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必备物理力学技巧全解及练习题(含答案)含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必备物理力学技巧全解及练习题(含答案)含解析
一、力学
1.下列事例中,不能够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是
A.游泳时手和脚向后划水,人就能前进
B.将铅球从手中抛出,铅球由静止变为运动
C.跳高时用力向下蹬地,人能够向上跳起
D.火箭升空时需向下喷出燃气
【答案】B
【解析】
【详解】
A.手和脚向后划水,同时水也会给手和脚一个向前的力,使人前进,利用了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原理,故A不符合题意;
B.将铅球从手里抛出去,铅球由静止变为运动,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不能够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故B符合题意;
C.人跳高时,要向下方蹬地,同时地面也会给人向上的力,利用了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原理,C不符合题意;
D.火箭向下喷出燃气,火箭对燃气有一个向下的推力,同时燃气对火箭有一个向上的推力,从而使火箭升空,可以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足球被踢出后仍继续向前运动,是因为它运动时产生惯性
B. 汽车在转弯时减速是为了防止惯性带来的危害
C. 闻到花香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D. 游泳时向后划水,人向前运动,是因为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答案】A
【解析】【解答】A、足球被踢出后仍继续向前运动,是因为它具有惯性,不能说“产生惯性”,A符合题意;
B、惯性是物体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汽车在转弯时减速是为了防止惯性带来的危害,即防止车辆侧翻或侧滑,B不符合题意;
C、闻到花香是扩散现象,是由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而形成的,C不符合题意;
D、游泳时向后划水,人向前运动,是因为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即水会给人向前的力,使人前进,D不符合题意 .
故答案为:A .
【分析】A、惯性是物体的一种性质,物体无论运动还是静止都具有惯性,不是由于物体运动才产生的;
B、汽车在转弯时减速是为了防止由于惯性车辆侧翻或侧滑;
C、由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人们才能闻到花香;
D、由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游泳时向后划水时,水给人一个向前的力,人向前运动 .
3.如图所示,用细线拉着木块在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木块受到的摩擦力和细线对木块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
B. 木块对细线的拉力和细线对木块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
C. 木块对水平面的压力和水平面对木块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D. 木块对细线的拉力和手对细线的拉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答案】C
【解析】【解答】A.木块受到的摩擦力和细线对木块的拉力的方向不在同一条直线上,所以二者不是一对平衡力,A不符合题意;
BD.木块对细绳的拉力和细绳对木块的拉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B、D不符合题意;
C.木块对水平面的压力和水平面对木块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二力平衡的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直线上,则这两个力二力平衡时合力为零.
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一个物体对别的物体施力时,也同时受到后者对它的力).
4.如图所示,物体沿斜而匀速下滑,其受力分析正确的是()
A. B.
C. D.
【答案】 D
【解析】【解答】物体沿斜而匀速下滑时其受三个力的作用:重力(方向:竖直向下)、斜面对物体的支持力(方向:垂直于斜面向上)、摩擦力(方向:沿着斜面向上)。

【分析】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分析判断。

故答案为:D。

5.列关于弹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相互接触的物体之间一定存在弹力作用
B. 只有受弹簧作用的物体才受到弹力作用
C. 只有相互接触并发生形变的物体间才存在弹力作用
D. 弹簧的弹力总是跟弹簧的长度成正比
【答案】 C
【解析】【解答】A、相互接触的物体如果不发生弹性形变,物体间不存在弹力作用,故A 不符合题意;
B、只要两物体直接接触且发生弹性形变,两物体间就会产生弹力作用,弹力的产生并不只局限于弹簧,故B不符合题意;
C、根据产生弹力的条件可知,要产生弹力,物体间相互接触并发生弹性形变,故C符合题意;
D、弹性限度内,弹簧的弹力跟弹簧的形变量成正比,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物体受力且发生弹性形变,在恢复原状时,对接触的物体产生的力,就是弹力。

6.某弹簧的一端受到100N的拉力作用,另一端也受到100N的拉力的作用,那么该弹簧测力计的读数是()
A. 200N
B. 100N
C. 0N
D. 无法确定
【答案】 B
【解析】【解答】弹簧测力计两端沿水平方向各施加100N的拉力,两个拉力在一条直线上且方向相反,所以是一对平衡力。

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应以弹簧测力计挂钩一端所受的拉力(100N)为准,所以,其示数是100N。

