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东莞市新世纪英才学校七年级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东省东莞市新世纪英才学校
2020-2021学年度第二学期七年级第三次月考
语文
分值: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基础(20分)
1.根据要求默写古诗文。
(8分)
(1)诗人常在自己的诗歌中,抒发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对家国兴亡的忧愁、对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
诗,有思乡:“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诗,有忧国:“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杜牧《泊秦淮》)
诗,有感慨:“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李商隐《贾生》)
(2)当新冠肺炎疫情发生时,全国各地支援武汉的医疗队伍,迅速集结,急速奔赴抗击疫情的战场,这情景让人想起《木兰诗》中的语句“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2.根据拼音写词语。
(3分)
(1)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将要在你的bǔ yù()下发扬滋长!
(2)因为实在太疲倦,一会儿就hān rán rù mèng ( )
(3)在他们身后刮来lǐn liè( )的寒风。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鞠躬尽瘁
....,死而后已”正好准确地描述了邓稼先的一生。
B.几年没见,调皮捣蛋的小明变成了一个品学兼优的孩子,再也不是当年的吴下阿蒙
....了。
C.春天到了,花卉园里芳草萋萋
..,十分美丽。
D.我决定把我这破旧的语文书修葺
..一下。
4. 下面一段话中的句子有语病或错别字,请改正。
(3分)
目前,地球的绿色之肺——(1)森林正在日益委缩。
(2)一方面,近200年来,地球上的森林大约已有三分之一左右被采伐和毁掉。
而另一方面,由于地球上的燃烧物增多,(3)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在强烈增加。
此消彼长,使得地球生态环境恶化。
这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产生巨大的影响,甚至威胁人类的生存。
第(1)句: 。
第(2)句: 。
第(3)句: 。
5.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答。
(3分)
在社区开展的“公勺公筷,有你有爱”活动中,你作为志愿者,承担了张贴宣传海报的任务,请从以下两张海报中选出你打算张贴的一张,并说说选择它的理由。
图①图②
二、阅读(50分)
(一)(17分)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周敦颐《爱莲说》)【乙】自古人知贵兰,不待楚之逐臣而后贵之也。
兰甚似乎君子:生于深山薄丛之中,不为无人而不芳;雪霜凌厉而见X,来岁不改其性也。
是所谓遁世无闷,不见是而无闷者也。
兰虽含香体洁,平居与萧艾不殊。
清风过之,其香蔼然在室满室在堂满堂所谓含章以时发者也。
(黄庭坚《书幽芳亭记》)6.解释下列画线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3)
(1)濯清涟而不妖()(2)可远观而可亵玩焉()
(3)陶后鲜有闻()
7.请你用三条“/”给画线句子断句。
(3分)
其香蔼然在室满室在堂满堂所谓含章以时发者也
8.下列对加下划线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不蔓不枝:长枝节
B.亭亭净植:种植
C.自古人知贵兰:尊贵
D.平居与萧艾不殊:相同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甲】文的莲花和【乙】文的兰花生活环境虽有区别,但都有高洁、纯朴的品质。
B.【甲】【乙】两文都表明了要退隐山林、藏善以待时机施展自己才华的人生态度。
C.【甲】文批判了菊和牡丹的傲然超脱;【乙】文则赞美了萧艾和兰花的清香宜人。
D.【甲】【乙】两文都涉及到了作者所鄙视的那些追功名、逐富贵的社会现象。
10.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2分)
生于深山薄丛之中,不为无人而不芳。
11.【甲】【乙】两文,在做人方面给我们哪些启示?(3分)
(二)(10分)
“碎片化”主题阅读
(材料一)
中国成年人使用在线阅读、手机阅读等各类数字媒介的阅读率为24.5%,其中更有约2.8%的人只阅读数字媒介而不读纸质书。
中央民族大学一学生说:“上大学后开始接触新媒体,主要有手机报浏览新闻或直接浏览网页,以及看电子书。
这种新媒体作用于人们无聊的、碎片的时间,方便而快捷,操作也容易,更利于随身携带,见缝插针地阅读。
”(材料二)
“微博体”“微信体”走马灯般亮相,你方唱罢我登场,一句“你来或者不来”就堂而皇之成了“见与不见体”。
每一个“体”都很短命——存活时间三天至一周不等,它的生命取决于下一个“体”到来的频率。
“甚至有学生感叹:都不知道140字以上的东西怎么写了。
”上海一中学语文教师对此表示担忧。
(屈一平《要屏幕阅读,还是图书阅读》)(材料三)
一个《我用1000条微博的时间来读一本书》的帖子,引起了网民的热议和大量转载。
文中提到:“作家要写成一本书,不同于写一篇博客,写一次报道,他动用的是他全部的人生经历,从构思到写作,花上几年,每一个句子都有过推敲,每一个观点都是深思熟虑过的,再静静等待从流行到成为经典。
”
(罗荣海《网络时代别冷落了经典》)(材料四)
读书现状调查表
12.根据材料,下面对“碎片阅读”的不良影响理解分析错误的一项是()(3分)A.“碎片阅读”注重信息读取,缺乏深层的思考。
B.“碎片阅读”容易使读者养成随意性的习惯。
C.“微博体”“微信体”琳琅满目,学生无所适从。
D.“碎片阅读”容易导致学生书面表达能力下降。
13.请结合材料概述什么是“碎片阅读”。
(3分)
14.初中生经典阅读存在什么问题?请结合材料三简要分析经典阅读的必要性。
(4分)
(三)(16分)
心是一棵会开花的树
顾晓蕊
①故乡的家是一个四合小院,院里有棵粗壮挺拔的洋槐树。
阳春四月,巨大的树冠华荫如盖,素淡的花苞次第开放醉人的清香。
②A槐花盛开的时节,团团簇簇洁白的花朵,像迎风舞动的风铃,摇出阵阵欢快的笑声。
最开心的,要数采摘槐花。
弟弟爬上高高的树杈,用带钩的竹竿把槐枝扭断,我拾
起落到地上的枝条,沿着细茎轻轻一捋,一嘟噜花朵落进筐里。
③在那贫寒的年代,槐花无疑是一道美食。
或蒸或炒,皆唇齿留香。
然而,苍翠遒劲的老槐树,在一个电闪雷鸣的夜晚,如巨人般轰然倒下。
翌日清晨,发现槐树被拦腰截断,细碎的花瓣飘落一地,生命的华美与脆弱瞬间交替,让人久久地怅然无语。
④此后不久,我们便搬家了。
十余年时光缓缓淌过,日子过得平淡而适意。
三年前的一天,宁静的生活被突如其来的电话打破。
妈妈放下电话,脸色煞白,双手颤抖,对爸爸说:“儿子在工地上出事了!”
