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争取首批27个小城市培育试点镇详细概况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浙江争取首批27个小城市培育试点镇
杭州(4个):萧山区瓜沥镇、余杭区塘栖镇、桐庐县分水镇、富阳市新登镇;
宁波(4个):象山县石浦镇、慈溪市周巷镇、奉化市溪口镇、余姚市泗门镇;
温州(4个):苍南县龙港镇、瑞安市塘下镇、乐清市柳市镇、平阳县鳌江镇;
湖州(2个):吴兴区织里镇、德清县新市镇;
嘉兴(3个):桐乡市崇福镇、秀洲区王江泾镇、嘉善县姚庄镇;
绍兴(2个):诸暨市店口镇、绍兴县钱清镇;
金华(2个):东阳市横店镇、义乌市佛堂镇;
台州(3个):温岭市泽国镇、玉环县楚门镇、临海市杜桥镇; 衢州(1个):江山市贺村镇;
舟山(1个):普陀区六横镇;
丽水(1个):缙云壶镇镇。

萧山区瓜沥镇
瓜沥镇位于杭州市萧山区钱塘江南岸,是始建于北宋太平兴国三年的千年古镇、近代绘画巨匠任伯年先生的故乡。

全镇总面积42.5平方公里,其中镇建成区面积近6平方公里。

辖23个行政村、5个社区、7.2万人口。

境内拥有现代化航空港杭州萧山国际机场;沪杭南高速公路瓜沥出口处。

镇区金融、电信、保险、工商、公安等机构齐全,文化娱乐中心、宾馆、风景休闲度假区设施完备。

瓜沥镇位于萧山市东部,镇人民政府驻地瓜沥自然镇。

东南接党山镇和绍兴县,西连坎山、衙前镇,北靠靖江、南阳镇,西距市区19公里。

境内以航坞山为界,北为钱塘江泥沙淤积而成的沙土平原,南为河湖密布的水网平原区,属萧山市水面最多的镇,耕地与水面之比为5∶1。

瓜沥,地处萧山东部的航坞山麓,距杭州城区25公里,与绍兴柯桥、安昌镇构成黄金三角。

自北宋太平兴国三年建镇以来,一直
富蔗繁华。

这里是近代绘画巨匠任伯年先生的故乡。

瓜沥总面积42.5平方公里,其中镇建成区6平方公里,辖23个行政村,5个社区,7.2万人口。

镇境内座落着大型现代化航空港——杭州萧山国际机场、杭甬高速设有瓜沥出口,这里,有周朝名山——航坞山,宋代古刹——白龙寺。

瓜沥镇以小城镇综合改革为突破口,以省中心镇建设为目标,坚持工业化与城市化联动互进,大力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走出了一条以经济建设带动城镇开发,以城镇建设来推动三产发展的路子,经济和社会发展始终走在萧山乃至杭州市镇乡前列。

2004年被国家建设部、国家发改委等确定为全国重点镇。

1997年以来,瓜沥镇先后被列为浙江省首批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镇,浙江省中心镇和杭州大都市六大组团之一。

先后被命为“百强乡镇”、省文明镇、省卫生镇、省教育强镇、省绿化先进镇。

特别是率先进入浙江首富村之列的航民村,声名远播,作为全国现代化气息的小城镇雏形。

余杭区塘栖镇
塘栖,地处杭嘉湖平原南端,是浙北重镇、江南水乡名镇、属杭州临平副城副中心。

塘栖历史悠久,始建于北宋,自元代商贾云集,蔚成大镇,明清时富甲一方,贵为“江南十大名镇”之首。

塘栖,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文人辈出,书香传世;塘栖,文物遗产众多,广济长桥、郭璞古井、乾隆御碑、栖溪讲舍碑、太史第弄、水南庙等都默默向人们细述当年风采。

塘栖,地处杭嘉湖平原南端,是浙北重镇、江南水乡名镇、属杭州临平副城副中心。

塘栖水陆空交通十分便捷,浙S13申嘉湖杭高速公路穿镇而过,浙S304省道、京杭运河东西向贯穿全镇,塘康公路、拱康路、圆满路延伸段(S304省道G320国道连接线)直通杭州,距杭州主城区十五公里,水上巴士直达武林门。

