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市礼嘉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市礼嘉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
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
一、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
1. 现代文阅读(14分)
静夜听风
姜琍敏
静夜听雨,仅仅这几个字,就赋予我们多少诗意!最是那温馨的春夜,淅淅沥沥的细雨,抚着恬怡的春梦、绿肥红瘦的江南,是何等美妙意境?㈠
静夜听风可就大不同了。

如果说前者宛如丝竹悠悠、清泉淙淙,后者则浑似江河破堤、大漠飞沙。

尤其是无雨的冬夜,听虎啸龙吟般朔风动地而来,门窗劈啪,雨蓬呻吟,耳畔嗖嗖如有利箭飞掠,心头瑟缩似万马狂踏,落英狼籍。

那心境,无论如何是找不到一丝美感来的。

何况晚来的风总给人以凄凉的暗示,静夜的喧嚣声不免让人心惊肉跳。

所以,我们难听到对夜风的欣赏或讴歌。

尤其是不眠的长夜或病痛的僵卧中,听萧萧风过,黯淡的心境更如夏日雷雨将骤,飞沙走石,天昏地暗。


当然,也有例外的人。

诸如我,每于无眠之夜听风,便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风似乎会吹开记忆之门,听不同的风声,如同听到久远而淡忘的歌声,会将不同的往事纷纷乱乱地勾陈于眼前,牵起种种沉溺的情愫,有时竟也因之温情绵绵甚或慷慨激昂。

因为我与风,曾有过一段特殊的因缘。


早年我下放煤矿,矿在太湖之中。

按月休假。

而休假前夜,总特别关注风情。

因为交通全靠班轮,遇有6~7级风便要停航。

夜来无风,睡眠便稳,有风则忧不能行,常至不寐。

而假毕前夜,心情又正相反,夜风越大越是窃喜,为可在家多呆一日也。

由是对风的感情忽喜忽憎,可谓自私无理,却又大可理解。

这也是矿上大多数人的一般心态,算是一种特色。

在矿上,我当过多年外线电工,常年在电杆甚至输电铁塔上爬上爬下。

对风又别有一番敏感。

高空作业,晴朗无风的日子总是顺利也舒畅得多。

遇风,尤其是阴寒天,上得杆去冷而僵,不利索不说,危险也相对大些。

杆顶的风比地上又格外尖利而硬朗,足可将尚未系上安全带的人吹落几十米外。

所以我那时极厌风,而现在每听到某种风声,眼前常会活现杆上苦苦僵持的情景。

不纯然是苦味,也有淡淡的自豪在心头。

去年重回故地,见到我当年架起的电杆犹在那儿为人造福,那分感情更其甘洌。

即使那时,在风中的电杆
上,也有别人体味不到的独特情趣。

那就是活干得顺手时,听那新扯起的四根长线,如琴弦般在风中铮铮放歌,嗡嗡有韵,奏出我的欢悦。

人越高,如在几十米的铁塔上,那风越劲,“弦”上的音乐听来也越发清长动人,有时竟令我激动不已,操起大铁扳手,铿铿猛击粗长的银线,那气势,直若壮士临风,挥剑长啸大风歌!㈣
毕竟才20出头,意气方遒呵!而今雄风犹在,我这气势却哪去了?连梦中也找不见它,却常从铁塔上飞落,惊醒一身冷汗。

只有静静深夜,听着当年一样的风声,才会拾到几分一样的心情。

悲欤,喜欤?㈤
风吹来多少记忆?风吹走多少故事!而风逍遥自在,无影无踪,来复去,去又来。

我呢,该向谁追索飘逝的生命?㈥
20.根据第二自然段的内容,用两个词概括“静夜听风”的心境。

(2分)
21.请根据第四段的内容,分两点概述我对风的复杂感情。

(4分)
22.第五段末说:“悲欤,喜欤?”联系全文,作者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心情?(4分)
23.请从修辞角度,评点第二自然段中划线文字的语言特色及其作用。