故答案为:B
【分析】由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作用在弹簧测力计挂钩上的力。

7.两个物体分别挂在弹簧测力计上,将它们同时浸没到水中,发现两个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的减小值相同.由此可以判断()
A. 两物体受的浮力一定相同
B. 两个物体一定是等重的
C. 浸在水中时,弹簧测力计示数是相同的
D. 两个物体一定处在液体中相同深度【答案】 A
【解析】【解答】∵物体都浸没在水中,∴F浮=G-F′,即两物体受到的浮力相同,A项正确;
因为只知道物体受浮力的大小关系,据F浮=G-F′所以不能确定物体受重力.浸没水中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的大小关系,B.C项错;
浸没水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与所处的深度无关,D项错.
故选A.
分析物体浸没在水中,弹簧测力计减少的示数就是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减小的示数相同
说明受到的浮力相同.
8.关于弹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物体发生了形变就一定有弹力
B. 人坐在椅子上时人和椅子都受到弹力作用
C. 地球对月亮的吸引力是弹力
D. 用弹簧测力计测量物体的重力时使弹簧伸长的力是物体的重力
【答案】 B
【解析】【解答】弹力是物体发生弹性形变时,在恢复形变的过程中产生的力。

物体的形变又分为弹性形变和塑性形变。

如果物体发生是塑性形变那么物体就无法恢复形变,就不会产生弹力,故A错误;人坐在椅子上时发生了微小的形变,这种形变时弹性形变,故B 正确;地球对月亮的吸引力不是弹力而是引力,同时也不存在形变,故C答案错误;弹簧测力计测量物体的重力时使弹簧伸长的力的直接影响者是弹簧形变产生的,而重力的间接影响,故D错误。

【分析】本题要求同学们理解弹力的定义和影响弹力的因素。

9.假若一切物体间的摩擦力突然消失,则下列哪种现象不可能发生
A.无法手握钢笔写字
B.微风能吹动铁轨上的火车
C.人轻轻一跳可以离开地球
D.静止在水平路面上的汽车无法开动
【答案】C
【解析】
【详解】
A、写字时,如果没有摩擦力,笔会从手中滑下导致无法写字,A可能发生;
B、火车在水平方向如果没有摩擦力,那么沿铁轨方向的风能把火车吹动,B可能发生;
C、地球附近的任何物体都受到地球引力作用,因此人跳起不能离开地球,与摩擦力无关,C不可能发生;
D、汽车是靠车轮向后摩擦地面,地面同时也会给车轮一个向前的力使车子前进,因此如果没有摩擦力,静止在水平路面上的车无法开动,D可能发生;
故选C.
10.一弹簧右侧连接一个小球,小球向左运动压缩弹簧后,经历了如图甲、乙所示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压缩过程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B.压缩过程中小球受到的弹力方向向右
C.弹开过程中小球受到的弹力逐渐变大
D.整个过程中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方向
【答案】C
【解析】
【分析】
(1)力的作用效果有两个:①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即使物体发生形变;②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包括物体的运动速度大小发生变化、运动方向发生变化.
(2)物体发生弹性形变时产生的力,叫弹力;弹力作用在与形变的物体接触的物体上;物体的形变越大,弹力越大.
【详解】
A、压缩过程中,弹簧变短,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故A正确;
B、压缩过程中小球受到弹力的作用,弹力的方向向右;故B正确;
C、弹开过程中,弹簧逐渐恢复原状,形变程度变小,小球受到的弹力逐渐变小;故C错误;
D、整个过程中,开始时,小球向左运动压缩弹簧,后来小球受弹簧的弹力向右运动,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方向;故D正确.
故选C.
1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跳伞运动员在空中匀速竖直下落的过程中,其所受重力大于其所受阻力
B.踢出去的足球在空中飞行过程中受到踢力和重力的作用
C.人推车向前运动,人对车有作用力,车对人也有作用力
D.正在上升的氢气球不受重力作用
【答案】C
【解析】
【分析】
(1)二力平衡的条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2)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重力,地球附近的物体都会受到重力作用。

(3)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物体受到力的同时,也对另一个物体施加了力。

【详解】
A、由于运动员在空中匀速竖直下落,所以其受到的重力和阻力是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

