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学年第一学期中职语文期中试卷及参考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学年第一学期
中职《语文》期中试卷
姓名班级学号得分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D B C B D D A B C A
1、依次填入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1)这里生生不息地抗争。
(2)近百年来这种奋斗无一例外地受到。
(3)期望冥冥之中不朽的中国魂永远延绵。
A.爆发阻扼志诚
B.暴发阻遏至诚
C 暴发阻遏志诚
D 爆发阻扼至诚
2 、下列语句加点虚词错误的一项是()
A 或者说,北大人的校园观念既是
..现实的存在,也是
..历史的和精神的存在。
B 北大学生以最高分录取,常常
..带来了优越感和才子气。
C 轰然而至的雷电袭击着这座校园,花木为.风雨所.摧折。
D 它不同于父母的繁衍后代,但较那种繁衍更.为神妙,且.不朽。
3 、对下列句子修辞手法说明错误的一项是()
A 燕园其实不大,未名不过一勺水。
(夸张,极言未名湖之小)
B 一个预示着解放的早春降临了,万物因严冬的解冻而萌动。
(比喻严酷的政治环境)
C也许即在此时,忧患与我们同在,我们背上了沉重的人生十字架。
(拟人,指罪恶感)
D 一种眼前的柔美与历史的雄健的合成;一种朝朝夕夕的弦诵之声与岁岁年年的奋斗呐喊
的合成;一种勤奋的充实自身与热情的参与意识的合成;这校园的魅力多半产生于上述哪些复合丰富的精神气质的合成。
(“一种……与……的合成”三次出现,构成排比)
4 、依次填入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①有这么一个规律,在所有第三世界发展中的国家中,工业和农业是互相、互相支
援的两大国民经济部门。
②你别看他穿得邋黧邋遢的,和他交往久了,你就会发现其实他是个蛮有的人。
③过年了,孩子们都非常喜欢到“七大姑、八大姨”什么的家里去、真是快乐的很。
A、依赖品味作客
B、依赖品位做客
C、依靠品位作客
D、依靠品味做客
5、依次填人横线上的关联词正确的一项是()
①风雨这么大,我是来看你了。
②风雨再大,我是会来看你的。
③风雨多么大,我是会来看你的。
A 尽管还即使也虽然还
B 尽管还不管都即使也
C 虽然还即使也无论也
D 虽然还即使也无论都
6、下列句中加划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 他的发言,头绪纷繁,逻辑混乱,听来听去,始终叫人不可理喻。
B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居住条件大为改善,一进客厅家徒四壁,明亮宽敞。
C 集合哨已经响了,他还在七手八脚地收拾行李。
D 这篇文章写的太美了,但其中的妙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一时半刻难以说清楚。
7、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不管酷暑还是严寒,我每次向他借书,他总是不顾年老体衰,亲自跑进小书房,爬上凳子寻找。
B 为了预防大灾之后不出现大的疫情,卫生防疫部门采取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措施。
C 国务院办公下发通知,明确要求从2008年6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禁止销售、使用、
生产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超薄塑料购物袋。
D 几经周折,派出所终于查到这台手提电脑的失主是光明造纸厂的一个会计丢的。
8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 小红说:“我想先回家了,我肚子饿了。
”
B “我想先回家了,”小红说:“我肚子饿了。
”
C 小红说她肚子饿了,想先回家。
D 小红借口“肚子饿了”,要“先回家”
9、下面四组句子,表达的意思不相同的一组是()
A ①西湖的风景好迷人啊! ②西湖的风景好不迷人啊!
B ①我好容易才在小巷中找到这家面馆②我好不容易才在小巷中找到这家面馆
C ①饭店卖的饭,四两和二两一样多②饭馆卖的饭,二两和四两一样多
D ①难道能够说他的行为符合公平竞争的运动精神吗?
