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八上地理复习提纲(填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上册地理复习提纲
姓名: 班级: 第一章 从世界看中国
一、疆域:
1.从半球位置看,中国位于 半球、 半球;从海陆位置看,中国 位于 大陆 部, 洋 岸,是一个 的国家。
2.从纬度位置看,我国大部分位于 纬度地区,属于 带, 少部分在 带,没有 带。
3. 我国陆地面积约 平方千米,仅
次于 和 ,居世界
第 位
4.我国濒临的海洋,如图,自北向南依 次是① ② ③ ④ 。
我国的两大内海是 和 。
5.我国最北端在 主航道中心线 上,最南端在 省的 , 最东端在 主航道 中心线相交处,最西端在 。
6.我国南北跨 广,导致了 差异;东西跨 广,导致了 差异。
7.我国的行政区划分为三级:省、 、 。
省级行政区有 个,包括23个省、 个自治区、 个直辖市、 个特别行政区。
8.请把以下常考省区的字母代号填到上图中:
(1)跨经度最广的A ,(2)面积最大的B (3)纬度最高、最早见到日出的C (4)既临渤海又临黄海的D E
(5)北回归线自西向东依次穿过的F G H I (6)少数民族个数最多的 ,人数最多的少数民族自治的 9.判断下列省区名称、简称、行政中心:
①
②
③
④
二、人口:
1. 我国的人口基本特点是,。
2.人口数量过多,增长过快,会导致
、、
等负面影响。
为了控制人
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我国把
作为基本国策。
3.我国人口分布,以图中虚线表示的
人口地理分界线一线为界,多少。
三、民族:
1.我国共有个民族,族人口最多,主要分布在部和部。
2.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
3.我国民族分布具有“”的特点。
4.民族文化传统:
族的那达慕大会、摔跤、马头琴;族的泼水节、孔雀舞、竹楼;
族的开斋节;族的丰收节;族的雪顿节。
5.看图判断民族名称:
6.民族政策:各民族不论大小,一律平等,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
一、中国的地形和地势:
(1)地势特征:,分布;这种地势便于,形成降水,有利于农业生产。
顺着地势,我国众多大河滚滚,便利东西交通。
河流从高一级阶梯流入低一级阶梯时,落差很大,极为丰富。
(2)阶梯划分的主要依据:高度。
地势阶梯平均海拔主要地形类型主要地形区
第一级阶梯4000米以上高原、盆地界线昆仑山脉——山脉——山脉
第二级阶梯1000-2000米之间高原和盆地高原、高原、高原、盆地、盆地、盆地
界线大兴安岭——————
第三级阶梯500米以下平原和丘陵
平原、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丘陵、山东丘陵、丘陵
(4)地形特征:地形类型多样,面积广大。
(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山地占比重最大,为33%,山区包括山地、丘陵和崎岖的高原,山区占全国总面积的2/3)。
读下面地形略图填写第(5)(6)题的表格内容:
(5)主要的山脉:山脉是构成地形的骨架。
①四大盆地
A : 盆地,面积最大,内部有我国最大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
B : 盆地 ,纬度最高
C : 盆地,海拔最高、有“聚宝盆”之称
D : 盆地,内部低山丘陵起伏,有“天府之国”之称
②四大高原:
E : 高原,地势平坦。
F : 高原,沟壑纵横。
G : 高原,地势崎岖,石灰
岩广布。
H : 高原,世界海拔最高,有“世界屋脊”之称,(“远看是山,近看成川”)
③三大平原:
I : 平原,面积最大, “黑土地” J : 平原,主要由黄河冲积形成,也被称为“黄淮海平原”
K : 平原“鱼米之乡”之称
④三大丘陵: L : 丘陵 M : 丘陵 N : 丘陵
二、气候:
1.我国气温、降水分布规律(特点):
中国1月平均气温的分布 中国7月平均气温的分布 中国年降水量的分布 ①我国冬季气温分布特点是: ; ②我国夏季气温分布特点是: ; ③我国年降水量分布规律是: 。
山脉走向 山 脉 名 称
东西走向
① ~②
③ ~④ ⑤
东北---西南
⑥ ~⑦ ~⑧ ~⑨
⑩ ~⑾ ⑿
西北-东南 ⒀阿尔泰山脉 ⒁祁连山脉 南北走向 ⒂贺兰山 ⒃ 弧形山脉 ⒄
2.温度带的划分 ① 带 ② 带 ③ 带 ④ 带 ⑤ 带 ⑥ 区 不同温度带的水果: 苹果、梨: 带 柑橘: 带 椰子、香蕉: 带
3.干湿地区的划分
① 区 ② 区 ③ 区 ④ 区 不同干湿地区的农业:
湿润、半湿润地区以 为主。
其中湿
润区种植 ,半湿润区主要种植 。
干旱、半干旱区以 为主。
4.气候类型
(1)我国气候的两个主要特征是:
, 。
(2)我国五种气候类型是: , , , , 。
①
②
(3)填出漠河、海口、五道梁、吐鲁番的气候类型及气候特征
气候类型气候特征
漠河
海口
五道梁
吐鲁番
(4)下图为北京、武汉、哈尔滨、广州的气温降水图。
A是 B是 C是 D是
四地气候的共同特征是。
5.冬季风和夏季风
冬季风夏季风
源地
风向
性质
影响
6.秦岭—淮河一线南北气候差异
秦岭—淮河以北秦岭—淮河以南
1月均温
年降水量
温度带
干湿地区
气候类型
三、河流:
1.最终流入海洋的河流称为_________,最终未流入海洋的河流称为________。
我国的河流以_________为主。
2.我国外流河夏季水位____、流量____,形成____期。
冬季水位__ _、流量_____,形成__________期。
秦岭—淮河以_____的河流有结冰期。
3.我国流量最大的河流是______,含沙量最大的河流是_______,结冰期最长的河流是__________,汛期最长的河流是________,最大的内流河是___________,注入北冰洋的河流是______________。
4.________运河是世界上开凿最早、最长的人工河。
目前江苏、浙江境内的河段是重要的水上运输线。
京杭运河是________工程东线的输水通道。
5.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上的________山脉,注入____海,是我国长度最长、流域面积最广、水量最大的河流。
