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管理体系审核员专业知识-考试题库(EMS继续教育)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
一环境术语 (1)
二环境计量 (2)
三环境因素及环境技术领域适用的环境监视和测量技术 (4)
四设计中的环境因素 (5)
五环境绩效评价 (6)
六应急准备和响应 (8)
七运行控制 (9)
八与场所相关的要素 (11)
重要说明:共有8次考试,每节考试从题库中的10道题中随机抽5道题,要100%通过才能学下一节的。

另外,培训时发现的问题,“一环境术语”,部分(涂黄色的4道题)考试题,答案是错误的,在“六应急准备和响应”也有同样这几道题,答案确是正确的;请在第一节(一环境术语)考试时,慎重选择哦!(答案对了不一定让你通过考试的。

我只按题库选答案,一次通过。


一环境术语
1.烟气脱硝是采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脱除烟气中硝酸的方法。

A. 正确
B. 错误
2.二次沉淀池是设在生物处理构筑物前的沉淀池,用以降低污水中的固体物浓度。

A. 正确
B. 错误
3.污泥是指在污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半固态或固态物质,包括栅渣、浮渣和沉砂。

A. 正确
B. 错误
4.垃圾卫生填埋是指采取防渗、铺平、压实、覆盖对城市固体废物进行处理的方法。

A. 正确
B. 错误
5.环境噪声污染是指所产生的环境噪声超过国家规定的环境噪声排放标准的现象
A. 正确
B. 错误
6.某公司已将危险化学品意外泄露评价、确定为重要环境因素,那么应接受其应急准备和响应程
序培训的人员应包括危险化学品()。

Ⅰ、采购人员Ⅱ、运输人员Ⅲ、仓库保管人员Ⅳ、使用人员
A. Ⅲ+ Ⅳ
B. Ⅰ+ Ⅲ+ Ⅳ
C. Ⅰ+Ⅱ+ Ⅲ
D. Ⅰ+Ⅱ+ Ⅲ+Ⅳ
7.企业事业单位应当定期进行应急演练,演练结束后,()对环境应急预案演练进行评审。

A. 适当时
B. 必须
C. 不必
D. 必要时
8.应急演习(演练)是为检验()而进行的一种模拟应急响应的实践活动。

A. 应急计划的有效性、应急准备的完善性、应急响应能力的适应性、应急人员的协同性
B. 应急计划的有效性、应急准备的完善性、应急响应能力的适应性
C. 应急准备的完善性、应急响应能力的适应性、应急人员的协同性
D. 应急计划的有效性、应急响应能力的适应性、应急人员的协同性
9.下列事件中不属于突发环境紧急情况和事件的选项是()。

A. 有毒化学品泄漏、扩散
B. 集体食物中毒
C. 非正常大量废水排放
D. 放射性物品丢失、泄露
10.《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管理暂行办法》第二十一条规定,企业事业单位,应当()至少组织一次预案培训工作。

A. 每半年
B. 每年
C. 每二年
D. 每三年
二环境计量
1.某污染源的等标污染负荷是该污染源排放的各种污染物的等标污染负荷的总和
A. 正确
B. 错误
2.污染物产生系数是在正常技术经济和管理条件下,经污染控制措施削减后或未经削减直接排放到环境中污染物量
A. 正确
B. 错误
3.个体产污和排污系数是指特定产品在特定工艺(包括原料路线)、特定规模、特定设备技术水平以及正常管理水平条件下求得的产品生产的污染物产生和污染物排放系数
A. 正确
B. 错误
4.燃煤锅炉SO2的产污系数主要取决于煤的含硫量、锅炉燃烧方式、煤在燃烧中硫的转化率和采用脱硫措施的脱硫率。

