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内蒙古自治区农区畜牧业专项推进方案的通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内蒙古自治区农区畜牧业专项推进方案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
•【公布日期】2002.02.19
•【字号】内政办发[2002]4号
•【施行日期】2002.02.19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种植业
正文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
内蒙古自治区农区畜牧业专项推进方案的通知
(内政办发[2002]4号)
各盟行政公署、市人民政府,各旗县人民政府,自治区各有关委、办、厅、局:《内蒙古自治区农区蓄牧业专项推进方案》已经自治区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2002年2月19日
内蒙古自治区农区畜牧业专项推进方案
为贯彻《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的农业部关于加快畜牧业发展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1]76号)精神,全面落实自治区第七次党代会关于加快农村经济发展的意见,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农区畜牧业发展步伐,特制定本方案。
一、农区畜牧业发展的形势、任务和基本条件
“九五”期间,全区各地认真贯彻自治区党委、政府《关于大力发展农区畜牧业的决定》(内党发[1996]6号),农区畜牧业得到稳步发展,在农村经济结构中和全区畜牧业中的比重不断提高。
农民来自畜牧业的收入稳定增长。
截止2000年底,农区、半农半牧区牲畜存栏已达2137万头(只),其中大小畜1558万头(只)、生猪579万头,具备了稳定生产95万吨肉、50万吨鲜奶、18万吨禽蛋、3.5万吨
毛绒的综合生产能力。
“十五”期间,我区农区畜牧业产值要实现占大农业总产值50%的总目标。
为了完成这一艰巨任务,必须以转变生产经营方式为重点,进一步实现农区畜牧业经济的四个转变。
一是要由自然放牧向舍饲禁牧转变;二是要由以粮为主向种养结合转变;三是要由利用秸秆向青贮养畜转变;四是由输出原料向输出成品转变。
通过实现全面、深刻的变革,初步实现集约化、产业化经营,努力建设畜牧业强区,
向畜牧业现代化方向迈进。
我区发展农区畜牧业具有巨大潜力和有利条件:一是粮食转化的潜力。
近年来全区年粮食总产量保持在125亿公斤以上,人均占有粮食列全国第三位,社会商品粮近60亿公斤。
经初步测算,仅粮食转化一项就可以增加生猪饲养量几百万口,家禽饲养量几千万只。
二是种草养畜的潜力。
我区有8000万亩旱作耕地,有3000万亩水浇地。
如果以一半旱地和10-20%的水浇地种草种饲料,可增加牛羊几千万头(只)。
三是提高生产率的潜力。
过去受传统粗放经营的影响,我区农区畜牧业的出栏水平和个体产量普遍不高。
近年来,通过畜牧业“种子工程”的实施和舍饲圈养技术的推广,涌现出一大批出栏率和个体产量成倍提高的典型。
认真推广先进经验,可以使农区畜牧业的群体生产率和个体生产率在现有的基础上成倍提高。
四是经济优势。
近年来饲料粮和畜产品的比价不断扩大,种植饲草饲料发展牛羊生产的转化增值效益达三至五倍左右。
我区还培育出一大批以绿色、特色为品牌的畜产品加工企业和不少国内外知名的龙头企业。
农区畜牧业所处的带动种植业、推动加
工业的中轴地位和背靠大牧区、邻近大市场的区位优势,成为广大农村无可替代的经济增长点。
农区可以就近吸收城市科技人才到生产第一线发挥作用。
农区劳动力相对过剩,为发展畜牧业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
五是政策优势。
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特别是基础建设和生态建设为畜牧业发展提供了越来越好的基础条件。
加入WTO对加快发展和提高质量、效益都注入了新的活力。
自治区和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农区畜牧业的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农区畜牧业面临着良好的发展
机遇。
二、奋斗目标
依据“十五”计划,狠抓2002年及今后三年的工作,到2005年农区畜牧业主
要生产指标达到以下目标:
(一)扩大饲草料种植面积
按大小畜存栏计算,达到平均种植一亩以上饲草饲料。
2002年种植1000万
亩,其中水浇地种植青贮饲料100万亩。
(二)扩大养畜规模,提高质量效益
农区牲畜存栏达到4000万头(只),其中大小畜达到3000万头(只),生猪达到1000万头,繁殖成活仔畜3000万头(只)(包括猪)。
出栏率达到60%,育肥牛羊比重达到60%;模式化养鸡达到鸡饲养量的60%;肉猪出栏率达到120%。
(三)全面实现种养结合,积极推进规模经营
规模养殖户(十、百、千工程户)在14.5万户的基础上每年增加10%以上;种养结合户达到三分之一(指生产的粮食、农副产品、草全部就地转化的农户);专业化、规模化养殖场、育肥场、示范区养畜达到较高比例。
(四)稳定增加畜产品产量和畜牧业产值
肉、蛋、奶产量分别达到140万吨、25万吨和110万吨。
全区畜牧业产值年均递增9%以上,农区畜牧业的发展速度特别是粮食主产区
的发展速度要更高。
农民收入中来自畜牧业部分有大幅度的提高。
三、重点建设内容
(一)大力推进种养结合
要把饲草料种植作为种植业结构调整的一个重点,推广引草入田,实现粮、经、饲三元种植结构。
