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气体吸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流扩散—分子扩散与涡流扩散的总和。 总过程速率取决于单相传质速率。
25
单相中物质的分子扩散
什么是分子扩散?在一相内部有浓度差存在时, 由于分子无规则的热运动引起的物质传递,简 称扩散。扩散的快慢用扩散通量表示
扩散通量—在单位时间内单位截面积上扩散传 递的物质量;kmol/m2 s ,用 J表示。
33
4.2.3 填料吸收塔的计算
4.2.3.1 吸收塔的物料衡算 4.2.3.2 吸收剂用量 4.2.3.3 填料层高度的计算 4.2.3.4 吸收塔的操作调节
4.3 吸收塔理论板层数的计算
34
4.2.3 填料吸收塔的计算 4.2.3.1 吸收塔的物料衡算
全塔物料衡算(逆流吸收)
Gy 1 +Lx 2 =Gy 2+ Lx 1
13
五、解吸(脱吸)
解吸:将溶质从溶剂中释放出来的操作 常用的解吸方法:升温、减压、吹气,升温和吹气通
常同时进行。 与吸收的比较
1)设备通用 2)传质理论相同。但因为传质方向不同,推动力的表 现形式改变 3)当用吹气解吸时,与吸收中最小液气比对应,存在 最小气体用量问题。
14
六、吸收剂的选择
成氨生产的氮氢混合气中的CO2和CO的净化;在接触法生 产硫酸中二氧化硫的干燥等。 ②分离气体混合物 用以得到目的产物或回收其中一些组分, 如石油裂解气的油吸收,将C2以上的组分与甲烷、氢分开; 用N-甲基吡咯烷酮作溶剂,将天然气部分氧化所得裂解 气中的乙炔分离出来;焦炉气的油吸收以回收苯等。
12
工业生产中的吸收过程
体中一个或几个组分便溶解于液体中 形成溶液,而不溶解的组分则留在气 相中,从而实现其分离。
尾气V1 吸收剂 L0
吸收依据是混合气体中各组分在同一 溶剂中溶解度的不同。
汽液接触方式—同精馏相同
吸收塔(absorption tower)—板式吸收
塔、填料吸收塔(packing absorption
tower)
① 溶解度大; ②选择性好; ③再生性能好; ④具有良好的物理性质; ⑤具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和热稳定性; ⑥对金属设备腐蚀性小; ⑦廉价、易得。
15
4.2 单组分吸收
4.2.1 吸收中的相平衡 4.2.2 传质机理 4.2.3 填料吸收塔的计算
4.2.3.1 吸收中的物料恒算 4.2.3.2 吸收剂量的确定 4.2.3.3 填料层高度的计算 4.2.3.4 吸收塔的操作调节
目的为制取某种溶液,则无须解吸
4
吸收-脱吸流程-用洗油吸收焦炉煤气中的苯
例:从焦炉煤气中回收粗苯。 煤气由塔底进入吸收塔,其中
的粗苯蒸气被塔顶淋下的洗油 吸收后,由塔顶送出。 富含粗苯的溶液经升温后从解 吸塔的塔顶进入,塔底直接通 入过热蒸汽气,将溶液中的粗 苯逐出,并带出塔顶,一道进 入冷凝器,冷凝后的水和粗苯 经分层后分别引出; 解吸塔底的洗油含苯量已很低, 经冷却后再送往吸收塔塔顶循 环使用。
x x xe
c c ce
23
4.2.2 传质机理与传质速率
