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外科常见引流管的护理(1)ppt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颅内感染 • 术后持续脑脊液漏者 • 可行颅内压监测,控制颅内高压
腰大池引流
护 理
术前护理
1.心理护理
术中护理
严密观察 神志、瞳 孔及生命 体征的变 化
术后护理
1.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2.保持引流通畅 3.观察引流量、色、
2.术前用药
质和速度
4.加强营养 5.预防感染 6.基础护理 7.及时拔管
腰大池引流管
置管方法 患者取侧卧位头和双 下肢屈曲,在腰1 或腰4-5椎体间, 用硬脊膜外穿刺针 行穿刺术,见脑脊 液出后,将直径1 mm的韧硅胶管放 入腰椎管蛛网膜下 隙内,观察管内脑 脊液呈流通状态后 ,在穿刺局部缝硅 胶管予以固定,以 防脱出,将该管外 接于引流袋即可 。
腰大池引流管
适应症
腰大池引流管护理
• 严密观察患者意识、瞳孔、生命体征及有无头痛、呕吐、 肢体活动障碍等。置管术后要去枕平卧4-6小时。 • 高度:起初引流管口同创口齐平,病程中随颅内压调节。 • 标记和妥善固定。 • 观察量、色、性状:①、2—5滴/min为宜, 引流量控制在 40-350ml/d。 ②、无色澄清为正常,有色或浑浊、呈毛玻 璃状或絮状物示颅内感染。
脑脊液循环通路
神外常见引流管
脑室引流管
V-P分流管
创(瘤)腔引流管 脑室引流管 神经外科常见引流管 硬膜下引流管 硬膜外引流管
蛛网膜下隙 引流管
脑室引流管
• 脑室引流:是经过颅骨钻孔或椎孔穿刺侧脑室, 放置引流管。将脑脊液引流至体外。
• 部位:常选择半球额角或整角进行穿刺。
脑室引流管主要目的:
• 抢救因脑脊液循环受阻所致脑内高压危机状态。 • 脑内肿瘤合并颅内高压,术前可先行脑室引流术 降低颅内压,避免开颅术中颅压骤降引发脑疝。 • 术后早期控制脑内压。 • 治疗脑室内出血。 • 引流血性脑脊液,减少脑膜刺激及蛛网膜粘连。 • 脑室检查以明确诊断和定位;注入抗生素控制颅 内感染。
脑室引流管
脑室外引流管
拔管指征
好转或进一步手术
拔除脑室外引流或分流手术
需要24-48h
抬高及试闭管
患者症状意识等改善
治疗效果
细胞数,蛋白
脑脊液性状好转
V-P(脑室-腹腔)分流管
脑积水是由于 各种炎症、外伤、 粘连或脑脊液循 环受阻而导致脑 脊液在颅内大量 积聚 • 脑室分流术是 另建脑脊液循环 通路,对脑脊液 进行分流改道, 将超过正常脑室 量的脑脊液经引 流至腹腔等体腔 内,以降低颅内 压是防止脑萎缩 的一种重要方法。 •
神经外科常见引流管护理
硬膜、蛛网膜、软膜解剖结构及脑脊液循环机制
• 硬膜:为一层坚韧纤维膜,由2层合在一起构成,在颅内 硬膜与颅骨内面紧密相贴。包在脊髓外面的叫硬脊膜, 通过枕骨大孔与硬脑膜相连。 • 蛛网膜:为1层很薄的半透明膜,位于硬膜深面,蛛网膜 与深面的软膜之间有许多小梁呈蛛网状,为蛛网膜下隙 ,腔内充满脑脊液,此腔贯通脑和脊髓。在上矢状窦两 旁蛛网膜形成许多突起突人到窦内,称蛛网膜颗粒,是 脑脊液回流到静脉窦的最后通路。 • 软膜:紧贴在脑和脊髓表面的薄膊。 • 脑脊液循环:流动于脑室、中央管及蛛网膜下隙内的无 色透明液体为脑脊液。正常400~500ml/日
