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燃烧与灭火》燃烧与燃料PPT教学课件(第1课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 燃着的酒精灯,盖上灯帽后熄灭,这说明燃烧需要的条件之
一是( )
A
A.氧气
B.可燃物
C.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D.可燃物与空气有足够大的接触面积
上一页 下一页
考点 燃烧与燃烧的条件. 解析 破坏物质燃烧的条件,可以达到灭火的目的,常用的灭 火方法有移走可燃物,隔绝氧气,降低温度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以下;熄灭酒精灯时,盖上灯帽能使酒精和氧气隔绝,从而使 酒精熄灭.所以燃着的酒精灯,盖上灯帽后熄灭,这说明燃烧 需要的条件之一是氧气.
中氢气和空气遇火能发生爆炸;D中H2能够燃烧,但是N2不支持燃烧。
答案:C
考查角度 1
2
3
上一页 下一页
考查角度2: 与燃烧和爆炸有关的标志
下列有关标志中,与燃烧或爆炸有关的是 ABD 。
解析 A中所示标志是爆炸品,B表示禁止燃放鞭炮,C表示腐蚀品,
D表示禁带火种,E国家节水标志。答案:ABD
考查角度 1
考查角度 1
2
上一页 下一页
考查角度1: 灭火的原理
某同学在研究物质燃烧的条件时,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把一条粗金
属丝绕成线圈,罩在一支蜡烛的火焰上,火焰很快就熄灭了。对这一
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B )
A.金属丝有良好的导热性
B.金属线圈内的气体温度升高了
C.可燃物的温度降到了着火点以下
D.若预先将金属丝加热,蜡烛就不会很快熄灭
B、物质与氧气的反应可能属于缓慢氧化,B不正确;
C、物质在有限的空间内燃烧,会造成气体的急剧膨胀,有可
能会引起爆炸,C正确;
D、物质燃烧的剧烈程度与氧气的浓度有关,浓度越大,反应
越剧烈,D正确.
故选B.
上一页 下一页
6. 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用锅盖盖灭的原理是( ) A.降低B油的着火点 B.让油与空气隔绝 C.降低温度至油的着火点以下 D.清除了可燃物
考查角度 1
2
上一页 下一页
考查角度1: 促进燃烧的方法
古语道:“人要实,火要虚.”此话的意思是说做人要脚踏实地,才能事 业有成;可燃物要架空一些,才能燃烧更旺.“火要虚”的含义是D( )
A.增大可燃物的热值
B.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C.增大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D.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考查角度 1
2
(1)爆炸: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内急剧地燃烧,就会在短时间内聚积 大量的热,使气体的体积迅速膨胀而引起爆炸 (2)易燃物、易爆物的安全知识:一般来说,易燃物指的是那些易燃 的气体和液体,容易燃烧、自然或遇火可以燃烧的固 体以及一些可以 引起其他物质燃烧的物质等。易爆物指的是那些受热或受到撞击时容 易发生爆炸的物质等。
考查角度 1
2
3
上一页 下一页
考查角度1: 对爆炸原理和条件的理解
下列混合物遇火可能发生爆炸的是( C )
A.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 C.氢气和空气
B.氧气和二氧化碳 D.氢气和氦气
解析 可燃性气体或粉尘与空气(或氧气)的混合物遇火可能发生爆
炸。A中CO能够燃烧,但是CO2不支持燃烧;B中没有可燃性气体;C
上一页 下一页
考点 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解析 用锅盖盖灭这样可以隔绝氧气,从而达到灭火的目的, 而不是降低油的着火点(物质本身固有的属性,不能降低着火 点). 故选:B.
上一页 下一页
7. 生活中下列情况所用的处理方法及分析错误的是( ) A.煤气B泄漏时应及时关闭阀门开窗通风,降低煤气浓度防止 发生危险 B.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倒入水,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C.加油站要严禁烟火,防止空气中混有的可燃性气体遇明火 发生爆炸 D.生煤炉时可点燃木柴来引燃煤,木柴的着火点比煤的 着火点低,易被点燃
第2课时
1. 下列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中,只能得出燃烧需要氧气结论的
是( )
A
上一页 下一页
考点 燃烧与燃烧的条件. 解析A、甲中燃烧的蜡烛罩上烧杯后,一会儿后与氧气隔绝熄灭了,
说明燃烧需要氧气参加;B、滤纸片和乒乓球片都与氧气接触,乒乓 球片燃烧起来,滤纸片没有燃烧,说明可燃物燃烧不仅需要与氧气接 触,同时温度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C、小石头不能燃烧,小木块 能够燃烧,说明小石头不是可燃物,小木块是可燃物;D、铜片上的 白磷能够燃烧,水中的白磷不能燃烧,铜片上的红磷不能燃烧,说明 可燃物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同时温度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由以上分析可知,A选项只能得出燃烧需要氧气的结论. 故选:A
A、①③⑤ B、①③④ C、①②③
考查角度 1
2
3
4
D、①②④
上一页 下一页
解析 根据燃烧的条件(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①可燃物②
氧气或空气③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即着火点)解答本题.解答: 解:根据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①可燃物 ②氧气或空气 ③达 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即着火点,可知要使打火机燃烧必须具备:电 火花,氧气即通风口,可燃物. 答案:A.
