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科学雾和云反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冀教版科学雾和云反思
【教材分析】
本课是认识水在自然界的循环的第一课。
将云和雾放进一课是因为这两种天气现象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形成原因是一样的,状态也是一样的,只不过距离地表的远近不同,飘浮在高空的是云,接近地表的就是雾。
教材内容主要包含三个活动:第一个活动创设情境,聚焦学习内容,区分在登山的过程中不同视角的所见,山腰上的云即山腰上的雾,引导学生初步认识云和雾在本质上是一回事。
第二个活动做人造雾的实验。
因为是在实验室,接近地表的是雾,所以是造雾,而不是造云。
这是一个典型的模拟实验,也是本节课唯一的动手活动,需要引导学生将模拟实验的情况外推到实际情况中去,进而分析、推导出自然界的雾是如何形成的。
第三个活动是根据抽象的图示,结合模拟实验,解释云的成因。
这是一个高度概括的过程,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概念水平。
最后教材揭示出云和雾的形成的科学概念。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1.知道云和雾都是水蒸气冷凝形成的,它们本质上一样,只是距离地表远近不同。
科学探究:
1.初步学会用实验的方法模拟雾、雨的形成。
2.通过对雾和云成因的探究,知道高空中的气温更低。
3.能够通过模拟实验及示意图,解释云和雾的形成过程。
科学态度:
1.通过学习知道雾和云是在一定条件下产生的自然现象,是客观存在的。
2.通过对雾和云成因的探究与类推,知道自然现象的发生发展存在因果关系。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
初步建立“自然界的物质是变化的,变化是规律的”科学观点。
【教学重点】
解释云和雾的形成原因。
【教学难点】
做人造雾的实验。
【教学准备】
量筒(500 mL)、冰袋(或把冰块放入保鲜袋)、温水、线香、火柴。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一、识别云和雾
1.播放视频:云雾缭绕恍若仙境。
2.师:同学们,视频中的地方美吗?美在哪里?
生:美!美在云雾缭绕。
3.师:云雾缭绕?你们见过雾吗?雾是什么样子的?
生:雾是一团团的白气,飘浮在空气中,一吹就散,湿漉漉的。
4.师:你遇到过大雾吗?
生:冬天的早上,可以遇到大雾。
5.播放视频:大雾笼罩。
师:你遇到的雾像这样吗?
6.师:云和雾有什么不同?请看教材38页,为什么山脚下的人说看到的是云,山腰上的人看到的是雾?
生:对于山脚下的人来说,他们看到的是山腰上有云,而对于已爬到半山腰的人来说,他们身处其中,看到的是则是雾。
7.师:同学们,云和雾其实是一回事,只是它们所处的位置不同。
距离观察者所处地表位置远的是云,距离观察者所处地表近的则是雾。
在山上我们时常说云雾缭绕,其实就是很难区分云与雾。
8.展示几张云和雾的图片。
[设计意图:利用不同登山者的视角呈现山腰上的云雾,能够更好地说明云和雾其实是一回事,只是与地表的距离不同。
]
二、人造雾实验
1.师:西游记同学们都看过吧!孙悟空腾云驾雾,是真的上天了吗?
生:没有。
师:那云雾是怎么来的?
生:人工制造的。
师:在一些舞台表演时,我们有时可以看到云雾效果。
你们想制造云雾吗?
生:想。
2.师:请阅读教材39页,学习人造雾。
3.师:老师先来演示一遍,同学们观察。
(1)往量筒内倒入适量温水,放入点燃的线香。
(2)移走线香,用冰袋完全封住量筒口,观察。
(3)用冷水代替温水,重复步骤1、2,再观察。
4.师:观察到雾了吗?
生:看到了。
师:请同学们自己动手做一做吧!
5.师:这个实验中,放入线香的目的是什么?
生:放入点燃的线香是为了增加空气中飘浮的固体微粒。
6.师:用冰袋的目的是什么?
生:加冰袋是为了创设一个低温环境,这样水蒸气遇冷会迅速凝结成小水滴,从而形成雾。
7.师:为什么要在量筒中倒温水?加热水或是冷水行不行?
生:如果往量筒中加热水,那么热水上方有大量水蒸气,遇到冷空气会形成雾气,还没开始实验雾就显现出来了。
如果用冷水,那么
量筒里水蒸气少,造雾效果不明显。
用温水温度适中,量筒内水蒸气适量,不会快速形成雾气,便于观察。
[设计意图:利用实验室简单的常规设备进行人造雾的活动,将大自然的现象搬到课堂,直观形象,同时培养学生的类比、分析能力。
]
三、结合模型,解释云的成因
1.师:刚刚我们模拟了雾的形成,那么大自然中的云雾是怎么形成的呢?
生:是大自然中的水蒸气受冷形成的。
2.师:那么大自然中的水蒸气来自于哪里呢?
生:大自然中的水蒸气来自于海洋、湖泊、河流中水的蒸发,以及植物的蒸腾作用。
3.师:高空处的水蒸气又遇到了什么形成了云呢?同学们,你们有在高山上感到寒冷的经历吗?高山登山者为什么总是穿着厚厚的登山服呢?
资料阅读:科学家经过研究和测量,发现一般情况下气温会随着海拔的高度增高而降低,平均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摄氏度。
生:高空的温度比低空温度低。
4.师:能根据实验和模型,说说自然界中云是怎么形成的吗?
生:地表上的水蒸发形成水蒸气,水蒸气在上升的过程中遇冷会凝结成小水滴,小水滴聚在一起飘浮在空中形成了云。
5.播放视频:云是怎么形成的。
6.师:云和雾都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众多小水滴或小
冰晶,它们飘浮在高空就是云,接近地表就是雾。
[设计意图:高年级应该培养学生的综合探究技能。
建构模型以及解读模型是高阶的思维能力,示意图是很好的中介。
科学课应该有意识地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
四、总结拓展
通过今天的学习,收获了什么?
教学反思:
从目前科学课的学习方式来看,主要是以小组合作为主。
然而,大部分的小组活动虽然表面上看热闹无比,实则却浅显缺乏深度,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师只注重活动形式而缺少合作目标以及组内分工不明确等原因造成。
所以,在小组活动设计中,教师必须要事先分工明确、目标清楚,在此基础上还要研究学生的思维深度和活动频率。
要明白,小组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更好地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以及理解科学的本质,绝不能丢掉本质而搞形式主义。
综上所述,作为一名小学科学课教师,我们必须深刻认识教学反思的重要意义,理性认清教学反思的误区,全面做好教学反思活动。
经过教学反思活动,提高自身本事水平和素质,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和质量,促进小学科学课教学工作的开展,使小学科学课教学更上一个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