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德与生活期末考核评价方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品德与生活期末考核评价方案
第一篇:品德与生活期末考核评价方案
品德与社会考核评价方案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指出:“关注学生,教师和家长在评价过程中的作用,使评价成为学生、教师、家长等共同参与的交互活动,在这个活动中,了解更多的信息,促进学生、教师和家长共同发展。

” 因此,我们要改变学生的思想品德的评价,克服过去“教师一人定乾坤” 这样一种评价主体单一的弊端,遵循价值导向原则、民主互动原则、激励发展原则和评价反馈原则,鼓励学生本人、同学之间进行评价,将评价变为师生、家长共同参与的活动,形成评价活动的多元化。

评价方式如下:
(1)平时学习表现:包括课堂学习和平时的行为表现、行为习惯、道德品质等。

由科任教师按学生表现情况确定成绩,占结果的30%。

(2)实践性学习:包括参观访问,社会调查,社区服务等,占结果的20%。

(3)期末检测:只进行期末检查,期末检测成绩占结果的50%。

可学生互评、自我评价等途径立体进行允许学生申请进行第二次考试(补考),并记录其最高分数。

按照等级给予综合性的评价。

针对本学科对于学生进行科学、客观、全面的期末综合能力测试,既对于学生在本学期、本学科的学习状况进行一下全面的反馈与总结,也对于教师在本学科的教学上进行一下反思,促进今后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进一步有效提高学生的教学成绩。

第二篇:二年级品德与生活期末评价题
山海天实验小学2013-2014(上学期)
二年级品德与生活期末评价题
一、判断。

下列说法对的打“√”,不对的打“×”。

1、小李在路上捡到两元钱,回家交给妈妈。

()
2、父母批评我,我不是顶嘴,就是置之不理。

()
3、小明把大苹果给奶奶吃,自己吃小的。

()
4、我们小学生要从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
5、妈妈遇到不愉快的事,我安慰她。

()
6、隐瞒自己的错误是不对的,隐瞒别人的错误没什么好处。

()
7、一个人拾金不昧,说明这个人为人诚实,不贪便宜。

()
8、生活越来越好了,应该吃好穿好,不应该提倡勤俭节约。

()
9、小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干家务会影响学习。

()
10、父母还很年轻,身体也好,不需要我们去关心他们的生活。

()
11、小红给带病上课的老师搬来椅子,还倒了一杯水。

()
12、参加集体活动,不但浪费自己的时间,还耽误学习。

()
13、班集体的事是大家的事,我不做也会有人做。

()
14、王强放学回家路上,跟在一位盲人叔叔的身后,拿根小棒学他走路。

()
15、莉莉把纸扔在别的班级门口,她想这是热爱自己班级的表现。

()
二、选择
1、火警电话是()
A、110
B、120
C、1192、如果你看见小妹妹采公园里的花()
A、上前劝阻她
B、和她一起采
C、当作没看见
3、小方在街上和妈妈走散了,下列哪种情况可能很危险()
A、找警察叔叔帮忙
B、跟一个自称认识她妈妈的人走
C、原地不动
4、在少年宫看见外宾时()
A、热情地和他们打招呼
B、赶快溜走
C、上前讨点财物。

三、下列行为你做得怎么样?请评一评。

(好的打“☆”,觉得比较好的打“√”,还要努力的打“○”)
1、去别人家做客很有礼貌。

()
2、安静地看演出,是个文明小观众。

()
3、晚上看电视不超过1小时。

()
4、这学期我为地球妈妈添了新绿。

()
5、我能和小组成员合作编“手抄报”,把春天留住。

()
6、良好的兴趣爱好,我一直在坚持。

()
7、玩游戏时能与他人配合,能守规则。

()
8、能合理地安排自己一天的生活。

()
9、每天坚持读半小时课外书。

()
10、在家听爸爸妈妈的话,不向他们发脾气。

()
第三篇:小学品德与生活评价方案
小学品德与生活
发展性评价方案
一、评价目的品德与生活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渠道,通过对品德与生活的评价,可以对学生的学习进度、学习水平、行为转变的情况做出确认,以促进学生的道德认识和行为的形成。

