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江苏省常州市中考历史试卷以及解析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年江苏省常州市中考历史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4小题,每小题1.5分,共21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1.5分)文物是了解历史的重要史料。

下列文物中有助于了解商朝历史的是()A.河姆渡黑陶钵B.殷墟甲骨
C.商鞅方升D.半两钱
2.(1.5分)钱穆在《国史大纲》中写道:“宋王室的一个历世相传的家训,厥为优待士大夫,永远让文人压在武人的头上。

”这反映了宋朝的治国策略是()
A.强干弱枝B.分解相权C.民贵君轻D.重文轻武3.(1.5分)明清时期,适应平民欣赏趣味的戏曲、小说风靡全国,导致这一文化现象的主要因素是()
A.市镇经济繁荣B.文化专制松弛
C.外来文化影响D.印刷技术进步
4.(1.5分)中国历史上有这么一群人,他们的实践活动主要有:成立同盟会,发动武昌起义,创建中华民国。

这群人属于()
A.农民阶级B.资产阶级维新派
C.地主阶级D.资产阶级革命派
5.(1.5分)1950年,彭德怀在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指出:“如果让美军摆在鸭绿江岸和台湾,它要发动侵略战争,随时都可以找到借口。

”会后,中共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是()
A.抗美援朝B.进军西藏
C.挺进大别山D.发动三大战役
6.(1.5分)《人民日报》真实记录了新中国的发展历程。

下列文章中最早刊登于《人民日报》的是()
A.《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B.《为全面地提早完成和超额完成第一个五年计划而奋斗》
C.《奋进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征程上》
D.《科学发展的道路越走越宽广》
7.(1.5分)有学者认为,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与世界的互动经历了被迫融入世界、主动融入世界、与世界相互影响和相互适应等三个阶段。

其中“与世界相互影响和相互适应”
阶段始于()
A.开放五口通商B.开发开放上海浦东
C.创办经济特区D.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8.(1.5分)《法国通史简编》的作者认为,古代法兰克人的继承制度是诸子平分土地。

下列文献可以佐证该观点的是()
A.《汉谟拉比法典》B.《查士丁尼法典》
C.《凡尔登条约》D.《人权宣言》
9.(1.5分)从1868年起,日本明治政府在“富国强兵”的口号下实行改革。

其直接目的是()
A.摆脱民族危机B.实现文明开化
C.变革幕府体制D.恢复天皇权力
10.(1.5分)《新编剑桥世界近代史》中指出,他用数学的理论来表述法拉第的想法,完美阐释了电磁场理论。

这位伟大的科学家是()
A.牛顿B.麦克斯韦C.达尔文D.爱因斯坦11.(1.5分)“和约在德国引起的深刻不满,一开始便暴露了这个和约的脆弱性,这种不满立即被法西斯分子所利用,对希特勒的崛起发挥了作用。

”材料中的“和约”是指()A.《凡尔赛和约》B.《慕尼黑协定》
C.《北大西洋公约》D.《欧洲联盟条约》
12.(1.5分)“他在最后历史关头把奥斯曼帝国从被西方列强瓜分的命运中拯救出来,把一个君主神权国家演变成为一个立宪民主共和国。

”材料中的“他”是()
A.华盛倾B.玻利瓦尔C.甘地D.凯末尔13.(1.5分)“改革把斯大林的‘神像’扳倒了,但在苏联体制和基本政策的改革上,并没有什么成就可言。

”下列改革中符合上述评价的是()
A.戈尔巴乔夫改革B.勃列日涅夫改革
C.赫鲁晓夫改革D.卡达尔改革
14.(1.5分)如图是主题为《“民主”推销员》的漫画。

该漫画揭示了“冷战”结束后的美
国()
A.继续与俄罗斯争夺世界霸权
B.按照自身价值观塑造世界
C.推动世界格局的多极化
D.成为了唯一的超级大国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15题9分,第16题9分,第17题11分,共29分.15.(9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西汉一朝各方面的代表人物,集中出现在汉武帝时期。

这些代表人物的许多活动及其成果,都是具有开创性的、集大成的,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有着巨大的、长久的影响。

