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产学研用结合人才培养论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研究生产学研用结合人才培养论文

一、研究生产学研用结合教育的现实意义

加强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和产业实践能力的培养,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充分调动起“产、学、研、用”四方的积极性,是目前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关键。地方高校应充分发挥学科专业优势,走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特色办学之路,全面提升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功能。因此,深入探索研究生产学研用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对于高校贯彻落实国家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促进研究生“产、学、研、用”结合教育的相互融合与协调发展,以及紧密联系社会实际和行业形势、促进师资队伍建设、学生就业创业指导等各项工作全面发展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研究生产学研用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当前,我国研究生教育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特别是近几年来研究生教育规模呈现出快速扩大的趋势,在现有的条件下,如何发挥技术和人才优势,做好研究生的培养教育是一个需要重视和探讨的问题。人才培养模式直接影响人才培养质量,福建农林大学充分发挥区域及学科优势,结合行业特点和社会需求,以科研实践和社会服务有效地促进研究生的培养教育,初步形成了适宜的研究生产学研用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1.不断调整和完善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课程体系

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现状,紧紧围绕学校的办学定位和办学特色,科学合理地制订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使人才培养目标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突出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有利于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升。课程体系设置必须围绕社会需求和学科发展这个主题,精简和优化课程设置,将专业课程教学内容进行有机的整合、及时更新,避免研究生学习本科化;不断改革教学内容,适当开设前沿性和综合性的课程,及时反映最新科学研究及实践应用的前沿问题,将一些食品加工案例与新技术、新理论、新方法及时引入课堂教学。通过课程学习使研究生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能够具备宽广的知识面和广泛的适应能力。鼓励学生跨专业选修课程,强化学术活动、教学实践、产业实践等实践教育,加强工程实践训练,注重实践能力培养。

2.加强与科研机构及企业合作,建设研究生产学研用联合培养平台

我校注重吸纳优质社会资源,积极与科研机构、企业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将研究生培养与科学研究、产业开发、社会服务等工作有效结合,组建产学研用合作攻关团队,共建校企联合研发中心;同时,开放科技创新平台,接受企业的委托开发、技术咨询和科研测试等业务。通过不断加强与科研机构、大中型企业合作,建设研究生联合培养平台,有效地利用社会资源,开展联合培养研究生工作,这样既提高了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又促进了学校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

3.教师到生产企业挂点,积极开展社会服务

学校立足学科特点,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有序开展教师服务生产企业的系列活动,扩大在本学科与行业内的影响力。鼓励教师到企业考察交流,了解产业发展情况,积极开展相关的科技服务社会工作。教师积极参加各级政府组织的科技交流、科普宣传和科研成果对接等活动,为科研成果转化和新项目开展奠定良好基础。教师通过到企业挂点,深入企业了解行业现状,进行需求调研,帮助企业解决技术难题,在实践中寻找科研课题,明确科研方向,也在实践中提升业务水平。特别是针对青年教师,采取传、帮、带形式,由资深教师推荐青年教师到1-2家企业挂点。通过校企合作,重点研究企业提出的生产中遇到的急需解决技术问题和长远发展的课题,共同立项研究,形成科研项目从生成、研发到对接、实施的良性循环。

4.推行产学研用联合培养研究生双导师制

导师是研究生培养中的重要一环,利用校内外优质教育资源,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在与我校建立起合作关系的高校、科研机构或企业中聘请专家、学者或具有工程技术背景和生产实践经验的企业技术人员担任合作导师,建立健全研究生校内外双导师制。校内外导师共同指导研究生,根据课题需要选派博、硕士研究生到境内外高校、科研院所、检验检测机构或企业完成论文阶段的实验,开展相关科研与学术交流,可以使研究生及时了解行业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增强研究生的学习积极性和科研创造性。鼓励进行跨学科、跨专业的联合授课与共同培养,有效发挥各学科、各专业的综合优势,拓宽研究生的知识视野,推进不同学科之间学者的交流与合作。学校内部也实行双导师制,发挥资深教师对青年导师的传、帮、带作用,使青年教师尽快成长。此外,在职攻读专业硕士学位的研究生可结合工作实际,邀请本单位相关领域具有高级职称的专业人士担任第二导师,开展相关的课题研究。

