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猫》课件(共52张PPT)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只猫
第三只猫的“可厌”,是从哪些方面来描写的?
是从形态和性情等方面 来写的。“不好看,又 很瘦”“毛被烧脱好几 块”“忧郁”“懒惰”。
芙蓉鸟被害案 1.案发现场情况:
鸟死了一只,一条腿被咬去了,笼板上都是血。
羽毛松散着,好像曾与它的敌人挣扎了许久。
2.犯罪嫌疑人: 丑猫(第三只猫)
3.作案证据
写作特色
❶结构严谨,首尾呼应。
作者围绕养猫叙写了三个故事。三个故事按时间顺序 排列,组成一串家庭养猫的悲剧史:得猫→养猫→亡失→再 得猫→再养猫→再亡失→复得猫→复养猫→复亡失→永不 养猫。情节三起三落,层层推进。文章开头先交代几次养 猫的结局——总是失踪或死亡,总领全文。以“自此,我家 永不养猫”收束全文,呼应开头,结构完整严谨。
防敌人新一轮的进攻。2.我们的所作所
为要和“人民教师”这个称(chēnɡ) 号相称(chèn)。
形近字 蜷( quán)蜷伏
怅(chànɡ)怅然
倦( juàn)疲倦
胀(zhànɡ)膨胀
绻( quǎn)缱绻
伥(chānɡ)为虎作伥
比喻做恶人的帮凶,帮着做坏事。“为”读wèi。
诅( zǔ )诅骂
恿(yǒnɡ)怂恿
丑猫 流浪猫
外貌
性情
在家中的 地位
结局
浑身 黄色
活泼、 全家人都 会爬树、喜爱它 捉鼠
被一个 过路人 捉去了
毛色花白, 并不好看, 又很瘦。烧 脱了好几块 毛之后,样 子更难看了。
忧郁 懒惰
若有若无, 被冤枉、 大家都不 误打、 喜欢,不 流浪而死 大注意它。
精读课文 分析讨论
1.揣摩生动的细节描写。 ①花白的毛,很活泼,常如带着泥土的白雪球似的, 在廊前太阳光里滚来滚去。
2.第二只猫的结局怎么样?大家持什么感情?
这只猫最终亡失了;对 于这只猫的“亡失”, 三妹“很不高兴”,作 者也是“怅然”“愤 恨”“诅骂”。
3.家里人对周家的丫头,不知名的捉去猫的人所持 的态度,说明了什么?
家里人责怪周家的丫头,诅骂不知名的夺去小猫 的人。“周家的丫头”代表着事不关己、漠不关 心的一类人,“不知名的夺去小猫的人”代表着 不顾别人,自私自利的一类人。作者借第二只猫 的失踪事件,表达了对那种不顾别人利益而 自私自利行为的谴责与鞭挞。
背景链接
本文选自《郑振铎选集》上册(福建人民出版 社1984年版)。《猫》写于1925年。作者当时在上 海,受五四运动“科学、民主、博爱”思潮的影响, 与茅盾、叶圣陶等人发起成立了“文学研究会”, 积极参加革命活动。作者在这一时期的作品中,表 现了新思想、新观念,表达了对弱小、无辜者的同 情,对专制霸道者的谴责,弘扬了公正、民主、博 爱的思想。
1.用一句话概括全文内容,并说出哪些内容是详写, 哪些内容是略写。
写我家三次养猫的经历。详写了 第三只猫的故事,略写了第一只 猫和第二只猫的故事。
2.一个爱猫的家庭最终“永不养猫”,期间发 生了什么事?请简单概括。
第一只猫很讨人喜欢,可有一天却病死了。第二只 猫比第一只更活泼,可某日又被路人捉走了。后来, 一只可怜的小猫闯进了全家的生活,“我”误认为 小猫偷吃了家里的芙蓉鸟,用木棒打了它,它死在 了邻家的屋脊上。“我”的良心受到了谴责,所以, 此后“我”家永不养猫。
写作特色
❷抓住特征,描写生动。
本文的一个突出的特点是描写生动,无论是猫的各种形 态,还是一家人的喜怒哀乐,都跃然纸上。文中的三只猫,各 有各的特点,令人难忘。第一只猫天真活泼,常在太阳里滚来 滚去。第二只猫更有趣,更活泼生动,不仅乱跑、爬树,还扑 蝴蝶。第三只猫则忧郁、懒惰,不讨人喜欢。通过描写,这三 只猫栩栩如生地出现在读者面前,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小猫 的外貌。“滚来滚去”的动作用得准确,与 “白雪球”相照应,更显出猫的活泼可爱。
②三妹常常地,取了一条红带,或一根绳子,在它 面前来回地拖摇着,它便扑过来抢,又扑过去抢。
动作描写,“扑”“抢” 写出了小猫玩耍时的可 爱样子,表现了小猫的 活泼好动。
③它在园中乱跑,又会爬树,有时蝴蝶安详地飞过 时,它也会扑过去捉。它似乎太活泼了,一点儿也 不怕生人,有时由树上跃到墙上,又跑到街上,在 那里晒太阳。
• 鼓动:侧重于指用语言或文字等激发人们的情绪,使之
行动起来,是中性词。多用于褒义。
• 叮嘱:着重于“叮”,再三嘱咐,叮咛,语气较重。
• 嘱咐:含告诫劝勉语气,不带强制性,语气较委婉。
初读课文 自主学习
请同学们听读课文,看看作者是怎样写三次养猫的经 历的,并在课本上做好批注,体会文章蕴含的人生哲 理。
第一只猫:快乐→酸辛、难过 第二只猫:愉快→怅然、愤恨 第三只猫:厌恶→难过、自责
4.为什么“我”对第三只猫的死亡比前两只猫的亡 失更“难过得多”?
