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解决问题(两数之和的奇偶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决问题(两数之和的奇偶性)
教材分析:
《两数之和的奇偶性》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内容,属于“数与代数”领域。
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奇数、偶数的特征的基础上教学的。
教材根据奇数、偶数相加的三种情况提出了三个问题,在阅读与理解环节给出了三个问题的算式表达形式,分析与解答环节提示了举例、画图、说理等常见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学情分析:
从知识基础上来看,学生已经掌握了奇数偶数的特征,对举例验证的方法也不陌生,这就为自主探究提供了可能。
从思维水平上来看,五年级学生思维正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间接推理的能力较弱,于是我又想到了联系生活实际的方法来验证结论。
对于深入用多种方法来验证结论的可靠性还较为陌生,需要在本节课中增加体验,经历较为完整的问题解决和探究过程,丰富他们解决问题的策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能正确判断两数之和的奇偶性,并利用两数之和的奇偶性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能运用所学知识和已有的经验,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反思验证寻求两数之和的奇偶性的判断方法。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探索的过程中经历“尝试、验证”的过程,体会用“数形结合、联系生活”解释数学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丰富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判断两数之和的奇偶性的方法,并验证自己的结论。
教学难点:合作探究,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教学方法: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动手操作、想象、联系生活。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图形学具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引出猜想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玩游戏吗?(喜欢)那你们玩过抽奖的游戏吗?(玩过)想玩吗?这节课我们就从抽奖开始,抽奖之前老师先要考考你们,关于奇数和偶数你知道哪些?
学生回答:偶数是2的倍数、奇数不是2的倍数、偶数是末尾是2 4 6 8 0的数、奇数是末尾是1 3 5 7 9的数、奇数是单数、偶数
是双数……
师:同学们知道的可真多,今天的抽奖就和奇数、偶数有关,老师这有一个盒子,里面都是偶数,要找两名同学一起来抽奖,如果你们两个人抽到的数相加和是奇数,恭喜你们中奖了,奖品是每人一个棒棒糖,如果你们抽出的数相加和是偶数,那很遗憾,没有中奖,明白了么?
谁想来试一试手气?
第一组同学来抽奖,没有中奖。
第二组同学来抽奖,也没中奖。
第三组同学来抽奖,又没中奖。
谁还想来试一试?(同学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不想抽,有的同学在摇头)
为什么都不想来了,你有什么想法?
生1:我觉得偶数加偶数和是偶数,所以不会中奖。
生2:我也认为偶数加偶数等于偶数,再怎么抽下去也不会中奖。
生3:我猜想谁抽都不会中奖。
……
师:那我们可以提出一个猜想:偶数+偶数=偶数(板书)
师:我这还有一个装满奇数的盒子,抽奖规则和刚才一样,谁想来试一试?
第一组同学来抽奖,没有中奖。
第二组同学来抽奖,也没中奖。
第三组同学来抽奖,又没中奖。
师:谁还想来试一试?(同学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不想抽,有的同学在摇头)
为什么都不想来了,你有什么想法?
生1:我认为奇数加奇数等于偶数,所以继续抽下去是不可能中奖的。
生2:我也认为谁抽都不会中奖。
……
提出猜想:奇数+奇数=偶数(板书)
现在老师把两个盒子放在一起,一个里抽一张,谁想来试试?
第一组同学中奖,第二组同学中奖,第三组同学中奖。
谁还想来试一试?(同学们热情高涨)
为什么大家这么积极踊跃?你是怎么想的?
生1:我猜想奇数加偶数等于奇数,一定会中奖。
生2:我认为继续抽下去一定会中奖。
……
师:那么我们可以提出一个猜想:奇数+偶数=奇数。
(板书)游戏就玩到这里,不然老师的棒棒糖就都跑到你们的手里了,剩下的奖品老师要奖给认真听课积极回答问题的同学。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两数之和的奇偶性。
(板书课题)
【通过游戏导入,提出三种猜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二、合作探究,验证猜想
1.举例法
通过刚才的抽奖游戏,我们提出了三种猜想,那么是否正确呢,你有什么办法来验证一下吗?