质量传递中,气液接触方式不同,处理方 法也不同,本章主要以微分接触为例。
传质与传热有类似性 吸收中的传质步骤:
1)气相主体中的物质扩散; 2)气液界面上的扩散; 3)液相主体的物质扩散。
24
传质机理
传质机理
分子扩散—靠分子热运动传质。 涡流扩散—依靠质点相对位移的产生传递物质。
特别提示:温度、总压对各系数的影响
18
二、亨利定律
2)高压下的平衡关系
f2 HP x2 x2 —溶质在液相中的溶解度; f2 —溶质在气相中的逸度,使温度、压力、组成的函数。
HP 不仅与溶剂的和溶质的性质、系统的温
度有关,还与系统的总压有关。
19
三、 相平衡与吸收过程的关系
1、 判别过程的方向
5
二、吸收分类
吸收的分类
按溶剂溶质是否反应分——化学吸收与 物理 吸收
按能溶解组分数分——单组分吸收和多组分 吸收
按液相温度是否变化 ——等温吸收(低浓度 吸收)和 变温吸收
6
三、 吸收与精馏的比较
①原理不同。 吸收是根据各组分溶解度不同分离气体混合 物的。 精馏利用组分间相对挥发度不同分离液体混合 物。
式中:G—气相流量 kmol/s; L—液相流量 kmol /s; x,y—液气相组成摩尔分率;
分离任务—混合气体流量, 进出口气体浓度或溶质回收 率
吸收剂流量、组成由设计者 确定。
35
吸收塔的操作线
分段物料恒算: 对上段:
Gy + Lx2 = Gy 2+ Lx 对下段:
Gy1 + Lx = Gy + Lx 1
第 4 章 气体吸收
Gas Absorption
主要内容
4.1 概述 4.2 单组分吸收 4.3 多组分吸收与解吸
4.3.1 过程分析 4.3.2 多组分吸收与解吸的简捷计算法 4.3.3 多组分吸收参数分析 4.3.4多组分吸收的热效应分析
4.4 化学吸收
2
4.1概述
一、吸收过程 若使混合气体与适当的溶剂接触,气
②设备通用,但塔式不同。 精馏有简单塔和复杂塔。 最简单的吸收为精馏中的复杂精馏,即两股进 料,两股出料。
7
精馏与吸收
③传质形式不同。 吸收是单向传质,精馏是双向传质。 在精馏操作中,汽液两相接触,汽相中的较重组
分向液相中传质(冷凝),液相中的较轻组分向 汽相中传质(汽化),所以传质过程是在两相中 交替进行。 对于吸收系统,一般吸收剂是不易挥发的液体, 气相中的某些组分不断溶解到不易挥发的吸收剂 中,属于单向传质。
键组分在进料板上下形成几乎恒浓的区域。 吸收过程,不同组分和不同塔段的吸收程度是不
同的,轻组分(即难溶组分)一般只在靠近塔顶 的几级被吸收,而在其余级上变化很小。重组分 (易溶组分)主要在塔底附近的若干级上被吸收, 而关键组分才在全塔范围内被吸收。
11
四、吸收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吸收目的 ①净化或精制气体 为除去原料气中所含的杂质,吸收是最常用的方法。 如用乙醇胺液脱出石油裂解气或天然气中的硫化氢;用于合
4.3 吸收塔理论板数的计算
16
4.2.1 物理吸收的相平衡
一、气体的溶解度 气体混合物中的组分不易冷凝成液体,然而它们可溶解
于适当的溶剂中。因此气体的溶解度即为吸收和解吸的 相平衡。 1)温度、压力对气体溶解度的影响
加压、降温溶解度增大;升温,降压,溶解度减小 对工程有何指导意义?