6.长江是我国巨大的“____ ___”,长江的水能资源集中在_____游河段。
长江航运发达,被称为“______ _____”,宜宾以下四季通航。
7.读上面的长江水系图:划分长江上游与中游的是A ,划分长江中游与下游的是B 。
长江最大的支流是②,长江上游建有大型水利枢纽三峡,它在图中用字母表示。
长江中下游湖泊众多,C是湖,D是湖,湖泊对河流起到调蓄作用,围湖造田导致长江中下游灾害频繁,长江开发利用中的首要任务是。
8.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上的__________山脉,注入______海,是我国第二长河。
9.读我国黄河水系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黄河发源于①_____ ___省,注入②________海。
(2)③是黄河上游与中游的分界点________,位于________省(区);④是黄河中游与下游的分界点________,位于________省(区)。
(3)黄河在上游地区塑造了具有“塞上江南”之称的________平原和________平原;黄河中游主要流经________高原,含沙量大增;下游进入________平原,流速减缓,泥沙沉积,形成举世闻名的“____________”。
(4)黄河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是中国的“母亲河”。
但历史上千百次地决口改道,也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沉重的灾难,被称为“中国的忧患”。
为调控下游水沙,修建了________水利枢纽。
但治理黄河的关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初春时节,宁夏、内蒙古和山东境内的自南向北流的河段,会形成。
10.长江和黄河都发源于青藏高原上的__________省。
干流共同流经青海和四川两省。
四、自然灾害:
1.我国常见的自然灾害有、、、等气象灾害,以及、、等地质灾害。
2.读我国气象灾害分布图:
我国的洪涝灾害主要分布在。
我国的干旱灾害主要分布在。
台风灾害多发生在季节,
常带来和天气,
主要影响我国的。
寒潮多发生于季节,会
造成剧烈现象,并伴有
、、等,
主要影响我国的。
3.下图是我国泥石流和滑坡分布图和中国强震及地震带分布图:
(1)滑坡和泥石流灾害主要分布在中西部的山区,尤其是以地区最为集中,原因是这些地区多山,坡,降水多为。
(2)我国西南地区多地震是由于地处地震带上,板块和
板块碰撞挤压而造成。
4.我国自然灾害具有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__的特点。
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
一、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
1.自然界中对的土地、阳光、矿产、森林、水和水能等,称为。
2.自然资源分为资源和资源。
煤、铁、石油等矿产资源是资源。
对可再生资源:合理利用,,对非可再生资源:。
3.我国自然资源总特征:。
4.每年日是“世界地球日”。
“珍惜地球资源,转变发展方式”是近些年我国进行地球日宣传活动的主题。
二、土地资源:
1.根据自然环境和社会发展需求,我们把土地资源分为、、和
等。
其中、、为农业用地:为非农业用地。
2.读我国土地利用类型的构成图和土地利用类型分布图,完成下列填空:
(1)写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土地利用类型:
A_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___。
(2)我国土地类型______,有利于因地制宜发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城乡建设。
在我国的土地利用类型中,_____所占比重最大,约为______,主要分布在我国的_____ 地区,地形以___________为主,主要用于______;耕地、林地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区,其中南方耕地以______为主,北方耕地以______为主,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界限是_________________一线,造成我国南北方农业分布地区差异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__。
林地则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_______(干湿区);荒漠、石山等__________________较多,____________不足。
3)随着人口的增长,___________将不断增加,人与_______的矛盾将更加突出,为了保护我们的土地资源,我国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为一项基本国策。
3.读下面几幅漫画,填空:
甲图乙图
(1)甲图反应的问题主要发生在我国的___________地区,图中反映___________、___________会导致___________。
(2)乙图反应的是___________遭到破坏,如果在山区,该资源遭到破坏会导致___________,易发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地质灾害。
(3)除上面两幅图外,我国土地利用过程中还存在的问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问题尤为突出。
三、水资源:
1.通常把地球上的_____________称为水资源,________和________是我国主要的淡水资源。
2.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
空间上南方___ _,北方______,东部______,西部__ _,特别是______和______地区,缺水最为严重。
受影响,我国水资源的时间分配也很不均匀。
