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语文试题大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一语文试题答案及解析
1.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2分)
A.为了提高学习成绩,我无时无刻都在努力学习。
B.通过老师的教育,使我懂得了做人要讲诚信。
C.漫步花丛,我闻到了大自然的鸟语花香。
D.新兴香荔远近驰名,是岭南佳果之一。
【答案】D
【解析】A、“无时无刻”用词不正确;B、缺主语;C、“闻到”与“鸟语”矛盾;
2.雨过山村王建
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
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着中庭栀子花。
【1】“斜”现读“xié”,在此诗中以求押韵,古音应读为:。
【答案】xia
【解析】古诗讲究押韵,为了和“家”押韵,因此“斜”在这里读作xia。
【考点】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
【2】诗的前两句描绘了山村景色怎样的特点?
【答案】偏僻人稀、清新秀丽、自然静谧。
【解析】诗的前两句写雨中几声鸡鸣,一两家农舍;修竹、清溪、村路、板桥,淡淡几笔,便勾
画出一幅静谧、优美、和谐的山村风景。
【考点】【考点】鉴赏诗歌的形象。
【3】简要分析“闲”字的妙处。
【答案】答案示例:既用“闲”来反衬农家的“忙”,突出了人的勤劳;又用拟人手法,以栀子花的
美烘托出人情的温馨和谐。
【解析】雨中的山村,唯有桅子花悠然无事地独自“闲”在庭院里。
一个“闲”字,烘托出庭院中一片
幽静气氛。
全诗处处扣住山村景象,从景写到人,从人写到境;农事的繁忙,山村的神韵,皆蕴
于一个“闲”字之中。
它是全篇之“眼”,着此一字而境界全出。
作者写雨过山村所见情景,富有诗情
画意,又充满劳动生活的气息。
【考点】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或作者的情感态度。
鉴赏诗歌的语言。
3.阅读《济南的冬天》选段,完成下面各小题。
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
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臂地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
山尖全白了,给蓝天壤上一道银边。
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
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
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
等到快回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
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1】给这段话选一个标题。
()
A.冬天的群山B.雪后的济南
C.雪后小山美D.冬日雪后的济南
【答案】B
【解析】“标题是文章的眼睛。
”一般情况下,标题是文章内容、作品风格、写作意图的直接或间
接表现,不少文章的题目与中心意思、作者情感有密切的联系。
本题要抓住“雪后”这一特定的时
间段,“济南”这一特定的地点来拟写题目,同时要注意语言的简洁,所以选B。
【考点】概括作品主题。
【2】文段开头“最妙的是下点小雪”,究竟“妙”在哪里?选出正确的一项()
A.小雪可以给小山穿上“花衣”。
B.小雪可以给蓝天“镶银边”。
C.小雪可以把小山衬托得更加美丽。
D.小雪可以反射出小山的各种色彩。
【答案】C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重点词语的理解能力。
薄雪覆盖下的小山,无论从山上,山尖还是山坡、山腰都突出了山秀美的景色和娇美的情态。
山坡:雪色与草色相间的美景,给读者以动人的,动
态的生活实感。
黄昏:把夕阳斜照下粉色的薄雪,比拟为害羞的少女,写出了雪在夕阳照射下娇
美的感觉。
所以妙处在于“小雪可以把小山衬托得更加美丽”。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
【3】本段层次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①②③/④⑤⑥B.①/②③④⑤/⑥
C.①/②③④⑤⑥D.①/②③/④⑤/⑥
【答案】B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文段段落层次的分析,这必须以把握文意作为前提。
第一句总写下雪的
妙处,主体部分分别从山上、山尖、山坡、山腰几个角度描写雪后小山的美,最后用“济南是受不
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一句表达了作者对小山的喜爱和疼惜。
【考点】分析文章结构层次。
【4】本文写景是按什么顺序安排的?()
A.时间顺序B.空间顺序
C.事件先后D.景物主次
【答案】B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写景顺序的辨别与分析。
空间顺序,即按照事物空间存在的方式,或从
外到内,或从上到下,或从整体到局部来加以介绍。
从文中的“山上”“山尖”“山坡”“山腰”几个关键
词可以很轻松的判断出这段文字是按照空间顺序进行写景的。
【考点】分析文章结构层次。
【5】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本段文字选自《济南的冬天》,作者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著名作家,作品收在《老
舍文集》里。
B.作者围绕“妙”字,描述了小雪使矮松越发青黑,给蓝天镶上银边,给山穿上花衣,薄雪还会露出点粉色这四个方面的景色。
C.文中的“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一句中的“白”指积雪,“暗黄”
指的是草;而“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则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写出了自然之景的美丽。
D.本段文字作者主要描述了薄雪覆盖下的小山的美景,表达了作者对济南冬天的喜爱之情
【答案】C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修辞手法的理解和应用。
要求考生自己审读文句,独立体会出作者所运用的修辞。
“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的描绘出了一副雪后小山的画面。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含意,品味语言表达艺术。
4.背诵默写.
