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防技术要求 (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消防工程技术要求
一、消火栓系统
1116.6.1 本工程高层住宅及地下车库内设室内消火栓系统,该系统由消防泵房内室内消火栓泵、屋顶消防水箱和消防水泵接合器联合供水。
6.6.2 四层及以下采用减压稳压型消火栓,栓后压力为0.30MPa。
6.6.3 消防水泵应保证在火警后30s内启动,消防水泵与动力机械应直接连接。
6.6.4 消火栓栓口离地面高度为1.10m。
6.6.5 每个消火栓处均应设直接启动消防水泵的按钮,并应有保护消防按钮的措施。
6.6.6 消防竖管和消火栓的布置应保证同层任何部位有两个消火栓的水枪充实水柱同时到达,消火栓的水枪充实水柱不应小于10m。
6.6.7 消火栓应设在明显易于取用的地点,装修时应作明显红色标志,且应标注“消火栓”的字样,不得隐藏和伪装。
6.6.8 消火栓处启泵按钮启动任一台消火栓加压泵,消火栓加压泵启动后,水泵运转信号反馈至消防中心及消火栓处,消火栓指示灯闪亮。
消火栓加压泵也可在消防中心和消防泵房中手动控制起泵。
消防结束后手动停泵。
2226.5.1 室外消火栓用水由室外环状供水管供给。
6.5.2 室外消防管道及设备的布置要求:室外消火栓应沿建筑均匀布置, 消火栓距建筑外墙的距离不小于 5.00m,并不大于40m;距路边的距离不大于2.00m,间距不大于120m。
室外消火栓采用地上式消火栓,有1个DN100和2个DN65的栓口。
室外消火栓布置另见室外管线施工图设计。
二、自动喷淋系统
1116.7.1 设置位置:本工程在地下车库及高层住宅底部储藏层等处,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6.7.2 系统位置:地下车库采用预作用系统,高层住宅底部储藏层采用湿式系统。
6.7.3 自喷系统均由消防泵房内自喷泵、屋顶消防水箱和水泵接合器联合供水。
水泵接合器采用两组DN150地下式。
预作用系统:
a. 火灾发生区的探测器动作,向控制箱输入信号,控制箱向消防控制中心发出报警信号,同时打开预作用报警阀处的电磁阀,开启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给水加压泵和管网系统末端快速放气阀前的电动阀门,向管网供水和排除管网内的空气,保证系统及时冲水进行灭火。
b. 水泵房和消防控制中心还设有手动开启和手动关闭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加压泵的装置。
c. 无火灾发生时,管网内充有0.03~0.05MPa的低压空气。
预作用报警阀配套一台小型空气压缩机和空气自动控制装置。
如管网气压小于0.03MPa时,空气压缩机开启并向管内重启;当压力达到0.05MPa时,空气压缩机停止工作。
如管网出现大量泄气或破损时,空气压缩机的工作不能保证管网气压在规定范围内,则预作用报警阀的低气压检测开关向消防控制中心发出故障报警,提示管理人员维修检测。
b. 各层水流指示器、电触点信号阀和湿式报警阀动作,均应向消防控制中心发出声光信号。
c. 报警阀前后的电触点信号阀动作,均应向消防控制中心发出声光信号。
6.8.6地下车库内每个防火分区设2组预作用报警阀组,每个报警阀控制的喷头数不超过800个。
报警阀后管道体积小于3m³。
充水时间不超过2分钟。
6.8.7 预作用报警阀前后均设信号闸阀,水流指示器前设信号闸阀。
在每层每个防火分区均设水流指示器和电触点信号阀。
6.8.8 报警阀距地面的安装高度为1.2m,安装报警阀的部位应有排水设施。
6.8.9 每个报警阀组控制的最不利点喷头处,设末端试水装置,其他防火分区、楼层均设置DN25的试水阀。
末端试水装置和试水阀够能力的排水设施。
短立管及末端试水装置的连接管,其管径不应小于25mm。
6.8.10 水力警铃的工作压力不小于0.05MPa,并应设在有人值班的地方,与报警阀连接的管道管径为DN20mm,总长度不大于20m。
6.8.11 直立型喷头溅水盘与顶板的距离,不应小于75mm,不应大于150mm。
6.8.12 在系统的最高点及易存气的地方设置电动阀与自动排气阀。
6.8.13 水平安装的管道宜有坡度,并应坡向泄水阀。
充水管道的坡度不宜小于2‰,准工作状态不充水管道的坡度不宜小于4‰。