2)相平衡与吸收过程的关系
Kym Kx KGH KL
29
传质速率方程
特别提示:
速率形式多种,传质阻力与推动力表现形式应匹配 各传质速率式中,任何传质系数的单位均可表示为:
kmol/(m2s 单位推动力) 每一公式仅适用于气液主体浓度保持不变的条件,吸收塔中不同
截面上气液相浓度不同,吸收速率不同。 总系数与分系数的关系成立的前提是:在涉及的浓度范围内,平
吸收塔的操作线为:
y
L G
x
y1
L G
x1
or
y
L G
x
y2
L G
x2
36
4.2.3.2 吸收剂用量
同回流比的选择
吸收剂用量L增大,操作线斜率L/G增 大,传质推动力增大,所需传质面积 减小,设备费降低;
但L增大,吸收液浓度降低,解吸负 担增大,操作费用升高。
最小液气比 实际液气比
31
吸收过程的阻力分析
1 1 1 Kx ky m kx
(2)液相阻力控制
1 mk y
1 , kx
Kx kx
条件: ky kx 或
kx 1 ky
m很大(溶解度很小);难溶气体:水吸收CO2,O2等。
L , Kx 。
32
知识点
吸收的分类 吸收与相平衡 传质机理-分子扩散与对流扩散 传质速率 双膜模型-双膜理论/双阻力理论
20
2 、指明过程的极限
H ,
x1,max
x1 e
y1 m
y2,min y2e mx2
21
3、计算过程的推动力
推动力:实际浓度与平衡浓度的偏离程度 浓度表示法:摩尔浓度、摩尔分数、分压等
22
传质推动力
吸收推动力
y y ye
or
p
p pe
x xe x
or c ce c
解吸推动力 y ye y p pe p
N A kG p pi kL ci c KG p pe KL ce c
k y pkG kx cM kL K y pKG Kx cM KL
吸收或解吸 的总传质系
数
Ky
1
1 m
ky kx
1 Kx 1 1
ky m kx
KG
1
1 H
kG kL
1 KL 1 1
kG H kL
菲克定律(Fick’s Law)—当A在AB中扩散时,
任一点的扩散通量与该位置上的浓度梯度成正
比。 对于一维稳态扩散:
JA
DAB
dcA dz
26
对流传质理论
1、双膜理论(又称双膜模型或双 阻力理论)要点: 1)汽液间有一稳定的相界面, 界面两侧各有一有效滞流膜, 膜内物质靠分子扩散传递; 2)汽液界面上,汽液两相满足 相平衡关系; 3)汽、液主体因湍流程度较高, 浓度均一。
9
精馏与吸收
⑤物料的预分布不同。 精馏可按清晰分割和非清晰分割进行物料
的预分布。 由于吸收每端既有进料,又有出料。所以
吸收塔的端点条件,即吸收液和尾气的组 成,比常规的多组分精馏更难分配。 ⑥精馏有两个关键组分,吸收只有一个关键 组分。
10
吸收与精馏
⑦塔内组分浓度分布不同 精馏过程,关键组分的浓度分布有极大值,非关
原料气 VN+1 吸收液 LN
逆流吸收(counter-current absorption)
3
基本概念
解吸(desorption)——将被溶解于液相的气 体组分释放出来的操作。
解吸是吸收的逆过程,目的是实现溶剂与被溶 解组分的分离,回收溶剂(溶剂再生)
常用解吸方法——吹气、减压、加热 吸收解吸一般是并存的,互相影响。若吸收的
衡关系为直线。
传质速率=传质系数×传质推动力
速率关系式 气膜控制 液膜控制
30
吸收过程的阻力分析
1 1 m Ky ky kx
(1)气相阻力控制
1 ky
m , kx
Ky
ky
条件: ky kx 或
kx 1 ky
m很小(溶解度很大);易溶气体:水吸收NH3,HCl。
G , Ky 。
L G
min
y1 y2 x1e x2
L/G =(1.1~2.0) (L/G)min
37
解吸(脱吸)气流量的确定
8
精馏与吸收
④温度范围、变化不同。 在精馏过程中,由于气化潜热与冷凝潜热相互利用,在整
个塔内的温度变化范围不是很大,而且从塔顶向下,温度 逐渐升高。每块板上由于组成改变而引起的温度变化,可 用泡露点方程定出。 吸收过程由于气相中易溶组分溶解到溶剂中,会放出溶解 热,这一热效应会使液相和气相的温度都升高,温度升高 又影响相平衡关系,因而气相中各组分沿塔高的溶解量分 布不均衡,这就导致了溶解热的大小以至吸收温度变化是 不均匀的,所以不能用精馏中常用的泡露点方程来确定吸 收塔中温度沿塔高的分布,通常要采用热量衡算来确定温 度的分布。