(4分)
参考答案:
20.(2分)凄凉(黯淡)、惊恐。

21.(4分)
①休假前后的风,常使“我”的感情忽喜忽憎。

(意思对即可)
②野外作业时的风,既让“我”苦恼、厌恶,又让“我”欢悦、自豪(激动)。

22.(4分)
因为现今的“我”失却当年的意气和豪情,因此感到悲。

因为现今的“我”不用再经受当年那种忽忧忽喜的悲苦,因此感到喜。

(意思对即可)
23.(4分)
①运用比喻手法,具体、形象地写出了“静夜听雨”与“静夜听风”的迥乎不同。

②运用了对比手法,突出了“静夜听风”与“静夜听雨”的迥乎不同。

③运用了比拟手法,形象地写出了听雨时的心境。

答对修辞手法得1分,答对其作用意
思的得1分。

三点中答对两点即可得满分。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 ~15 题。

响水河的年轮
王立光
①古城熊岳,城南有一河绕城而过,历史上人们称之为响水河,因为它守着这城,也被称为熊岳河。

它在辽东,西向渤海,浩浩荡荡奔流不息。

传说,那条河是望儿山母亲肩上的一条飘带,连着母亲身上的血管,儿女们依恋响水河就像依恋自己的母亲。

仿佛是一种古老的仪式,古城的人们每天清晨和傍晚,都要到响水河边去亲近,沿着繁花锦簇的甬道和垂柳拂面的河堤下到河边,掬一捧水洗把脸,或者洗洗手,作为一天的开始和结束。

②响水河两岸曾发现很多古城遗址和墓葬群,大部分是汉魏时期或更早期的。

严格地说,这些古城不能称为真正的“城”,只是驻扎军队和囤积军用粮食和武器的营垒。

军队撤退,只剩下营盘,这些城堡也就废弃了。

真正发展起来的只有熊岳。

③江河孕育文明。

响水河孕育的熊岳平原,土肥水美,气温适宜,降水适中,便于农耕,又提供了便捷的航运交通和生产、生活用水。

先民们在这块土地上得到了母亲河的孕育。

响水河两岸沃野,历史上曾属渤海国。

渤海国后为契丹所灭,又属“辽”。

熊岳城是辽代卢州遗址。

④响水河河水清澈,碧波荡漾,绿草清新,有着柳暗花明的迷人景致,从杨运山区的老帽山出发,奔腾欢笑一路歌唱,穿过“老鳖把门”的水口,河面开阔了,歌声更加悠扬,清澈的河面倒映着夹岸的半山上的一片片果园,熟透的苹果,像一盏盏红灯笼挂了满树满坡,紫色的李子,淡黄的鸭梨,如珠的葡萄,争相夺目个个耀眼。

顺着山势从高到低,还有笔挺的针叶松,摇曳的老槐树,高大的钻天杨,一直到河岸上的垂柳……天上明净无云,阳光明亮而温暖,与古城相依相伴。

清代诗人魏燮均在《早发熊岳》中写道:“道出衫卢郡,分途趁晓行,村烟烘树色,沙路滞车声。

流水曲围郭,乱山高护城,前峰白云动,似欲酿新晴。

”真是一幅浓淡相宜的山水画卷。

⑤前些年,我到熊岳,住在响水河的右岸。

每天清晨,我到河边散步,雾还在河面上不肯走开,河水显得那么朦胧。

许久,山边爬起一轮红日,一会儿就把萦绕在河面上的雾驱赶得无影无踪,响水河像一位刚刚苏醒的睡美人,由沉寂开始梳妆打扮,唱起了动听的歌谣。

⑥黄昏,我曾领着女儿到河边的树林玩耍,响水河更富有诗意,柔柔的光泻下来,给河面镀上了一层华丽的金黄,清波将金黄击成碎片,光片随着河流漂淌,那么迷人,那么令人陶醉!蓦地,落日像一个烧红铜盘掉进了响水河,河面也被烧得通红,是那样柔美,女儿竟忍不住磨我领她去摸一下。