现辖27个村,7个社区,近10万人口,总面积79平方公里。

是闻名遐迩的“鱼米之乡、花果之地、丝绸之府、枇杷之乡”。

塘栖历史悠久,始建于北宋,自元代商贾云集,蔚成大镇,明清时富甲一方,贵为“江南十大名镇”之首。

塘栖,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文人辈出,书香传世;塘栖,文物遗产众多,广济长桥、郭璞古井、乾隆御碑、栖溪讲舍碑、太史第弄、水南庙……默默向人们细述当年风采;塘栖,人杰地灵,物产丰盛,枇杷名扬天下,丝绸香飘海外,自古就是
贡品。

塘栖是座古镇,同时也是一座新城,虽然历经岁月沧桑,失去了“三十六爿桥”、“七十二条半弄”的风貌,但是她的魂和根还在,并且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在经济大潮中,她依然走在余杭区的前列。

先后获全国千强镇、浙江省文明镇、浙江省综合实力百强乡镇、浙江省十大历史文化名镇、浙江省卫生镇、杭州市经济发展十佳乡镇、杭州市现代化标志性教育强镇、国家枇杷原产地域保护之乡等荣誉称号,2010年底与杭州市瓜沥镇一起成为浙江27个小城市培育试点镇之一。

桐庐县分水镇
分水镇是镶嵌在杭州西部的一颗璀璨的明珠,被誉为“中国制笔之乡”,全镇总面积299.37平方公里,辖22个行政村、l个居民区,总人口5.1万,外来人员1.6万。

2006年全镇工农业总产值实现37.4亿元,其中工业产值33.6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318余元。

分水镇地处杭州西部,05、16省道穿镇而过,距杭州市1小时车程,距全国闻名的瑶琳仙境15分钟,距桐庐县城30分钟;境内投资7.8亿元的分水江水利枢纽主体(一期)工程已竣工。

分水是一个集旅游、观光、投资创业的理想之地。

上世纪70年代末,分水镇儒桥村一位知青的父母下乡探望孩子时发现,当地山上的细毛竹很适合做圆珠笔的笔杆。

在他们的建议下,当地儒桥村在大礼堂里办起了第一家笔杆厂。

80年代初是我国的“塑料革命”时期,竹竿圆珠笔处于被淘汰的边缘,为了继续生产,村干部又从上海引进了旧注塑机,开始尝试做塑料笔杆。

一家一户的作坊就在这种相互模仿中延伸开来,分水制笔业也开始出现了新的转机。

富阳市新登镇
新登镇位于浙江省富阳市西部,是富阳市的副中心城市,富阳西部的经济、商贸、文化中心。

全镇区域面积180平方公里,行政村规模调整后辖31个行政村、4个社区,常住人口67703人,外来人口1.5万人。

新登镇素有“千年古镇、罗隐故里”之称,历史积淀深厚,现存有古城墙、古城河、联魁塔、古牌坊、罗隐碑林、圣园碑林、湘溪廊桥等珍贵历史文化遗产,被评为“全国千强镇”、“浙江省百强镇”。

新登镇是浙江省富阳市辖镇。

位于富阳市西部,与桐庐、临安接壤。

东接三山镇,南接渌渚镇,西邻胥口镇、洞桥镇,西南与桐庐县相接壤,北依永昌镇和临安市三口镇,320国道杭新公路和省道杭淳公路交汇于此。

北去杭州60公里,距富阳市中心24公里。

自三国黄武五年(公元226年)臵县至1958年撤县建镇,已有1700多年历史。

新登镇是富阳市的副中心城市,富阳市第一大镇,富阳西部的经济、商贸、文化中心。

浙江省百个名镇和杭州市小康镇之一。

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首批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镇,被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列入3个可持续发展的中国小城镇项目试点镇之一。

全镇区域面积180平方公里,辖71个行政村、4个社区,2000年底总人口70057人。

新登镇素有“千年古镇、罗隐故里”之称,境内气候温和,山清水秀,风光旖旎,松溪东来,葛溪西去,贤明夕照,云浮古塔,古人诗赞“一朵莲花耸碧霄,
二水襟带万山朝”,现存有古城墙、联魁塔、古牌坊、罗隐碑林、湘溪廊桥等珍贵历史文化遗产。

新登镇位于杭州市西南部,与桐庐、临安接壤,是富阳市西部的经济、文化、商贸中心,处于“三江一湖”黄金旅游线上。

城镇建成区内功能齐全,供电、供水、通信、学校、医疗、金融、文娱、宾馆等设施一应俱全。

1995年以来,新登镇先后被列为全国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镇、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可持续发展的中国小城镇”试点镇、浙江省和杭州市中心镇、浙江省卫生镇和浙江省“东海文化明珠工程”和浙江省首批科普示范镇。