6.8.14 每种喷头的备用量不应小于同类型喷头总数的1%,且不得小于10只。
6.8.15 喷头布置:图中所注喷头间距如与其他工种发生矛盾或装修中须改变喷头位置时,必须满足下列条件:a. 车库内喷头之间距离不大于3.4m(矩形布置长边<3.6m),不小于2.4m,喷头与墙边之间距离不大于1.7m,不小于0.6m;其他地方喷头之间距离不大于3.6m(矩形布置长边<4.0m),不小于 2.4m,喷头与墙边之间距离不大于1.8m,不小于0.6m。
b. 喷头距灯具或风口距离不得小于0.6m。
c. 当梁、通风管道、成排布置的管道、桥架等障碍物的宽度大于1.2m时,其下方应增设喷头。
增设喷头的上方如有缝隙时应设集热板。
车库内风管下和风管两侧加设的喷头采用下垂型喷头,风管两侧加设的喷头
装集热板,其面积应≥0.12m。
6.9 所有消防泵均设自动巡检控制功能:因消防泵在无火灾报警信号时只是处于准备状态,为了保证消防水泵的工作状态良好,由控制柜内可编程控制器(PLC)实时控制功能对消防主泵进行定时巡检。
设定状态使消防泵1~30天(运行周期可设定)以300r/min的低速运转一次(功耗约为泵额定功率的1%),一次运转时间为5~15min。
逐台自动开启消防水泵检查其运行情况,以使消防水泵的故障得到及时处理,从而保证收到火灾信号时消防水泵能及时地无故障运行。
6.10 手提式灭火器
6.10.1 本工程各处均设建筑灭火器。
灭火器应设在位置明显和便于取用的地点,不得影响安全疏散,并不得设在超出其使用温度范围的地点。
6.10.2 灭火器的摆放应稳固,其标牌应朝外。
灭火器箱不得上锁。
6.10.3 设置参数:
表格
6.11 气体灭火系统设置位置:地下变配电室采用七氟丙烷柜式(无管网)预制气体灭火系统。
6.11.2 设置参数:七氟丙烷预制气体系统灭火设计浓度9%,设计喷放时间不应大于10s,灭火浸渍时间10min。
同一防护区的预制灭火系统装置多于1台时,必须能同时启动,其动作响应时差不得大于2s。
6.11.3 防护区设置泄压口,位于防护区净高的2/3以上,喷放灭火剂前,防护区内除泄压口外的开口应能自动关闭。
6.11.4 火警发生时,火灾探测器动作,柜式(无管网)预制气体
灭火装置直接向防护区内喷放灭火剂进行灭火。
6.11.5 操作与使用:a. 自动控制:在防护区无人时,将自动灭火控制器内控制方式转换开关拨到"动"位置,灭火系统处于自动控制状态。
当防护区第一路探测器发出火灾信号时,发出警报,指示火灾发生的部位,提醒工作人员注意;当第二路探测器亦发出火灾信号后,自动灭火控制器开始进入延时阶段,同时发出联动指令,关闭联动设备及保护区内除应急照明外的所有电源。
自动延时30秒(可调)后向控制火灾区的驱动瓶发出灭火指令,打开驱动瓶容器阀,然后瓶内氮气打开相应的七氟丙烷气瓶,向失火区进行灭火作业。
b. 电气手动控制:在防护区有人工作或值班时,将自动灭火控制器内控制方式转换开关拨到"手动"位置,灭火系统即处于手动控制状态。
当防护区发生火情,可按下自动灭火控制器内手动启动按钮,或启动设在防护区门外的紧急启动按钮,即可按上述程序启动灭火系统,实施灭火。
在自动控制状态,仍可实现电气手动控制。
电气手动控制实施前前防护区内人员必须全部撤离。
c. 机械应急手动控制:当防护区发生火情,但由于电源发生故障或自动探测系统、控制系统失灵不能执行灭火指令时,在七氟丙烷储瓶间内直接打开七氟丙烷储存瓶,即可释放七氟丙烷灭火剂,实施灭火。
应急手动控制时,必须提前关闭影响灭火效果的设备,内直接打开七氟丙烷储存瓶,即可释放七氟丙烷灭火剂,实施灭火。
d. 当发生火灾警报,在延迟时间内发现不需要启动灭火系统进行灭火的情况时,可按下自动灭火控制器上或手动控制盒内的紧急停止按钮,即可阻止灭火指令的发出,停止系统灭火程序。
e. 火灾后,保护区两
端大门应及时关闭,以免影响灭火效果。
6.11.6施工及验收:
a. 本系统应严格按《气体灭火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3-2007、《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66-2007和经消防主管部门认可的设计和施工图施工及验收。
未尽事宜严格按照《气体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370—2005及《气体灭火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3-2007执行。