然而,我没有答应女儿的请求,响水河已经遭到严重的污染,太多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无休止的注入,使母亲河的血液充满了毒素,大量的建筑取沙造成河道坑坑洼洼,使母亲河的血管布满了瘢痕,我面对母亲河心中充满了愧疚和自责。

⑦多年后再到响水河,午后的阳光直射,河面宽阔好似明镜,清凉的风从河面吹来,荡漾着层层微波。

河道内修建了四道橡胶拦水坝,整个河段直到入海口成宽阔的连续水面,呈阶梯状流淌。

花岗岩砌筑的河堤和铺就的群众文化广场上矗立着各样的雕塑,摆放着鲜花盆景。

室外地板铺成的观景台和垂钓台一直延伸至河心,人们站在河中央,河水在脚下欢唱,母亲河又恢复了她的美丽和健康。

⑧夜晚,彩灯喷泉在河中央尽展风姿,灯光交相辉映,伴随着悠扬的音乐,水柱盘旋飞舞,直冲夜幕飞散满天。

漫天星斗向河中洒下无数个倒影,似乎与河中星灯争辉。

调皮的小水珠掀起我的衣领,钻进我的脖子……我的心和母亲河一起流动。

12. 下列对散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 本文叙写了作者两次探访响水河的所见所感,作者以细腻的文笔和真挚的情感表达了对这条母亲河的热爱和深深的眷恋。

B. 本文思路清晰,以“我”的行踪为贯穿全文的线索,讲述着响水河的历史和今天,体现出结构的完整性和严谨性。

C. 自古至今,响水河河水一直清澈见底,碧波荡漾,绿草清新,有着柳暗花明的迷人景致。

D. 第⑥段中“落日像一个烧红铜盘……河面也被烧得通红”,运用比喻和夸张手法,写出黄昏的柔美。

E. 本文将写景和抒情紧密结合起来,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在语言运用上追求质朴平实,通俗易懂。

13. 阅读本文后,你认为文中的响水河主要具有哪些特点?请结合文章加以回答。

(3分)
14. 第④段引用清代诗人魏燮均的诗句,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4分)
15. 第⑥段作者说“我面对母亲河心中充满了愧疚和自责”,请你结合全文探究作者“愧疚和自责”的原因。

(4分)
参考答案:
12. AD (C项“响水河河水一直清澈见底”错,由文意知道响水河河水曾经遭受过污染,经历过治理。

E项“质朴平实,通俗易懂”错,本文语言应是生动形象,文采斐然。

B项以“我”的行踪为线索表述不准确。


13. 文中的响水河具有历史悠久、土地肥沃、环境优美、发展迅速等特点。

在那里发现很多古城遗址和墓葬群说明历史悠久;响水河孕育滋养了整个熊岳平原,说明土地肥沃;河水清澈,碧波荡漾,柳暗花明,果园繁盛,说明环境优美;“花岗岩砌筑的河堤”和“矗立着各样的雕塑,摆放着鲜花盆景”,说明发展迅速。

(特点1分,结合内容回答1分。

少答一点扣1分。


14. ①描绘响水河的迷人景致,勾勒出响水河浓淡相宜的山水画卷。

②充实文章内容,增强了文章的文采(或文化底蕴)。

③表达了作者热爱响水河的浓郁情感。

④为下文对响水河的严重污染的描写提供参照。

(答出其中两点给满分。

意思对即可。


15. ①响水河已经遭到严重污染,作为她的儿女,我们大家都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②我没有把母亲河保护好、治理好、养育好。

③经济的飞速发展竟以损害环境为代价,使得母亲河伤痕累累。

④我们在平时的生存和生活中,没有正确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答出一点给1分,共4分,意思对即可。


