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夔《续书谱》原文及译文(三)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姜夔《续书谱》原文及译文(三)
【原文】方圆
方圆者,真草之体用。

真贵方,草贵圆。

方者参之以圆,圆者参之以方,斯为妙矣。

然而方圆、曲直,不可显露,直须涵泳一出于自然。

如草书尤忌横直分明,横直多则字有积薪、束苇之状,而无萧散之气。

时参出之,斯为妙矣。

【译文】方圆,是真书和草书的形体本象和书写效果的统一。

真书体势贵方正,草书体势贵圆转;方正的体势用笔要参圆转,圆转的体势用笔要参方正,这样才妙。

但方圆曲直,又不可过于显露,必须含蓄而出于自然。

如草书,更忌笔画横直分明,横直多了,字就像柴堆、苇束般的排列,就没有疏朗的气象,要随时变换才好。

【原文】向背
向背者,如人之顾盼、指画、相揖、相背。

发于左者应于右,起于上者伏于下。

大要点画之间,施设各有情理,求之古人,右军盖为独步。

位置
假如立人、挑土、“田”、“王”、“衣”、“示”,一切偏旁皆须令狭长,则右有余地矣。

在右者亦然,不可太密、太巧。

太密、太巧者,是唐人之病也。

假如“口”字,在左者皆须与上齐,“嗚”、“呼”、“喉”、“嚨”等字是也;在右者皆须与下齐,“和”、“扣”等是也。

又如“宀”须令复其下,“走”、“辵”皆须能承其上。

审量其轻重,使相负荷,计其大小,使相副称为善。

疏密
书以疏欲风神,密欲老气。

如“佳”之四横,“川”之三直,“魚”之四点,“畫”之九画,必须下笔劲净,疏密停匀为佳。

当疏不疏,反成寒乞;当密不密,必至凋疏。

【译文】字有向背,就像人东张西望,指手画脚,又像人相揖相
背,互相追逐。

例如:左边起的,右边呼应;上面起的,预留下面地位。

主要是点画之间,要布置得合情合理。

求之古人,只有王右军堪称独一无二。

譬如“立人”、“挑土”、“田、王、衣、示”等一类偏旁,都要写得狭长,那么右边就有余地了。

偏旁在右边的,也应这样。

不要太密,也不要太巧,太密太巧,是唐人书法的毛病。

又比如“口”在左边的,都要与字的上部排齐,“呜呼、喉咙、唯喻”等字就是这样。

“口”字在右边的,都要与左边的下端排齐,“和、扣、知、如、加”等字就是这样。

再如“宀、人、尸”等头的字,要覆盖下面;“走、辶、兀、心”等偏旁的字,要承应上面。

衡量其轻重,使之能互相负担,斟酌其大小,使之能彼此相称才好。

书法从疏朗中能见风姿神韵,从结密中能见老练厚实,像“佳”的四横;“川”的三直,“鱼”的四点,“画”的九画,下笔要险劲干净,该疏的疏,该密的密,要安排得停匀妥帖才妙。

如该疏的写密了,反而变成一幅寒酸相;该密的写疏了,必然变成散漫凌乱。

[原文] 风神
风神者,一须人品高,二须师法古,三须纸笔佳,四须险劲,五须高明,六须润泽,七须向背得宜,八须时出新意。

自然长者如秀整之士,短者如精悍之徒,瘦者如山泽之癯,肥者如贵游之子,劲者如武夫,媚者如美女,欹斜如醉仙,端楷如贤士。

【译文】要使书法有神采,第一须有崇高的品德;第二须有高古的师承;第三须有精良的纸笔;第四须笔调险劲;第五须神情英爽;第六须墨气润泽;第七须向背得宜;第八须时出新意。

这些条件都具备了,那么字写得长的就像秀润端庄的君子;写得短的就像短小精悍的健儿;写得瘦的就像深山大泽的隐士;写得肥的就像豪门贵阀的公子;写得险劲的,就像武夫那样勇猛;写得妩媚的,就像美女那样妖娆;写得欹侧的,就像喝醉了的仙人;写得端正的,就像庙堂上的贤士,自然出现了各种不同的神态。