二、评价原则
1、评价方法的多样化
品德与生活不能只凭借书面测试评价学生,必须运用多种方法对不同目标、不同内容进行评价。

凡是有利于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评价方法都应得到肯定和赞赏。

2、评价时机的全程化
生活与品德的教学评价主要是为了促进学生的道德认识和道德行为的形成和发展,因此,评价不能仅在学习过程结束后进行,而必须伴随于教学全过程,既要有终结性评价,更要注重过程性评价。

教师应随时关注学生在课堂内外的表现与反应,及时给予必要的、适当的鼓励性、指导性的评价。

3、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学生应参与教学评价,反思自己的道德行为,并对教师的教学状况提出自己的看法,家长、社会及有关人士共同参与评价,构建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参与的评价体系。

三、评价内容
小学品德与生活课重点考核学生的道德认识、判断能力和道德实
践能力。

学习评价分为认知能力评价和行为能力评价。

认知能力评价。

是评价学生在小学品德与生活教学内容要求的范围内,对有关道德和生活内容的认识和初步理解能力。

各年级的考察范围,应根据《课程标准》和教材所规定的内容和要求,适当考察过去学过的内容。

行为能力的评价。

是评价学生在小学品德与生活课教学内容要求的范围内,在认知基础上的行为表现和行为习惯。

行为能力的考察是检查学生是否能应用所获得的道德认识和行为习惯。

行为能力的考察是检查学生是否能应用所获得的道德认识和社会认识去指导自己的行为,评价别人的行为,通常与考察贯彻《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综合起来进行。

评价的具体内容:
1、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掌握品德与生活的基本理念,简单的说就是“爱”,有了爱才会快乐的成长。

让学生热心参与、细心探究、用心体验,真心去爱。

自己提出问题,自己去寻找答案。

2、道德品质。

培养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尊纪守法、关心集体、保护环境、诚实可信、维护公德;自信、自尊、自强、自律、勤奋;能对个人的行为负责,表现出所应有的社会责任感等。

3、交流与合作。

热心参与交流合作,能评价和约束自己的行为,能综合运用各种交流和沟通的方法进行合作等。

4、学习能力。

对有关课本内容有一定的认识和初步理解能力,运用学过的知识分析、解决问题,有学习的愿望与兴趣,具有初步探究和创新精神。

5、个性与态度。

在认知基础上的行为表现和行为习惯,对生活和学习有着积极的态度,爱家人、爱同学、爱老师、爱大自然。

四、评价方法
学生学习评价一般通过课堂观察评价(见表)和阶段性评价两种途径进
行。

评价方法和手段,应坚持倡导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结合,鼓励学生个性和特长的发展,鼓励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

通过评价,
努力创设有利于学生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学习的氛围,可以采用教师观察、与学生谈话、平日表现记录、测验与考试、及时评语、评议等方法。

评价形式采用书面检测与日常生活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反应小学生道德与认识的行为表现,应与履行小学行为规范的情况相结合。

观察学生是否认真听讲,积极参与讨论
观察学生是否善于与人合作(听取别人的意见发表自己的见解)观察学生是否有条理的表达自己的发现和收获
观察学生的行为表现和行为习惯是否有“爱”
观察学生是否自信(提出不同的问题,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
观察学生对品德与生活是否有浓厚的兴趣,有强烈的求知欲,好奇心
五、评价结果的呈现形式
在呈现评价结果时,应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

定量评价可以采用等级制的方式,定性评价可以采用评语描述的形式,评语可以补充等级的不足,对学生的评价会更全面。

学校教务处
2011.3
第四篇:一年级品德与生活评价方案
一年级品德与生活评价方案
一、评价目的
品德与生活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渠道,通过对品德与生活的评
价,可以对学生的学习进度、学习水平、行为转变的情况做出确认,以促进学生的道德认识和行为的形成。

二、评价原则
1、评价方法的多样化
品德与生活不能只凭借书面测试评价学生,必须运用多种方法对不同目标、不同内容进行评价。

凡是有利于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评价方法都应得到肯定和赞赏。

2、评价时机的全程化
生活与品德的教学评价主要是为了促进学生的道德认识和道德行为的形成和发展,因此,评价不能仅在学习过程结束后进行,而必须伴随于教学全过程,既要有终结性评价,更要注重过程性评价。