②不能否认他的行为不符合公平竞争的运动精神。
10、填入横线处与上文衔接最贴切的一项是()
人,即使活到八九十岁,有母亲便可以多少还有点孩子气。
有母亲的人,心里是安定的。
A 失了慈母虽然还有色有香,便像花插在瓶子里,却失去了根
B 失了慈母便像花插在瓶子里,虽然还有色有香,却失去了根
C 失了慈母便像失去了根的花插在瓶子,里虽然还有色有香
D 失了慈母便像花插在瓶子里,却失去了根,虽然还有色有香
二、名句积累与文学常识填空(10分)
11、谁言寸草心,__________________。
(《游子吟》孟郊)
12、_____________________,后天下之乐而乐。
(《岳阳楼记》范仲淹)
13、树欲静而风不止,_______________。
( 《汉。
韩婴。
韩诗外传》)
14、知之为知之,___________ ,是知也。
(《论语。
为证》)
15、非淡泊无以明志,__________________。
(《诫子书》诸葛亮)
16、《我的母亲》节选自《老舍文集》坐在老舍,原民舒庆春,字舍予,现代著名作家,有“_________”
的光荣称号。
他的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剧本《茶馆》等。
本文是作者在母亲去世
之后写的,发表在1943年4月《半月文萃》第一卷第九、十期合刊上。
文章以_____为顺序,
以_-__________-为线索谋篇布局,记述了一位普通劳动妇女_____________的一生。
三、阅读理解 30分
㈠阅读下面语段,完成第17-21题。
(10分)
但我在小学毕了业的时候,亲友一致的愿意我去学手艺,好帮助母亲。
我笑道我应当去找饭吃,以减轻母亲的勤劳困苦。
可是,我也愿意升学。
我偷偷的考入了师范学校——制服,饭食,书籍,宿处,都由学校供给。
之后这样,我才愿意提升学的话。
入学,要交十元的保证金。
这是一笔巨款!母亲做了半个月的难,把这巨款筹到,而后含泪把我送出门去。
他不辞劳苦,只要儿子有出息。
当我由师范毕业,而被派为小学校长,母亲与我都一夜不曾合眼。
我只说了句:‘以后,您可以歇一歇了!”他的回答只有一串串的眼泪。
我入学之后,三姐结了婚。
母亲对儿女是都一样的疼爱,但是假若他也有点偏爱的话,他应当偏爱三姐,因为自父亲死后,家中的一切事情都是母亲河三姐共同撑持的。
三姐是母亲的右手,但母亲知道这右手必须割去,他不能为自己的便利而耽误女儿的青春。
当花轿到我们的破门外的时候,母亲的手就像冰一样的凉,嘴唇,手_____着门框,____花轿徐徐的走去。
不久,姑母死了。
三姐已出嫁,哥哥不在家,我又住学校。
家中只剩母亲自己。
……除夕,我请了两个小时的假。
由拥挤不堪的街市回到清炉冷灶的家中。
母亲笑了,及至听说我还须回校,她愣住了。
半天,他才叹出一口气来。
到我该走的时候,她递给我一些花生,“去吧,小子!”街上时那么热闹,我却什么也没看见,泪遮迷了我的眼。
今天,泪又遮住了我的眼,又想起那当时孤独的过那凄惨的除夕的慈母。
可是慈母不会在候盼着我了,她已入了土!
17、在原文的横线上填入恰当的动词,这些动作隐含着母亲送女儿出嫁时依依不舍的内心活动,表现了母亲的一颗炽热的爱女之心。
18、“三姐是母亲的右手”此句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为何称“三姐是母亲的右手”,用文中的语句来回答。
答:。
19、文中的加点的“笑”,”“楞”,“叹”,“递”包含了丰富的心理活动,请分析。
“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楞”,“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文段中标有横线的两处关于“母亲的眼泪”所包含的情感是否一致,请简述。
21、本段写了母亲的那三件事?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2—26(10分)。
美丽的谎言
明明瘦瘦的,12岁了,看上去顶多10岁的模样,大大的眼睛,好像总藏着些什么。
今天,他很怕到学校去,可是,学总是要上的他不敢多想昨天的事情。
明明只有爸爸,而且爸爸是个盲人。
他很爱爸爸。
爸爸长得很帅,不仔细看是看不出眼瞎的。
他一直不明白,妈妈到哪里去了,爸爸的眼睛怎么会看不见的。
很小的时候,他问过爸爸。
爸爸能告诉年幼的孩子一个满荒年代留下的生离恨的凄惨的故事吗?能告诉孩子一个七尺男子汉因为感情的折磨而永远失去了光明吗?爸爸知识摸摸无语。