【原文】迟速
迟以取妍,速以取劲。

必先能速,然后为迟。

若素不能速而专事迟,则无神气;若专务速,又多失势。

笔势
下笔之初,有搭锋者,有折锋者。

其一字之体,定于初下笔。

凡作字,第一字多是折锋,第二、三字承上笔势,多是搭锋。

若一字之间,右边多是折锋,应其左故也。

又有平起者,如隶画;藏锋者,如篆画。

大要折搭多精神,平藏善含蓄,兼之则妙矣。

【译文】下笔慢,所以求姿媚,下笔快,所以求险劲,但必须先要能快,然后再慢。

如果本来写不快,还要刻意求慢,字就没有精神;如果专求快速,又往往会举止失措。

下笔之初,有用搭锋起笔的,有用折锋起笔的,整个字的体势,决定于初下笔的时候。

大凡第一字,多数用折锋,第二、三字承接第一字笔势,所以多用搭锋。

如在一个字里,右面多用折锋,是为了照应左边的缘故。

(前面所说,是上下的,即字与字之间的折搭呼应关系。

这里所说,是左右的,即一个字里的折搭呼应关系。

例如前面所引的“妙、孤”二字,因其“女”旁、“孑”旁写到末笔“ノ”,笔势已尽,故右边的“少”、“瓜”皆用折锋起笔,余可类推。

)又有平起的,像隶书的横直画;有藏锋的,像篆书的点画。

主要是折锋、搭锋,字多精神,平起藏锋,笔多含蓄,能兼用之方妙。

【原文】性情
艺之至,未始不与精神通,其说见于昌黎《送高闲序》。

孙过庭云:“一时而书,有乖有合,合则流媚,乖则彫疏。

神怡务闲,一合也;感惠徇知,二合也;时和气润,三合也:纸墨相发,四合也;偶然欲书,五合也,心遽体留,一乖也;意违势屈,二乖也;风燥日炎,三乖也:纸墨不称,四乖也;情怠手阑,五乖也。

乖合之际,优劣互差。


血脉
字有藏锋出锋之异,粲然盈楮,欲其首尾相应,上下相接为佳。

后学之士,随所记忆,图写其形,未能涵容,皆支离而不相贯穿。

《黄庭》小楷,与《乐毅论》不同;《东方画赞》,又与《兰亭记》
殊旨,一时下笔,各有其势,固应尔也。

余尝历观古之名书,无不点画振动,如见其挥运之时。

山谷云:“字中有笔,如禅句中有眼”,岂欺我哉!
【译文】“艺术的最高境界,从来就是与作者的精神相通的。

”这句话见于韩愈《送高闲上人序》。

孙过庭说:“在写字时,有时得势,有时不得势,书写者的思想感情与客观环境的融洽有很大的关系。

得势时写的字流丽多姿,不得势时写的字凌乱散漫。

精神愉快,事务清闲,是第一种得势;报谢友情,酬答知己,是第二种得势;季节适宜,气候温和,是第三种得势;佳纸良墨,互相发挥,是第四种得势;偶然高兴,不受促迫,是第五种得势。

身虽强留,心不在焉,是第一种不得势;迫于威势,勉强应命,是第二种不得势;风日干燥,天气炎热,是第三种不得势;新纸宿墨,两不称手,是第四种不得势;精神倦怠,手腕疲乏,是第五种不得势。

作书时得势与不得势,书法好坏会有很大差别。


字有藏锋、出锋的分别,很多的字布满纸上,要能首尾呼应,上下衔接才好。

一般后学,都凭记忆,模仿古人的外貌,未去作深入研究,所以多支离散乱不相贯穿。

《黄庭经》小楷,与《乐毅论》的小楷不同,《东方画赞》又与《兰亭记》感情迥异。

同一书家在不同时期写的东西,各有不同的体势,这是理所当然的事。

我曾看过历代的名迹,觉得没有一家不是点画飞动,仿佛看见了他们正在书写的过程。

黄山谷说:“字里有笔,正如和尚参禅,话里含着玄机一样。

”这难道是欺人之谈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