5.引导研究生积极参与科研项目和产业实践

坚持研究生培养工作与参与科研项目相结合,与产业开发相结合,依托科研课题攻关和产业实践培养研究生的创新能力,从而培养出高层次的创新人才。科研训练是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鼓励和吸引研究生进入科技创新平台学习和开展科研实践训练,让研究生主动参与科研开发和产业实践,开拓视野,了解企业实际生产情况,强化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在科研和生产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增强研究生创新意识和理论结合实际的能力。把研究生培养与完成企业的科研项目结合起来,不仅能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也有助于科研项目的开展。此外,注重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要求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进入校企合作建立的基地进行产业实践,完成不少于6个月的实践教学。对部分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采取“订单式”培养,即与企业合作,实行双导师制,按照企业要求培养急需的工程技术人员与管理人员。

6.拓展研究生教育,为行业从业人员提供深造和培训

机会依托学科资源优势,加强产学研用合作,为企业高级管理者和工程技术人员、食品药品监督系统、质量技术监督系统和出入境检验检疫系统等行业相关人员提供深造和培训机会。通过为行业监管人员和企业生产技术人员深造进修提供平台,进一步发展研究生教育;同时可获得最直接的相关科研信息,拓展研究领域和合作空间,也为毕业生提供就业信息。适当加大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的比例,构建起特色鲜明、结构合理、适应地方行业发展需要、符合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规律的培养体系。

三、研究生产学研用结合人才培养新机制

通过研究生产学研用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有效推动了高层次人才培养和科研创新工作,进一步实现高层次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产业实践有机地链接,以人才培养促进企业科技创新和可持续发展。学校与多家境内外高校、科研机构、检验检测机构及企业建立了产学研用合作关系,有效促进了研究生人才培养和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同时也提升了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带动地方经济建设,进一步探索和建立产学研用结合人才培养新机制。

1.发挥区域及学科优势,为研究生产学研用结合培养

奠定基础《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将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以推进国民经济发展和改善民生置于突出地位。我校食品学科围绕服务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和地方食品产业需求,构建一种以闽台合作为平台,以基础理论与技术集成创新为核心,以产业推进的“产学研用”有机结合为重点,注重两岸交流合作培养研究生的特色发展模式。我校食品学科为福建省特色重点学科,现拥有福建省唯一的“食品科学与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和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是国内少数具有培养工学、农学、医学类研究生的单位之一,在省内该领域居领先地位。食品学科所依托的食品工业已成为中国第一大产业,福建大中型食品企业云集,凸显独特的食品工业特点,我校长期以来与大中型食品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科研成果积累使学校能够快速对接企业技术需求,有效服务企业,为开展产学研用合作提供了有利条件。食品学科在繁荣食品工业、促进高层次人才培养、推动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和两岸交流合作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和特色。

2.转变教育理念,加强产学研用合作历炼

良好的师资队伍是实现产学研用合作教育的根本保证,学校加强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力度,逐步建立一支高素质师资队伍。当前较多教师缺少工程实践经验和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即重教学科研、轻实践应用,学校鼓励教师在搞好教学、科研工作的同时,积极参加产业实践和进修深造,加强产学研用合作历炼。要求教师须有6个月以上到生产第一线(科研推广基地、实践教学基地、工厂、企业等)参加与从事专业方向一致或相近的技术和生产工作经历,鼓励和支持专业教师到校外开展联合科研项目攻关。同时,逐步提高教师队伍的国际化水平,采取分批分年度将具有博士学位的年轻教师送到国外高校或科研机构访学研修,使更多的研究生导师具有海外留学和学术交流经历,以增强学科发展后劲,确保教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