那双大眼睛里的泪水使明明感到害怕,他再也不敢问爸爸什么了。
但是,昨天,这个孩子本来伤痕累累的心又流了一滴血。
语文课上,老师叫一位同学解释“睁眼瞎”这个词,那孩子想了一会儿笑嘻嘻的说,那不就是明明的爸爸么,眼睛睁得老大什么都看不见。
大家都笑了,明明的心抽搐起来,他真想逃出教室去。
尽管美丽的女教师严厉制止了大家,可是明明整整一个下午都没说句话。
今天的语文课上,题目是“我的家”,这个题目使明明的心又开始发颤。
后来,他写道:爸爸和妈妈原先在一个工厂工作。
小时偶爸爸妈妈奋不顾身去救火。
妈妈牺牲了,爸爸的眼睛被火烧坏了,他再也听不到故事……
第二天,老师讲评作文时,明明的头一直低着,忽然,他听到用充满感情的声音在读他的那篇作文。
同学们把头都朝向了他。
下了课,同学们都围着他,夸他爸爸妈妈是英雄……此后好几天,明明都得到大家不同寻常的友爱。
渐渐,他的脸上有了笑容。
两周后的又一节语文课,预备铃响了,女老师踏进教室,明明正在哭。
大家七嘴八舌在问明明,他的爸爸到底有没有救过火?女老师看看这一幕。
女老师开始讲课了。
下课前一分钟,他用目光扫视了全班同学后,平静
..的说:“我想告诉同学们,明明是个好学生,他没有撒谎。
”
一周后,一个傍晚,明明出现在办公室,抖动着嘴唇,说了句:“老师,那篇作文是我编的……”
女老师沉默了,她轻轻为明明擦干了眼泪,把他搂在怀里:“孩子,你没有错。
”声音也是轻轻的。
一大颗热泪顺着美丽的脸颊落到明明的手心里。
22、这篇作者的主人公是_________.。
23、作者用“蛮荒”一次概括那个“年代'”的特征,在表达上理解正确的一向是()
A 强调了那个“年代'”的愚昧,野蛮。
B 强调了那个“年代'”的混乱,动荡。
C 强调了那个“年代'”的残暴,冷酷。
D 强调了那个“年代'”的冷漠,凄凉。
24、对文中加点词语“平静”的理解正确的一向是()
1 “平静”的静态,是深入调查研究的结果。
2 “平静”的静态,是深思熟路的结果。
3 “平静”的静态,难以掩饰为学生“圆谎”而产生的一丝惊慌。
4 透过“平静”,读者能感受到女老师内心依然激荡着感情的波澜。
A 13
B 24
C 12
D 34
25、根据你的理解,写出末端中“孩子,你没有错。
”这句话中的含义。
答:
26、对这篇小说的题旨有下列理解,符合文章原意的一项是()
1 “谎言”的“没”,在于道出了孩子对幸福生活的向往。
2 “谎言”的“没”,在于表现了孩子知错就改的品质。
3 “谎言”的“没”,在于道出了孩子渴求温暖,渴求尊重的心声。
4 “谎言”的“没”,在于揭示了造成孩子家庭问题悲剧的心声。
4 “谎言”的“没”,在于提出了如何加强对青少年的思想教育者重大课题。
A 13 B24 C35 D 45
(三)阅读下面一段文章,回答问题。
(10分)
沙漠玫瑰的开放(节选)
历史对于价值判断的影响,好像非常清楚。
鉴往知来,认识过去才能预测未来,这话都已经说滥了。
我不太用成语,所以试试另一个说法。
一个朋友从以色列来,给我带来一朵沙漠玫瑰。
沙漠里没有玫瑰,但是这个植物的名字叫做沙漠玫瑰。
拿在手里,是一蓬干草,真正枯萎、死掉的草,这样一把,很难看。
但是他要我看说明书。
说明书告诉我,这个沙漠玫瑰其实是一种地衣,有点像松枝的形状。
你把它整个泡在水里,第八天它会完全复活;把水拿掉的话,它又会渐渐的干掉,枯干如沙。
把它再藏个一年两年,然后哪一天再泡在水里,它又会复活。
这就是沙漠玫瑰。
好,我就把这一团枯干的草,用一只大玻璃碗盛着,注满了清水放在那儿。
从那一天开始,我跟我两个宝贝儿子,就每天去探望沙漠玫瑰怎么样了。
第一天去看它,没有动静,还是一把枯草浸在水里头;第二天去看的时候发现,它有一个中心,这个中心已经从里头往外头稍稍舒展开了,而且有一点绿的感觉,还不是颜色;第三天再去看,那个绿的模糊的感觉已经实实在在是一种绿的颜色,松枝的绿色,散发出潮湿青苔的气味,虽然边缘还是干死的。
它把自己张开,已经让我们看出了它真有玫瑰形的图案。
每一天,它核心的绿意就往外扩展一寸。
我们每天给它加清水,直到有一天,那个绿已经渐渐延伸到它所有的手指,层层舒展开来。
第八天,当我们去看沙漠玫瑰的时候,刚好我们的一个邻居也在,他就跟着我们一起到厨房里去看。
这一天,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完整的、丰润饱满的、复活了的沙漠玫瑰!我们三个疯狂地大叫起来,因为太快乐了,我们看到了一朵尽情开放的浓绿的沙漠玫瑰。
这个邻居在旁边很奇怪地说,不就一把杂草,你们干吗呀?