①用十七年未餍中国的眼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代替回乡。
②采一片树叶做一支叶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支红杏出墙来。
④千里莺啼绿映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游山西村》中富含哲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中华民族是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民族,对黄河长江的歌咏之作数不胜数,调动你的大脑库存,写出两句描写长江和黄河的古诗词。
长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黄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饕餮地图从西湖到太湖到多鹧鸪的重庆把春天吹得摇摇晃晃春色满园关不住水村山郭酒旗风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长江: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黄河: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解析】这是考查学生默写古诗文的能力。
传统的记忆型默写题,要求学生直接默写出指定的文句。
这类题目要求考生日常加强背诵识记,尤其是不仅能背诵,还要能默写。
而理解性默写则摒弃了死记硬背,要求考生通过反复诵读,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理解文意,难度要大一些。
易错字有:饕餮、鹧鸪等。
5.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无误的一项是()
A.《美猴王》------《西游记》------施耐庵------明代小说家。
B.《爱莲说》中的“说”和《陋室铭》中的“铭”都是古代的文体。
C.咏物寄情散文《海燕》的作者是郑振铎,当代作家,文学史家。
D.《孙权劝学》--------司马光-------宋代思想家、文学家。
【答案】B
【解析】A吴承恩 c 现代作家 D政治家,史学家
点睛:文学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的中外中的作家、作品,文学现象、文学流派,文体知识等。
重点记忆课本涉及到的和经典阅读中列出的作品。
平时注意积累,理出线索,形成体系。
6.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就把我叫醒了,把我领到光明的地方,,织成五光十色的花边。
(2)在这四年里,我历尽艰苦,,我咬紧了牙,哼都不哼一声。
(3)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又酸又甜,。
(4)清晨,人游览湖光山色,清清的潭水倒映着山影,翩飞的群鸟十分欢欣,人的心灵也变得空明纯洁,你压抑不住心中的惊喜,轻轻地吟诵唐朝诗人常建的《题破山寺后禅院》中的诗句:“ ,。
”
(5)自古以来月就是诗人吟咏的对象,千百年来,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佳句,请你根据所学过的诗歌,写出两句带“月”的诗句:;。
【答案】略
【解析】此题考查考生对名篇名句的记忆能力、理解能力。
解题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歌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合适的诗句,三是答题时不能写错别字。
这类题目要求考生日常加强背诵识记,尤其是不仅能背诵,还要能默写。
默写的总体要求是书写准确,理解到位。
本题中应注意的是现代文句子的记忆要准确,不能漏字。
7.阿长与《山海经》(节选)
鲁迅
①很愿意看看这样的图画,但不好意思力逼他去寻找,他是很疏懒的。
问别人呢,谁也不肯真实
地回答我。
压岁钱还有几百文,买罢,又没有好机会。
有书买的大街离我家远得很,我一年中只
能在正月间去玩一趟,那时候,两家书店都紧紧地关着门。
②玩的时候倒是没有什么的,但一坐下,我就记得绘图的《山海经》。
③大概是太过于念念不忘了,连阿长也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
这是我向来没有和她说过的,我知道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但既然来问,也就都对她说了。
④过了十多天,或者一个月罢,我还记得,是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
⑤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是四本小小的书,略略一翻,人面的兽,九头的蛇,……果然都在内。
⑥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
她确有伟大的神力。
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灭了。
⑦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
⑧书的模样,到现在还在眼前。
可是从还在眼前的模样来说,却是一部刻印都十分粗拙的本子。
纸张很黄;图像也很坏,甚至于几乎全用直线凑合,连动物的眼睛也都是长方形的。
但那是我最
为心爱的宝书,看起来,确是人面的兽;九头的蛇;一脚的牛;袋子似的帝江; 没有头而“以乳为目,
以脐为口”,还要“执干戚而舞”的刑天。
【1】写叔祖的“疏懒”,别人都不肯真实地回答“我”,这和表现阿长有什么关系?请联系后文简要
加以说明。
【答案】对比,从侧面衬托阿长。
因为后文写到“连阿长也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后来
阿长竟然买到“我”渴慕已久的这套书,这同叔祖以及其他人对“我”的漠不关心形成鲜明对比,体现
了阿长对“我”的关心和爱护。
【解析】该题考核理解文本的能力。
文本中“问别人呢,谁也不肯真实地回答我”,可体现出他人
的漠不关心。
与文中阿长“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对我的关爱,两段之间鲜明的
对比,凸显明显。
【2】品味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语,说说它们表现了“我”当时怎样的心情?