大致上季节多,季节少。
3.试分析华北地区水资源短缺的原因:
自然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为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解决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的措施之一是_____________,为了缓解我国北方地区严重缺水的状况,我国正在实施_____________________。
5.解决水资源时间分布不均的措施之一是___________。
水库可以在河流洪水期________,
0%
50%
100%
人口
耕地水资源
南方
北方其他
枯水期_________,从而调节河流水量的时间变化。
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水利枢纽建成以后,对长江和黄河的防洪以及水资源调配发挥了重要作用。
6.读“南水北调引水工程图”,回答问题:
(1)南水北调工程,是指把___________水系丰富的水资源,通过引水工程调到我国缺水严重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地区。
(2)南水北调三条路线中,最容易实施的是____线方案,因为该线路可以利用我国著名的__________作为输水主干河道。
这条线路经过_____ __、____ ___、____ __等大水系。
沿途经过 、 、 、 、 五个省级行政区。
(3)中线工程目前从___________水库引水,沿线开挖渠道,自流北上,北达________。
(4)南水北调工程的重要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右边漫画反映了_________问题;该问题在我国产生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除此之外,我国水资源存在的问题还表现为总体上水资源供应相当紧张,___________日益加重;另一方面水资源的利用率低,___________。
因此,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解决我国缺水问题的重要途径。
从某种意义上讲, 比调水更重要。
具体措施有:农业上改变灌溉方式,推广_______,________;工业上___________,提高利用率;生活上___________,推广节水器具等。
8.右图为 标志。
这个标志要大家像 对待 一样珍惜每一滴水。
9.读我国南北方耕地、水资源和人口对比图回答: (1)南方水资源 土地资源
(2)我国南北方水土资源地区匹配是否合理? 。
①
②
③
③
④
⑤
⑥
⑦
⑦
⑧
A
B D
E F
C
(3)北方在农业发展中会出现 问题。
(4)读图可知,我国南北方人地矛盾更为突出的是______ 地区。
第四章 中国的经济发展
一、交通运输:
1.交通运输被形象地比喻为“ ”。
2.选择合适的交通运输方式的基本原则: (1)根据货物特点来进行选择:
运距远、贵重、急需、量小的货物,适宜选择 。
鲜活的或易变质的货物,运距较近,多采用 。
大宗笨重货物,远距离运输,一般选择 。
(2)根据出行目的及要求来进行选择:如沿途旅游而又经济实惠,沿江选择 ,沿海则选择 ,沿铁路线则选择铁路运输。
如目的地较远而又要求快捷,应该选择 。
3.交通运输分布的特点:分布 ,东部 ,西部 。
4.最重要的运输方式是 运输。
主要的铁路线有 横 纵,如下图:
五纵:① 、② 、③ 、④ 、 ⑤ 。
三横:⑥ 、⑦ 、⑧ 。
⑷铁路枢纽:A 、B 、C 、D 、 E 、F 。
⑸起止点相同的铁路干线与高速铁路: 、 。
二、农业:
1.农业主要包括、、、等部门。
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
2.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
⑴东部和西部的差异:
①分界线㎜等降水量线
②东部地区是、、
的主要分布区。
其中,
湿润和半湿润的平原地区以
为主;林业集中分布在和的
天然林区以及的人工林区;
是我国海洋渔业基地,
地区淡水渔业发达。
③西部地区主要是业,有我国的四大
牧区:、、、;种植业只分布在有灌溉水源的、、。
⑵我国东部以种植业为主的地区,南北差异明显:
①分界线以 --- 为界。
②南北差异:
耕地类型熟制主要农作物北方
分界线:
南方
③三大商品棉生产基地:、、。
读我国部分经济作物分布图,回答:
①是②是③是④是
3.发展农业要因地制宜:
⑴地形陡峭,水土容易流失,适宜发展;牧草生长良好,适宜发展;
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适宜发展;河湖较多,适宜发展。
⑵社会经济条件对农业的影响:交通、市场、政策、技术
城市郊区的农民,为满足城市居民的生活需求,积极发展。
4.走科技强农之路:
⑴在农业发展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⑵我国现代农业特点:机械化、专业化、高产、高效。
⑶我国依靠科技的优势,大力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
三、工业:
1. 工业的分类:以提供生产资料为主的______工业和以提供生活资料为主的______工业。
2.我国的工业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地区。
工业中心分布特点:中东部
,西部;沿海,内陆;长江下游,上游。
3.如右图,我国的四大工业基地是A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
它们都分布在我国的地区。
4.我国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多依附于_____ 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我国高新
技术产业聚集的地区。
4.“中国光谷”是____________。
“中国硅谷”是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