管材及链接要求管道敷设:1.2 消火栓及自动喷洒管均采用内外壁热镀锌钢管,DN≤80mm为丝接;DN>80mm沟槽式连接。
管材压力等级为1.6MPa。
压力试验室内消火栓试验压力:1.4MPa;自喷淋系统试验压力:1.4MPa。
4.3 室内消火栓系统安装完成后应取屋顶水箱间内试验消火栓和首层取两处消火栓做试射试验,达到设计要求为合格。
4.4 系统安装完毕应进行水压严密性试验,应在水压强度试验和管网冲洗合格后进行。
试验压力为设计工作压力,稳压24h,无渗漏为合格。
4.6 水箱、水池做满水试验,静置24h,无渗漏为合格。
5、管道防腐和保温
5.1 在涂刷底漆前,应清除表面的灰尘、污垢、锈斑及焊渣等物。
涂刷油漆厚度均匀,不得有脱皮、起泡、流淌和漏涂等现象。
5.2 埋地镀锌钢管在外壁刷冷底子油一道、石油沥青两道外加保护层(三油两布),明装镀锌钢管刷银粉两道;不锈钢管埋地敷设时应在管外加防护套管。
埋地铸铁管在管外壁刷冷底子油一遍、石油沥青两道。
金属管道支架除锈后刷樟丹两道,灰色调和漆两道。
5.4 管道井及地下车
库内的给水管、消火栓管网、自喷干管(水泵房出水至预作用报警阀前管网)及设在不采暖并有外窗的房间内的给水管和消防管做防冻保温。
除防冻保温以外的所有给水管做防结露保温。
室外裸露管道采用电伴热保温。
5.5 管道防冻保温材料采用50mm超细玻璃棉,外缠玻璃丝布绑扎,外刷两道调和漆;防结露做法:30mm超细玻璃棉,外缠玻璃丝布绑扎,5.6 保温应在水压试验合格,完成除锈防腐处理后进行。
外刷两道调和漆。
消防电气:
八、火灾自动报警及消防联动系统、漏电火灾报警系统 1. 保护等级及系统组成:本工程为二类防火建筑。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保护等级按二级设置,系统包括: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消防联动控制系统;火灾应急广播系统;消防专用电话系统;电梯运行监视控制系统;应急照明控制及消防系统接地。
2. 消防控制室:消防控制室设于车库内,有直通室外的出口,其入口处设置明显的标志。
消防控制室内设有火灾报警控制器、消防联动控制台、应急广播设备、消防广播设备、消防专用电话总机、电梯运行监控盘及中央电脑、CRT显示器、打印机、UPS电源设备等。
消防控制室内设有直接报警的外线电话。
单体仅设区域显示器。
3. 本工程为集中报警系统,在设备间等场所设置感烟探测器,车库设置感温探测器,防火卷帘两侧设感温、感烟探测器组合;探测器的设置应满足《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50116-98的要求。
消火栓内设置消火栓按钮,每个防火分区设置手动报警按钮。
报警控制器可接受探测器的报警信号及消火栓按钮、
手动报警按钮、水流指示器、预作用报警阀的动作信号;显示火灾报警、故障报警部位;显示保护对象的重点部位、疏散通道及消防设备所在位置的平面图;显示系统供电电源的工作状态。
4. 消防控制室内设置联动控制设备,其控制方式分为自动/手动控制、手动硬线直接控制,通过联动设备可实现对消火栓系统、自动喷淋系统、防排烟系统、防火卷帘门、火灾应急照明等的监视和控制。
(1)消火栓系统的监视和控制:控制消防水泵的启停;显示消防泵的运行和故障状态;显示消防泵的电源状态;显示启泵按纽的位置;显示消防水箱的水位;消火栓按纽可直接启动消防泵。
(2)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监视和控制:车库内设预作用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平时由压力开关自动控制空压机起停,维持管网压力;火灾探测器报警后,由火灾自动报警控制器打开排气电动阀排气,同时打开预作用阀组的电磁阀,连锁开可以在消防启预作用报警阀向配水管网充水,系统变为湿式系统。
喷头受热破裂后喷水灭火;住宅内设湿式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自喷泵控制室联控台上及水泵房内进行自动/手动启、停控制。
消防控制室具有启动控制优先权。
自喷泵的启动、停止运行信号、故障信号、显示喷淋泵的电源状态;显示水流指示器、湿式报警阀的工作状态送至消防控制室,在联控台上显示。