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
【答案】“霹雳”、“震悚”采用了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手法,是内心受到了极大震撼的意思。
阿长为“我”买来了《山海经》,这是出乎“我”意料的。
表现了“我”接到《山海经》时,内心的惊喜,也体
现了“我“对阿长的感激之情。
【解析】该题考核重点词语的表现手法。
霹雳指又急又响的雷,是云与地面之间发生的强烈雷电
现象。
文中用霹雳来表现我的惊喜,采用了比喻的手法。
震悚,汉语词语,指身体因为恐惧或者
过度兴奋而颤动。
文中阿长给“我”买来了《山海经》,心情用“震悚”,采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
【3】第⑥段划线句子所采用的表达方式是:________;“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中的“这”指代
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议论阿长为“我”买来了《山海经》的事
【解析】该题考核表达方式与指示代词。
表达方式有议论、抒情、记叙、描写、说明。
从“她却能
够做成功。
她确有伟大的神力”可判断表达方式为议论。
指示代词“这”的考核得回到原文相对应的
区域④⑤两段分析即可。
【4】下面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阿长把《山海经》说成“三哼经”,表现了阿长的无知。
B.从选文中可以看到,“我”对阿长的敬意主要是因为她给“我”买来《山海经》而生发的。
C.在“我”的眼里,阿长是确有伟大神力、心地善良的人。
D.第⑧段写《山海经》的刻印尽管很粗拙,但多年后,“我”对书的模样,仍记得清清楚楚,说明“我”对这套书的珍视,表达了“我”对阿长的感激之情。
【答案】A
【解析】该题考核对文本的理解。
A项中,并不是突出了长妈妈的无知,而是刻画人物热心善良
的性格,从“三哼经”可以看出长妈妈没有文化,同时也让我们想象,这样一个没有文化的人能买到
山海经,可以想象她再买书的过程中遇到了多少困难,所以这一句并不是表达她的无知,而是刻画
她热心善良的一面。
【5】选文第⑦段在结构上及内容上分别有什么作用?