我愣住了。
是啊,在他的眼中,它不是玫瑰,它是地衣啊!你说,地衣再美,能美到哪里去呢?他看到的就是一把挺难看、气味潮湿的低等植物,搁在一个大碗里。
也就是说,他看到的是现象的本身定在了哪一个时刻,是孤立的,而我们所看到的是现象和现象背后一点一滴的线索,辗转曲折、千丝万缕的来历。
于是,这个东西在我们的价值判断里,它的美是惊天动地的,它的复活过程就是宇宙洪荒初始的惊骇演出。
我们能够对它欣赏,只有一个原因:我们知道它的起点在哪里。
知不知道这个起点,就形成我们和邻居之间价值判断的南辕北辙。
必说鉴往知来,我只想告诉你沙漠玫瑰的故事罢了。
对于任何东西、现象、问题、人、事件,如果不认识它的过去,你如何理解它的现在到底代表什么意义?不理解它的现在,又何从判断它的未来?
历史就是让你知道,沙漠玫瑰有它特定的起点,没有一个现象是孤立存在的。
27、开头说要“试试另外一个说法”,依据文意,“另外一个说法”是什么?正确的一项是()2
A、用沙漠玫瑰开放的鲜活故事,告诉人们世界上没有一个现象是孤立存在的。
B、用沙漠玫瑰开放的鲜活故事,告诉人们世界上孤立存在的现象还是有的。
28、联系语境,请分别说明以下三句话在文中的意思。
(3分)
(1)他看到的是现象的本身定在了哪一个时刻。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它的复活过程就是宇宙洪荒初始的惊骇演出。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们知道它的起点在哪里。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本文叙述了一个关于“沙漠玫瑰”的故事,描述了这种地衣植物由枯萎而逐渐丰润、
舒展的过程。
文章从日常小事中引起沉思,深入开掘,既有情思,又富哲理。
请谈谈文章传达了什么样的哲理?(2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3分)
A、作者通过讲述一个美丽的故事,表现出自己对历史事件、历史现象
的价值判断。
B、作者擅长简洁而生动的细节描写,在他的笔下,沙漠玫瑰的开放几乎惊天动地。
C、从一蓬干草的枯死到丰润舒展开放,作者带我们经历了“疑-喜—思”的过程。
D、给一种不起眼的地衣起上一个异常美丽的名字,表明了作者对生命坚韧的礼赞。
E、突出的描写沙漠玫瑰的开放过程,意在引出感悟:没有一个现象是孤立存在的。
四、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40分)
法国一个偏僻的小镇,据说有一个特别灵验的水泉,常会出现奇迹,可以治疗疾病。
有一天,一个少了一条腿的退伍军人,拄着拐杖,一跛一跛地走过镇上的马路。
旁边的镇民带着同情的口吻说:“可怜的家伙,难道他要向上帝祈求有一条新的腿吗?”这句话被退伍军人听到了,他转身对他们说:“我不是要祈求有一条新的腿,而是要祈求上帝帮助我,叫我没有一条腿后,也知道如何过日子。
”
要求: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选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
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D B C B D D A B C A
11、报得三春晖
12、先天下之忧而忧
13、子欲养而亲不待
16、人民艺术家、《骆驼祥子》、时间、母亲对我的深刻影响、勤劳,困苦
17、扶,看
18、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因为自父亲死后,家中一切的事情都是母亲和三姐共同撑持的。
19、“笑”:母亲见到儿子的那种喜出望外的心态和抑制不住的激动之情。
“楞”,“叹”:令人意外,使人惋惜的心态。
“递”:既理解又鼓励。
20、有所不同;前者既是母亲全部的爱,也会死母亲对儿子的全部希望。
后者:写出母亲喜悦之中而
又百感交集的感情。
21、1,母亲筹“巨款”送我上学;2,母亲送三姐出嫁3,除夕母亲送我返校。
22、明明
23、D 24、B
25、答:明明渴求温暖,渴求尊重,向往幸福生活的心声没有错。
26、A27、A
28:(1)邻居只看到开放时的沙漠玫瑰,而没有看到沙漠玫瑰开放的过程。
(2)沙漠玫瑰的复活开放演绎出生命诞生的过程。
(3)我们知道沙漠玫瑰最初的一蓬干草的模样。
29、(1)参考要点:①鉴往知来,认识过去才能预测未来;②没有一个现象是孤立的;
③过程往往比结局更重要;④要全面地了解事物;⑤坚毅是美。
(答对一点计1分)
30、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