退耕还林还草项目区以种植灌木和多年生牧草为主;一般旱作农田要由现在种植粮食作物为主,调整为种植一年生或多年生牧草为主;荒坡、荒地和小片草原要逐步改为人工草地和改良草地;提倡利用水浇地种植青贮饲料作物和优质豆科牧草,为迅速发展农区畜牧业提供丰富的饲草饲料来源。
要大力推广全株青贮、平台青贮、袋装青贮和裹包青贮,扩大饲料青贮比重,提高青贮入户率,使青贮成为农区牛羊饲料的主要来源。
要因地制宜发展饲草料加工业,提高畜
牧业经济效益。
(二)推进牲畜种子工程,提高牲畜品种质量
以种源高新技术产业化、种公畜(包括人工授精和胚胎移植)优质化、生产畜群标准化、畜产品优质安全为主要目标,全面实施我区二期牲畜种子工程建设。
各盟市旗县要把改良畜禽品种、提高畜禽个体生产性能、提高质量、提高效益作为主攻方向,加大畜禽良种繁育体系、良种推广体系和种畜禽质量监测体系建设,促进高
产、优质、低耗、高效畜牧业的发展。
(三)大力推广适用增产技术,提高畜牧业科技含量
抓住品种、营养、饲草饲料种植等关键环节,开展科技示范推广和培训服务工作。
大力推广舍饲圈养,提高饲草饲料转化率和集约经营水平;大力推广牧草和牲畜良种,提高土地生产率和畜群生产率;大力推广青贮和饲料加工技术,提高青贮和混合、配合饲料入户率;大力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发展有机生态农牧业,有效降低生产成本;大力推广模式化饲养技术,提高科学饲养管理水平;大力推广节水灌溉和补水灌溉技术,节约水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
(四)加强畜禽疫病防治,提高畜产品安全
以保证畜产品安全为目标,落实疾病防治工作行政、技术双轨目标责任制,落实预防免疫制度。
牛、羊、猪口蹄疫免疫密度要达到100%,牛皮蝇蛆病防治率要达到100%,在牲畜急烈性传染病的防治上,力争不发生,保证不蔓延。
积极采用国际标准,扩大畜产品出口。
建立健全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加强检疫和兽药管理,积极开展药物残留检测。
要搞好配套法规、执法队伍和基层防疫队伍建设,使兽医卫生工作尽快与国际标准接轨。
要大力发展绿色、有机、无公害产品,提高市
场竞争力。
(五)大力发展产业化经营
畜牧业产业化对调整农业结构、推动地方经济发展、增加农牧民收入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各地要本着普遍抓基地、重点抓龙头的精神,实行分级负责。
对龙头企业要培植和引进并重,打破地区和所有制界限,大胆走联合之路,按照市场化、规模化、区域化、专业化的要求进行培育和建设,带动和促进农区畜牧业的全面发展。
规模化养殖、加工、市场、科技经济实体等都可以作为产业化龙头。
自治区重点抓总体规划和大型龙头企业的建设;盟市要重点抓基地建设和辐射面广的龙头企业,旗县要重点抓市场、基地和龙头企业与基地的连接工作;乡镇、村要一手抓基地,一手找市场,组织生产协会和合作组织,为农民养畜提供科技、信息、资金、流通服务,迅速扩大主导产品的生产规模。
四、保障措施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畜牧业是农村经济发展新阶段的重要支柱产业,是今后相当长时期大多数农民提高收人的主要途径,是体现农业开发、水利建设和生态建设项目经济效益的主要形式,也是贫困地区可以覆盖大多数贫困人口的扶贫开发项目。
从长远看,畜牧业产值成为大农业的主要构成部分是实现现代化的必要条件。
各级、各部门领导要提
高紧迫感和责任心,把发展农区畜牧业作为农业结构调整和农牧民增收的突破口,摆到农村经济工作的重要位置,制定工作目标责任制,把任务落到实处,切实实现速度、质量、效益同步提高的目的。
各地要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具体的专项推进方案。
对“畜牧业产值达到50%”的既定目标,各盟市、旗县要认真测算,作出年度计划,除少数特殊地区外都应如期实现。
(二)认真落实政策
各地要认真贯彻中央和自治区关于发展农区畜牧业的各项方针政策,结合本地实际,因地制宜制定和落实政策措施,特别是认真落实土地和草场承包到户政策、各类开发和建设项目建、管、用到户政策、减轻农牧民负担政策、减免畜牧业税费政策、技术创新和推广政策、公益性无偿服务和经营性有偿服务相结合的社会化服务政策等重要政策,调动农民养畜的积极性。
(三)加大对农区畜牧业的投入
要制定优惠政策,吸引社会各方面资金用于农区畜牧业发展。
要建立国家、地方、集体、个人、信贷等多层次、多元化、多渠道的投入机制。
农民是投入的主体,要积极创造条件,鼓励他们积极向养殖业投入。
当前国家投向农村的开发建设资金不断增加,为发展畜牧业直接或间接提供了良好条件。
各级政府要广开投入渠道,合理安排和衔接项目,把各类专项资金与畜牧业示范性、公益性、引导性工作结合起来,增强农村经济的综合实力和可持续发展的后劲。
农业综合开发、扶贫开发、以工代赈、生态建设以及农牧业专项资金都要结合专项推进方案向农区畜牧业倾斜。
政府部门要帮助金融部门降低投放贷款的成本,防范不良贷款的发生、积极争取信用社的小额信贷生产资金、农业银行的扶贫贷款和产业化贷款及其他金融部门的资金投向畜牧业。
要鼓励龙头企业以公司加农户的形式投资建设产业化畜牧业基地。
在确保土地、草场依法合理流转、保护生态、集约经营的前提下,鼓励工商企业、民营企业、个体工商户,采取独资、合资、股份合作和内引外联等方式广泛
吸收社会资金发展农区畜牧业。
(四)加强督促检查
为全面实现农区畜牧业发展目标,各级政府和畜牧部门要加强对农区畜牧业发展的督促、检查力度,确保年度计划任务的完成。
自治区每年年底将根据各盟市制定的年度实施计划进行抽查,并将各盟市生产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评比、通报、表彰,以促进农区畜牧业快速、持续、健康发展。
附件:“十五”期末农区畜牧业生产计划汇总表(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