【答案】结构上:过渡。
内容上:“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承接上文阿长给“我”买来了《山
海经》;“最为心爱的宝书”,引出下文,写出“我”对这套书的珍视,也表现出“我”对阿长的感激之情。
【解析】该题考核段落作用。
题干要求从第⑦段结构上及内容上进行分析。
首先要看本段在全文
中的位置(倒数第二段),然后考虑与前后文(结尾)的关系、与标题的关系。
答题时,要理清
全文的思路,整体把握文本的大意,然后据此分析第七段与文章主题的关系。
8.阅读《门前三五步》(吴金良),回答问题(30分)
①门前三五步是他的活动范围。
他渴望着能到远一些的地方去。
可是,他用板凳走路。
②十岁的时候,一天,姐姐和她的同学要去春游。
他倚在床上,瞪大了眼睛,叨念着:“姐姐,我也想去。
”声音很低,姐姐却听见了。
四目相视,他畏怯地躲开了姐姐的眼睛,低下头,像是做
了什么错事,两只手在胸前绞呀扭呀。
姐姐噙着泪,满足了他。
这是他记忆中唯一的一次“远足”。
③看着人们骑着自行车去上班,看着人们飞跑着去追那将要起动的汽车,他的心,常常被那
无可奈何的凄楚浸得发酸。
偷偷地,他用力撑着板凳,想站起来,去跑、去跳,去追赶生活的节奏。
但是,能力赶不上欲望的悲哀,每一次都那么深深地刺痛着他的心。
④修鞋的摊子摆在门口,他默默地守着它。
垂着眼皮,悄悄地看着行人们的腿和脚。
腿,脚,一双,又一双,健壮,有力。
他多想也有这样的一双腿和脚呀!“哪怕只有一天,不,半天也够了。
”他想。
⑤“师傅,给钉个后跟。
”“谢谢您了,师傅。
”是啊,一开口,人家就叫“师傅”。
“要是知道了我
站不起来,还会这么叫吗?”这么想着,他用围裙把双腿盖得严严实实的。
⑥呼啦啦,一群青年围了上来。
是附近工厂的工人们。
他认识他们。
每天,他用那双呆滞的
眼睛,迎他们来,送他们走。
他紧张地抓住身边的板凳,要是来寻开心的,他准备干一场。
⑦“喂,师傅,我们的鞋都钉后跟。
要皮的。
”为首的坐在他面前的马扎上。
捏住板凳的手松
开了,他看见的是微笑。
⑧三个小时,他做了平时一天的活。
收钱的时候,他额上挂满了汗珠儿,手都禁不住微微发
抖了。
⑨最后一只鞋修好,青年们一涌而上。
所有家什,眨眼间搬进了屋里。
“干什么?你们干什么?”他张大了眼睛。
“没什么,师傅,您也该有个星期日了。
上公园,怎么样?”哦,原来如此!
他又垂下眼皮:“我是个残废。
”“今天我们过团日。
”答非所问。
⑩他“登”上了万春亭。
天,地,万物,这世界可真大,真美!他觉得自己要飞起来了。
今天
他又坐在这儿了,深情地望着行人们的腿和脚。
他的活动范围,还是门前的三五步。
【1】小说写了附近工厂的青年工人们和“他”之间的哪些事情?(4分)
【答案】.青年工人请他修鞋,邀请他参加团日活动。
【2】文中有一处环境描写,请将她找出来,并说说它在文中的作用。
(6分)
【答案】句子:天,地,万物,这世界可真大,真美!作用:体现出他在青年工人的帮助、关心下得到的快乐与幸福。
【3】联系上下文,按要求回答问题。
(8分)
(1)“‘要是知道了我站不起来,还会这么叫吗?’这么想着,他用围裙把双腿盖得严严实实的”依据中“盖”字,有什么作用?
(2)“偷偷地,他用力撑着板凳,想站起来,去跑、去跳,去追赶生活的节奏。
”句子中接连用了三个“去”字,有什么作用?
【答案】(1)担心与自卑。
(2)真切地表现了他渴望自己能够像正常人一般地生活。
【4】青年工人们是从哪两个方面关心残疾人的?(6分)
【答案】生活方面和精神方面。
【5】当今社会高速发展,国家也日益强盛。
但是我们身边也存在很多弱势群体,文中就描述了一个残疾人的心理状态。
的确,我们身边也有许多像他这样的弱者,请结合文章内容,练习实际谈谈你对弱势群体的看法。
(6分)
【答案】说自己的看法或者该怎么帮助关心弱势群体都可以,开放题,言之有理即可。
9.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的问题。
(15分)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
两儿齐哭。
________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
凡所应有,无所不有。
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忽然扶尺一下,群响毕绝。
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1】在语段空格处,应填写的关于时间的词语是____。
再写一个这个词的同义词 (2分)
【答案】俄而
【2】指出下列字词的古今义。
(2分)
古义:________________ 古义:________________
虽名
今义: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