教师应随时关注学生在课堂内外的表现与反应,及时给予必要的、适当的鼓励性、指导性的评价。

3、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学生应参与教学评价,反思自己的道德行为,并对教师的教学状况提出自己的看法,家长、社会及有关人士共同参与评价,构建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参与的评价体系。

三、评价内容
小学品德与生活课重点考核学生的道德认识、判断能力和道德实践能力。

学习评价分为认知能力评价和行为能力评价。

认知能力评价。

是评价学生在小学品德与生活教学内容要求的范围内,对有关道德和生活内容的认识和初步理解能力。

各年级的考察范围,应根据《课程标准》和教材所规定的内容和要求,适当考察过去学过的内容。

行为能力的评价。

是评价学生在小学品德与生活课教学内容要求的范围内,在认知基础上的行为表现和行为习惯。

行为能力的考察是检查学生是否能应用所获得的道德认识和行为习惯。

行为能力的考察是检查学生是否能应用所获得的道德认识和社会认识去指导自己的行为,评价别人的行为,通常与考察贯彻《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综合起来进行。

评价的具体内容:
(1)能够控制和调整自己的情绪和行为。

掌握基本的自护自救的本领。

养成良好的生活和行为习惯。

(2)能够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见解,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与他人平等地交流与合作,民主地参与集体生活。

(3)学习搜集、整理、分析和运用社会信息,能够运用简单的学习工具探索和说明问题。

四、评价方法
学生学习评价一般通过课堂观察评价和阶段性评价两种途径进行。

评价方法和手段,应坚持倡导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结合,鼓励学生个性
和特长的发展,鼓励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

通过评价,努力创设有利于学生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学习的氛围,可以采用教师观察、与学生谈话、平日表现记录、测验与考试、及时评语、评议等方法。

评价形式采用书面检测与日常生活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反应小学生道德与认识的行为表现,应与履行小学行为规范的情况相结合。

五、评价结果的呈现形式在呈现评价结果时,应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

定量评价可以采用等级制的方式,定性评价可以采用评语描述的形式,评语可以补充等级的不足,对学生的评价会更全面。

第五篇:二年级上册《品德与生活》评价方案
二年级上册《品德与生活》评价方案
一、基本理念
坚持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自我反思与他人评价相结合的原则,尽量真实地体现学生的学习生活过程,尽可能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注重科学性、开放性、生活性和人文性,放大评价的激励导行功能,让本学科的评价成为儿童生活的一部分,成为引领儿童生活的灯塔。

二、评价目标
1.让学生认识品德与生活课的重要性;
2.学会正确评判事物,培养良好的是非观;
3.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水平,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4.检查学生对安全知识的掌握,懂得珍惜生命,热爱家乡,保护环境。

能健康快乐的生活。

三、评价内容
重点考核学生道德认知、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分为认知能力和行为评价能力。

具体内容为“教材和日常行为表现”。

四、评价标准
1.使学生掌握品德与生活的基本理念,简单的说就是“爱”,有了爱才会快乐的成长。

让学生热心参与、细心探究、用心体验,真心去爱。

自己提出问题,自己去寻找答案。

2.培养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尊纪守法、关心集体、保
护环境、诚实可信、维护公德;自信、自尊、自强、自律、勤奋;能对个人的行为负责,表现出所应有的社会责任感等。

3.了解季节的变化,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探索大自然的情感。

4.热心参与交流合作,能评价和约束自己的行为,能综合运用各种交流和沟通的方法进行合作。

5.在认知基础上的行为表现和行为习惯,对生活和学习有着积极的态度,爱家人、爱同学、爱老师、爱大自然。

五、评价方式
1.现场考核,情境交流。

将全班分成四个小组,选出小组长,安排四个情境,小组长抽签选择情境进行考核。

主要考核学生的应变能力及道德认知、判断能力。

一组考核时,其他小组合议打分。

情景一:爱心行动——关心他人或者不打扰别人。

情景二:我的家乡——老照片、新照片或者我做小导游。

情景三:为自己喝彩——我的成长记录或者露一手。

情景四:夏日炎炎——夏季的饮食或者暑假小计划。

2.自我反思、伙伴及家长评议。

此项考核以表格式进行,分为三个版块:自评、互评、家长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