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苗生物技术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与普通的化学药物不同,疫苗是由不同性 质和作用的物质共同组成的复合物,其基 本成分包括抗原、佐剂、防腐剂、稳定剂、 灭活剂及其他相关成分。这些基本要素从 不同角度确保了疫苗能够有效刺激机体, 产生针对病原微生物的特异性免疫反应, 同时确保疫苗在制备和保存过程的稳定性。
1.抗原(antigen)
• (二)佐剂的作用机制:①改变抗原的物 理性状,延缓抗原降解和排除,从而更有 效地刺激免疫系统;②刺激单核/巨噬细胞 系统,增强其处理和递呈抗原的能力;③ 刺激淋巴细胞增殖与分化。 • (三)佐剂的应用:①增强特异性免疫应 答,用于预防接种及制备动物抗血清;② 作为非特异性免疫增强剂,用于抗肿瘤与 抗感染的辅助治疗。
天花病பைடு நூலகம்局部痂皮
鼻
儿童
中国古代“种人痘”
英国医生爱德华.詹纳 (1749-1823)研究 天花疫苗(牛痘)的 过程
2.为了根绝可怕的天花,詹纳决心寻找更有 效的办法。通过广泛的调查,发现两种人不 会得天花:一种是患过天花的人;另一种是 养牛场的挤牛奶女工.
3.这时,詹纳 的调查重点放 在挤奶女工的身上
抗原引起的体液免疫 • 根据激活B淋巴细胞的方式不同,抗原可分 为两种:蛋白类抗原和多糖、脂类等抗原。 • 根据对T细胞的依赖性分为:T细胞依赖性 (TD)抗原和T细胞非依赖性(TI)抗原。蛋白 质组成的抗原在T辅助细胞的辅助下,可刺 激抗体类型的转化和产生高亲和力的抗体, 诱导B淋巴细胞产生以IgG抗体为主的体液免 疫反应及记忆型B淋巴细胞的产生,此类抗 原也称胸腺依赖型抗原。
细菌来源佐剂
• 细菌毒素:在细菌毒素中,霍乱毒素、大肠杆菌 不耐热毒素、百日咳毒素等是一类强粘膜免疫佐 剂。 • 卡介苗佐剂:卡介苗是减毒的牛型分枝杆菌,是 预防结核病十分有效的减毒活疫苗。 • CpG佐剂:脱氧寡核苷酸中心区的胞嘧啶鸟嘌呤二 核苷酸(CpG)的DNA片段具有活化B细胞、巨噬细 胞和自然杀伤细胞的功能。根据此结构在体外合 成的CpG基序具有同样的免疫调节效应,CpG寡核 苷酸佐剂具有增强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双重效 果。
佐剂
1 2 3 4
植物来源佐剂
细菌来源佐剂
细胞因子
人工合成佐剂
植物来源佐剂
• 根据分子量大小可分为低分子提取物和高分子提 取物两大类,有活性的小分子包括烷基胺、酚类 成分(奎宁、皂角素和倍半萜烯等;具有免疫刺 激作用的大分子有蛋白质、多肽、多糖、糖脂和 植物凝集素等。 • 皂角素是从南美种的皂角树皮提取出的具有免疫 刺激活性的一类物质。其中Quil A是皂角素中初 步纯化的产品,有促进Thl和Th2 T辅助细胞功能 和增强体液免疫的作用。
防腐剂
• 在提高疫苗的保质期方面,防腐剂起到重 要的保障作用。常用的防腐剂有甲醛、苯 酚、叠氮钠、氯仿、硫柳汞、2–苯氧乙等。
稳定剂、灭活剂及其他相关成分 • 在制备疫苗中常加入适宜的稳定剂或保护 剂,如冻干疫苗中常用的乳糖、明胶、山 梨醇等,以保证疫苗再加工和存储过程中 的稳定性。 • 在疫苗生产制备中常采用化学试剂灭活, 常用的化学灭活有丙酮、苯酚、甲醛、去 氧胆酸钠表面活性剂等,在后序的制备程 序中应从疫苗中除去,以保证疫苗的安全 性。
发现结核杆 菌;提出病 原菌致病的 概念
Robert Koch (1843-1910)
牛分支杆菌F Mycobacterium bovis
在胆汁中适应性 生长,充分减毒 成为预防肺结核 的疫苗。
卡介苗 Bacillus Calmette-Guerin (BCG)
一、疫苗的基本成分、生理作用基础和特征
原时迅速启动免疫防御机制,消灭病原体,
是疫苗作用的物质基础,免疫记忆系统由
体液免疫记忆和细胞免疫记忆两部分构
成 。
