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山东高考生物复习练习课件:5_专题5 细胞呼吸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2020课标全国Ⅰ,2,6分)种子贮藏中需要控制呼吸作用以减少有机物的消耗。若作物种子呼吸 作用所利用的物质是淀粉分解产生的葡萄糖,下列关于种子呼吸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若产生的CO2与乙醇的分子数相等,则细胞只进行无氧呼吸 B.若细胞只进行有氧呼吸,则吸收O2的分子数与释放CO2的相等 C.若细胞只进行无氧呼吸且产物是乳酸,则无O2吸收也无CO2释放 D.若细胞同时进行有氧和无氧呼吸,则吸收O2的分子数比释放CO2的多
5.(2018天津理综,5,6分)为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在连通CO2和O2传感器的100 mL锥形瓶中,加入 40 mL活化酵母菌和60 mL葡萄糖培养液,密封后在最适温度下培养。培养液中的O2和CO2相对含 量变化见下图。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t1→t2,酵母菌的有氧呼吸速率不断下降 B.t3时,培养液中葡萄糖的消耗速率比t1时快 C.若降低10 ℃培养,O2相对含量达到稳定所需时间会缩短 D.实验后的培养液滤液加入适量酸性重铬酸钾溶液后变成灰绿色
答案 D 以葡萄糖为呼吸作用的底物时,有氧呼吸过程会产生CO2,不产生乙醇;只进行产乙醇的 无氧呼吸过程中,消耗1分子的葡萄糖会产生2分子的CO2和2分子的乙醇,A正确。若细胞只进行有 氧呼吸,消耗1分子葡萄糖的同时会消耗6分子O2,产生6分子CO2,即吸收O2的分子数与释放CO2的相 等,B正确。若细胞只进行产生乳酸的无氧呼吸,则消耗1分子葡萄糖只产生2分子的乳酸,此过程中 无O2吸收,也无CO2释放,C正确。若细胞同时进行有氧呼吸和产生乙醇的无氧呼吸,则吸收O2的分 子数比释放CO2的少;若细胞同时进行有氧呼吸和产生乳酸的无氧呼吸,则吸收O2的分子数等于释 放CO2的分子数,D错误。
3.(2019课标全国Ⅱ,2,6分)马铃薯块茎储藏不当会出现酸味,这种现象与马铃薯块茎细胞的无氧呼 吸有关。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马铃薯块茎细胞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和葡萄糖 B.马铃薯块茎细胞无氧呼吸产生的乳酸是由丙酮酸转化而来 C.马铃薯块茎细胞无氧呼吸产生丙酮酸的过程不能生成ATP D.马铃薯块茎储藏库中氧气浓度的升高会增加酸味的产生
4.(2018课标全国Ⅲ,5,6分)下列关于生物体中细胞呼吸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植物在黑暗中可进行有氧呼吸也可进行无氧呼吸 B.食物链上传递的能量有一部分通过细胞呼吸散失 C.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产物分别是葡萄糖和乳酸 D.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过程中都可以合成ATP
答案 C 本题主要考查细胞呼吸、光合作用和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的相关知识。影响植物细 胞呼吸方式的主要因素是O2含量,细胞呼吸方式与光照强度无关,黑暗状态下植物可进行有氧呼 吸,也可进行无氧呼吸,A正确;能量在食物链上传递的过程中,一部分能量通过呼吸作用以热能形 式散失,B正确;有氧呼吸的产物有CO2和水,无氧呼吸的产物有乳酸(或CO2和酒精),C错误;植物在 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有ATP合成,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和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均有ATP合成,D 正确。
8.(2016上海单科,15,2分)人骨骼肌内的白肌细胞含少量线粒体,适合无氧呼吸、进行剧烈运动。 白肌细胞内葡萄糖氧化分解的产物有 ( ) ①酒精 ②乳酸 ③CO2 ④H2O ⑤ATP A.①③⑤ B.②④⑤ C.①③④⑤ D.②③④⑤
答案 D 由题意可知,白肌细胞的呼吸方式有无氧呼吸和有氧呼吸两种,因此白肌细胞内葡萄糖 氧化分解的产物有CO2、H2O、ATP、乳酸。
