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教师备课充满实效性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让教师备课充满实效性
作者:孙保华
来源:《教书育人·校长参考》2013年第09期
斯霞老师常常把备课喻为“指挥员在组织一场战役前所进行的必不可少的筹划。

”“为了组织好战役我总是反复思考,反复推敲直到找出自己认为比较满意的设计方案为止。

备课是一项极其细致复杂的脑力劳动,容不得半点马虎。

只有踏踏实实、认认真真地备好课,才能取得应有的教学效果”。

备课是为上课服务的,讲究备课的艺术,才能更好地发挥课堂教学的艺术。

可见,备课是上好课的首要前提,怎样才能备好课呢?
一、寻找问题———认清备课的现状
教师要上好一节课,就要认真、充分、精心地做好课前的准备工作———备好课,真正做到对教材内容、教学对象、教学方法等深思熟虑,了然于胸,否则就会收效甚微,劳而无功。

在课改新理念的指导下,教师的备课有了可喜的变化,但也存在明显的、不可忽视的问题。

1.重教法轻学法
在抽查教师的备课中发现,多数教师在备课中只是对教师运用什么样的方法进行教学有构思、有设想,至于学生怎么学,学生的知识生长点、学习兴奋点、认识盲点、理解重点在哪里以及对学生的学法指导很少涉及。

忽略了教育的目的重在教给学生一种思想、一种方法,让学生成为有理想、会学习的人的先进理念;忽略了“教学是教师教学生学习的过程,是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的课改精神;忽略了“教是为学服务的”教育观念。

2.重借鉴轻创新
支玉恒老师说:“备课一次,往往汇集了自身多少年的知识储备和人生经历。

”备课是教师不断挑战自我,提升自我的创新过程,是教师充分体现自己教学理念的重要途径。

但多数教师非常注重借鉴别人的经验,热衷于向名师学习,但对别人的经验多为拿来主义,认为专家预设好的案例无可挑剔,直接拿来用就行了。

很少有教师能结合自身的阅历、知识水平以及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去审视案例,从而改造与创新,让备课成为自己个性化的创造活动。

3.重预设轻生成
课堂教学是师生、生生之间有效互动的生成过程。

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要设计弹性化的教学方案,为学生的主动参与留下时间和空间,为教学的动态生成创造条件。

但多数教师过于谨慎,生怕课堂出“漏子”,在备课时写下教师上课的每一句话,计算好教学过程每一环节所需的时间,设计好每一个精细的问题,预测好每一个标准答案等。

这种过分重视课堂预设的备课,使教师在上课时一旦遇到课堂上出现的偶发事件,就生拉硬扯地把学生拉回到既定的教学
思路上来,这无形中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课堂气氛也显得格外沉闷,还使“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这一理念成为一句空话。

4.重设计轻反思
许多教师认为,备课只是课前设计,教案写好了,课也就备完了,万事也就大吉了。

其实,这是一个误区。

再好的备课只是一种框架、一种指向、一种预设的方案,它均需要在课堂实践中不断创新、不断丰富、不断完善,还需要在课后不断反思与总结。

通过调查,只有少数的教师能自觉地将备课活动引向课中、课后,并及时地进行课后反思,认真记录典型事例,精心总结成功经验,对失败的地方提出改进意见和措施,并对备课情况重新进行调整,使“备课———上课———再备课———再上课”循环往复,螺旋上升,从而促进教育教学水平提高,提升自身专业水准。

二、及时改进———提高备课的实效性
1.分析教材,吃透教材———优化教学内容
教材是教育教学的基本依据,是连接教师与学生、课内与课外、知识与方法、能力与发展的纽带。

教材是教学的一种材料和工具,是教学的一种载体,是编者与学生之间对话的文本,是教材编者为实现课程目标而选择的一个范例。

深入理解教材。

教师不能将教材内容原封不动地硬“塞”给学生,而是要具备现代教材观,学习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充分运用自己的聪明才智,调动自己的知识积累,带着自己的文化积淀,结合学生的发展水平,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把握教材,用好教材,优化教学内容。

只有理解了教材的编写特点和编写意图,才可能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合理地调整教材和拓展教材。

即创造性使用教材是在尊重教材的前提下对教材的活化、挖掘和充实,而不是改变。

整体把握教材。

只有把本节课所学的内容放在一个知识体系中,既了解知识的深度,又了解知识的广度,整体把握所学内容在小学阶段、本学段、本册书的地位,才能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准确地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挖掘教材中的内涵,使教材中蕴含的丰富情感、深刻哲理和美学意蕴等都得以充分表现,以此陶冶学生情操,激发学生情感,启迪学生智慧。

2.了解学生,选择教法———优化教学程序
教学过程主要是教师运用自己头脑中的认知结构,通过启发诱导,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同化与顺应,也就是把教材的知识结构、认知因素和情感因素,转化为学生的认知结构的过程。

可见,从备课环节的具体内容来看,研究学生实际,分析学生具体现状等十分必要。

同时教师应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状况适当的调整与增减,优化课堂教学程序。

了解学生,主要包括以下方面: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包括知识、技能,也包括方法);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学生学习该内容可能遇到的困难;学生学习的兴趣、学习方式和学法分析等。