3.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7-20题。

(14分)
生长在历史中的青藤
①我此来绍兴,是拜谒青藤书屋,凭吊饱受世间苦难的明代杰出文学艺术大师徐渭的。

②走进书屋大门,迎面是一个小小的冷清的园子。

园子尽头是一间后人重建的前后两室的老式瓦房。

前室正中悬挂着明末大画家陈洪绶题写的“青藤书屋”匾额和徐渭的画像。

③眼前的书屋与徐渭自己所画的“青藤书屋图”已大相径庭。

徐渭的画上,是几间排列不规则的草屋,正如他在画上所题:“几间东倒西歪屋”。

而据他题词的下句“—个南腔北调人”来推断,徐渭的晚年直至去世都是在那几间草屋中度过的。

尽管书屋为后人重建,但确是在青藤书屋的故址上,这是毋须怀疑的。

书屋旁的小天井里,那十尺见方、徐渭所称“天池”的小水池还在,天池正中,树有一方形石柱,上刻“砥柱中流”四字,也是徐渭手笔。

靠墙,青砖砌成的花坛上,那一棵郁郁葱葱的青藤虽为后人补植,但在那同样的位置,徐渭手植的一棵青藤也确实在那里蓊郁过。

倔强孤傲长于顽石之中而终年葱绿的青藤正是徐渭的精神象征,无怪乎他以“青藤”作为自己的别号了。

④我在这徐渭狂啸过、痛哭过的青藤书屋里久久地俯仰低徊,默想着徐渭的生平,一阵阵寒意透进骨髓。

这位旷世奇才,诗、文、书、画四绝的文学、艺术大家并非恃才傲物的狂狷之士,仅从他的《镜湖竹枝词》即可看出,他是热爱世俗生活的啊!可世俗生活却怎么也容不下他。

一只看不见的手,在他刚刚成年时就给他预设了种种打击,直到他去世。

⑤徐渭少年时便才华显露,可连应了八次乡试,连举人也未考中。

他当过幕宾,参加过抗倭斗争并立了功,参加过反奸相严嵩的斗争。

曾坐牢六次,先后因受刺激自杀九次。

他一生穷困潦倒,晚年靠卖书画度日。

为了生存,数千卷心爱的藏书也变卖一空,最后在贫困交加中离开了人世。

⑥这便是天才的命运吗?中学
⑦我想,设若命运改变一下徐渭的品格,他的人生又将是怎样一种境况呢?假如他不那么张扬个性,以他的才华,在科举考试中会一路顺利,那也就成几品大员了。

锦衣玉食、宝马香车少得了吗?即使科举不中,随和一些,隐忍一些,找关系,托门子,拿自己的作品当礼送,在哪家权贵门下做个清客,总是可能的吧?也可衣食无忧,免遭冻馁啊!
⑧当我踱回展室,看见《黄甲图》和《墨葡萄图》时,立即否定了自己荒唐的设想。

徐渭笔下的汪洋恣肆,乃是一个天才画家内心深度焦虑的疯狂宣泄。

正是这种宣泄,构成了他艺术的精魂。

它是那样的孤高,那样的自信,那样的卓尔不群,那样的反叛正统。

要这样的艺术天才、反传统的斗士去迎合时尚、摧眉折腰是不可想像的。

如果他真的放弃坚守,出卖自己,他还能做这水墨淋漓、恣肆放纵的绘画吗?还会有强心铁骨、才横笔豪的书法吗?还会有血气奔涌悲声如诉的诗文吗?不,不会有了。

那就不会有我们现在称道的徐渭了。

往深里想,命运也是公正的,在他那神秘之手的一再敲打下,徐渭落魄、困顿、遭受垢辱,在贫病中死去。

但同是这敲打,又造就了徐渭独特的、后人难以企及的艺术品格。

⑨命运之手敲打过古人,也敲打着我们所有的今人。

我本是来凭吊徐渭的,本以为能在凭吊之后走笔行文,痛斥当年的大人先生们,痛斥当时龌龊的世俗,发几声长叹,给徐渭以深深的悲悯,不想倒是徐渭先生悲悯我了。

尽管我未遭冻馁,但我有属于我自己的不说是王国,哪怕一小片精神领地吗?有徐渭那种“深山无人收,颗颗明珠走”,坚信自己是明珠的自信吗?
⑩我站在书屋前,久久地、久久地凝视着眼前的青藤。