因为第三只猫的死责任在我。我主观臆断,断定鸟 是它咬死的,暴怒之下我用木棒打它,它受到冤苦 无处辩诉,最后死在邻家屋檐上。我认为是我把它 害死的,而且这个过失是无法弥补的。
【自由讨论】 在生活中,你是否也曾经错怪过别人或 被人误解呢?把事情的经过说给其他同 学听听,并和同学们讨论一下,怎样才 能减少彼此之间的误解?
课堂小结
概括主题
本文主要写了“我”家先后养的三只猫的故事,表 现了“我”因冤枉棒打第三只猫的伤心与自责,同时告 诉人们做任何事情都要实事求是,决不可主观臆断。此 外,作者身上还表现出一个知识分子严于律己、勇于剖 析自己的可贵精神。
1.划分文章层次。 2.画出文中描写猫的语句。 3.标记出有疑问的地方,在旁边批注问题。
初读课文 划分层次
第一部分 (1-2):
叙述“我”家养第一只猫的故事。
第二部分 (3-14):
第三部分 (15-34):
叙述“我”家养第二只猫的故事。 叙述“我”家养第三只猫的故事。
初读课文 自主探究
朗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精读课文 分析讨论
第一只猫
1.作者从哪两个时间段来写第一只猫的形态?
从“刚来的时候”和“后来”两个时间段来写。
(1)自身的形态:刚来时“花白的毛,很活 泼 …… 白 雪 球 似 的 ” ; 后 来 “ 光 泽 的 毛 也 污 涩 了”“毫无生意”“懒惰”“郁闷”。(2)逗着 玩的形态:刚来时“滚来滚去”“扑过来抢,又扑 过去抢”;后来“不肯出来”“不理会”。
读读写写
逗引、逗留
必记字词
用于细长柔软的东西,如 “一缕青丝”“几缕炊烟”。
• 靠着,如“倚树而立”。 • 仗恃,如“倚势欺人”。 • 偏,如“不偏不倚”。

缕 • 荒谬不合理, 如“狂妄”。



消耗( 胡乱,如“胆
大妄为”。
hào

忧郁
懒惰( duò )注意左边 怂恿(sǒnɡ yǒnɡ)
安详(xiánɡ)是“讠” 乞丐( ɡài )
新课导入
猫,是一种温顺、活泼乖巧,被许多人所喜爱 的动物。可是,著名作家郑振铎(duó)却见不得 猫,甚至再也养不得猫。这是为什么呢?下面就让 我们一起走进《猫》,去寻找谜底吧。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16 猫
教学目录
01 学习目标 02 必备知识 03 必记字词 04 初读课文
05 精读课文 06 课堂小结
反义词:开朗
忧伤愁闷。
不一定是坏事。
鼓动别人去做某事。
可形容举止、神态等。
从容不迫,稳重。 近义词:担惊受怕 形容十分担心或害怕。
畏罪潜逃 害怕定罪判刑而偷偷逃走。
可形容动物或人。
蜷伏 凝望
弯着身体卧着。
近义词:凝视
目不转睛地看,注目远望。
• 怂恿:侧重于指用言语从旁劝诱别人做某事,用于贬义、
非贬义都常见。
2.本文重点写第三次养猫的故事,那么写前两只猫 的故事的部分是否可以删去?为什么?
不能。三次养猫的故事是层层推进的,写 前两只猫是为详写第三只猫做铺垫,也是 为了与第三只猫形成鲜明的对比。第三只 猫的命运在前两只猫的烘托、对比下更显 悲惨,从而使主题表达更加鲜明。
3.三只猫分别带给作者怎样的感受?三只猫遭遇不 幸后作者的情感有怎样的发展变化?
难过、自责、内疚
(2)在这个冤案中,“我”错在哪里?从反思中说
明“我”是一个怎样的人?
