按照不同的情况来进行排队,以此来引导学生思考。
在这种教学情境的影响下,可以促使学生进入思考中去,同时也可以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
在学生讨论结束后,教师就要选择学生来说出讨论的结果。
借助这种教学方法,可以有效地引入新课知识,这样也就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三、尊重学生的差异性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学生的性格特点以及学习能力等方面存在着一定的不同。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就要尊重学生的差异性,正确面对每一个学生,同时还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避免差异对待学生。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创造出相应的机会,让每个学生都可以展现自我,以此来帮助学生实现多元化的发展,促进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
其次,在教学中教师就可以从学生的接受能力入手,制定出不同的教学计划,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
求。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小学时期正是学生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就要认识到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性,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中去,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小学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2
一、鼓励一题多解,发展创新思维能力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下简称“课程标准”指出: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情感态度和一般能力方面都能得到充分发展。
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
组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时,教师应当努力促进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发展。
经过教学实践证明,一题多解是促进创新思维能力发展的重要手段,值得在小学数学课堂进行尝试。
二、开展类比教学,发展比较思维能力
课程标准指出:学生)能描述对象的特征和由来;能明确地阐述此对象与有关对象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探索主动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通过观察、实验、推理等活动发现对象的某些特征或与其他对象的区别和联系。
比较思维能力是一种重要的思维品质,在平时的课堂教学活动之中,教师应该通过类比教学训练学生的比较思维能力,这对于促进学
生数学核心素养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五年级下册“因数和倍数”教学中,教材先安排了公因数概念的讲解,然后安排了公倍数概念的讲解,在公倍数概念的教学中,我类比旧知识公因数概念进行导入:首先要求学生分别找出6和8这两个数的因数,然后要求学生找出这两个数的共同因数是什么?学生将6
和8的因数一一列出,很快就得出结论:6和8的共同因数是1、2。
我又分析道:1、2是6和8的共有因数,在数学上,两个或两
个以上的自然数中,如果有它们的共有因数,那么共有因数就叫做公因数。
同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自然数中,如果有它们的共有倍数,那么共有因数就叫做公倍数。
这样一经类比之后,学生很快就掌握了公倍数的概念,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实现了比较思维能力的全面发展。
三、引入信息技术,发展想象思维能力
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特别要充分考虑计算器、计算机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
通过信息技术化静为动、化繁为简,有助于学生在抽象的数学模型与形象的真实生活之间建立有机联系,进而促进其想象思维能力的
良性发展。
小学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3
一、进行类比迁移,培养思维的深刻性
思维的深刻性是指思维活动达到较高的抽象程度和逻辑水平,表现在能善于深入地思索问题,从纷繁到复杂的现象中,抓住发现事物的本质规律。
小学生的认知结构往往缺损,他们不善于将知识纳入原有的认知结构之中,因而考虑问题缺乏深度,因此,在教学中应抓以下三点:1、培养学生对数的概括能力。
数的分解能力,是数的概括的核心。
如教20以内的加法,利用直观教具,让学生了解某数是由几个部分组成和如何组成的,引导他们将20以内的数比较实际意义,认识大小,顺序、进行组合与分解练习。
2、让儿童逐步掌握简单的推理方法。
根据教材的内在联系,引导儿童进行类比推理。
例如:在乘法口诀教学中,先通过一环紧扣一环的步骤,让学生展示“生动”的思维过程,使学生认识2—4的乘法口诀的可信性,还了解每句乘法口诀形成的过程。
然后利用低年级学生模仿性强的特点,让他们模仿老师的做法去试一试,推导出5—6的乘法口诀。
生模仿获得成功后,就与他们一起总结几个步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