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校辅导员如何做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思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高校辅导员如何做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工作的思考
近年来大学生心理问题频发,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已经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而辅导员作为大学生校园里的守护者和教育者,自然应肩负起这一教育责任。

面对大学生复杂的心理特点和不断出现的校园问题,辅导员应该意识到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积极作用,并通过合理的途径进一步做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

近年来,因心理问题休学、退学的学生不断增多,甚至发生了多起大学生自杀、伤人、虐待动物等影响恶劣的校园事件,造成了不小的社会影响。

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很多,我们必须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帮助大学生走出心理困境,重拾健康生活。

辅导员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应当努力成为学生成长成才的人生导师和健康生活的知心朋友,想要更好地实现这一目标,做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就显得格外重要。

一、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必要性
(一)高校辅导员发挥着指导性的作用高校辅导员在日常工作中需要负责很多的问题,如:社会活动、学生的安全、情感等。

辅导员作为大学生行为的监护人,需要熟练掌握学生当时心理所处的状态,因此他们对学生抱有的态度与是否
可以处理学生目前存在的问题,同样可以直接影响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

在我国各个高校当中,辅导员的年龄相对较小,和大学生在交流与沟通过程中不会产生代沟,可以充分了解学生心中的疑惑与想法。

辅导员已经经历了学生当前的这个过程,对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与学习中出现的各种情况可以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法,这些建议非常适用于大学生。

除此之外,和大学生的家长进行比较而言,在大学生活中辅导员和学生接触的时间较长,更能有效地熟练掌握大学生心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二)高校辅导员是学校和学生沟通的主要载体
高校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过程中,学生发挥着主体作用,然而最后还是需要经过辅导员和学生开展有效沟通实现心理教育的效果。

但是辅导员和学生沟通期间,特别需要重视学生的敏感状态与自卑心理,防止二次出现“马加爵式”的消极事件。

各高校辅导员教师主要是学校与学生进行沟通的载体,这就要求辅导员将自身具有的沟通作用进行充分发挥。

从另一方面来看,学生性格还会受到家庭因素产生的恶劣影响,因此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要求家长协同配合,高校辅导教师通过采取多样化的方法与学生家长进行交流,能够促使高校迅速完成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务。

针对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高校辅导员首先需要和学生父母进行交流,充分了解学生的成长背景与家庭环境,这样一来有利于协助
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消除心理障碍,在健全人格形成方面具有重大的意义。

二、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
当代大学生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和压力,这就要求社会、家庭和学校给予其更多的关注与疏导。

一旦关注不到位,会引发大学生一系列的心理问题,这些问题得不到正确处理,势必会影响大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

(一)环境适应不良导致的心理问题环境适应的问题通常出现在初进大学时。

由于环境的突然改变,往往引发学生的心绪变化。

由于中学时期对大学充满憧憬,但当跨入大学校园后,突然发现大学生活不能完全如自己所愿,学生会有一种失落感;而进入大学后,大学与中学时完全不同的管理方式,部分学生会感到不适应,心理上也会产生一定的孤独感。

由于大学的管理较中学宽松,部分学生会放松对自己的要求,从而对学业产生懈怠感。

更有甚者,部分大学生由于脱离了父母的管辖和束缚,自我约束能力又较差,又容易受周围环境的影响,沉迷于网络无法自拔。

(二)人际关系的困扰在进入大学之前,评价学生唯一的标准是学习成绩。

为了进入理想的大学,学生们一直为了成绩而努力,导致学生在人际交往方面都比较欠缺。

进入大学后,生活在一个新的群体中,如何和这个群体的同学友好相处,如何和自己寝室的室友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是初入
大学的学生面临的一个重要难题,处理不当容易使学生陷入困惑、焦虑的状态之中。

(三)学习方式变化引发的心理压力。

大学学习与中学学习存在很大的不同,大学学习的课程专业化程度高、难度大,学习压力和竞争也相应增大;而且大学学习主要靠学生自主学习,很少有老师会反复讲解答疑和督促,而且课程进行速度也相对较快。

课堂主体由中学的老师转移到学生,一些学生难以很快适应这一变化,就会引起紧张焦虑;学习强度变大,难度变高也引发了学生的心理压力。

(四)求职择业引起的心理障碍。

高等教育的大众化使得更多的高中生能够进入大学学习,但是随之而来的就是大学生的就业难问题。

就业的压力使得很多大学生看不到现实的出路,找不到理想的方向,对前途深感迷茫。

而社会竞争激烈,用人单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加上很多大学生在学校时一心读书,与社会接触较少,对社会缺乏真正的了解,这些情况导致大学生择业时会出现一些心理障碍。

三、辅导员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途径
(一)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
辅导员要想做好学生的心理工作,首先就得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明白学生在想什么,明白学生目前所处于什么样的状态和特定的心理特征,弄清大一到大四不同年级的学生目前所处的状态和要面临的具体情况,然后才能深入学生心
理,有针对性的处理好学生的各种心理问题。

辅导员自身也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学习和研究,提高自身的专业性。

(二)遵循一定的教育原则
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盲目地进行可能会产生事倍功半的效果,因此辅导员还要遵循适当的教育原则。

在日常的思想教育中,要以思想引导为重,不是等到学生有了问题才去进行解决,而是把思想健康教育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多给学生进行思想上的指导;显性教育要与隐性教育相结合,以隐性教育为重,辅导员要通过一些事情和行为旁敲侧击的引导学生,让学生明白思想健康的重要性;外在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以自我教育为重,辅导员要引导学生学会自我教育,虽然辅导员参与学生的生活,但更多的时间还是由学生自我把控,而且辅导员不能解决学生所有的事情,这种情况下就需要学生进行适当的自我教育;正面教育与反面教育相结合,以正面教育为重,辅导员多拿正面的成功例子来激励学生的信心,比如可以邀请成功的学长学姐做客学院,给学弟学妹一些切身的建议。

(三)发挥集体的作用
虽然大学不像中学有那么明确的班级分类,但还是有统一的集体概念,同一班级、同一专业、同一学院都可以看作一个集体。

而集体就会有一定的育人功能,不同学生个体之间可以相互影响,整个集体也可以给学生带来一定的影响。

集体是学生共同成长的地方,具有一定的凝聚力和影响力。

辅导员可以以班级或专业为主,开展班级文化活动,内容不限,但要求全体学生必须都要参加,活动结束
后可以就以此为契机,进行学生的思想健康教育工作,往往此时,学生就会以更加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自己下一阶段的学习。

(四)搞好学院文化建设
学院文化作为校园文化的组成部分,也具有一定的育人功能。

学院会细分不同专业,辅导员可以就此为主,开展不同专业之间的学习比拼,设计各种方式,不仅仅以学习成绩作为评判的标准,可以是参加各种社团活动和学校组织的各种活动,评判学生投入的积极性是否高涨,也可以是评比学生获得的各种证书,给学生创造一种你追我赶的学习状态和学习劲头。

这样整个学院的文化氛围搞好了,
就会给学生带来一定的感染力,学生把更多的时间和热情投入其中,就会产生积极向上的心态,较少产生心理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