这株在人们心目中存活了400多年的青藤啊,时间的推移,只会使它愈益葱茏。

这株青藤已经长在人类历史中了。

17.下列对原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 )
A.青藤书屋的前室正中,悬挂着明末大画家陈洪绶题写的“青藤书屋”匾额,徐渭的晚年就是在绍兴的这几间老式瓦房中度过的。

B.作者写道书屋旁的“天池”及出自徐渭手笔的“砥柱中流”四字,证明了此地的确是青藤书屋的旧址,也透露着徐渭的志趣。

C.徐渭曾在靠墙的花坛处亲手种过一株青藤,并将“青藤”作为自己的别号。

青藤倔强孤傲、终年葱绿,正是他精神的象征。

D.徐渭曾将参加国抗倭斗争和反奸相严嵩的斗争,正因为有过这样的斗争经历,他
的作品才会具有强心铁骨,才会才横笔豪。

E.徐渭笔下的汪洋恣肆,是内心深度焦虑的宣泄。

是命运的敲打,造就了他独特的艺术品格,所以作者说“命运也是公正的”。

18.请具体说说,作者感到“一阵阵寒意透进骨髓”的原因是什么?(4分)
19.第⑦段中作者假设了徐渭品格改变后可能出现的人生境况,这样写有什么好处?(3[分)
20.文章以“这株青藤已生长在人类历史中了。

”一句做结,有什么作用?(3分)
参考答案:
二、 古代诗文阅读(35分,共3题)
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2—15题。

(每小题3分,共12分)4
东轩记苏辙
余既以罪谪监筠州盐酒税,未至,大雨,筠水泛溢,蔑南市,登北岸,败刺史府门。

盐酒税治舍俯江之漘,水患尤甚。

既至,敝不可处,乃告于郡,假部使者府以居。

郡怜其无归也,许之。

岁十二月,乃克支其欹斜,补其圮缺,辟听事堂之东为轩,种杉二本,竹百个,以为宴休之所。

然盐酒税旧以三吏共事,余至,其二人者适皆罢去,事委于一。

昼则坐市区鬻盐、沽酒、税豚鱼,与市人争尺寸以自效;莫归,筋力疲废,辄昏然就睡,不知夜之既旦。

旦则复出营职,终不能安于所谓东轩者。

每旦莫出入其旁,顾之,未尝不哑然自笑也。

余昔少年读书,窃尝怪颜子以箪食瓢饮,居于陋巷,人不堪其忧,颜子不改其乐。

私以为虽不欲仕,然抱关击柝尚可自养,而不害于学,何至困辱贫窭自苦如此?及来筠州,勤劳盐米之间,无一日之休,虽欲弃尘垢,解羁絷,自放于道德之场,而事每劫而留之,然后知颜子之所以甘心贫贱,不肯求斗升之禄以自给者,良以其害于学故也。