2005年1月,被国家发改委列为全国首批发展改革试点小城镇。

象山县石浦镇
石浦镇在象山半岛南端,素有“浙洋中路重镇”之称,属省级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镇。

面积83.06平方公里,辖70个行政村、20个居民区,人口6.9万人。

石浦镇,因风光独特的石浦港台而得名。

石浦港由于港台形曲折似吸酒器,又称酒吸港。

石浦港是著名天然避风良港,港域27平方公里,外有诸岛为屏,风平浪静,可泊万艘渔轮;内有五口通海,可行6千吨级海轮。

石浦港据扼要津,与舟山群岛一棹相通,东临大目洋,北通沈家门、宁波、上海,南边椒江、温州,四通八达的海上运输线,使其杨为名闻遐迩的全国四大渔港之一。

石浦港北连舟山渔场,居大目洋、渔山、猫头洋等国内主要渔区的中心,历来是东海渔场主要渔货交易市场和商贾辐辏之地。

现为全国六大中心渔港之一,省二类开放口岸。

石浦港旧称“酒吸港”,又名荔港,呈东北-西南走向,由东门、对面山、南田、高塘诸岛围列成天然屏障,形成四岛屏罗、五门环列的“月牙”状封闭型港湾。

有铜瓦门、东门、下湾门、蜊门及三门等五个水道与外海相通,港区主干中心线全长18公里,宽0.4-3公里,面积约27平方公里,可泊万艘渔船;水深4-33米,可行数千吨级海轮,港内风轻浪平,可避10级以上大风,是东南沿海著名的避风良港。

石浦渔业经济发达,有“海鲜王国”之誉,盛产带鱼、
鳗鱼、鲳鱼、墨鱼、黄鱼、梭子蟹、对虾、泥蛤、蛏子等各种经济鱼类、贝类,列为中国四大名鱼之一的石斑鱼产于渔山列岛,畅销港、澳。

全镇拥有各类渔船(轮)1200余艘,其中200马力以上外海钢质作业渔船1173艘。

渔业固定资产超过10亿元。

渔船装备实现了科技化、现代化。

被命名为“浙江渔业第一村”的东门渔村即在石浦镇的东门岛上。

经过几年的精心培育,现已形成集泊位、收购、销售、运输、冷冻、冷藏、渔需物资供应、金融、电讯等服务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水产品交易市场,水产品90%以上销往华东地区、全国大中城市和台湾省,并出口到日本及韩国。