A. 正确
B. 错误
5.物料平衡是指“在单位时间内进入系统(体系)的全部物料质量必定等于离开该系统的全部物料质量再加上损失掉的和积累起来的物科质量”
A. 正确
B. 错误
6.环保监测站对某企业污染物排放出口的排污监测属于()。

A. 实测法
B. 系数推算法
C. 投入产出法
D. 物料衡算法
7.某排气筒高度处于表列两高度之间,用()计算其排放速率。

A. 等比法
B. 推算法
C. 查表法
D. 内插法
8.综合产污和排污系数是指产品在不同生产工艺、不同技术水平、不同原材料的情况下,按照各种类型企业的权重综合计算方法对个体产污和排污系数进行汇总求取的一种产污和排污系数的()
A. 最大值
B. 最小值
C. 任意值
D. 平均值
9.物料衡算是根据物质守恒定律,以生产过程或生产单元设备为研究对象,对其进出口处进行的定量计算,包括()。

A. 计算原材料与产品间的定量转变关系
B. 计算生产过程中各种原料的消耗量
C. 中间产品、副产品的产量、污染物产生量及组成
D. A+B+C
10.物料衡算基础和依据不包括()。

A. 产品的生产工艺过程
B. 产品形成的化学反应式和反应条件
C. 污染物排放标准
D. 污染物在产品、副产品、回收物、原料、材料、中间体中的当量关系
三环境因素及环境技术领域适用的环境监视和测量技术
1.污染源污水连续自动监测系统由在线监测仪器和监控中心两部分组成。

A. 正确
B. 错误
2.炼油厂污水排放控制执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
A. 正确
B. 错误
3.气体采样器由收集器、流量计和抽气动力系统三部分组成
A. 正确
B. 错误
4.炼钢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控制执行《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 16297-1996
A. 正确
B. 错误
5.化学需氧量(COD)衡量水中有机污染物的污染程度,生化需氧量(BOD)衡量水中耗氧有机污染物的污染程度
A. 正确
B. 错误
6.环境监测的对象包括()。

A. 大气、水体、土壤、生物、噪声
B. 大气、市容、土壤、生物、噪声
C. 大气、交通、土壤、生物、噪声
D. 大气、交通、土壤、生物
7.根据GB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中规定,()不分行业和污水排放方式,也不分受纳水体的功能类别,一律在车间或车间处理设施排放口取样。

A. 含石油类废水
B. 含苯胺类废水
C. 含铜、锌废水
D. 含铬、砷废水
8.化学需氧量(COD或CODcr)可作为水中()相对含量的一项综合性指标。

A. 化学物质
B. 有机物质
C. 无机物质
D. 生物物质
9.在监测点用采样设备(如瓶式、横式、抽气式采样器等)采样,除()等易变项目需要在现场测定外,其他测定项目的水样,均在现场加入保存剂后,在规定时间内送实验室及时测定。

A. pH、水温
B. COD
C. BOD
D. SS
10.进行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监测时,一般情况下,测点选在工业企业厂界()以上
A. 外1.2m ,高度1m
B. 外1.2m ,高度1.2m
C. 外1m ,高度1m
D. 外1m,高度1.2m
四设计中的环境因素
1.将环境因素引入产品的设计和开发的目的旨在减少产品在使用中产生的不利环境影响。

A. 正确
B. 错误
2.循环经济是指在生产、流通过程中进行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活动的总称。

A. 正确
B. 错误
3.清洁生产主要体现在生产场地整洁、物质摆放有序、人员着装整齐等方面。

A. 正确
B. 错误
4.在产品设计和开发过程的策划阶段,除考虑时间框架和可用预算外,主要应根据顾客的需求和期望和市场状况策划和提出产品要求。

A. 正确
B. 错误
5.将环境因素引入产品的设计和开发过程中的详细设计阶段应重点考虑对提高材料效率的设计、产品耐用性设计、产品样式美观的设计和提高产品使用能效的设计。

A. 正确
B. 错误
6.在开发和设计清洁产品时不必考虑()。

A. 产品是否便于清洗
B. 对原材料和能源的使用
C. 产品的包装
D. 生产过程中“三废”的产生
7.从事工艺、设备、产品及包装物设计,应当按照减少资源消耗和废物产生的要求,优先选择采用()的材料和设计方案,并应当符合有关国家标准的强制性要求。