上一页 下一页
2. 认识燃烧原理可以利用和控制燃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A.物质与氧气反应时都会发生燃烧
B.只要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可燃物就能燃烧
C.把木柴架空,可使木柴更充分接触空气而燃烧得更旺
D.用嘴吹蜡烛,蜡烛熄灭是因为降低了蜡烛的着火点
上一页 下一页
考点 燃烧与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解析 A、物质与氧气反应不一定燃烧,像物质的缓慢氧化:食 物腐烂、铁生锈等就没出现燃烧; B、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 C、氧气支持燃烧,所以把木柴架空,木柴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增大,可使木柴更充分接触氧气而燃烧得更旺; D、物质着火点一般情况是不会发生改变的,用嘴吹蜡烛,蜡 烛熄灭是因为降低了周围的温度.故选C.
考查角度 1
2
3
4
上一页 下一页
考查角度3: 探究燃烧需要的条件
控制变量法是实验探究的重要方法.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不能实现的 探究目的是( A )
A.甲图中①②对比可探究铁的锈蚀与植物油是否有关
B.甲图中①③对比可探究铁的锈蚀与水是否有关
C.乙可探究可燃物的燃烧是否需要达到一定温度
D.乙可探究可燃物的燃烧是否需要与氧气接触
上一页 下一页
解析 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一是要有可燃物,二是可燃物要
与氧气接触,三是温度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可燃物与氧气接触越充 分燃烧越完全越剧烈.可燃物架空一些,可使空气容易进入而增大可燃物 与空气的接触面,氧气与可燃物接触更充分,才能燃烧更旺.故选D。
考查角度 1
2
上一页 下一页
考查角度2: 一氧化碳的毒性
一氧化碳有毒是因为( D )
A.它具有可燃性
B.它具有还原性
C.它能与血液里的氧气结合生成二氧化碳
D.它能与血液里的血红蛋白结合,使血红蛋白不能很好地与氧气结合
解析 CO和人体血红蛋白的结合力比氧与血红蛋白的结合力强,人
吸入CO会造成人体缺氧,故选D 。
考查角度 1
2
上一页 下一页
4 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2
3
上一页 下一页
考查角度3: 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交通部门规定,旅客乘坐车船时,严禁随身携带易燃易爆物品,下列
物质中可以随身携带的是( C )
A、酒精
B、烟花爆竹
C、矿泉水
D、汽油
解析 酒精、烟花爆竹、汽油都属于易燃易爆物。答案:C
考查角度 1
2
3
上一页
Goodbye!
第一节 燃烧与灭火
属材料做容器盛放汤料,当酒精燃烧时纸张不会燃烧.对此现象,下
列解释合理的是( B )
A.纸张不是可燃物,不能燃烧
B.水蒸发时吸收热量,不充足,纸张不会燃烧
考查角度 1
2
3
4
上一页 下一页
解析 燃烧的条件是:(1)物质具有可燃性.(2)可燃物与氧气
考查角度2: 灭火的方法
下列灭火方法中,不正确的是 ( D )
油锅着火用锅盖浇灭
B. 实验桌上酒精着火用湿布盖灭
C. 白磷着火用沙土盖灭
D. 电器着火切断电源后用湿棉被盖灭
考查角度 1
2
上一页 下一页
解析 A、油锅着火可以用锅盖盖灭.
B、酒精倒在实验桌上着火,可以用湿抹布扑灭. C、燃气泄漏着火,立即关闭阀门并开窗通气. D、电器着火用水灭火,会损坏电器,更会导致人触电. 故选D.
故选:A.
上一页 下一页
5.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B
A.燃烧不一定有火焰产生
B.物质跟氧气的反应就是燃烧
C.物质在有限的空间内燃烧,可能会引起爆炸
D.物质燃烧的剧烈程度与氧气的浓度有关
上一页 下一页
考点 燃烧与燃烧的条件;燃烧、爆炸、缓慢氧化与自燃.
解析 A、木炭燃烧现象中没有火焰产生,A正确;
接触.(3)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三个条件必须同时具备,缺一 不可.纸张是可燃物,也与氧气接触,潮湿的纸张不燃烧的原因是水 蒸发时吸收热量,温度达不到纸张的着火点. 故选B.