材料二:唐太宗的独特之处,是在治理国家上,对君主个人的局限性有比较清楚的认识,比较讲究统治的方式和方法。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甘霖《变局》材料三:康熙二十年(1681年)六月,发布诏令:“郑锦(经)既伏冥诛,贼中必乖离扰乱,宜乘机规定澎湖、台湾。

务期剿抚并用,底定海疆,毋误事机。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举出一例汉武帝时期“具有开创性、集大成”特点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成果。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太宗为避免“君主个人的局限性”而采取的举措有哪些?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朝“规定澎湖、台湾”后设立的地方管辖机构的
名称,并简述这一举措的重大意义。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古代中国推动国家走向强盛的主要因素。

16.(9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臣等将夷船缴到烟土二万余箱在粤销毁,……将烟土切碎抛入石池,泡以盐卤,烂以石灰,统俟戳化成渣,于退潮时送出大海。

远近民人观看者,无不肃然懔畏。

﹣﹣摘自《林则徐选集》材料二:山东大势一去,就是破坏中国的领土!中国的领土破坏,中国就亡了!……务望全国工商各界,一律起来,……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中国存亡,就在此一举了!
﹣﹣摘自《北京学界全体宣言》材料三:中华民族从1840年以来,一直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所获得的胜利是把“民族救亡”的百年命题最终打了个结。

中国革命的胜利,是中华民族的胜利,给中华民族带来的精神洗礼,是任何说教、任何精神财富都不可比拟的。

﹣﹣摘编自金一南《浴血荣光》请回答:
(1)依据所学知识,分别指出材料一、二所反映历史事件发生的直接原因,并说明两者性质有何相似之处?
(2)从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角度看,材料二与材料三反映的历史事件有什么关联?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新中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

(4)综合上述材料,在中华民族近代以来的奋斗历程中,汇聚成了怎样的民族精神?17.(11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经济的快速增长,使英国进入了一个名副其实的富裕社会,可是社会忽视了公平分配的问题,在整个工业革命时期,有左右的工人家庭始终处于贫困。

﹣﹣摘编自钱乘旦、刘金源主编《寰球透视:现代化的迷途》材料二:(罗斯福)新政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银行体系的改革、增强政府对生产的控制、开始建立社会安全网。

﹣﹣摘编自《剑桥美国经济史》材料三:二战后,联邦德国确立了福利国家的原则,社会保险的内容、范围和功能大为扩充提高。

到70年代后期,用于社会福利保险的开支几乎占国民生产总值的30%,不断加码的社会保障系统已成了国家难以承受的经济负担。

﹣﹣摘编自丁建弘《德国通史》材料四:改善民生要做到尽力而为、量力而行,……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将福利水平提高建立在经济和财力可持续增长的基础上。

﹣﹣摘自《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2016年版)》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述工业革命对英国社会的影响。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政在工农业两方面“增强政府对生产的控制”的主要措施。

新政又是怎样建立社会安全网的?
(3)据材料三,归纳联邦德国的“福利国家”制度有什么特色?该制度的主要弊端是什么?
(4)综合材料三、四,谈谈你对建立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保障制度的合理建议。

2019年江苏省常州市中考历史试卷答案与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4小题,每小题1.5分,共21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分析】本题考查甲骨文的相关知识,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解答】甲骨文能够帮助我们了解商朝的历史。

商朝人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被称为“甲骨文”,它已经具备了汉字结构的基本形式,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

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故选项B殷墟甲骨有助于了解商朝历史。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

理解并识记我国古代文字的演变的相关史实。

2.【分析】本题考查宋代的重文轻武,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解答】据题干“宋王室的一个历世相传的家训,厥为优待士大夫,永远让文人压在武人的头上”可知,这反映了宋朝的治国策略是重文轻武,为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宋朝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宋代的重文轻武,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3.【分析】本题以明清时期,适应平民欣赏趣味的戏曲、小说风靡全国为依托,考查明清科技文化。

【解答】明清时期小说发展繁荣的原因有商品经济的发展,工商业城镇兴起,文学需求量大,市民阶层的扩大,对通俗文学的需求大,印刷术的完善和发展,明清时社会危机加大,人们通过小说寻求心理安慰。

明清时期,适应平民欣赏趣味的戏曲、小说风靡全国,导致这一文化现象的主要因素是市镇经济繁荣。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识记与灵活掌握明清时期科技、文化和艺术成就。