工业门类众多,全镇现有企业640余家,已形成水产品加工、机械制造、医疗器械、食品生产为主其它门类为辅的产业结构。

近年来,石浦镇合力兴工氛围日渐浓厚,工业经济运行水平得到较大提高。

申菱、东门电力、戴维等企业骨干作用日益明显。

具有区域特色的水产品深加工企业已成气候,精深加工发展较快。

临港型工业发展前景看好,年产2.5万吨的不锈钢项目、50万吨的润滑油项目及宁波钢铁厂等重大项目落户石浦。

石浦水产品工业园区和石浦机电工业城等特色工业区发展卓有成效,其中水产品工业园区一期500亩全面建成,二期建设也较为迅速。

慈溪市周巷镇
周巷镇巷镇在唐代尚系海涂,北濒大海,旷无人居。

宋庆历七年(1047年)开始分段筑大古塘,周巷地段随之而筑成。

时有河南省汝南郡一伙周姓移民到此渔垦,定居塘南,始成村落。

后渔收日丰,行销渐盛,在鲑菜晒场畔初成集市,因周姓者为早,故名“周巷”。

1930年周巷正式建制为镇,设镇公所,划定为地方行政机构。

1949年5月24日周巷宣告解放,建立周巷镇人民政府。

1992年5月撤扩并时,云城、精忠乡并入周巷镇。

2001年10月18日杭州湾镇与周巷镇合并成新的周巷镇。

周巷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民众商业意识浓厚,商贸发展源远流长。

早在民国时期就成为店铺林立、商贾云集的“姚北第一镇”,是粮、棉、盐的集散地,享有“三白市面”的称号。

“周巷大地方、七片提庄三片当”等谚语以及曾获巴拿马国际博览会金奖的“麟吐玉书”牌酱油是当时经济繁荣、商业发达的真实写照。

周巷文化积淀深厚,历史上名人辈出。

著名园艺专家吴耕民、历史学家陈登原、有“浙东大儒”之美誉的学者范柳堂以及曾任清华大学校长的严鹤龄等,都是周巷人或原籍周巷。

“景氏、吴氏儿科”和“孙氏眼科”、“劳氏伤科”并为“周巷医家三科”闻名遐迩。

周巷人民敢为人先,勇于探索。

1930年,姚北第一家电
灯公司在周巷成立;1933年,周巷在三北地区率先实现纺纱技术革命;1947年,以吴国昌为首的一批有训之士,创办了姚北地区第一所中学——私立姚北中学。

所有这些,为周巷现在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社会基础。

2013区划调整:将原临泽和周巷合并设立新的临泽镇[1]。

周巷镇在1992年撤扩并以来的十年中,全社会投入城镇建设资金亿元,城镇建成区面积已由原来的1平方公里,扩展到 5.6平方公里:“六横四纵”道路框架已全面形成;供电、供水、通讯等基础设施已全面配套,基本实现了村村通有线电视、村村通自来水、村村通公路、村村通电信宽带网;绿化、美化、亮化工程使古镇周巷更显靓丽。

奉化市溪口镇
溪口镇,是浙江省奉化市下辖的一个镇,是蒋介石的出生地及蒋氏父子的故里,民国时期一度成为国民党指挥中心,现为首批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

全镇总面积379.6平方千米,是中国有名的名胜旅游区。

除有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蒋氏故居,还有著名景点有雪窦山、千丈岩、蒋家祠堂等。

2010年4月18日,溪口与滕头村一起被评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溪口镇,位于奉化市西北,东与萧王庙街道相连,西与余姚市四明山镇接壤,南与大堰镇相临,北与鄞州区章水镇相接。

全镇面积379.6平方千米,人口8.4万人。

镇政府驻(溪口)中山路8号。

溪口至宁波火车站35公里,宁波栎社国际机场距溪口城区25公里。

2010年1月,溪口镇成为宁波市卫星城市试点,被赋予部分县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

溪口以剡溪之水而得名。

剡溪源头,主流出于剡界岭,由新昌入奉化境,称“剡源”。

余姚市泗门镇
泗门镇位于市境西北,距市区23公里。

古时又称四门、第四门。

境域西南原有汝仇湖,水面达十万亩,汝仇湖堤东开四门以便放水灌溉,四水为泗,故称泗门。

境域面积66、3平方公里,东与小曹娥镇、朗霞街道相邻,南与马渚镇相接,西毗临山镇,北濒杭州湾,与海盐县隔水相望。

辖东蒲、镇南、上新屋、海南、镇北、泗北、陶家路、万圣、相公潭、谢家路、夹塘、小路下、湖北、楝树下、大庙周、水阁周等16个行政村和东大街、西大街、汝湖、后塘河四个社区居民委员会。

全镇总户数21505户,常住人口62978人,99、9%是汉族。

少数民族有83人,涉及苗、壮、布依等12个少数民族,大多是婚嫁来泗的。

泗门镇位于杭州湾南岸,是国内最主要的榨菜产地之一。

目前全镇榨菜种植面积已超过5万亩(包括海涂面积),占全镇耕地总量的80%,全镇有4万多农民从事榨菜种植,3000名职工从事榨菜加工生产,全镇每年的榨菜产值达到2亿元,该镇农民人均收入中有1000元来自榨菜生产,榨菜已成产该镇农业生产中的“拳头产品”。

泗门镇发展榨菜生产已有近四十年的历史,在经历了试种、推广、提高三个阶段,榨菜生产已初具规模的基础上,目前正在向“绿色、无公害”生产大步迈进。

泗门镇具有榨
菜种植的有利条件:滨海地区的土质偏碱疏松,气候温暖湿润,适合榨菜的生长发育。

2005年,境内有综合性市场8个,专业市场5个,总面积44000平方米。

建成区面积10、3平方公里,有占地80亩以上的住宅小区3个。

全镇绿化面积98、6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32、6%,建有汝湖公园等休闲公园7个,是全国造林绿化百佳镇、省生态示范镇水陆交通便捷。