A. 易回收
B. 易拆解、易降解
C. 无毒无害或者低毒低害
D. 以上全部
8.在产品设计中考虑使用可再循环材料、组件、零部件和材料属于()的设计。

A. 提高材料效率
B. 提高能效
C. 进行清洁生产和使用
D. 再使用、回收和再生利用
9.下列不属于建筑施工企业可实施清洁生产的具体措施是()。

A. 采用节能、节水等有利于环境与资源保护的建筑设计方案
B. 采用节能、节水等有利于环境与资源保护的建筑和装修材料
C. 采用节能、节水等有利于环境与资源保护的建筑构配件及设备
D. 搅拌机冲洗、混凝土养生等废水采用沉淀池处理后排放
10.在电子产品销售时或在产品的说明书中提供关于产品制造使用材料中有毒有害物质的信息是属于()的设计。

A. 提高材料效率
B. 提高能效
C. 再使用、回收和再生利用
D. 避免产品中潜在的有害物质和材料
五环境绩效评价
1.环境状况指标是表达影响组织环境绩效相关信息的特定形式。

A. 正确
B. 错误
2.选择运行绩效指标对组织本身操作系统及管理系统进行评估。

A. 正确
B. 错误
3.组织的运行系统包括厂房、设备、原料与能源供需等设计与操作,所以运行系统中指标分为物料、能资源、产品、污染物。

A. 正确
B. 错误
4.环境绩效(表现)准则是由组织的管理者建立的、用于环境绩效(表现)评价的环境目标、环境指标或其他预定的环境绩效(表现)水平。

A. 正确
B. 错误
5.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并转化成表述组织环境绩效的信息,即环境绩效评价参数。

A. 正确
B. 错误
6.()是一个收集和评价数据和信息的持续过程,既对当前的绩效绩效评价,同时也对绩效的发展趋势进行评价。

A. 环境绩效评价
B. 环境影响评价
C. 环境审核
D. 生命周期评价
7.()是表达有关组织环境绩效有关管理工作信息的环境绩效指标。

A. 环境状况指标
B. 环境绩效指标
C. 管理绩效指标
D. 运行绩效指标
8.环境绩效评价过程中的策划阶段的重要内容是()。

A. 选择指标
B. 收集相关数据
C. 报告和交流
D. 评审数据质量
9.单位产品废水排放量属于()。

A. 环境状况指标
B. 环境绩效指标
C. 管理绩效指标
D. 运行绩效指标
10.作为绩效评价的参数来源不包括()。

A. 直接测量
B. 相对计算
C. 消耗定额
D. 相对指标
六应急准备和响应
1.应急准备是指针对可能发生的环境污染事件为迅速,有序地开展应急行动而预先进行的物质准备。

A. 正确
B. 错误
2.环境紧急情况和事故的类型包括特殊气候或自然灾害带来的影响,如台风、暴雨、洪水和地震等。

A. 正确
B. 错误
3.泄漏处理是指对危险化学品、危险废物、放射性物质、有毒气体等污染源因事件发生泄漏时所采取的对泄漏物进行应急处置的措施。

A. 正确
B. 错误
4.突发环境紧急情况和事故危害对人群健康造成急性刺激作用;急性中毒和死亡;外照射急性放射损伤等急性危害,而不会造成慢性、潜在性健康危害。

A. 正确
B. 错误
5.对于溶于水的剧毒物(氰化钠、氰化钾)的泄漏可采用大量清水稀释的方法进行处置。

A. 正确
B. 错误
6.某公司已将危险化学品意外泄露评价、确定为重要环境因素,那么应接受其应急准备和响应程序培训的人员应包括危险化学品()。

Ⅰ、采购人员Ⅱ、运输人员Ⅲ、仓库保管人员Ⅳ、使用人员
A. Ⅲ+ Ⅳ
B. Ⅰ+ Ⅲ+ Ⅳ
C. Ⅰ+Ⅱ+ Ⅲ
D. Ⅰ+Ⅱ+ Ⅲ+Ⅳ
7.企业事业单位应当定期进行应急演练,演练结束后,()对环境应急预案演练进行评审。