4.【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资产阶级革命派的相关史实。

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答】1905年资产阶级革命派孙中山等在日本东京成立了中国同盟会,它是第一个全
国规模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孙中山提出了三民主义,即民族主义、民权主义和民生主义,成为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1911年,资产阶级革命派发动武昌起义,进行辛亥革命,1912年1月1日,建立了中华民国。

资产阶级革命派成立同盟会,发动武昌起义,创建中华民国。

选项D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识记与灵活掌握资产阶级革命派的相关史实。

5.【分析】本题考查抗美援朝战争。

1950年10月,以彭德怀为司令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前线。

【解答】根据所学可知会后中共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是抗美援朝。

1950年6月,朝鲜内战爆发。

以美军为主的所谓“联合国军”越过“三八线”一直打到中国边境鸭绿江边。

美军飞机入侵中国领空,轰炸扫射中国东北边境城市。

1950年10月,以彭德怀为司令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前线。

故选:A。

【点评】掌握抗美援朝的原因和意义。

6.【分析】本题以刊登于《人民日报》的文章为切入点,考查我国重要事件发生的时间顺序。

【解答】A项中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是在1970年发射的,B项中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是1953﹣﹣1957年,CD两项都出现在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故选:B。

【点评】注意对文章标题的解读,识记重要事件发生的时间。

7.【分析】本题以有学者认为,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与世界的互动经历了被迫融入世界、主动融入世界、与世界相互影响和相互适应等三个阶段为依托,考查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解答】有学者认为,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与世界的互动经历了被迫融入世界、主动融入世界、与世界相互影响和相互适应等三个阶段。

其中“与世界相互影响和相互适应”
阶段始于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2001年12月,中国正式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

加入世贸组织,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了新途径,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开拓了新空间。

标志着中国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将逐渐融入全球经济体系,参与全球范围内的竞争。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有助于中国商品进入国际市场,推动了我国经济的发展,
但也给中国的经济体制带来挑战。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识记与灵活掌握经济全球化的相关知识。

8.【分析】本题以《法国通史简编》的作者认为,古代法兰克人的继承制度是诸子平分土地为依托,考查《凡尔登条约》。

【解答】《法国通史简编》的作者认为,古代法兰克人的继承制度是诸子平分土地。

文献可以佐证该观点的是《凡尔登条约》。

公元395年,罗马帝国分裂成东西两个帝国。

476年(5世纪)西罗马帝国灭亡,是西欧奴隶社会历史结束的标志,也标志着西欧封建社会开始,日耳曼人在西罗马帝国的废墟上建立了许多王国,其中最强大的是法兰克王国。

在法兰克王国的基础上,843年,根据《凡尔登条约》,查理曼帝国被他是三个儿子平分,分裂为三部分,建立了德意志、法兰西、意大利等国。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凡尔登条约》的相关知识。

9.【分析】本题考查日本明治维新,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解答】1853年和1854年,美国海军舰队两次强行进入日本港口,要求日本打开国门,否则开战,日本被迫在不平等条约上签字,开放港口,日本面临民族危机。

故从1868年起,日本明治政府在“富国强兵”的口号下实行改革。

其直接目的是摆脱民族危机。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日本明治维新,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10.【分析】本题以《新编剑桥世界近代史》中指出,他用数学的理论来表述法拉第的想法,完美阐释了电磁场理论为依托,考查麦克斯韦。

【解答】《新编剑桥世界近代史》中指出,他用数学的理论来表述法拉第的想法,完美阐释了电磁场理论。

这位伟大的科学家是麦克斯韦。

麦克斯韦是英国著名物理学家、数学家,1871年任剑桥大学教授,他在法拉第工作的基础上建立了电磁场理论,这是他一生最突出的贡献。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识记与灵活掌握世界近代科技、文化
和艺术成就。

11.【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凡尔赛和约》的相关史实。

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答】1919年1月,在一战中战胜的协约国集团为了缔结和约,对战后的世界做出安排,在巴黎召开了会议,这就是巴黎和会。