嗟夫!士方其未闻大道,沉酣势利,以玉帛子女自厚,自以为乐矣。

及其循理以求道,落其华而收其实,从容自得,不知夫天地之为大与生死之为变,而况其下者乎!故其乐也,足以易穷饿而不怨,虽南面之王不能加之,盖非有德不能任也。

余方区区欲磨洗浊污,晞圣贤之万一,自视缺然,而欲庶几颜氏之乐,宜其不可得哉。

若夫孔子周行天下,高为鲁司寇,下为乘田委吏,惟其所遇,无所不可,彼盖达者之事,而非学者之所望也。

余既以谴来此,虽知桎梏之害而势不得去。

独幸岁月之久,世或哀而怜之,使得归休田里,治先人之敝户,为环堵之室而居之,然后追求颜氏之乐,怀思东轩,优游以忘其老。

然而非所敢望也。

元丰三年十二月初八日,眉山苏辙记。

1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登北岸,败刺史府门败:冲坏
B. 假部使者府以居假:借
C. 以玉帛子女自厚厚:经营
D.郡怜其无归也,许之归:回家
1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岁十二月,乃克支其欹斜②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B. ①其二人者适皆罢去②则或咎其欲出者
C. ①然抱关击柝尚可自养②河东凶亦然
D. ①与市人争尺寸以自效②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1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落其华而收其实,从容自得 B.弃尘垢,解羁絷,自放于道德之场
C..虽南面之王不能加之
D..士方其未闻大道,沉酣势利
15、下列各项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第一段交代辟东轩的目的是“以为晏休之所”,然而因为盐酒税务繁忙,“终不能安于所谓东轩者”。

B.中间两段用自己的“勤劳盐米”与颜氏的“箪食瓢饮”作对比,才知道颜氏安贫乐道品质的可贵,对比之下,对“以玉帛子女自厚,自以为乐”的艳羡之意溢于言表。

C. 文章最后又提出怀思东轩,追慕先贤的愿望,而又“非所敢望”,这就深刻反映了内心的痛苦和矛盾。

D. 本文虽以《东轩记》为题,实为作者借题发挥,意在倾诉盐酒税务的琐碎繁难和自己内心的矛盾和苦闷。

参考答案:
12.D(归:安身之处)
13. B(代词,那;A 才/竟然;C 但是/正确D 来,表目的/而且,表并列)
14. A(B修身养性,培养道德。

C 朝向南;又:古代君王面南而坐,故也有以南面代君王的。

D权势利益/今义:以人之财产权利区别对待人)
15. B(对“以玉帛子女自厚,自以为乐”感到艳羡的说法不对)
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初,淮阴侯韩信,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又不能治生商贾,常从人寄食饮,人多厌之者。

信钓于城下,有漂母见信饥,饭信。

信喜,谓漂母曰:“吾必有以重报母。

”母怒曰:“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孙而进食,岂望报乎?”
淮阴屠中少年有侮信者曰:“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怯耳。