⑤那是怎样惊心的一幕,现场发生爆管事故,弟弟身上多处烫伤,从八米平台跌落下来。
他在重症病房里,度过了生命中最难捱的两个月。
出院后,他不愿照镜子,也不愿出门见人,每天把自己锁在房间里,独自舔舐着心底的伤痛。
⑥妈妈说:“这样会闷出病来,出去走一走吧。
”我想了又想,决定陪弟弟回故乡。
B踏上魂牵梦萦的热土,我的心里充满期待与忐忑,不知这一趟旧地重游,将给弟弟带来怎样的影响。
⑦走进童年的小院,一阵阵清香扑面而来,浓烈而又执着。
抬头望去,记忆里被风雨摧毁的洋槐树,竟奇迹般出现在眼前,变得更加枝繁叶茂。
弟弟径直向前,缓缓走到槐树下,把身体贴近树干,紧紧地拥抱那棵树。
⑧那一刻,安静极了。
忽一阵清风拂过,雪白柔软的槐花,落在他的衣襟上。
他捏起几朵放进嘴里,细细地嚼,两行清泪落了下来。
自从弟弟受伤以来,这是我第一次,也是我唯一的一次,看到他流泪。
⑨泪痕很快被风吻干。
他侧过身来,说:“姐姐,给我照张相吧。
”我掏出数码相机,紧张得按了三次快门,才拍下这美好的瞬间。
弟弟倚着老槐树,感叹地说:“槐花虽小,却有阳光的味道。
”他笑了,目光变得坚强,从灵魂深处射出来。
⑩半个月后,我们回到家。
照片洗了出来,弟弟把它摆在床头,背面写着一行蓝色小楷:树是大自然的智者与强者,人应该像树一样活着。
至此,我那颗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
很快,弟弟又回到工作岗位,开始了全新的生活。
11心是一棵会开花的树,那枝叶是信念,那树干是平和,那深入地底的根须,就是○
默默地承受。
人这一生,有这么一棵树,不管经历多少风雨,依然能凭借一缕心香,从容抵达幸福的彼岸。
15.根据提示,将内容补充完整。
(4分)
线索一:①→②→重生的槐树更加繁茂
线索二:少时的弟弟快乐健康→③→④
16.联系语境,品味语言,回答下面的问题为第②⑥段画线A、B两句进行批注。
(4分) (1)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②段画线A句。
(2)请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第⑥段画线B句。
17.通读全文,说说作者以“心是一棵会开花的树”为题有什么妙处。
(4分)
18.本文与《紫藤萝瀑布》在主旨上有异曲同工之妙,请结合文章、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的感悟。
(4分)
(四)(7分)
19.研读《海底两万里》:根据表格回答问题。
形式内容问题
识情节
(1)根据小说内容补全空缺内容。
(2分)
这幅航海日志图上,①是海底森林打猎,②是________________。
辨人物第二天早晨,我又到了平台上,A已经在那里了。
他一看
见我,就走到我面前来,“教授,”他对我说,“您愿意
今天去作一次海底散步吗?”
文段中A是③___________
讲故事(2)根据画面,写出“鹦鹉螺号”在航海中经历的一个故事。
(2分)
____________
析形象
这个场面不过是几秒钟的事。
鲨鱼回来,翻转
脊背,就要把印度人切成两半了,这时候,我觉得
蹲在我近边的尼摩船长突然站起来。
然后,他手拿
短刀,直向鲨鱼冲去,准备跟鲨鱼肉搏……
(3)请结合“拯救采珠人”的相
关情节分析尼莫船长的人物形
象。
(3分)
____________
三、作文(50分)
20.有人说:“摄影师在时间里刻舟求剑”,以下哪一幅作品触动了你的记忆?请任选一个角度,写出你的故事。
请以“记忆的影像”为题目,扣题作文。
要求: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字数不少于500 字;②不要透漏人名、地名、校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