腰大池引流管护理
• 及时拔管:引流脑脊液<50ml/d、当患者一般情况好转、脑 脊液各项指标正常、脑脊液漏消失即可拔管,拔管前夹管24 -48h观察病情变化。 • 加强营养,鼓励患者进食粗纤维、高蛋白、高热量的食物, 多食水果、蔬菜,以保持大便通畅。 • 做好心理护理,加强基础护理。
脑室引流管放置高度
侧 卧 位 ︓ 以 正 中 矢 状 面 为 基 线 ︐ 高 出 ~ ㎝ 15 18 ︵平 即卧 外位 耳︓ 道 水引 平流 ︶管 开 口 需 高 出 侧 脑 室 ~ ㎝ 10 15
脑室引流管护理
• 严格保持整个引流装置及管道的清洁和无菌,各接头处应用无菌敷料包 裹。 • 保持头部创口或穿刺点敷料干燥,如发现敷料潮湿,应立即查明原因, 并及时更换。 • 无菌引流袋定时更换,并记录色、质、量。正常脑脊液无色透明。术后12天脑脊液可略带血性,以后转为橙黄色。 • 定时观察引流管是否通畅,引流管不可受压、扭曲、成角、折叠。如发现 堵塞,应及时查找原因,及时处理。脑室引流时间不可过久。如引流过多 过快,可造成颅压低。空气易从伤口及引流管吸入。如引流管有小气泡回 吸现象,说明引流过快过多或者补液不足导致相对颅内低压,此时要立即 夹闭引流管或抬高引流袋,补充适当的平衡液,使颅内压恢复。 脑室引流过久者有可能发生颅内感染,感染后的脑脊液混浊,呈毛玻璃状 或悬有絮状物,患者有颅内感染现象或局部征象,故脑室引流时间一般 ≤7-10d。 • 拔管前一日,可试行抬高引流袋或夹闭引流管,以便了解脑脊液循环是否 通畅,颅内压是否有再次升高的情况。拔管后切口处如有脑脊液漏出,要 及时告知医师妥为缝合,以免引起颅内感染。
V-P分流管 ——术后护理
• 观察生命体征,意识,瞳孔变化。 • 注意体温大于38.5°以上采取有效的降温措施同 时要观察面色,P,R及出汗体征 ,防止引起虚脱 • 保持呼吸道通畅。 • 保持管道通畅。 • 抬高床头15-30°,减轻静脉淤血 • 每天定时挤压分流管,按压阀门1-3次,以保持 分流管通畅。(按时按压阀门,术后防止堵塞, 术后用甲紫做好阀门标记,术后1-3天,每天按 压阀门1-3次,每次15下,用力均匀)
适应症
脑积水 脑室内占位性病变 后颅窝占位巨大手术前减压 高血压脑出血破入脑室
Fra Baidu bibliotek
凝血功能障碍 穿刺部位感染 濒死危重患者(已经无自主呼吸等)
禁忌症
脑室外引流管
穿刺部位:前角穿刺,后角穿刺,侧方穿刺。
脑室引流管护理
• 取平卧位,保持安静。对意识不清、躁动不安患者,应予约束,防止患者自 行拔出引流管而发生意外。搬运病人时:暂夹闭引流管。 • 引流管的开口需高出侧脑室(外耳道水平)10-15cm以维持正常颅内压(成 人颅内压力0.7-2.0kpa儿童0.5-1.0kpa),侧卧位时以正中矢状面为基线 ,高出15-18cm。脑室引流早期要特别注意引流速度,切忌引流过速、过快 。因患者原处于颅内高压状态,骤然减压会使脑室塌陷,导致硬膜下血肿 。 • 术后早期:控制引流速度,若引流过快过多,易出现低颅压性头痛、恶心、 呕吐此时抬高或暂夹闭引流管。引流液<500ml/d。 • 颅内感染:引流量可适当增多,注意电解质补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