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电图临床应用PPT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被广泛滥用于临床,甚至成为常规,
近20年来,SEP上虽然有大量的临床研究
文章,但临床价值是有限的,而且结果
往往比我们所期望的少。
瞬目反射

眶上神经是三叉神经一个分支,人们发现刺激眶上神 经可以由眼轮匝肌上诱出两个反射波,这就是R1早成 分反射波和R2晚成分反射波,R1反射环路,在同侧刺 激时经过,三叉神经→三叉神经感觉核→面神经核→ 面神经→眼轮匝肌,R1只是在同侧受刺激是在同时出 现,R2波是传入冲动经三叉神经→桥脑→沿三叉脊束 下行→延髓。与外侧网状结构的中间神经元进行多突 触的联系后→ 上行投射到同侧面神经核(R2)形成, 和对侧面神经核(R2’形成) → 面神经传出。



下臂丛 正、尺、桡N 腕管、 肘管有上述神经损伤就可除外根性病变。

3、结合针极肌电图,可将周围神经损伤分为 三度,从而可用于估计预后。
Ⅰ度为神经阻滞,不能发现纤颤电位和正锐波 及运动数量减少或丧失,传导速度正常,但在 损伤部位的近端刺激时可见反应电位振幅降低 (可恢复)。 Ⅱ度为部分损伤,可见纤颤电位和正锐波,传 导速度减慢或反应电位振幅降低,波宽增高。 Ⅲ度为完全损伤,可见大量纤颤电位和正锐波, 运动单位完全丧失,神经传导检查反应电位消 失。
这是主要观察的病人轻微收缩时可导出单个运动单位电位它代表一个运动神经所支配的群肌纤维电活动的综合电位大多数为双相或三相波我们对这些运动单位做定量分析每块肌肉需测定20个以上的运动单位求出平均值进行评价按统计学要求数量越多统计意义越大越准确超出正常平均值20为异常多相电位比率一般少于12如大于12称多相电位增多
肌电图临床适应症及应用

电诊断学是神经系统检查的一种延伸,它依据一 般的神经系统解剖原则对周围运动和感觉障碍进 行定位,为临床检查的进一步深入提供详细的客 观证据,它可帮助测定在临床上容易被忽略的病 变。通过不同的特殊测定可以对神经不同节段及 肌肉疾病提供鉴别诊断依据,可以对不同反射作 定量研究,对神经通路作分段测定。电诊断与影 像学(CT、核磁共振)临床检查联合应用可起到 互补作用,比较客观全面地提高了定位诊断率并 对预后估计有一定的帮助。
体感诱发电位
适应症: 周围神经病损、神经根病损、脑血管疾病、最 常见的有正中SEP、尺神经SEP(上肢)下肢 胫神经SEP各条神经的检查方法及其电位成分 有所不同。

1、 正中神经SEP,取三个接收点,Erb’氏 点,C7,皮层(额、顶),Erb’氏点了解周 围神经感觉传导(臂丛电位),C7颈髓后柱 电位,皮层原发体感皮层电位。

肌原性损害:包括肌营养不良、肌炎、先天性肌病 等。
特点:有些可见自发电位,但运动单位数量正常。 平均时限下降,波幅降低,多相电位增多。

废用性:一般只有最大用力时波幅降低。
对上运动神经原病变一般无异常肌电图 表现,对检查不能配合者如小儿神志不
清者均不能获得满意检查结果。
看图
而专家指出,SEP在刚问世不久,就异常
2、反映电位
电位振幅叫波幅,电位的振幅反映纤维的数 量,及同步程度,低于正常值20%意味着传 导纤维有丧失,或同步程度有改变,明显减 低或消失意味轴突存在变性,如波宽明显变 大,也是髓鞘的表现。
临床应用:

1、诊断周围神经病变和损害,如臂丛损害,腕 管综合征,肘管综合征,神经损害,糖尿病,周 围神经病,药物中毒周围神经病,酒精中毒周围 神经病,遗传性周围神经病,腓骨肌萎缩症等格 林巴利。 2、结合针极肌电图,可对前角细胞、神经根、 周围神经病损与肌原性疾病的鉴别。 ①臂丛损害:上臂丛 肌皮、腋神经、岗上神经