• B细胞表面的CD40分子与T淋巴细胞和树突状细胞 表面的CD40L分子的相互作用是B细胞激活和分化 所必须的条件。 • 活B淋巴细胞至少需要两个信号:第一个信号是B 淋巴细胞表面抗原受体的交连,第二个信号则是B 淋巴细胞表面所表达的CD40分子和CD4T辅助细胞 表面CD40L分子的相互作用。 T辅助细胞所分泌的 细胞因子,如白介素2、白介素4、白介素5、干扰 素和肿瘤坏死因子等对B淋巴细胞的激活也有重要 作用。 • 记忆型B淋巴细胞是在淋巴组织的生发中心形成的。 在记忆型B淋巴细胞的形成过程中,B淋巴细胞膜 上的CD40分子起着关键的作用。
影响抗原免疫原性因素
1、抗原的理化性质 • (一)抗原的种类:多数蛋白质为良好的抗原,多糖及 多肽也具一定的免疫原性 • (二) 分子大小:抗原的分子量一般≥10kD,且分子量 越大,免疫原性越强 • (三)化学组成:免疫原性物质还须具备复杂的化学组 成与特殊的化学基团。 • (四)抗原决定基的易接近性(accessibility):易近性 乃指抗原决定基是否易被淋巴细胞的抗原受体所接近。 (五)物理性状:化学性质相同的抗原物质可因其物理 性状不同而影响免疫原性
在分子水平上进行 重组疫苗的研究和 制备。采用重组 DNA技术制备的乙 型肝炎表面抗原疫 苗是第二次疫苗革 命的代表。
DNA疫苗开发为免疫 学研究开辟了一个全 新的天地。DNA疫苗 能在真核细胞中表达 抗原,刺激机体产生 特异性免疫反应,可 有效地预防病毒、细 胞内寄生的细菌和寄 生虫所引起的传染病 。
二、疫苗设计的技术基础
• • • • • • 疫苗设计的生物学基础 疫苗设计的安全要求 体液免疫或细胞免疫的设计考虑 疫苗设计中B细胞、T细胞表位选择 疫苗配方设计-输送系统和佐剂设计 疫苗控释技术
1、疫苗设计的生物学基础
• 免疫记忆性是机体对外界致病源最有效的 抵抗机制,可保证机体再次遇到同一致病
疫苗生物技术
英国医生爱德华. 詹纳(1749-1823) 研究天花疫苗 (牛痘)的过程
1.天花是一种死亡率很高的传染病。18世纪前还没有 预防天花的有效方法,每当天花流行,就有大量患者 死亡,存活下来的人的脸上也会留下疤痕。詹纳还知 道,中国人在宋朝的时候已经发明了往健康人的鼻孔 里吹痘痂粉的方法预防天花。但这种方法并不安全, 有时会导致人的死亡。
• 2、抗原与机体的相互作用 • (一) 异物性: “异物”的概念定义为“在 胚胎期未与淋巴细胞充分接触过的物质” • (二) 进入机体的途径:皮内、皮下、肌肉、 腹腔(仅限于动物)、静脉 • (三)机体遗传因素:个体对抗原刺激产生应 答的能力受遗传因素控制
抗原引起的细胞免疫反应
• 引起细胞免疫反应的抗原主要是一些细胞 内生存的活体抗原,如艾滋病病毒、结核 杆菌、白色念珠菌等。
• 抗原:在机体内能刺激免疫系统发生应答, 并能诱导机体产生可与其起特异性反应的 抗体或效应细胞的物质。 • 抗原的两个基本特性:免疫原性和反应原 性。免疫原性(immunogenicity)是指抗 原进入机体后引起的免疫细胞间一系列免 疫反应,包括抗原加工、处理、呈递以及 被T和B细胞的抗原或受体识别等;抗原的 反应原性(reactivity)是指抗原与抗体 或效应T细胞发生特异反应的特性。
挤奶女工告诉他:牛也会患天花,患病时在牛 的皮肤上出现一些小脓包,叫牛痘。女工们在 给患病的牛挤奶时,也会被感染牛痘而引起小 脓包,但很快就痊愈,以后她们就不会再得天 花,于是詹纳猜想其中必有奥妙。
4、患过牛痘的人 能产生对天花的 抵抗能力
5.为了检验猜想, 他用实验来证实 从患过牛痘的挤奶 女工手上取出微量 的牛痘脓浆,接种 到一个八岁男孩的 胳臂上,使他染上 牛痘。但几天后小 男孩的牛痘很快就 好了。 一个多月后,詹纳在小男孩的胳臂上再接种人 类的天花脓浆,小男孩竟没有患上天花。
• 多糖、脂类和核酸等抗原可直接诱导B淋巴细胞产 生IgM抗体,但无法诱导T淋巴细胞辅助,因此无 法产生亲和突变的抗体反应和记忆型B淋巴细胞。 • 这类抗原的主要特点是具有由相同的单体聚合形 成的多聚性抗原,它们能同时与B细胞表面多个抗 原受体交连,因此能在没有T细胞辅助下直接激活 B淋巴细胞,但至今还不清楚B淋巴细胞对这类抗 原的反应是否还需要其他信号。此类抗原也称胸 腺非依赖型抗原。与蛋白抗原相比,此类抗原引 起的免疫反应较弱,记忆期也相对较短。
• 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反应主要包括:抗细 胞内病毒感染,如艾滋病病毒、脑炎病毒 和仙台病毒等;抗细胞内细菌感染,如结 核杆菌、麻风杆菌和沙门氏菌等;抗真菌 感染,如白色念珠菌等。