故A错误。

B、踢出去的足球在空中飞行过程中,因为这时脚已与足球脱离,所以足球不会受到踢力的作用,但受到重力和空气阻力的作用,故B错误。

C、人推车向前运动,人对车有作用力;由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所以车对人也有作用力,故C正确;
D、地球附近的一切物体都受重力作用,所以正在上升的氢气球仍受重力的作用,故D错误。

故选:C。

12.如图所示的事例中,能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是
A.运动员拉弓,弓发生形变
B.运动员罚点球,球由静止变为运动
C.小明压弯跳板
D.熊猫拉弯竹子
【答案】B
【解析】
【分析】
力的作用效果有两个:一是可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二是可改变物体的形状。

【详解】
A、运动员拉弓,拉力改变了弓的形状,弓运动状态不变,故A不符合题意;
B、运动员罚点球,球由静止变为运动,球的运动状态发生了改变,故B符合题意;
C、小明压弯跳板,小明对跳板的压力,改变了跳板的形状,故C不符合题意;
D、熊猫拉弯竹子,力使得竹子的形状发生了变化,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3.我们常用“鸡蛋碰石头”来形容对立双方的实力悬殊,鸡蛋(弱者)很容易被碰得“头破血流”,而石头(强者)却完好无损,对此现象的正确解释是
A.鸡蛋受到力的作用,而石头没有受到力的作用
B.鸡蛋受到较大的力的作用,石头受到较小的力的作用
C.它们所受作用力大小一样,只是石头比鸡蛋硬
D.以上说法都不对
【答案】C
【解析】
【分析】
当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有力的作用时,另一个物体也同时对这个物体有力的作用,即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且一对相互作用力的大小是相等的。

【详解】
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两个相互作用力的大小是相等、方向相反的;
A、力的作用是相互的,鸡蛋受力的同时,石头也受到鸡蛋对它的作用力;故A错误;
B、一对相互作用力的大小是相等、方向相反的;即鸡蛋和石头受的力是相等的;故B错误;
CD、鸡蛋和石头受的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其大小是相等的,之所以鸡蛋破是因为石头比鸡蛋硬;故C正确,D错误。

故选C。

14.如图所示的图象中,能表示物体所受重力与质量的关系的是()
A. B. C. D.
【答案】A
【解析】【解答】解:重力和质量成正比,当质量为零时,重力也是零,所以物体重力和质量的关系图象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

故答案为:A。

【分析】结合重力计算公式G=mg分析即可.
15.下列关于力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人推车时,人也受到车给人的推力
B.两个物体只要互相接触,就一定发生力的作用
C.用手捏一个空易拉罐,易拉罐变瘪了,表明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
D.排球运动员扣球使球的运动方向发生了改变,表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答案】B
【解析】
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力的作用效果有两个,一是改变物体的形状,二是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因为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所以人推车时车也推人,故A正确;两个物体即使相互接触,但是如果不相互挤压,也不会发生力的作用,故B不正确;用手捏易拉罐,易拉罐瘪了,说明力改变了物体的形状,故C正确;扣球使球的运动方向发生改变,说明力改变了物体的运动状态,故D正确,故符合题意的是B.
16.在弹簧弹性形变的限度内,如图所示能正确表示弹簧的伸长量∆L与其受到的拉力F的关系的是()
A.B.
C.D.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在弹簧弹性限度内,弹簧所受的拉力与弹簧的伸长量成正比,可AC中两者不成正比,B 中表示的不是弹簧的伸长量,而是长度,故ABC都不正确,D正确。

故选D。

17.在学习“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时,老师做了如图的实验:具有一定速度的钢珠在水平面上能沿直线AB运动;如果在它的运动路径旁放一磁铁,钢珠的运动路径将变成曲线AC.对该实验的理解,正确的是
A.钢珠与磁铁没有接触,所以没有力的作用
B.钢珠在运动过程中不受重力
C.钢珠沿曲线AC运动时运动状态保持不变
D.实验说明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答案】D
【解析】
A. 磁场是一种特殊的物质,与磁体发生力的作用,不需要接触,所以钢珠与磁铁没有接触也会有力的作用,故A错误;
B. 处在地球表面的物体都受重力,故B错误;
C. 钢珠沿曲线AC运动时,运动方向发生了改变,方向的变化也是运动状态的不变,故C 错误;
D. 实验中磁铁对钢珠的吸引力改变了钢珠的运动方向,所以说明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故D正确.
选D.
18.下列实例中增大摩擦的方法与其他三个不同的是
A.举重运动员手涂防滑粉B.足球守门员戴防滑手套
C.长跑运动员的鞋底有花纹D.自行车运动员捏闸刹车
【答案】D
【解析】
【分析】
摩擦力大小与压力大小、接触面粗糙程度有关。