2 、胫神经SEP、T12——腰髓后柱电位、果点周 围神经电位、臂点——腰丛、皮层——原发体感 皮层电位主要观察:周围神经、根、脊髓、原发 体感皮层的传导时间,潜伏期延长,波幅低或消 失,果点损害提示周围神经损害,T12、C7根, 潜伏期延长,波幅降低甚至消失,提示根性损害。 皮层潜伏期延长,波幅改变,提示腰髓以上病变 及顶叶病变。 SEP、通路、深感觉通路、后索和内侧丘系,上 达皮层
神经传导速度检查
适应症:周围神经病变、周围神经损伤 内容分析: 1、潜伏期和传导速度




运动和感觉神经的潜伏期是代表所检查的神经,从 刺激部位至记录的部位最快纤维的传导时间,传导 速度指有两个刺激点的潜伏期,加上两个刺激点的 距离,相除=传导速度。 传导速度分感觉和运动 潜伏期延长和传导速度减慢都表示该神经有脱髓鞘 损害。
影响神经根时,可出现潜伏期延长,波幅消失。 以疼、麻为主的患者阳性高。

3 脊髓病损:SEP可鉴别脊髓完全性或部分性
损伤,对预后估计有意义,还可作为手术时脊 髓功能监护手段。

4 脑血管病:
5
脑死亡:可作为脑死亡判定的一种补充检
查方法。 SEP对于周围神经病和中枢神经系统尤其是影响 到躯体感觉通路的疾病可以提示病理和生理改变。 但是结果不一定与临床完全一致。(临床上有很 明显的脊髓症状尚有阳性结果,有一些有较明显 症状,但结果是正常的)分析:①粗纤维、电极 很大、有部分好的纤维存在,有可能发挥功能, ②一组病人的统计学结果(正常值)不一定用到 个别病例上。另外SEP的异常也不一定指向某种 特定的诊断。在定位上有有限,因为对SEP各电 位的起源还待进一步的确认。
临床应用:

1、后颅窝肿瘤:以听神经瘤为多见,其主要
异常表现形式是:①Ⅰ-Ⅴ波完全消失,②Ⅰ
或Ⅱ波后各消失,③Ⅳ Ⅴ波消失,Ⅰ-Ⅲ潜伏
期延长,④ Ⅰ-Ⅲ潜伏期和Ⅴ潜伏期延长。病
变的对策记录也可出现某些异常。 Ⅰ-Ⅲ和 Ⅰ-Ⅴ潜伏期延长对早期发现听神经瘤是重要 指标。

2、脱髓疾病:可为脱髓鞘疾病提供听通路
5耳聋:BAEP可客观地测定耳聋的短声
听域,帮助了解残余听力和通路功能。
对判断听力预后和是否选用助听力有实
用意义,此外,BAEP还可帮助鉴别传导
性,耳窝内和耳窝后听力障碍。
6

颈性眩晕
常出现BAEP异常改变,40%患者可见Ⅰ波、
V波潜伏期和波形改变或消失。Ⅲ波V波潜 伏期延长,波形改变也常见。但要除外除颈 椎病以外的病变。

1、小力收缩(随意收缩电活动)是疾病的主要
诊断依据。
这是主要观察的病人轻微收缩时可导出单个运动 单位电位,它代表一个运动神经所支配的群肌纤 维电活动的综合电位,大多数为双相或三相波, 我们对这些运动单位做定量分析,每块肌肉需测 定20个以上的运动单位,求出平均值进行评价 (按统计学要求数量越多统计意义越大越准确), 超出正常平均值±20%为异常,多相电位比率一般 少于12%,如大于12%称多相电位增多。