考查角度 1
2
3
4
上一页 下一页
2 灭火原理和方法
灭火的原理(满足任一个条件都可达到灭火目的)
灭火的原理
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 使可燃物隔绝氧气(或空气) 使温度降低到可燃物 的着火点以下
上一页 下一页
3. 为探究物质的燃烧条件,某同学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下
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B
A.现象①③说明白磷的着火点比红磷的着火点低
B.现象①②说明物质的燃烧需要达到一定的温度
C.现象②③说明物质燃烧需要氧气
D.现象③说明红磷不是可燃物
上一页 下一页
考点 燃烧与燃烧的条件.
解析 A、现象①③不同是因为铜片上的白磷满足了物质燃烧
考查角度 1
2
上一页 下一页
解析 本题中蜡烛熄灭一定是燃烧的某个条件不满足了,蜡烛没有
燃烧完,空气也可以通过线圈,因此应该是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 金属可以吸收和传递热量,是线圈内气体温度降低。如果将金属丝预 先加热线圈的吸热现象就不明显,蜡烛就不会立即熄灭。 答案:B
考查角度 1
2
上一页 下一页
物的燃烧是否需要达到一定温度,故能实现的探究目的;D、乙通过 薄铜片上的白磷和水中的白磷的燃烧对比可知,薄铜片上的白磷与氧
气接触所以燃烧了,可探究可燃物的燃烧是否需要与氧气接触,故能
实现的探究目的;故选项为:A.
考查角度 1
2
3
4
上一页 下一页
考查角度4: 燃烧条件的应用
几年“纸火锅”(如图)逐渐流行起来.“纸火锅”是用纸张代替金
考查角度 1
2
3
4
上一页 下一页
考查角度1: 对燃烧概念的理解
下列关于燃烧的叙述正确的是( C )
A、有放热,发光现象的变化一定是燃烧
B、在氧气中能燃烧的物质在空气中也能燃烧
C、可燃物燃烧时一定有发光发热现象
D、凡是燃烧,一定有火焰产生
考查角度 1
2
3
4
上一页 下一页
解析 A、有放热、发光现象的变化不一定是燃烧,例如电灯通电
时发光、放热,但是不是燃烧. B、在纯氧中能燃烧的物质在空气中不一定能燃烧,例如铁能在氧气 中燃烧,但是不能再空气中燃烧. C、可燃物燃烧时一定有发光放热现象,正确. D、有的物质燃烧发光,而没有火焰产生. 故选C。
考查角度 1
2
3
4
上一页 下一页
考查角度2: 燃烧需要的条件
打火机给人们生活带来方便,如图是普通电子打火机的实物照片.下 面可以做到符合燃烧条件能打火的组合是( A )
的三个条件,水中的白磷不能燃烧是因为不与氧气接触;
B、现象①是因为满足了燃烧的三个条件,现象②是因为没有
达到着火点,说明燃烧需要温度;
C现象②是因为没有达到着火点,现象③是因为不与氧气接
触,因此不能说明物质燃烧需要氧气;
D、水中上的白磷不燃烧,是因为没有与氧气接触,
不能说明红磷不是可燃物.故选B.
上一页 下一页
考查角度 1
2
上一页 下一页
3 促进燃烧的方法
(1).促进燃烧的方法: a.增大氧气浓度; b.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2)防止一氧化碳中毒 氧气供给不足,碳燃烧不充分,会生成CO ,CO和人体血红蛋白的结 合力比氧与血红蛋白的结合力强,人吸入CO会造成人体缺氧,导致 CO中毒。煤炉、煤气灶等易产生CO气体,使用时一定要保持良好的 通风和有效的排气,确保安全。
考查角度 1
2
3
4
上一页 下一页
解析 A、②中植物油的作用是隔绝氧气,看铁在只和水接触的条件
下能不能生锈,故不能实现的探究目的;B、③中铁钉只和氧气接 触,①中铁钉和氧气以及水同时接触,一段时间后③中铁钉没有锈
蚀,而①中铁钉锈蚀,通过①③对比说明铁钉锈蚀的条件之一是铁钉
与水接触.故能实现的探究目的;C、乙通过薄铜片上的白磷和红磷 的燃烧对比可知,温度达到了白磷的着火点所以燃烧了,可探究可燃
第一节 燃烧与灭火
第1课时
Content s
录目
1 燃烧的条件 2 灭火原理和方法 3 促进燃烧的方法 4 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1 燃烧的条件
(1)燃烧的定义 :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 化反应。 (2)燃烧的条件(必须同时满足三个条件):
燃烧的 条件
可燃物 氧气 温度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