古时有“官道”连接县城,位于倪家路村后的古泗门港还是浙东地区经杭州湾下浙北的重要港口。

民国23年(1934),观曹公路(现329国道)建成,是为境内第一条公路。

近三年里,先后投入4亿多元建设和改造了多条镇、村道路,等级公路里程达65公里,初步形成“六横五纵”的十分钟交通圈。

泗门镇先后获得了全国文明镇、国家卫生镇、全国小城镇发展改革试点镇、全国优秀乡镇、全国环境优美乡镇、全国绿化模范单位、全国百佳绿化乡镇、全国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先进单位、全国计生协会先进单位、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全国百佳乡镇示范工会、省先锋工程“五好乡镇党委”、宁波市可持续发展示范区试点镇等荣誉称号等荣誉称号。

镇内河道纵横,有临周江、临泗江、大沽塘江、陶家路江、谢家路江和北排江等。

泗门是江南古镇,素有“名邦之源”、“阁老故里”之誉,人杰地灵,有深厚的人文优势。

尤其在明代,谢氏一门,官宦相承,由是在泗门甲第连云,造成“夹河一
里许,雕瓮碧瓦,翠耸鳞比”之景观。

苍南县龙港镇
龙港镇地处温州南部,位于浙江八大水系之一鳌江入海口南岸,东濒东海,西接104国道、同三高速公路和温福铁路,南背依经济发达的江南平原,北岸为平阳县鳌江镇。

是温州市和浙江省的经济强镇,浙江省教育强镇,浙江省文明镇,全国小城镇建设示范镇,全国群众体育先进镇,浙江省体育强镇,全国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镇,联合国可持续发展试点镇。

现辖9个办事处、23个居民区和107个行政村,辖区面积80.7平方公里,人口34万(户籍人口24.5万),建城区面积15平方公里、人口15万。

龙港于1984年建镇。

建镇之初,在全国率先推行土地有偿使用、户籍管理制度和发展民营经济等三大制度改革,成功地走出了一条农村城镇化的路子,成为中国农民自费建城的样板,被誉为“中国第一座农民城”。

成功实现了龙港第一次跨越。

1995年被国务院十一个部委列为全国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镇,1996年开始全面实施龙港小城镇综合改革。

2002年以来,我们又确定了“既不能忘本,又不能吃老本”的发展理念,提出了产业化(工业化)与城市化良性互动发展思路,集中精力抓产业的提升和城市框架的构筑,以招商引资为突破口,以工业园建设为载体,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大力发展新兴产业。

2006年全镇实现生产总值70.3亿元,
工业总产值161.6亿元,财政收入6.5亿元,税收总收入由2001年的2.6亿元增加到6.3亿元。

先后获得了“中国印刷城”、“中国礼品城”、“中国印刷材料交易中心”和“中国台挂历集散中心”等四张“国”字号金名片,实现了从“农民城”到“产业城”的第二次跨越。

现在的龙港工业发达,印刷、礼品、纺织、塑编是龙港的四大支柱产业,电缆、光缆、磁卡、BOPP、BOPA、BOPET、不锈钢带材、陶瓷、服装、食品等是龙港的新兴产业。

为扶持工业发展,几年来,龙港镇花大力气建成印刷、小包装、塑编、城东等四个工业园区,以优惠政策吸引各地200多家企业入园,使之成为企业发展壮大的孵化器。

龙港水陆交通便利,鳌江港是浙江省五大港口之一,陆路与国内39个大中城市有客运往来,优越的地理位臵和交通条件使龙港成为浙南闽北的主要物资集散地,全镇现已建成礼品、腈纶毛毯、陶瓷、服装、建材、水果、家具、水产品等十五个专业市场,其中温州礼品城是目前国内最大的室内礼品城。

龙港水产品、蔬菜、水果等农副产品资源丰富,海水捕捞业、养殖业和种植业发达,水产品年产量在8500吨以上,3700亩水产养殖园区和3000多亩蔬菜、水果基地能向周边城市提供大量的农副产品。

瑞安市塘下镇
塘下镇隶属浙江省瑞安市,南连汀田街道,西邻锦湖街道潘岱,北靠瓯海区仙岩街道,东北靠龙湾区海城(梅头)街道。

是全国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镇,是浙江省教育强镇、体育强镇和温州市三星级文明镇。