电诊断学包括:肌电图(EMG)神经传导检查 (NCV)、瞬目反射、F波、视觉诱发电位 (VEP)、脑干诱发电位(BAEP)、体感诱发 电位(SEP)等。



肌电图检查:
针极肌电图
适应症:肌肉萎缩、感觉障碍伴无力,运动功 能障碍。 禁忌症:神志不清或不能协作进行主动用力者, 检查部位有感染,有出血性疾病者。
瞬目反射

根据这个原理对周围性面神经麻痹观察,发现周围性 面瘫时,可以出现同侧R1、R2、对侧R2’的潜伏期延 长。波幅降低,甚至消失,随着治疗,潜伏期逐渐缩 短,波幅逐渐升高直至正常。我们发现从发病开始1 周后,波幅升高50%以上的病人愈后良好,对20例病 后2月一个月患BELL麻痹的病人首次进行瞬目反射检 查时,仍表现为波幅明显异常,经针灸治疗,均未见 肯定疗效,从而得出结论,瞬目反射不仅对BELL麻痹 有诊断意义,而对其神经损害程度的检测不失为一种 简便有效的方法,可以对愈后程度的判断,可给临床 以帮助。



脑干诱发电位(BAEP)
适应症:

颅后窝肿瘤、脱髓鞘病、脑死亡和神经性耳聋、各 种眩晕。 分析内容: BAEP共有7个电位成分,习惯上以波表示,Ⅰ波起 源听神经,Ⅱ波是耳窝核区,Ⅲ 波是上橄榄和四叠 体区,Ⅳ波是外侧丘系区,Ⅴ波是下丘脑区。Ⅵ是 内侧膝状体,Ⅶ是听辐射,临床实际应用上,把 BAEP电位或按发生部位简化为ⅠⅡ Ⅲ Ⅳ Ⅴ波,分 别代表听神经、桥脑下段、中脑(下段)的电活动。 一般是测定Ⅰ-Ⅴ波潜伏期,着重分析Ⅰ-Ⅲ和Ⅲ-Ⅵ 峰间期,Ⅰ-Ⅴ波形,Ⅴ/Ⅰ波幅比值。


临床应用:

1 周围神经病损:严重损害时,SEP可完全
消失,轻度损害时,即使临床上无感觉缺失表 现,常可出现波幅降低,波形改变和潜伏期延 长,如在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检查波形消失时, 由于神经突触的整合作用,仍可记录出诱发电 位,从而可弥补感觉神经传导速测定不足。

2 神经根病损:如颈椎、腰椎间盘突出症,
损害的客观依据。特别是多发性硬化,如能 与VEP联合检查,发现多神经通路损害就可 帮助诊断,并可早期发现亚临床损害的病灶。

3、脑干血管病:脑干出血或脑干梗塞均可 引起异常。

4、脑死亡:临床符合脑死亡标准者的BAEP
表现主要有三种类型:

①各波消失;
② Ⅰ波后各波消失;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③ Ⅰ、Ⅱ波后各波消失。其对判定是否死亡 是一项客观可靠指标。但要排除外耳病损和 技术因素或后能评定。颅脑昏迷患者, BAEP对其预后估计也有一定意义。



分析内容:观察什么?

1、插入电活动 2、自发电活动:在肌肉充分松弛状态下所观察到的电 位,称自发电位。正常肌肉一般观察不到自发电位。 主要观察:纤颤电位和正锐波,在重度周围神经损伤的 肌肉,此两种电位常同时出现,习惯上称为“失神经电 位”。在神经损伤15-21天时出现,临床观察中,在肌 原性疾病也可见到,如多发性肌炎,进行性肌营养不良, 肌肉损伤,三次以上发现才有意义。 3、束颤电位:多见失神经的肌肉 4、肌强直放电:肌强直样放电 肌强直放电是先天性肌强直和肌强直营养不良症所特有 的电位。


2、最大用力波型——可反映释放电为的运动单位
数量,分干扰相、混合相、单纯相、病理干扰相。


临床应用:肌电图做的范围应是下运动神经原
区别神经源性、肌源性和废用性肌萎缩。神经源性 损害包括前细胞损害、根性损害、周围神经损害。 特点:多有自发电位、运动单位数量减少,平均时 限升高,平均波幅增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