知错就改
严于自省
勇于承担责任 同情弱者
小结
作者笔下的三只猫,特点不同,命运各异:
来历
外貌
性情
在家中 的地位
结局
第一次:从隔壁 花白的毛, 花白猫 要来的 如带着泥土 很活泼 很受喜爱 病死
的白雪球
来历 第二次: 从舅舅 小黄猫 家要的 第三次:
组( zǔ )组织

涌(yǒnɡ)汹涌
沮( jǔ )沮丧
勇(yǒnɡ)勇敢
详( xiánɡ)安详 祥( xiánɡ)吉祥
衔( xián )衔着 街( jiē )街道
【串句记忆法】
他看着母亲安详(xiánɡ)的
面容,心中默念着:希望您今
后能吉祥( xiánɡ)安康。
词语集注
忧郁 怂恿 安详 提心吊胆
预警
怅然(chànɡ) 蜷伏(quán) 叮嘱
再三嘱咐
惩戒(chénɡ) 冤枉 金丝雀的别称。 芙蓉鸟 污涩( sè ) 诅骂( zǔ )
悲楚
断语
虐待( nüè)
妄下断语
畏罪潜逃( qián)
红绫( línɡ ) 只有qián 相称(chèn) 一个读音。
多音字
字音巧记:用于“提防”“提溜”时读dī,其他时候读tí。
对黄鸟似乎特别注意,常常跳在桌上,
①案发前的表现: 对鸟笼凝望着。
躺在露台板上晒太阳,态度很安详,
②案发后的表现:嘴里好像还在吃着什么。
4.对犯罪嫌疑人的惩罚方式: 拿起楼门旁倚着的一根木
5.真凶: 黑猫 6.案件定性: 冤案
棒,追过去打了一下,还 以为惩戒得不够。
7.案件反思:
(1)在知道案件的真相后, “我”的心情是怎样的?
第一只猫最终病死了。作者先交代的 “不知怎地忽然消瘦了,也不肯吃东 西”就已经埋下伏笔。对于这只猫的 病死,三妹“很难过”,“我”心里 也感着一缕的酸辛。
第二只猫
1.第二只猫的“更有趣,更活泼”,是从哪些方面
来表现的?
从性情和本领等方面来表现的。 “园中乱跑”“不怕生 人”“有时由树上跃到墙上, 又跑到街上”写它的性情; “会爬树”“捉蝴蝶”“会捉 鼠”写它的本领。
我心里十分难过,真的,我的良心受伤了,我没有
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冤枉了一只不能说话辩诉
的动物。
对第三只小猫亡失 的愧疚、难过之情
我永无改正我的过失的机会了!
自此,我家永不养猫。
强烈的痛苦、深深 的自责和遗憾之情。
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 我的虐待,都是针,刺我良心的针!
运用比喻修辞,将原来对猫的“暴怒”“虐 待”比作刺“我” 的良心的针,生动形象地 表达了“我” 发现真相后内心的悔恨。
动作描写,一系列行为充分 体现了第二只猫“更有趣、 更活泼’,字里行间流露出我 们对小猫的喜爱之情。
④饭后的娱乐,是看它在爬树,隐身在阳光隐约里 的绿叶中,好像在等待着要捕捉什么似的。把它捉 了下来,又极快地爬上去了。
小猫爬树的细节,表现了 小猫的活泼和它给“我” 带来的乐趣,也表现了我 对小猫的喜爱。
( tí )提心吊胆 提 ( dī )提防
( chèn )相称 称
( chēnɡ)称号
字音巧记:意为“适合、相当、配得上”时读chèn,如
“称心”“称职”等;其他情况读chēnɡ。
( zhá)挣扎 【串句记忆法】 1.战场上,指挥官提
扎 ( zā )包扎 ( zhā)驻扎
(tí )醒战士们要保持警惕,提(dī)
5.作者借这个故事,想要告诉我们什么人生哲理?
①凡事不能单凭印象,主观臆 断,更重要的是弄清事实真相; ②对人对事不存偏见、私心, 要宽容、仁爱,要同情弱小者。
【想一想】 请同学们设想一下,如果养第二只小 黄猫时家中也养了一对黄色芙蓉鸟, 鸟也被吃了,“我” 会怎么想、怎 么做?请你以第一人称来叙述。
07 积累拓展
学习目标
1. 了解作者及其作品;了解“我”家三次养猫经 历中的情感波澜,理清文章的结构。(重点)
2. 概括并比较三只猫的不同特点和命运,揣摩文 中生动的细节描写。(难点)
3. 体会作者同情弱小、勇于自省的精神;学会关 爱动物,珍视生命。(重点)
必备知识
郑振铎(1898—1958),笔名西谛,福 建长乐人。作家、文学史家、翻译家。郑振 铎一生的贡献是多方面的,在文学创作、翻 译、文物保护等方面都有极为突出的贡献。 主要著作有《取火者的逮捕》《中国文学论 集》《中国俗文学史》等。
2.家里的人对第一只猫的态度怎么样?从哪些细 节描写可以看出来?
家里人都很喜欢这只猫。 如“三妹常常地,取了一条红带,或一根绳子, 在它面前来回地拖摇着”,作者则是“坐在藤 椅上看着他们,可以微笑着消耗过一二小时的 光阴”“心上感着生命的新鲜与快乐”。
3.第一只猫的结局怎么样? 家里人的态度是怎样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