对学生分析应该有“评价”(测试、访谈、课堂观察、作业分析)作为科学依据,不能仅凭经验判断。

如,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一课前,教师通过对二年级学生问卷调查,对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学习该内容可能有的困难、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法进行综合分析,进而有针对性地制定教学策略。

问题:你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吗?你知道他们的特征吗?
答案一:长方形很长还有四个角,正方形正正方方,也有四个角。

答案二:长方形横线长竖线短,正方形四条线一样长。

答案三:长方形上下的线一样长,左右的线一样长,正方形四条线一样长。

答案四:长方形两个相对的线都是一样长的。

……
分析:通过调研发现一半学生知道长方形与正方形边的特征并会描述,但语言不规范,不能准确运用“边”“对边”“完全重合”“相等”等数学语言描述,所以在教学中应该引导学生用数学语言描述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并规范学生的数学语言。

3.设置环节,编写教案———优化教学过程
教师在仔细吃透教材、认真分析学情的基础上,就可以着手进行教学设计了。

一般而言,教学设计要规划好教学实施的方案、选好教学方法、理清教学思路、准备教学材料、设计教学的环节和步骤等。

把这些进行整合匹配,就构成了课堂教学的基本框架结构,把它用文案的形式编制下来,就成了我们常说的教案。

教案是上课的主要依据,要根据教学内容的实际需要去编写,可详可略,形式多样,以便加强课堂教学的目的性、计划性。

环节的优化是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的前提和关键。

为此,我们应该认真备课,反对抄袭教参和拿来主义。

(1)要有鲜明的目标意识。

整个教学过程都是为实现教师拟订的教学目标而有计划安排的,因此,教师设计每一个教学环节、每一个具体教学步骤、引导学生思考什么问题、选用什么教学方法,都应围绕教学目标。

每一具体教学活动环节、步骤的意图并不写在教案上,但编写教案的教师应当心中十分清楚。

(2)掌握多种方法和课型。

了解掌握多种教学方法、多种课型和多种教学模式,知道它们的功能,这样才能在设计教学过程时,根据教学内容的逻辑顺序、学生掌握知识的认知程
序、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信息交流的活动形式,设计出一节课的教学步骤。

教师在设计自己教法的同时,应更多地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的实际情况考虑学生的学法,为学生创造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

(3)需要预留变化的空间。

教案只是教学的一种预设,但在实践过程中,二者不可能完全一致,所以教学设计要留有变化的余地。

预留变化空间,根据教学实际做出相应的调整,这种调整没有固定的模式,相对灵活,主要依靠教师教学机智的发挥;在备课时,做好教学预案。

根据教学假设,至少准备一种预案,如果需要还要准备多种预案。

4.课后总结,撰写反思———提升教学智慧
教师成长之路应是经验加反思。

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说:“如果一个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的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那么,即使是有20年的教学经验,也只是一年工作的20次重复,除非善于从经验反思中吸取教益,否则就不可能有什么改进,永远只能停留在一个新手型教师的水准上。

”据此,波斯纳总结出一个公式:教师成长=经验+反思。

教学反思是教师对已完成的课堂教学进行总结的一种重要教研形式,也是对教学过程中的成败得失进行回顾、分析、思考,并把它简要地记录下来。

目的是激活教师的教学智慧,探索教材内容的崭新呈现方式,构建师生互动机制及学生学习的新方式。

教师要想让自己的业务能力不断提高,让课堂中的成功或失败等经历能为以后的教学提供借鉴,也就是使经验得以提升、失误得以避免,实现这些最好的办法就是勤写教学反思。

我们要求教师勤写教学反思或随笔,及时记录教学过程成功、失败之处,记录课堂意外收获,做好课后“备课”。

三、改革评价———激发备课热情
学校领导对教师的评价方式和行为,直接影响着教师的工作热情,因此,备课改革首先要改领导滞后的管理方式。

教案的书写形式不在规范化的程度如何,而在于实用性,平时把主要流程写写,一些重要之处用记号稍作批注,提纲式、表格式和流程图式也未尝不可。

这些都可以使备课不再流于形式,既减轻了教师的负担,也体现了教师的个性、风格,促进课堂教学的创新,何乐而不为呢?学校领导则可以通过多听“常态课”,来检查教师的备课情况,不要把“花架子”教案作为评价的唯一依据。

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改革:
取消固定的格式和框框;取消文字量上的要求;取消“圈二次”“点三次”这些形式备课,注重实质性。

不求规范求创新,不求形式求实用。

不以教案论英雄,重课堂实效性。

减少写教案时间,增加备课时间。

另外,由于教师的知识积累、教学经历、个性特点,甚至思维风格和习惯不同,有人希望把教案写得详细一点,有人习惯写随便一点,这可以因人而异,具体方法是:新教师、任教新学科的教师以及其他教学能力不强的教师要备详案,并指定专门的骨干教师跟踪指导,以使这些教师早日成熟;对教学能力较强的教师可备稍简的教案,或就只写出教学流程在书上也未尝不可。

备课是一项创造性的劳动,只有高质量的备课才会有课堂教学的高效益,而高质量的备课必须强调教师有正确的教学思想、扎实的教学功底和准确的学习心理分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