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降罐出水含油超标问题分析及预防处理措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沉降罐出水含油超标问题分析及预防处
理措施
摘要:污水含油是否达标也是联合站生产经营管理指标中的一项重要考核项目,在在实际生产中,沉降罐出水含油一旦超标进入污水处理站将会污染滤罐滤料增加污水处理成本直接影响滤后水水质达标。
因此,及时掌握导致沉降罐出水含油超标现象的原因并采取针对性的预防处理措施至关重要。
本文以某联合站为例,就其中沉降罐出水含油超标现象的问题进行了详细分析,并就如何降低沉降罐出水含油量进行了措施研究。
关键词:沉降罐;出水含油超标;治理措施
1沉降罐出水含油高原因分析
1.1三相分离器来液处理能力低
采油区井排来液经来油阀组进入联合站后加入破乳剂,然后分别进入各采油队分离器进行首次分离。
分离器的分离效果和运行状况在集输系统中占据着主要作用。
但是,随着油田开发层系的变化,各区块原油含水、含砂、含气情况均有所变化,三相分离器在现场应用过程中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
其中由于泥砂不断沉积,造成设备的液体有效处理能力大大减少,沉降时间缩短,甚至阻碍液体的正常流动,最终导致联合站上游运行的1#、2#三相分离器分离效果差不能正常运行,出油含水、出气量、出水含油等各项指标均偏离正常值。
具体表现为:
(1)造成水相出水不畅;导致油相出油含水升高,高含水原油进入脱水器对原稳安全生产造成威胁;
(2)液面升高造成气管线跑油;
(3)沉降空间减少,沉降分离时间过短导致出水含油升高;
(4)影响分队计量准确性。
表1 联合站某分离器反冲洗前各项指标
1.2温度因素影响
来油温度低,影响破乳剂的破乳效果造成沉降罐出水含油高:进入冬季以来采油队来油温度偏低,一般在39.8℃,夏季温度在51.2℃,温度相差10 ℃以上;卸油台来油温度低,进入冬季卸油台来油温度一般在38.2℃,主要原因是:罐车拉油途中热量损失;卸油过程中散热损失;卸油罐罐体散热损失。
1.3初始设计因素
因当初设计原因,卸油台来液未经分离器初分离而是与3#分离器的水相出口管线碰头并且大排量直接进入沉降罐,对沉降罐底部沉淀物造成冲击,使水质浑浊,最终导致沉降罐出水含油值升高。
采油队洗井液处理不完善,导致部分含有需高温才能分解的固体悬浮物(聚丙烯酰胺)进入卸油台。
由于聚丙烯酰胺成分的存在造成沉降罐中悬浮颗粒周围附着微细油滴无法进行油水分离。
2优化工艺强化措施降低沉降罐出水含油
2.1对在役分离器加装反冲洗流程
由于联合站使用的三相分离器是多年投用的老式分离器,没有排泥砂流程,为了改善现状,联合站对分离器加装了反冲洗流程(图1、图2)。
在分离器水相出口管线处加装一条热水冲洗管线与卸油泵相连,分离器进行反冲洗时首先导通开式流程,通过卸油台启双泵使水量达到100m3/h,来水从分离器水箱进入沉降段对其底部沉砂进行冲洗,沉积在分离器底部的油泥砂被搅动起来后,顺着液体流动方向从油室进入到出油管段到沉降罐汇集。
图 1 分离器反冲洗前流程图
图2 分离器加装反冲洗流程图
反冲洗流程投运后,每两个月冲洗一次分离器,现在1#2#分离器分离效果良好,出油含水、出气量、出水含油等各项指标基本正常。
表2 1#、2#分离器反冲洗前后数据对比
2.2针对来油温度低的问题我站有针对性的采取了有效的生产管理措施和工艺改造措施
2.2.1优化生产管理措施
(1)积极与采油队协调,提高采油队来液温度现在已达到45℃。
(2)增加二级换热器冷油进油量以此来提高脱水器的流量和温度,利用底部放水到低含水油罐系统来提升低含水油罐的液体温度,结合措施三来最终增加沉降罐的沉降温度。
(3)利用低含水油罐温度高的优势(平均温度62 ℃ ),采取措施有控制的增加沉降罐对低含水油罐溢流量,将每班次收油时间延长,有意识的增加每班次收水200m3,一天两班次收水共计400m3左右来吸收低含水油罐的热量。
每班次
收液作业完毕后将低含水油罐底水通过提升泵小排量打回到沉降罐,以此来提高
沉降罐的沉降温度。
2.2.2工艺改造措施
针对冬季罐车拉油途中散热和卸油过程中散热损失以现有的条件短时间内没
有很好的解决办法,但是可以通过加强保温和加装卸油罐蒸汽伴热系统来提高卸
油罐内液体温度,通过对卸油罐内部加装蒸汽伴热盘管。
伴热系统投运后卸油温
度由原来38.2℃提高到48℃,从而增加了沉降罐的沉降温度,油水密度差扩大,有利于卸油台来液沉降效果的改善。
2.3针对卸油台来液状况影响沉降罐水质采取以下解决方案
(1)稳定卸油台来液量:要求卸油台卸油泵在卸油期间保持连续小排量输油,排量控制在45m3/h左右,减少卸油台来液量对沉降罐底部油泥砂冲击,以降
低水质浑浊度。
(2)降低聚丙烯酰胺含量:经实验此悬浮物比重高,容易沉积在沉降罐底
部并呈悬浮状,加热到85℃以上才能分解,以我们现有的工艺水平还没有条件将
含有该物质的液体加热到实验温度。
首先对每一车废水废液进行PH值检测,对
于不合格的车辆禁止卸油;其次利用该物质比重高的特性,依托沉降罐排污系统
采取外排,将沉降罐底部含有聚丙烯酰胺液体和油泥砂定期排放到注水站的泥浆
池中。
3结语
通过以上措施联合站沉降罐出水含油情况得到了明显改善,一段时期以来联
合站沉降罐出含油一直保持在50 mg/L以下,取得了良好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付小波.影响沉降罐及三相分离器脱水效果的原因分析[J].中国化
工.2014(31):8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