【答案】虽:古,即使今,虽然名:古,说出今,有名
【3】解释下列划线字。
(2分)
(1)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 __ ____
(2)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 ____ __
【答案】(1)夹杂(2)象声词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分)
(1)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2)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
【答案】(1)扬起袖子,露出手臂,两腿发抖,大家都想争先恐后地跑走。
(2)即使人有上百只手,每只手有上百个指头,也不能指明其中的一处。
【5】语段中画线的句子表现了什么情态?它是什么描写?它在文中起什么作用?(3分)
【答案】表现听众听了说书人以假乱真的表演后害怕的情态;它属于侧面描写;通过对听众害怕
的动作、神态描写,来侧面表现说书人说书技艺的高超。
【6】结尾的“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能否删去?为什么(2分)
【答案】不能删去,结尾再次写到道具的简单,既呼应前文,又可起到侧面表现说书人技艺高超
的作用,他就是用那样简单的道具表演出了那样复杂的声音。
10.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A.蓦然mò真谛dì迫不急待
B.嗔视chēn告磬qìng 毛骨悚然
C.砭骨biān吞噬shì忧心忡忡
D.羁绊jī行辈háng 语无轮次
【答案】C
【解析】A蓦然mò,迫不及待;B瞋视,告罄;D语无伦次。
字音重点考核多音字、形声字、形
似字、音近字、方言、生僻字等,多音字注意据义定音。
字形题从表象上看主要考核双音节词语
和成语,有时会考核三字的专业术语和熟语,从分类看主要考核音近字或形近字,音近字注意据
义定形,形近字可以以音定形。
运用的方法主要有对举、组词、读音、形旁辨形。
11.阅读《高贵的生命不卑微》一文,完成后面问题。
(14分)
高贵的生命不卑微朱国勇
①他是黑人,1963年出生于纽约布鲁克林贫民区。
对于未来,他看不到什么希望。
②十三岁的那一年,有一天,父亲突然递给他一件旧衣服:“这件衣服能值多少钱?”“大概一美元。
”他回答。
“你能将它卖到两美元吗?”父亲用探询的目光看着他。
“傻子才会买!”他赌着气说。
父亲的目光真诚又透着渴求:“你为什么不试一试呢?要是你卖掉了,也算帮了我和你的妈妈。
”
他这才点了点头:“我可以试一试,但是不一定能卖掉。
”他很小心地把衣服洗衣净,没有熨斗,
他就用刷子把衣服刷平,铺在一块平板上阴干。
第二天,他带着这件衣服来到一个人流密集的地
铁站,经过六个多小时的叫卖,他终于卖出了这件衣服。
③过了十多天,父亲突然又递给他一件旧衣服:“你想想,这件衣服怎样才能卖到二十美元?”怎
么可能?这么一件旧衣服怎么能卖到二十美元,他最多只值两美元。
“你为什么不试一试呢?”父
亲启发他,“好好想想,总会有办法的。
”终于,他想到了一个好办法。
他请自己学画画的表哥在
衣服上画了一只可爱的唐老鸭与一只顽皮的米老鼠。
他选择在一个贵族子弟学校的门口叫卖。
不
一会儿,一个开车接少爷放学的管家为他的小少爷买下了这件衣服。
那个十来岁的孩子十分喜爱
衣服上的图案,一高兴,又给了他五美元的小费。
二十五美元,这无疑是一笔巨款!
④回到家后,父亲又递给他一件旧衣服:“你能把他卖到两百美元吗?”父亲目光深邃,像一口老
井幽幽地闪着光。
这一回,他没有犹疑,他沉静地接过了衣服,开始了思索。
⑤两个月后,机会终于来了。
当红电影《霹雳娇娃》的女主演拉佛西来到了纽约宣传。
记者招待
会结束后,他猛地推开身边的保安,扑到了拉佛西身边,举着旧衣服请她签个名。
拉佛西先是一愣,但是马上就笑了①。
没有人会拒绝一个纯真的孩子。
拉佛西流畅地签完名。
⑥他笑了②,黝黑的面庞,洁白的牙齿:“拉佛西女士,我能把这件衣服卖掉吗?”“当然,这是你
的衣服,怎么处理完全是你的自由!”他“哈”的一声欢呼起来:“拉佛西小姐亲笔签名的运动衫,售
价两百美元!”能过现场竞价,一名石油商人以一千两百美元的高价收购了这件运动衫。
⑦回到家里,他和父亲,还有一大家人陷入了狂欢。
父亲感动得泪水横流,不断地亲吻着他的额头:“我原本打算,你要是卖不掉,我就派人买下这件衣服。
没想到你真的做到了!你真棒!我的
孩子,你真的很棒……”父亲接着说道,“我只是想告诉你,一件只值一美元的旧衣服,都有办法
高贵起来。
何况我们这些活生生的人呢?我们有什么理由对生活丧失信心呢?我们只不过黑一点
穷一点,可这又有什么关系?”就在这一刹那间,他的心中,有一轮灿烂的太阳升了起来,照亮了
他的全身和眼前的世界。
“连一件旧衣服都有办法高贵,我还有什么理由妄自菲薄呢!”