”因众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胯下!”于是信孰视之,俯出袴下,蒲伏。

一市皆笑信,以为怯。

及项梁渡淮,信仗剑从之。

居麾下,无所知名。

项梁败,又属项羽,羽以为郎中。

数以策干项羽,羽不用。

汉王之入蜀,信亡楚归汉,未知名。

为连敖①,坐当斩,其辈十三人皆已斩,次至信,信乃仰视,适见滕公,曰:“上不欲就天下乎?何为斩壮士?”滕公奇其言,壮其貌,释而不斩。

与语,大说之,言于上。

王拜以为治粟都尉,亦未之奇也。

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

汉王至南郑,诸将及士卒皆歌讴思东归,多道亡者。

信度何等已数言王,王不我用,即亡去。

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

人有言王曰:“丞相何亡。

”王大怒,如失左右手。

居一二日,何来谒王。

王且怒且喜,骂何曰:“若亡,何也?”何曰:“臣不敢亡也,臣追亡者。

”上曰:“若所追者谁?”曰:“韩信也。

”王复骂曰:“诸将亡者以十
数,公无所追;追信,诈也!”何曰:“诸将易得耳。

至如信者,国士无双。

王必欲长王汉中,无所事信;必欲争天下,非信无可与计事者。

顾王策安所决耳!”王曰:“吾亦欲东耳,安能郁郁久居此乎?”何曰:“计必欲东,能用信,信即留;不能用,终亡耳。

”王曰:“吾为公以为将。

”何曰:“虽为将,信不留。

”王曰:“以为大将。

”何曰:“幸甚!”于是王欲召信拜之。

何曰:“王素慢无礼。

今拜大将,如呼小儿耳,此乃信所以去也。

王必欲拜之,择良日,斋戒,设坛场,具礼,乃可耳。

”王许之。

诸将皆喜,人人各自以为得大将。

至拜大将,乃韩信也,一军皆
惊。

(选自《资治通鉴》)
【注】①连敖:管仓库粮饷的小官。

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准确的一项是()(3分)
A. 坐当斩坐:犯罪
B. 何来谒王谒:拜见
C. 顾王策安所决耳顾:回头看
D. 王素慢无礼素:向来
2.下列各组句子中,能直接表现韩信“怀才不遇”的一组是()(3分)
①常从人寄食饮②数以策干项羽,羽不用③王拜以为治粟都尉,亦未之奇也④王素慢无礼
⑤居麾下,无所知名。

A.①③⑤
B. ②③⑤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3.下列对文章的概括和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3分)
A. 萧何告诉汉王,假如要想争夺天下,就要重用韩信这样的人才,汉王听从了劝告。

B. 挨饿的韩信得到漂母的帮助,深受感动,说一定要重重地报答她,漂母很生气。

C. 有个年轻人当众侮辱韩信,韩信忍辱负重,从他的胯下爬了过去,被众人嘲笑胆小。

D. 韩信任郎中时被判斩首,行刑时遇见滕公,后受赏识举荐给汉王,但仍不受重用。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
(1)信度何等已数言王,王不我用,即亡去。

(3分)
(2)今拜大将,如呼小儿耳,此乃信所以去也。

(3分)
参考答案:
1. C 顾:只
2.B ①是说韩信缺乏谋生的技能④说的是大王的态度
3. D 当管仓库粮饷的小官时被判斩首。

4.(1)韩信估计萧何等人已经多次向汉王推举过他,但汉王没有重用他,便也逃亡而去。

(得分点:“度” 1分;“言王”补充出“于”,状语后置1分;“不我用”宾语前置1分)
(2)现在任命大将,就像是(如同)呼唤小孩子一样,这就是韩信逃跑的原因了。

(得分点:“拜”、“所以”和判断句式,各1分)
【参考译文】
当初,淮阴人韩信,家境贫寒,没有好的德行,不能被推选去做官,又不会经商做买卖谋生,常常跟着别人吃闲饭,人们大都厌恶他。

韩信曾经在城下钓鱼,有位在水边漂洗丝绵的老太太看到他饿了,就拿饭来给他吃。

韩信非常高兴,对那位老太太说:“我一定会重重地报答您老人家。

”老太太生气地说:“男子汉大丈夫不能自己养活自己!我不过是可怜你这位公子才给你饭吃,难道是希图有什么报答吗?!”
淮阴县屠户中的青年里有人侮辱韩信道:“你虽然身材高大,好佩带刀剑,内心却是胆小如鼠的。

”并趁机当众羞辱他说:“韩信你要真的不怕死,就来刺我。

若是怕死,就从我的胯下爬过去!”韩信于是仔细地打量了那青年一会儿,便俯下身子,从他的双腿间钻了过去,匍匐在地。

满街市的人都嘲笑韩信,认为他胆小。

待到项梁渡过淮河北上,韩信持剑去投奔他,留在项梁部下,一直默默无闻。

项梁失败后,韩信又归属项羽,项羽任他作了郎中。

韩信曾多次向项羽献策以求重用,但项羽却不予采纳。

汉王刘邦进入蜀中,韩信又逃离楚军归顺了汉王,仍然不为人所知。

做了个管仓库粮饷的小官,后来韩信犯了法,应判处斩刑,与他同案的十三个人都已遭斩首,轮到韩信时,韩信抬头仰望,恰好看见了滕公夏侯婴,便说道:“汉王难道不想得取天下吗?为什么要斩杀壮士啊!”滕公觉得他的话不同凡响,又见他外表威武雄壮,就释放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