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总复习资源包:第十二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检测试题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2014.福建四地六校联考)读图,回答1~2题:
1.该图能正确表达出的区域特征是( )
A.区域具有一定的面积、形状和边界
B.区域内部特定性质的相对一致
C.区域可划分为下一级区域
D.区域的边界是明确的
2.半干旱地区多是草原牧区,湿润、半湿润地区多是农业区,这反映出地理环境影响着区域的( )
A.发展水平 B.发展方向 C.生活特点
D.发展条件
(2014.潍坊模拟考试)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都是平原,都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但是地理环境存在显著的差异。据此回答3~4题:
3.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种植的农作物不同,形成该种差异的原因是()
A.土壤条件差异
B.水热条件差异
C.灌溉条件差异
D.地形条件差异
4.下列关于松嫩平原自然地理条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A.地势平坦开阔,利于农业机械化的实施,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
B.生长季节长,可以一年两熟到三熟
C.紫色土分布广泛,主要发展水田耕作业,大面积种植水稻
D.受长白山的阻挡,降水量由西向东减少
(2014.浙江湖州八校联考)下图示意我国甲、乙两区域,读图,回答5~6题。
5.关于甲、乙两区域河流特征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甲区域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乙区域以雨水补给为主
B.甲区域以内流河为主,乙区域以外流河为主
C.甲区域以春汛为主,乙区域以夏汛为主
D.甲区域水系呈向心状,乙区域水系呈放射状
6.A、B两地是我国少数民族的聚居地,也是国家重点扶贫地区,制约两地经济发展的共同因素是( )
①多山的地形②干旱的气候③对外联系不便④生产方式落后⑤水资源短缺
A.①②③
B.②③⑤
C.①③④
D.②④⑤
(2014.吉林百强名校考试)某地区与众不同的自然、人文景观被其他地区的人们称为“怪”,陕西和云南就是其中较为突出的代表。云南十八怪:四季服装同穿戴,鲜花四季开不败,山洞能跟仙境赛,过桥米线人人爱……陕西十八怪:面条似腰带,房子半边盖,姑娘不对外,帕帕不装头上戴……据此回答7~9题:
7.云南凭借自身的优势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已逐渐成为我国的花卉产业带,与广东相比,云南发展花卉产业的优势自然条件是( )
A.水源 B.地形 C.气候 D.劳动力
8.在传统的民居中,陕西的房子“半边盖”,而云南却出现底层空置的竹楼,其原因叙述正确的是( )
A.陕西的煤炭资源丰富,废弃的煤井变成了居民的房子
B.云南竹子多,且竹子可以驱蚊防虫
C.陕西人多地少,云南人少地多
D.陕西气候干燥,黄土具有直立性,适宜建窑洞
9.出现云南“过桥米线人人爱”,陕西“面条似腰带”的主要原因是( )
A.云南盛产大米,陕西盛产玉米
B.云南降水丰富,陕西气候干燥
C.居民的饮食习惯不同
D.云南水蚀严重,陕西风沙危害严重
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社会、经济、技术等因素的改变而改变。据此回答10~11题:
10.影响长江中下游平原早期经济发展的因素有( )
①水系发达②土壤黏重③矿产资源缺乏④人均耕地面积少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④
11.今天,长江中下游平原作为全国“粮仓”的地位,逐渐让位于东北平原和华北平原,在全国棉花生产中的地位也比不上新疆和华北平原,主要原因是( )
A.单位面积产量低
B.人均耕地面积少,机械化水平低
C.水资源日益缺乏
D.热量条件不足
下图是我国东部某地区土地利用状况的变化过程示意图。读图回答12~14题:
12.假如图示地区位于长江中下游地区,在阶段1时期,其自然特征不正确的是( )
A.沼泽广布B.地势平坦 C.水热充足 D.土质疏松
13.关于该地区1阶段到3阶段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增大②城市人口增加,乡村人口减少
③该区域出现了城市化现象④农业生产产值下降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14.影响该地区3阶段到4阶段农业结构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①政策②交通运输③劳动力④市场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013.东城区联考)受2013年第11号强台风“海葵”影响,8月7日至8日,上海、浙江大部、江苏南部普降暴雨到大暴雨。由于强台风“海葵”正面登陆,风力大、暴雨强、防御难度大,浙江、上海、江苏、安徽部分地区受灾严重。截至8月9日8时统计,4省市受灾人口超过600万人,倒塌房屋7561间,农作物受灾338.18千公顷。据此回答15~16题:
15.地区救灾办公室能迅速掌握洪水淹没地区情况,所利用的技术手段主要是()
A.地理信息系统 B.全球定位系统
C.遥感技术 D.数字地球
16.在对被洪水围困的市民开展营救行动的过程中,政府相关部门利用的地理信息技术主要是()
①GIS技术②GPS技术③RS技术④“数字地球”技术
A.①④ B.②③ C.③④ D.①②
(2014.江西红色六校联考)棉花遥感识别是棉花种植面积遥感估算的关键,以下是我国北疆地区不同日期棉花光谱信息与其他作物光谱信息的曲线分析图。图中前3个波段为可见光波段(分别为蓝波段、绿波段、红波段),第4波段为近红外波段。读图回答17~18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