巴黎和会上签订了《凡尔赛和约》。

《凡尔赛和约》对德国的领土、军事、政治、赔款、殖民地等问题作出了规定。

战胜国还分别同德国的盟国奥地利、保加利亚、匈牙利、土耳其等签署了和约,它们与《凡尔赛和约》构成了重建欧洲、西亚、和非洲国际新秩序的“凡尔赛体系”。

据“和约在德国引起的深刻不满,一开始便暴露了这个和约的脆弱性,这种不满立即被法西斯分子所利用,对希特勒的崛起发挥了作用。

”及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的“和约”是指《凡尔赛和约》。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分析和准确识记能力。

理解并识记《凡尔赛和约》的相关史实。

12.【分析】本题考查凯末尔的事迹。

凯末尔革命的胜利结束了奥斯曼帝国600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和神权统治,建立了土耳其历史上从未有过的民主共和国。

【解答】“他在最后历史关头把奥斯曼帝国从被西方列强瓜分的命运中拯救出来,把一个君主神权国家演变成为一个立宪民主共和国。

”反映的是凯末尔的事迹。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凯末尔领导土尔其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瓜分、捍卫着民族独立主权和建立民族国家为目的资产阶级革命运动,并取得胜利,凯末尔革命的胜利结束了奥斯曼帝国600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和神权统治,建立了土耳其历史上从未有过的民主共和国。

故选:D。

【点评】掌握凯末尔革命的胜利结的影响。

13.【分析】本题以“改革把斯大林的‘神像’扳倒了,但在苏联体制和基本政策的改革上,并没有什么成就可言。

”为依托,考查赫鲁晓夫改革。

【解答】“改革把斯大林的‘神像’扳倒了,但在苏联体制和基本政策的改革上,并没有什么成就可言。

”改革中符合上述评价的是赫鲁晓夫改革。

1953年斯大林逝世后,赫鲁晓夫担任苏联党和国家领导人后开始进行改革。

他针对斯大林时期存在的一些弊端,在经济、政治方面采取了一些改革措施。

把农业作为改革的突破点:消减农业税,提高农产品的价格,增加农业投资,大规模开垦荒地;对工业也进行“手术”;同时,进行政治改革,反对个人崇拜,破除对斯大林的个人迷信等。

由于没有从根本上打破高度集权的政治经济体制。

只是对斯大林模式的“小修小补”,没有取得实质性的突破。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

识记与灵活掌握二战后苏东艰难探索的相关知识。

14.【分析】本题考查了美国霸权主义。

冷战结束,美国力图建立以自己为主导的地区和世界秩序,推行霸权主义,到处干涉别国内政。

【解答】“冷战后美国与俄罗斯争夺世界霸权”与漫画信息无关,故A项错误;
依据漫画“阿富汗、伊拉克、利比亚、叙利亚、乌克兰”信息可知,美国力图建立以自己为主导的地区和世界秩序,到处干涉别国内政,是按照自身价值观塑造世界,故B项正确;
“推动世界格局的多极化”不是漫画反映的内容,美国造成上述地区的动荡,不利于世界格局多极化。

故C项错误;
“成为了唯一的超级大国”只是出现在苏联解体后,与漫画的内容无关,故D项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及其影响,解题的关键在于掌握冷战结束后,美国企图建立单极世界。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15题9分,第16题9分,第17题11分,共29分.15.【分析】本题以三则材料为切入点,考查张骞出使西域、贞观之治、清政府对边疆的管理。