A. 适当时
B. 必须
C. 不必
D. 必要时
8.应急演习(演练)是为检验()而进行的一种模拟应急响应的实践活动。

A. 应急计划的有效性、应急准备的完善性、应急响应能力的适应性、应急人员的协同性
B. 应急计划的有效性、应急准备的完善性、应急响应能力的适应性
C. 应急准备的完善性、应急响应能力的适应性、应急人员的协同性
D. 应急计划的有效性、应急响应能力的适应性、应急人员的协同性
9.下列事件中不属于突发环境紧急情况和事件的选项是()。

A. 有毒化学品泄漏、扩散
B. 集体食物中毒
C. 非正常大量废水排放
D. 放射性物品丢失、泄露
10.《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管理暂行办法》第二十一条规定,企业事业单位,应当()至少组织一次预案培训工作。

A. 每半年
B. 每年
C. 每二年
D. 每三年
七运行控制
1.在湿法脱硫技术中,向二氧化硫烟气中喷入石灰水或氨水发生后中和反应。

A. 正确
B. 错误
2.在SCR法烟气脱硝技术中,向氮氧化物烟气中喷入氨发生中和反应。

A. 正确
B. 错误
3.城市生活污水一级处理的对象主要是去除污水中的溶解性可降解有机物。

A. 正确
B. 错误
4.对鼓风机采用隔声罩降低其噪声污染是对噪声源的一种控制措施。

A. 正确
B. 错误
5.垃圾卫生填埋是指采取防渗、铺平、压实、覆盖对城市固体废物进行处理的方法。

A. 正确
B. 错误
6.下列不属于废水治理技术的是()。

A. 稀释法
B. 混凝法
C. 沉淀法
D. 生物膜法
7.环保局给某硫酸生产厂SO2总量指标为XX吨/年。

审核组应获取下列()数据作为证据用以判断受审核方的总量指标是合规的。

A. SO2排速率、SO2排放浓度
B. SO2排速率、每天的生产时间、每年的生产天数
C. SO2排速率、SO2排放浓度、每天的生产时间、每年的生产天数
D. SO2排放浓度、每天的生产时间、每年的生产天数
8.下列属于机械除尘的除尘器是()
A. 文丘里除尘器
B. 布袋除尘器
C. 旋风除尘器
D. 静电除尘器
9.对于工业噪声源进行控制,可以采取的设备是()。

A. 隔声罩
B. 消声器
C. 减振垫
D. 耳塞
10.下列不属于固体废物处置原则的是()。

A. 减量化
B. 标准化
C. 资源化
D. 无害化
八与场所相关的要素
1.根据受纳水体的功能类别不同,企业对排放第一类污染物的控制标准也不同。

A. 正确
B. 错误
2.固废排放对地下水污染途径主要是通过工业固体废物(生活垃圾)堆放(填埋)场渗滤液的渗透而污染地下水。

A. 正确
B. 错误
3.“环境基本靠风,安全基本靠蒙”,是讽刺说我国目前解决大气雾霾污染基本靠气象条件。

A. 正确
B. 错误
4.在新改扩建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中根据与场所相关的要素对项目的环境影响进行环境影响预测。

A. 正确
B. 错误
5.不可抗拒的地质灾害不属于环境污染事故发生的原因。

A. 正确
B. 错误
6.同一地区企业的大气污染物在大气中输送、扩散、转化和清除主要受()的影响。

A. 地理位置
B. 气候气象
C. 水文地质
D. 地形地貌
7.根据污染物在水环境中输移、衰减特点,重金属属于()。

A. 持久性污染物
B. 非持久性污染物
C. 有机污染物
D. 热污染
8.大气环境影响评价是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来模拟各种()条件下的污染物在大气中输送、扩散、转化和清除等物理、化学机制。

判断不同污染源的废气排放对评价范围大气环境影响的程度和范围。

A. 地理位置
B. 气象地形
C. 水文地质
D. 生态环境
9.企业所在场所的河流及地下水分布属于()类型与场所相关的要素。

A. 地理位置
B. 气候气象
C. 水文地质
D. 地形地貌
10.一个企业的污染物排放所应执行的标准由该企业的()及建厂时间所决定。

A. 地理位置
B. 气候气象
C. 水文地质
D. 地形地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