(3)变配电室及柴油发电机房气体灭火系统的监视和控制:在变配电室及柴油发电机房内设置七氟丙烷无管网灭火系统,消防控制室对气体灭火系统进行监视和控制:显示系统的手动、自动工作状态;在报警、喷射各阶段,控制室应有相应的声、光警报信号,并能手动切除声响信号;在延时阶段,应自动关闭
防火门、窗,停止通风系统,关闭有关部位防火阀;显示气体灭火系统防护区的报警、喷射及防火门、通风等设备的状态。
气体灭火装置由专业公司安装调试。
(3)防排烟系统的监视和控制:地下车库各防烟分区内各设有一套排风兼排烟合用系统。
各系统的风机平时低速运行,作排风用火警时高速运行,作排烟用。
当发生火灾时,探测器报警信号送至消防控制室。
信号经确认后,可由报警控制器自动启动该系统的排烟风机。
当火灾温度超过280°C时,排烟管道上的排烟防火阀熔丝熔断,关闭阀门,同时联锁关闭该系统的排烟风机。
所有排烟风机均可在消防控制室和现场进行自动/手动控制启停。
排烟机的运行状态及故障信号送至消防控制室显示。
(4)防火卷帘的监视和控制:疏散通道上的防火卷帘,当感烟探测器动作后,卷帘下降至地面1.8米;感温探测器动作后,卷帘下降到底。
用于防火分隔的防火卷帘,火灾探测器动作后,卷帘下降到底。
火灾探测器的报警信号及防火卷帘的关闭信号送至控制室。
卷帘门两侧亦设有手动控制按钮,并有防误操作措施。
(6)电梯的监视和控制:正常情况下监视电梯的运行状态:正常、故障、上下及所处楼层位置。
火灾时强制所有电梯返回一层,正常电梯停止运行,消防电梯处于待命状态,并通过电梯对讲,说明原因。
(7)火灾确认后,切断有关部位的非消防电源,并接通警报装置及火灾应急照明灯和疏散标志等。
5.火灾时配电系统非消防电源切和疏散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灯控制系统:当任一防火分区的两个及以上火灾探测器同时报警或其它的两个报警单元同时动作(水流指示器+火灾探测器,水流指示器+手动报警按钮,手动报警按钮+火
灾探测器),消防控制室接收其信号后应并由消防控制室接收各联动设备的反馈信号,切断本区及相关区非消防电源,接通火灾事故照明灯和疏散指示灯(相关区为相邻防火分区); 6.消防电话系统在消防控制室设置消防专用电话总机,消防水泵房、变配电室、送风排烟机房、主要通风和空调机房等处设置消防电话分机;手动报警按钮处设置电话塞孔;消防控制室设置直接报警的外线电话。
7.火灾应急广播在消防控制室设置火灾应急广播设备,采用定压输出,火灾应急广播按防火分区分路,每个防火分区分为一路。
在车库走道、大厅、前室等公共场所设置火灾应急广播扬声器,火灾发生时,消防控制室根据火情,自动或手动进行消防广播,及时指挥、疏导人员撤离火灾现场。
播放疏散指令的控制程序按《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50116-98的要求。
应设置火灾应急广播备用扩音机,其容量不应小于火灾时需同时广播的范围内火灾应急广播扬声器最大容量总和的1.5倍。
8.消防电源及接地
消防用电设备采用专用回路双回路供电,末端切换,并配备UPS做备用电源。
系统利用车库联合接地体,接地电阻为1.0欧姆,设单独引下线,引下线采用BV-25穿硬质塑料管保护。
9.线路选型及敷设方式
传输干线采用封闭分槽式金属线槽在顶板下明敷设,支线采用穿钢管保护暗敷于不燃烧体的结构层内,且保护厚度不小于30mm,由顶板接线盒至消防设备线路穿金属耐火波纹管。
信号干线选用NH-RVV-2x1.0,电源干线选用NH-BV-2x4,电源支线选用
NH-BV-2x1.5,电话线选用NH-RVB-2x0.5,广播线选用NH-RVV-2x1.5。
10.应急照明控制
应急照明采用专用回路双电源供电,末端切换,系统干线采用耐火电缆在金属防火电缆桥架内明敷设;支线采用耐火导线穿钢管保护暗敷于不燃烧体的结构层内,且保护厚度不小于30mm,由顶板接线盒至消防设备线路穿金属耐火波纹管。
11.漏电火灾报警系统
1.高层建筑、车库内火灾危险性大、人员密集等场所宜设置漏电火灾报警系统。
2.漏电火灾报警系统应具有下列功能:(1)探测漏电流等信号,发出声光信号报警,准确报出故障线路地址,监视故障点的变化。
(2)储存各种故障和操作试验信号,信号存储时间不应少于12个月。
(3)切断非消防负荷漏电线路上的电源,并显示其状态。
(4)显示系统电源状态。
(5)具有温度检测功能。
12.火灾时,门禁系统能集中或从内部手动解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