【解答】(1)汉武帝时期的外交家张骞,两次出使西域,促进了汉朝与西域各地方政权之间的相互了解与往来,直接推动了陆上丝绸之路的形成,促进了东西方文化交流。

是汉武帝时期“具有开创性、集大成”特点的代表人物。

(2)唐太宗为避免“君主个人的局限性”而采取的举措有虚心纳谏,从善如流;广纳贤才,知人善用;完善三省六部制。

(3)1681年,台湾归顺清政府后,清政府在台湾设立台湾府。

台湾府的设立,加强了中央政府对台湾的管辖,巩固了祖国的东南海防,台湾的社会经济发展也步入了新的历史时期。

(4)从材料可以看出,古代中国推动国家走向强盛的主要因素包括:优秀人才的突出贡献;统治者个人才能和品德;政府加强对边疆的管辖等。

故答案为:
(1)张骞;两次出使西域,促进了汉朝与西域各地方政权之间的相互了解与往来,直接
推动了陆上丝绸之路的形成,促进了东西方文化交流。

(2)虚心纳谏,从善如流;广纳贤才,知人善用;完善三省六部制。

(3)台湾府;加强了中央政府对台湾的管辖,巩固了祖国的东南海防,台湾的社会经济发展也步入了新的历史时期。

(4)优秀人才的突出贡献;统治者个人才能和品德;政府加强对边疆的管辖等。

【点评】本题以张骞出使西域、贞观之治、清政府对边疆的管理为背景,考查学生分析史料和识记历史知识能力。

16.【分析】本题以三段文字材料为背景,考查虎门销烟、五四运动和新中国成立的相关知识。

【解答】(1)据材料一“等将夷船缴到烟土二万余箱在粤销毁,……将烟土切碎抛入石池,泡以盐卤,烂以石灰,统俟戳化成渣,于退潮时送出大海。

远近民人观看者,无不肃然懔畏”可知,这反映的是虎门销烟,其直接原因是鸦片泛滥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灾难。

由材料二“山东大势一去,就是破坏中国的领土!中国的领土破坏,中国就亡了!……
务望全国工商各界,一律起来,……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可知,这反映的是五四运动,其直接原因是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主权利益遭到践踏。

虎门销烟和五四运动都具有反侵略斗争的性质。

(2)材料二反映的是五四运动,材料三反映的是新中国成立。

材料二中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材料三中新中国成立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基本胜利。

(3)据材料三“中华民族从1840年以来,一直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所获得的胜利是把“民族救亡”的百年命题最终打了个结。

中国革命的胜利,是中华民族的胜利,给中华民族带来的精神洗礼,是任何说教、任何精神财富都不可比拟的”并结合所学知,新中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中国人民经过一百多年的英勇斗争,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

(4)本题是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如勇于反抗外来侵略,为国家和民族利益而献身的爱国主义精神等。

故答案为:
(1)鸦片泛滥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灾难;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主权利益遭到践踏;都具有反侵略斗争的性质。

(2)材料二中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材料三中新中国成立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基本胜利。

(3)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中国人民经过一百多年的英勇斗争,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

(4)勇于反抗外来侵略,为国家和民族利益而献身的爱国主义精神等。

【点评】注意对材料的解读,识记虎门销烟、五四运动和新中国成立的相关知识。

17.【分析】本题以四则材料为依托,综合考查社会保障制度、罗斯福新政、第一次工业革命和战后美国经济发展,题目设计既注重基础性,又注重概括性和开放性,对学生答题能力要求较高。

【解答】(1)据材料“经济的快速增长,使英国进入了一个名副其实的富裕社会,可是社会忽视了公平分配的问题,在整个工业革命时期,有左右的工人家庭始终处于贫困”
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工业革命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贫富分化严重;产生了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

(2)据材料“新政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银行体系的改革、增强政府对生产的控制、开始建立社会安全网”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政在工农业两方面“增强政府对生产的控制”的主要措施是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制定公平竞争法规,协调各个工业部门的企业活动;调整农业政策,通过《农业调整法》,对全国农业生产和销售进行调节,限制产量,稳定农产品价格。

推行“以工代赈”,投资大量公共设施,为失业者提供就业机会;新政通过《社会保障法》,建立社会保障制度建立社会安全网。

(3)据材料“二战后,联邦德国确立了福利国家的原则,社会保险的内容、范围和功能大为扩充提高。

到70年代后期,用于社会福利保险的开支几乎占国民生产总值的30%,不断加码的社会保障系统已成了国家难以承受的经济负担”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联邦德国的“福利国家”制度内容、范围、功能不断扩充提高;社会保险占国民生产总值比例大。

该制度的主要弊端是加重了政府的财政负担。

(4)本题是开放型题目,考查学生开放性思维的能力。

只要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

如坚持从实际出发,将福利水平的提高建立在经济和财力可持续增长的基础上。

故答案为:
(1)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贫富分化严重;产生了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

(2)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制定公平竞争法规,协调各个工业部门的企业活动;调整农业政策,通过《农业调整法》,对全国农业生产和销售进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