2、佐剂
• 佐剂是疫苗的关键性成分,可以增强抗原 的特异性免疫应答效果。这种加强可表现 为增强抗体的体液免疫反应,或表现为增 强抗体的细胞免疫反应,或二者兼有。 • 疫苗佐剂发展至今,以氢氧化铝和磷酸铝 为代表的铝佐剂至今仍然是唯一被批准使 用的人用疫苗佐剂。
• 幼稚T细胞受到抗原递呈细胞(APC)的激活后, 迅速增殖,分化出大量特异性效应细胞,实现免 疫反应。反应结束后,大部分效应细胞程序性死 亡,部分细胞转化为记忆性T细胞长期存在。 • 记忆性细胞在体内高质量存在,必须有一动态的 自我平衡过程。在不同的信号刺激下,自我更新, 才能保证记忆细胞长期存活。 • 抗原存在的持续过程可能是记忆细胞产生的一个 重要因素,那些在反应终结注定要被清除的细胞 可能就是那些执行了持续反应反应的后代,它们 以较高强度接触抗原的过程即是启动了死亡旁路 的过程。相反,在接近反应后期的那些细胞,短 暂的接触抗原可能已可以使这些细胞增殖并分化 成为效应细胞,但都不足以启动各种死亡旁路。 因些,它们不象其他效应细胞那样在感染终结后 被清除,而是作为记忆细胞长期存活下去。
• 记忆的基本过程对疫苗设计提出了较有意 义的技术挑战,在设计一种疫苗时,能够 在免疫应答的后期,以相应的技术减少效 应细胞的死亡,就有可能增加记忆细胞的 数量,而以后的二次免疫应答,就可能因 为较多的产生记忆细胞存在而得以更好地 发挥作用。
2、疫苗设计的安全要求
疫苗反应可被划分为“常见”和“罕见”。绝大多数疫苗 反应系为“常见”,轻微、不需治疗、并不造成长期结果。 • 常见、轻度疫苗反应及发生率:疫苗的目的是通过调动疫 苗接受者的免疫系统对这种疫苗的特异性反应而产生免疫 效力,机体由此产生的局部反应、发烧和全身性症状可作 为部分正常免疫反应,最常见的为接种部位疼痛、肿胀或 发红等局部反应。 • 罕见、较严重的反应发生率:多数罕见的疫苗反应表现为 癫痫发作、血小板减少、低渗低反应症状、持续的极度沮 丧的尖叫等,严重的可能具有生命危险。但这些反应具有 明显的自限性,治疗后不会产生长期问题和影响。 • 规划失误:这种失误通常由人为因素造成,而不是疫苗或 其它技术的问题。
实验证实了他的 假设是正确的, 同时表明,患过 牛痘的人体内产 生了能抵抗天花 病毒的抗体
疫苗发展的三个时期
第三次疫苗革命 第二次疫苗革命 第一次疫苗革命
在Pasteur减毒培 养制备疫苗方法的 指导下,19世纪末 至20世纪初在世界 上掀起了以细菌减 毒活疫苗──卡介苗 为代表的第一次疫 苗革命。
*减毒疫苗的发明
1879
Louis Pasteur
狂犬病疫苗 炭疽病疫苗
19 世纪末,随着微生物学的 发展,法国免疫学家巴斯德 (Pasteur)和德国细菌学家 郭霍(Koch)在创立了细菌 分离培养技术的基础上,通 过系统地科学研究,利用物 理、化学,以及生物学方法 获得了减毒菌苗,并用于疾 病的预防和治疗。 Pasteur 以高温培养法制备了炭疽疫 苗,用狂犬病毒在兔体内经 连续传代制备了狂犬病疫苗。 这些减毒疫苗的发明不但为 实验免疫学打下了基础,也 为疫苗的发展开辟了新局面。
细胞因子
• 作为第一个被发现具有免疫调控作用的细胞因子白 介素1(interleukin 1,IL-1),对T细胞依赖和 非T细胞依赖性免疫反应均有较好的免疫佐剂作用, 目前源于IL-1的多肽已成功用作乙型肝炎表面抗原 疫苗的佐剂。 • IL-2作为狂犬病、疱疹以及嗜血流感杆菌疫苗的佐 剂,动物试验表明,IL-2可有效增强疫苗的免疫反 应,促进抗体的产生。细胞因子不仅可以作为免疫 佐剂与抗原结合使用,还可以通过基因重组的方式 与其他抗原组成结合疫苗发挥佐剂效应。
人工合成佐剂 • 铝佐剂:铝佐剂只能增强体液免疫效应, 对细胞免疫的增强效果不明显。 • 脂质体:脂质体作为疫苗载体时,对多种 抗原(蛋白质、多糖或细胞)都具有较好 的佐剂效应。脂质体可能通过提高抗原在 体内存在时间、加强对免疫系统的刺激, 保持和增强免疫反应。实验表明经过脂质 体包埋的抗原被吞噬后,抗原在吞噬细胞 和抗原呈递细胞中存在的周期大大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