要增大有益摩擦,可以增大压力,使接触面更加粗糙。

要减小有害摩擦,可以减小压力,使接触更光滑,变滑动为滚动,使物体离开接触面。

【详解】
A、B、C项,举重运动员手涂防滑粉,足球守门员戴有防滑手套,长跑运动员的鞋底有花纹都是使接触面更加粗糙的方法来增大摩擦。

D项,自行车运动员捏闸刹车,是在不改变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前提下通过增大压力的方式增大摩擦力大小。

综上所述,D选项符合题意。

【点睛】
此题考查了增大摩擦力的方法,属于一道基础题型,但要注意理解题意,是要找出与其他三种不同方式的增大摩擦力的方法。

19.如图所示实验中:小铁球从斜面上滚下,铁球在水平面上能沿直线AB运动;若在小球运动路径旁放一磁体,小铁球运动路径将变成曲线AC.该实验说明
A.力的作用是相互的B.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C.力可以改变物体运动的方向D.力可以改变物体运动的快慢
【答案】C
【解析】
【详解】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和运动状态.
小铁球从斜面上滚下,在小球运动路径旁放一磁体,小铁球运动路径将变成曲线AC,即磁体的吸引力改变了物体的运动方向,故C正确;
现象中没有揭示力的作用相互,也没有改变物体的形状,没有改变物体的快慢,故ABD错误.
故选C.
20.如图所示,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的是
A.弯道上沿曲线滑行的运动员
B.吊在天花板下静止的电灯
C.路上匀速直线行驶的小车
D.空中匀速直线下落的降落伞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所谓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指的是运动速度的改变,包括以下几种情况:(1)速度大小发生改变而方向不变;
(2)速度大小不发生改变而方向改变;
(3)速度大小以及方向都发生改变;
结合四个选项进行判断.
解:A、弯道上沿曲线滑行的运动员,速度和方向时刻在变,即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符合题意;
B、吊在天花板下的静止电灯,由于处于静止状态,速度的大小和方向都不变,即运动状态不变,不符合题意;
C、路上匀速直线行驶的小车,速度和方向都不变,即运动状态不发生改变,不符合题意;
D、空中匀速直线下落的降落伞,速度和方向都不变,即运动状态不发生改变,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评:解决此类题目可从结果出发进行判断:当物体的运动速度大小和方向都不变时,即物体的运动状态不发生改变;当物体的运动速度大小或者方向改变时,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21.下列关于弹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放在桌面上的茶杯对桌面的压力并没有使桌面发生形变
B.某弹簧在弹性限度内,伸长量越大,产生的弹力就越大
C.用弹簧测力计测量不同方向的力之前,都需要在竖直方向上进行调零
D.特殊情况下,两个物体可以不接触也能产生相互作用的弹力
【答案】B
【解析】
【详解】
发生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要对跟它接触的物体产生力的作用。

这种作用叫弹力。

弹力是接触力,弹力只能存在于物体的相互接触处。

A.放在桌面上的茶杯对桌面的压力,这个力属于弹力,由于力的作用相互,桌面对茶杯有支持力,这个支持力就是由于桌面发生形变而产生的,故A错误;
B.弹簧在弹性限度内,受到拉力越大,伸长量越大,同时弹簧产生的弹力越大,故B正确;
C.用弹簧测力计测量竖直方向的力,应在竖直方向上进行调零,而要测量水平方向的力,需要在水平方向调零,故C错误;
D.弹力是接触力,两个物体不接触不能产生相互作用的弹力,故D错误。