答案 B 癌细胞主要进行无氧呼吸,无氧呼吸产生的ATP较少,对于能量需求量大的癌细胞而言, 需要大量吸收葡萄糖,A正确;无氧呼吸第一阶段会产生少量ATP,而第二阶段丙酮酸转化为乳酸的 过程中不生成ATP,B错误;癌细胞主要进行无氧呼吸,因此其呼吸作用过程中丙酮酸主要在细胞质 基质中被利用,C正确;癌细胞主要在无氧呼吸第一阶段产生NADH,正常细胞在有氧呼吸第一、二 阶段产生NADH,因此消耗等量的葡萄糖,癌细胞呼吸作用产生的NADH比正常细胞少,D正确。
答案 B 本题以细胞呼吸相关知识为载体,考查考生运用所学知识和观点,解释某些生物学问题 的能力;试题以马铃薯块茎变酸为背景,体现了对生命观念素养中的结构与功能观的考查。马铃 薯块茎细胞无氧呼吸的产物只有乳酸,A错误;其无氧呼吸第一阶段产生[H]和丙酮酸,并释放少量 能量合成少量ATP,第二阶段[H]把丙酮酸转化为乳酸,B正确,C错误;氧气浓度升高,对无氧呼吸抑 制作用增强,所以乳酸产生量减少、酸味产生减弱,D错误。
答案 C 本题主要考查酵母菌呼吸方式的相关知识。由题图可知,t1→t2,培养液中O2的下降速率 变慢,说明O2的消耗速率降低,有氧呼吸速率不断下降,A正确;t1→t3,酵母菌产生CO2速率基本不变, 此时间段内,有氧呼吸强度逐渐减弱,无氧呼吸强度逐渐增强,所以在单位时间内要产生等量CO2, 无氧呼吸需消耗更多的葡萄糖,B正确;由题干信息可知,酵母菌在最适温度下培养,若降低10 ℃培 养,则会引起酶的活性降低,从而引起酵母菌有氧呼吸速率变慢,致使培养液中O2相对含量达到稳 定所需时间延长,C错误;因为实验后的培养液滤液中含有酵母菌呼吸产生的酒精,所以滤液加入适 量酸性重铬酸钾溶液后变成灰绿色。
以下为教师用书专用(7—9)
7.(2019浙江4月选考,27,2分)生物利用的能源物质主要是糖类和油脂(脂肪),油脂的氧原子含量较 糖类中的少而氢的含量多。可用一定时间内生物产生CO2的摩尔数与消耗O2的摩尔数的比值来 大致推测细胞呼吸底物的种类。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将果蔬储藏于充满氮气的密闭容器中,上述比值低于1 B.严重的糖尿病患者与其正常时相比,上述比值会降低 C.富含油脂的种子在萌发初期,上述比值低于1 D.某动物以草为食,推测上述比值接近1 答案 A 本题考查糖类、油脂(脂肪)的氧化分解,考查考生根据题干信息进行分析、判断、推 理的能力。题干中的“油脂的氧原子含量较糖类中的少而氢的含量多”是推理本题的关键信息, 考查考生科学思维素养中的演绎与推理要素。将果蔬储藏于充满氮气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厌(无) 氧呼吸,一定时间内果蔬产生CO2的摩尔数大于消耗O2的摩尔数,A错误;严重的糖尿病患者糖代谢 异常,与其正常时相比,严重的糖尿病患者更多地代谢油脂,油脂代谢需要消耗较多的氧气而释放 较少的二氧化碳,因此题述比值会降低,B正确;富含油脂的种子在萌发初期,消耗较多的氧气释放 较少的二氧化碳,题述比值低于1,C正确;某动物以草为食,摄入的多为纤维素(属于糖类),该动物以 糖类代谢为主,推测题述比值接近1,D正确。
方法技巧 酵母菌呼吸类型的判断(以葡萄糖为底物) (1)不消耗O2,释放CO2⇒只进行无氧呼吸; (2)CO2产生量等于O2消耗量⇒只进行有氧呼吸; (3)CO2产生量大于O2消耗量⇒既进行有氧呼吸,又进行无氧呼吸,多余的CO2来自无氧呼吸; (4)酒精产生量小于CO2产生量⇒既进行有氧呼吸,又进行无氧呼吸,多余的CO2来自有氧
1.(2020山东临沂期末,3)下列有关高等动物细胞以葡萄糖为底物进行细胞呼吸过程的叙述,错误的 是( ) A.细胞呼吸作用释放的能量部分存储在ATP中 B.细胞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都会产生[H] C.人在剧烈运动时可通过分解肌糖原释放部分能量 D.若细胞呼吸消耗的O2量等于生成的CO2量,则细胞只进行有氧呼吸
6.(2016北京理综,2,6分)葡萄酒酿制期间,酵母细胞内由ADP转化为ATP的过程 ( ) A.在无氧条件下不能进行 B.只能在线粒体中进行 C.不需要能量的输入 D.需要酶的催化
答案 D 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CO2,在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生成ATP,A错误。无氧呼吸的 第一阶段有ATP生成,无氧呼吸在酵母菌的细胞质基质中进行,B错误。ADP转化成ATP需要能量 的输入和ATP合成酶的催化,C错误,D正确。
2.(2017海南单科,7,2分)下列有关植物细胞呼吸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分生组织细胞的呼吸速率通常比成熟组织细胞的小 B.若细胞既不吸收O2也不放出CO2,说明细胞已停止无氧呼吸 C.适当降低氧浓度可降低果实的有氧呼吸进而减少有机物的消耗 D.利用葡萄糖进行有氧呼吸时,吸收O2与释放CO2的摩尔数不同