温州市五大镇级市之一。

塘下镇地处浙江东南沿海,截至2007年底,总面积83平方公里,下辖5个办事处,89个行政村,常住人口17.09万,外来人口11.03万。

截止2011年,根据瑞安市人口六普数据,塘下镇常驻人口31.21万(包含暂住人口)。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在改革开放方针的指引下,经济快速发展,以塑料编织带、机械等业为主要产品的家庭工业顺起。

中央及有关省、市领导同志频频前来视察、参观。

后逐步形成以股份合作经济为主体的乡镇工业群体。

1996年,全镇有镇、村办企业、联户股份合作企业、私营个体企业等2445家,工业产值达17.53亿元。

集市贸易也迅猛发
展,有占地100亩的汽摩配城,及小商品、农副产品、副食品等市场11个;市属金融、供销、财税、粮食、工业、农业、邮电、电业、科技、教育、公安等部门均在这里分设机构,是温州市30个经济强镇之一。

经济的快速发展,促进了城镇建设。

80年代以来,新建沿街楼房4600多间;公用房18万平方米,建中小学10所,幼儿院3所,电影院7座,医院2所,老区革命纪念馆1座;改造沿河老商业街,新建东西、南北走向的街道共13条,总长13425米;建成通向各村混凝土道路27条,总长37763米,新建公路9.5公里,桥梁78座,码头2座;扩建日产10000吨自来水厂1座,自来水普及率95%;新建公厕42座,变电所l座;液化石油气仟配站1座,燃气使用基本普及;敷设排水管道24公里,垃圾堆放场l座;各项基础设施渐臻完善。

90年代初组建环卫队伍,现有环卫工人32人,机动垃圾车1辆,环境卫生面貌显著改善。

全镇现有公用基础设施:道路总长83.2公里,其中高级道路34.2公里,路灯655盏,路灯输电线路37公里;中、小型自来水厂9座,日供水能力1.2万吨,园林绿地面积8670平方米;全镇房屋建筑面积109万平方米,其中私人房屋91万平方米。

2010年被列入温州市政府提出的五个"镇级市"
2011年列入浙江省27个小城市,享受县级权利,实行强镇扩权,来更好适应塘下的发展。

乐清市柳市镇
柳市片区行政区示意柳市简称:郋,别称:柳川、郋城。

东临乐清湾,南濒瓯江与温州市区隔江相望,西接永嘉县,北抵乐清市区,西北为国家级风景区——中雁荡山。

广义上的柳市指:柳市镇、北白象镇、翁垟街道、白石街道,即1992年-2011年之间形成的“柳市八镇”所辖区域,其总面积为243.29平方公里,常住人口62.16万。

狭义的柳市仅指柳市建成区,其城区面积约2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约15万。

20世纪70年代末起,柳市的低压电器市场开始崛起,被誉为“中国电器之都”。

柳市是“温州模式”重要发源地。

柳市地处东海之滨,瓯江流域北岸最大的平原--柳市平原之上。

此地属滨海冲积平原带,土地肥沃,气候温和,境内河网纵横,阡陌交错。

近代柳市的腾飞源于低压电器的,从上世纪70年代末开始柳市人只用了十年时间就从原先的小打小闹,成就了占领全国低压电器市场三分之一份额的“中国电器之都”。

自1994年重新夺回温州第一强镇的名号以来,柳市已保持浙南强镇地位16载。

柳市片区的超常规发展,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充分肯定,胡锦涛、江泽民、温家宝、吴邦国、李鹏、李瑞环、尉健行等中央领导先后视察过柳市镇,充分肯定了柳市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做法与经验。

柳市片区(2011年)行政区示意
2011年4月,柳市片区按照温州大都市区的总体规划,围绕“1650“所展开的行政区划调整工作全面启动。

这是面对新型城市化和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新形势和温州大都市区建设的新要求所启动的调整。

这次调整将在一定程度上改变柳市片区乡镇规模过小、都市区功能不强、农村中心镇太少的问题。

按照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复的乐清市乡镇行政区划调整方案,柳市片区进行了一系列乡镇撤并工作:柳市镇合并周边的象阳镇、七里港镇、黄华镇,形成面积93.8平方公里的新柳市镇,西南重镇——北白象镇亦将合并磐石镇,形成面积75.5平方公里的新北白象镇,而乐清火车站所在的白石镇、乐清经济开发区所在的翁垟镇也将告别乡镇历史,设立街道办事处,同其他6个街道一起,形成面积达259.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