22.下列有关运动和力的关系中,正确说法是
A.子弹从枪膛射出后能继续前进是因为子弹受到惯性
B.小张沿水平方向用力推课桌没推动,是因为他的推力小于课桌受到的摩擦力
C.茶杯静止在水平桌面上,茶杯的重力和桌面对茶杯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D.乒乓球运动员用球拍击球,球拍的作用力只能够使球改变运动状态
【答案】C
【解析】
A、子弹从枪膛射出后能继续前进是因为子弹具有惯性.惯性不是力,不能说受到惯性的作用.故A错误,
B、桌子没动,即为静止状态,即平衡状态,所以在水平方向上受到的推力和摩擦力是一对是平衡力.根据二力平衡的条件可知,这两个力是相等的,而不是推力小于摩擦力.故B错误.
C、茶杯静止在水平桌面上,茶杯的重力和桌面对茶杯支持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作用在同一直线上,符合二力平衡的条件,是一对平衡力.故C正确.
D、乒乓球运动员用球拍击球,球拍的作用力不仅能够使球改变运动状态,还可以改变球的形状.故D错误.故选C.
23.下列数据中,最接近生活实际的是
A.一个鸡蛋的重力大约为5N
B.一名初中学生的体积大约为50dm3
C.教室内的大气压约为1×104 Pa
D.人双脚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大约为1.5×103Pa
【答案】B
【解析】
【详解】
A.根据生活经验知道,10个鸡蛋的质量约是500g,所以,一个鸡蛋的质量约为50g,一个鸡蛋的重力在0.5N左右,故A错误;
B .人体密度与水的密度差不多,在1.0×103 kg/m 3 左右,中学生的质量在50kg 左右,体积大约是:
33330.05m 50dm 1.010kg 50/m
kg m
V ρ===⨯= , 故B 符合实际;
C .教室内的大气压接近标准大气压,在1×105 Pa 左右,故C 不符合实际;
D .中学生的重力大约为500N ,两只脚的面积在0.05m 2 左右,中学生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约是:
42500N 10Pa 0.05m
F p S =
== , 故D 不符合实际。

24.踢足球是广大青少年喜爱的运动,下列与踢球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踢球时,脚对球施加了力,球对脚没有力的作用
B .只要脚对球施加的力大小相同,其作用效果一定相同
C .踢出去的球在空中运动的过程中,没有受到任何力的作用
D .守门员使球停下来的过程中,力改变了球的运动状态
【答案】D
【解析】
A.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所以踢球时,脚对球施加了力,球对脚也施加力的作用,选项A 说法错误;
B.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有关,脚对球施加的力大小相同,其作用效果不一定相同,选项B 说法错误;
C.踢出去的球在空中运动的过程中,受到重力的作用,选项C 说法错误;
D.守门员使球停下来的过程中,速度大小发生了改变,故力改变了球的运动状态,选项D 说法正确.
25.关于力的以下几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A .一个物体也会产生力的作用
B .人推车时,人也受到车给人的推力
C .在发生力的作用时,一定有受力物体,但不一定有施力物体
D .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所以彼此不直接接触的物体之间没有力的作用
【答案】B
【解析】
【分析】
根据选项中对于力基础内容的提问可知,本题考查力的基础,根据力的产生过程、特点等基本知识就行求解。

【详解】
A .若想产生力,至少需要两个物体,故A 选项错误;
B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因此人推车时,车也在推人,故B 选项正确
C .在发生力的作用时,一定有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故C 选项错误;
D.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彼此不直接接触的物体也可以有力的作用,如磁铁吸引铁钉等,故D选项错误。

26.关于力的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力对物体的作用效果完全由力的大小决定 B.两物体要发生力的作用必须接触
C.静止的物体一定没有受到力的作用D.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答案】D
【解析】
【详解】
A.力对物体的作用效果由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共同决定的,故A错误;
B.两物体要发生力的作用可以不互相接触,故B错误;
C.地球附近的任何物体都受到重力的作用,故C错误;
D.只有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故D正确。

27.下列图象中,能正确反映“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质量的关系”的是()A.B.
C.D.
【答案】B
【解析】
【详解】
A.物体质量增大时,物体的重力不变.不符合题意.
B.物体的重力和物体的质量是一个一次函数图象,物体的重力跟物体的质量成正比.符合题意.
C.物体的重力跟物体的质量之间是二次函数图象.不符合题意.
D.物体的质量增大时,物体的重力减小.不符合题意.
28.5t=1500kg,
故C不符合题意;
D.一名初中学生的质量约为50kg,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29.下列估计的数据与实际最接近的是()
A.课桌的高度约为800cm B.中学生100m跑的平均速度约为15m/s C.一位中学生的质量为50kg D.物理课本的重力约为500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