考点1 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
1.(2020山东,2,2分)癌细胞即使在氧气供应充足的条件下也主要依赖无氧呼吸产生ATP,这种现象 称为“瓦堡效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瓦堡效应”导致癌细胞需要大量吸收葡萄糖 B.癌细胞中丙酮酸转化为乳酸的过程会生成少量ATP C.癌细胞呼吸作用过程中丙酮酸主要在细胞质基质中被利用 D.消耗等量的葡萄糖,癌细胞呼吸作用产生的NADH比正常细胞少
答案 A 本题以黄化苗的代谢为载体,考查考生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的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 题进行推理、解释并作出正确判断的能力;试题通过对黄化苗与干种子的代谢状态的比较,体现 了科学思维素养中的分析与推断要素和生命观念中的物质与能量观要素。与干种子相比,黄化苗 中自由水含量增多,细胞呼吸强度增强,有机物总量减少,A正确,B、C、D错误。
呼吸,该呼吸方式
在细胞中发生的部位是
,其产物是

(2)从第12 h到胚根长出期间,萌发种子的干物质总量会
,主要原因是 。
(3)胚根长出后,萌发种子的
呼吸速率明显升高。
答案 (1)无氧 细胞质基质 CO2和乙醇 (2)减少 在此期间只有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没有光 合作用合成有机物 (3)有氧
解析 (1)分析题图,第12~24 h期间,种子的O2吸收量很少,却释放很多CO2,表明此阶段呼吸方式主 要为无氧呼吸。豆科植物种子无氧呼吸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产物是酒精和CO2。(2)第12 h到胚 根长出期间,种子不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同时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种子的干物质总量 会下降。(3)胚根长出后,O2吸收明显增多,这说明有氧呼吸速率明显提高。
9.(2014天津理综,2,6分)下图是细胞中糖类合成与分解过程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过程①只在线粒体中进行,过程②只在叶绿体中进行 B.过程①产生的能量全部储存在ATP中 C.过程②产生的(CH2O)中的氧全部来自H2O D.过程①和②中均能产生[H],二者还原的物质不同 答案 D 分析示意图,过程①应为有氧呼吸,它发生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②过程应为光 合作用或化能合成作用,它发生的场所是真核细胞的叶绿体、原核细胞的细胞质或进行化能合成 作用的生物细胞中;过程①产生的能量一部分储存在ATP中,还有一部分以热能的形式散失;过程 ②产生的(CH2O)中的氧全部来自CO2;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都能产生[H],光合作用的 光反应阶段也能产生[H],但过程①产生的[H]用于还原O2,过程②产生的[H]用于还原C3化合物。
易错警示 代谢越旺盛的细胞,呼吸速率越大;无氧呼吸有产生乳酸的无氧呼吸和产生酒精的无 氧呼吸两种,前者既不吸收O2也不放出CO2。
以下为教师用书专用(3) 3.(2014海南单科,26,10分)某豆科植物种子萌发过程中CO2释放和O2吸收速率的变化趋势如图所 示。据图回答问题:
(1)在12~24 h期间,呼吸速率逐渐增强,在此期间呼吸作用的主要方式是
考点2 细胞呼吸的影响因素及应用
1.(2019课标全国Ⅲ,4,6分)若将n粒玉米种子置于黑暗中使其萌发,得到n株黄化苗。那么,与萌发前 的这n粒干种子相比,这些黄化苗的有机物总量和呼吸强度表现为 ( ) A.有机物总量减少,呼吸强度增强 B.有机物总量增加,呼吸强度增强 C.有机物总量减少,呼吸强度减弱 D.有机物总量增加,呼吸强度减弱
答案 C 分生组织细胞的代谢旺盛,呼吸速率通常比成熟组织细胞的大,A错误;若细胞既不吸收 O2也不放出CO2,细胞可能进行产乳酸的无氧呼吸,B错误;影响有氧呼吸的因素有O2浓度和温度等, 适当降低氧浓度可降低果实的有氧呼吸进而减少有机物的消耗,C正确;利用葡萄糖进行有氧呼吸 时,吸收O2与释放CO2的摩尔数相同,D错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