⑧从此,他开始努力地学习,刻苦地锻炼,时刻对未来充满着希望!二十年后,他的名字传遍了
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他的名字叫——迈克尔乔丹!
(选自《读写月报》,2011-4有删改)
【1】试分析第①段有何作用?(2分)
【答案】(3分)交代了男孩的身份和他的自悲心理,为下文情节展开作铺垫;与结尾形成照应,使得文章结构严谨。
(答出一点得2分,满分3分)
【解析】中考中记叙文经常出现分析文章某一段在内容或结构上的作用。
内容上有:点明文章中
心主旨、画龙点睛等作用;而结构上通常有:总领全文、承上启下、照应前文等作用。
这里交代
了男孩的身份和他的自悲心理,为下文情节展开作铺垫;与结尾形成照应,使得文章结构严谨。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语段的作用。
【2】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文中有两处“笑了”,其内涵不同,请加以分析。
(4分)
第①处“笑”:
第②处“笑”:
(2)理解“他的心中,有一轮灿烂的太阳升了起来,照亮了他的全身和眼前的世界”这句话在文中
的含义。
(3分)
【答案】(7分)(1)(4分)第①处“笑了”:女主演拉佛西被男孩的热情和纯真感染,感到高兴,决定满足男孩的愿望,为他签名。
第②处“笑了”:男孩为实现了自己的“计谋”而感到高兴。
(答出一点得2分)
(2)(3分)男孩从自备的阴影中走了出来,他心中充满了信心和希望(2分),增强了自信,
对生活、对未来充满了希望(1分)。
【解析】这类试题,往往不是要浮于语句的表面意义,如果简单地理解为词句的表层意思,就容
易理解偏差,一般要重点进行片段研读和探究,结合语境,联系上下文,紧扣文章中心主题,作
答时,一般能表述正确的含义即可得分。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语句的含义。
【3】第⑤段中“他猛地推开身边的保安,扑到了拉佛西身边”有人认为作者把“扑”改成“跪”更好,
因为这样更能打动拉佛西,你认为呢?(3分)
【答案】①改了就不符合事实;②丧失人格的跪不符合人物的性格;③跪会让拉佛西鄙视看不起,反而得不到签名。
【解析】赏析词语表达作用的一种考查形式,就是分析换用后表达效果,学生先说出原词的含义
和效果,再进行分析和否定换用后的含表达效果,具体解答方法是:(1)不可以。
(2)原词的
意思或内容。
(3)所换词语的意思或内容。
(4)换了后意思有何改变,如不符合实际等。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含意,品味语言表达艺术。
【4】人物形象探究:有人认为本文主人公是儿子,有人认为是父亲,还有人认为是父亲和儿子。
你是怎么看的?请结合文本说明理由。
(2分)
【答案】(2分)(1)儿子:通过三次卖衣服,走出了自卑,增强了自信,对自我、对生活、对
未来充满了希望,这正是文章着力要表现的主题。
从开篇和结尾看,文章都是围绕儿子来展开的。
对儿子的描写所用笔墨较多。
(2)父亲:父亲是儿子的精神导师,儿子成长的每一步都离不开父亲的精神引领,正因为父亲
的精心引导,才使得儿子克服了自卑心理。
没有这样的父亲,就不会有充满自信的儿子,更不会
有后来名满世界的儿子,儿子的成功实际正是父亲的成功。
父亲的身影贯穿在三次卖衣服的全过程。
对父亲的描写所用笔墨也较多。
(3)父亲和儿子:在主题的表现上都是为了体现高贵的生命不卑微,父亲是精神引领,儿子是
实践验证,互为补充,相得益彰。
在情节的展开上,父子两人共同推动情节发展。
在所用笔墨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