生1:我想随意举两个数来试一试。
生2:我想多举一些数来验证一下。
生3:我想用举例法。
师:说的真好,那我们就一起用举例法来验证一下。
现在请四个同学为一个小组,针对每一个猜想,每人举一个算式来依次验证三个猜想,明白了么?(明白了)开始吧!
小组合作后,请三个小组代表把算式写到黑板上,并说出自己小组是
怎样验证的,结论是什么。
师:同学们,你同意他们的结论么?老师有个疑问,我们反过来想一想,你能举出一个反例吗,比如:偶数加偶数不等于偶数。
片刻后没有人想出来,再次证明结论成立。
【举例法师学生最容易想到的方法,可以随意举出一些小数或大数来验证猜想,我在这里又提到了举反例的一个想法,促进学生逆向思维,就像做判断题一样,举不出反例,说明猜想正确。
】
2.图示法
你还有什么方法能够验证猜想?(学生回答)
课件出示奇数和偶数的图形,观察如果从左到右每两个正方形叠在一起的奇偶数图形有什么特点。
奇数:除了1以外都有缺口、都多出一个、都少一个、除以二都余1、像阶梯……
偶数:没有缺口、不多一个也不少一个,除以二没有余数……
边找特点边想象较大的奇数和偶数的图形什么样,并找同学上前演示,同学们一起比手势。
小组合作:请同学们四人一组,用准备好的图形来拼一拼三种猜想的情况,然后找同学把自己的图形贴在黑板上。
同学们一起想象比较大的偶数加偶数的图形、奇数加奇数的图形、奇
数加偶数的图形。
从而验证了猜想。
【学生抽象推理能力还不够丰富,这里根据教材提出了图示法,利用直观的形象思维来验证猜想,发现奇数、偶数图形的特点,动手拼一拼,同时针对一些较大的数采用想象的方法,在脑海里形成刻板印象,记忆深刻。
】
3.联系生活实际法
师:你还有其他方法么?老师还有一个方法,就藏在我们的身边,请同学们观察我们的小组,(指向一个8人小组)谁能不用数数就知道他们组的人数是奇数还是偶数?
生:偶数(追问怎么知道的)因为他们都是成对的一桌一桌,没有多余的同学。
师:说的非常好。
(依次提问其他小组是奇数还是偶数,要求学生说明原因,从而明确奇数组和偶数组的特点-----奇数:多余一人、偶数:成对的。
)
让学生想象:偶数组+偶数组=结果是成对的
奇数组+奇数组=每组多余的一名同学正好凑成一对或一桌偶数组+奇数组=还是多余一个同学
师:课前有同学说了偶数是双数,奇数是单数,我们也可以根据这一特点来验证猜想,你还想到哪些方法呢?
学生用筷子来验证……
【体会用联系生活解决数学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丰富解决问题的策略。
通过这一环节,学生学得更好,记得更深。
】
4.总结
通过同学们一起探究验证了我们的猜想是正确的。
偶数+偶数=偶数
奇数+奇数=偶数
偶数+奇数=奇数
三、课后练习,运用猜想
1.不计算说出下列算式的得数是奇数还是偶数。
345+123= 781+658= 5684+5862= 2032+5623= 2.按要求填数
(1)和为奇数
682+54__,横线上可填()
82__+237,横线上可填()
(2)和为偶数
321+78__,横线上可填()
95__+134,横线上可填()
四、拓展延伸,课后作业
探究性作业:用本课的探究方法探究两数之差的奇偶性。
偶数-偶数=?
奇数-奇数=?
偶数-奇数=?
【探究性作业,希望学生不仅掌握了两数之和的奇偶性,更能学会本课的探究验证方法,并运用到以后的学习中,正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