27
1 双膜理论
kG
DG RTδG
p pBm
kL
DL δL
cM cBm
• 双膜理论预示:k∝D,但实际表明
k∝D0.67 ,δG ,δL 不是实际存在的有效
膜厚度, 而成为虚拟的当量膜厚。
28
传质速率方程的各种表达形式
相平衡方程 y mx a
p Hc b
吸收传质速 率方程
N A ky y yi kx xi x K y y ye K x xe x
传质的方向—趋于相平衡 传质的推动力—实际浓度与平衡浓度的差值 传质的极限—相平衡
17
二、亨利定律(Henry’s Law)
1)低压下的平衡关系 Henry’Law 是稀溶液的性质 Henry’Law具有多种形式
p*=Ex 亨利常数 E=f(T)。温度升高,E增大 y* = Kx 相平衡常数K=E/P
③将最终气态产品制成溶液或中间产品 将气体中需用的组分以指定的溶剂吸收出来,成为液态的产
品或半成品,如用水吸收氯化氢气体制成盐酸;在甲醇蒸 汽氧化后用水吸收甲醛蒸汽制甲醛溶液;用水吸收丙烯腈 作为中间产物等。 ④废气治理 很多工业废气中SO2 、NOx (主要是NO及NO2 ),汞蒸汽 等有害成分,虽然浓度一般很低,但对人体和环境的危害 甚大,而必须进行治理, 例如:烟道气除去SO2的净化;液氯冷凝后的废气除去氯气 的净化以及工业放空尾气中的氯化氢等各种有害气体。
25
单相中物质的分子扩散
什么是分子扩散?在一相内部有浓度差存在时, 由于分子无规则的热运动引起的物质传递,简 称扩散。扩散的快慢用扩散通量表示
扩散通量—在单位时间内单位截面积上扩散传 递的物质量;kmol/m2 s ,用 J表示。
33
4.2.3 填料吸收塔的计算
4.2.3.1 吸收塔的物料衡算 4.2.3.2 吸收剂用量 4.2.3.3 填料层高度的计算 4.2.3.4 吸收塔的操作调节
4.3 吸收塔理论板层数的计算
34
4.2.3 填料吸收塔的计算 4.2.3.1 吸收塔的物料衡算
全塔物料衡算(逆流吸收)
Gy 1 +Lx 2 =Gy 2+ Lx 1
13
五、解吸(脱吸)
解吸:将溶质从溶剂中释放出来的操作 常用的解吸方法:升温、减压、吹气,升温和吹气通
常同时进行。 与吸收的比较
1)设备通用 2)传质理论相同。但因为传质方向不同,推动力的表 现形式改变 3)当用吹气解吸时,与吸收中最小液气比对应,存在 最小气体用量问题。
14
六、吸收剂的选择
成氨生产的氮氢混合气中的CO2和CO的净化;在接触法生 产硫酸中二氧化硫的干燥等。 ②分离气体混合物 用以得到目的产物或回收其中一些组分, 如石油裂解气的油吸收,将C2以上的组分与甲烷、氢分开; 用N-甲基吡咯烷酮作溶剂,将天然气部分氧化所得裂解 气中的乙炔分离出来;焦炉气的油吸收以回收苯等。
12
工业生产中的吸收过程
体中一个或几个组分便溶解于液体中 形成溶液,而不溶解的组分则留在气 相中,从而实现其分离。
尾气V1 吸收剂 L0
吸收依据是混合气体中各组分在同一 溶剂中溶解度的不同。
汽液接触方式—同精馏相同
吸收塔(absorption tower)—板式吸收
塔、填料吸收塔(packing absorption
tower)
① 溶解度大; ②选择性好; ③再生性能好; ④具有良好的物理性质; ⑤具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和热稳定性; ⑥对金属设备腐蚀性小; ⑦廉价、易得。
15
4.2 单组分吸收
4.2.1 吸收中的相平衡 4.2.2 传质机理 4.2.3 填料吸收塔的计算
4.2.3.1 吸收中的物料恒算 4.2.3.2 吸收剂量的确定 4.2.3.3 填料层高度的计算 4.2.3.4 吸收塔的操作调节
目的为制取某种溶液,则无须解吸
4
吸收-脱吸流程-用洗油吸收焦炉煤气中的苯
例:从焦炉煤气中回收粗苯。 煤气由塔底进入吸收塔,其中
的粗苯蒸气被塔顶淋下的洗油 吸收后,由塔顶送出。 富含粗苯的溶液经升温后从解 吸塔的塔顶进入,塔底直接通 入过热蒸汽气,将溶液中的粗 苯逐出,并带出塔顶,一道进 入冷凝器,冷凝后的水和粗苯 经分层后分别引出; 解吸塔底的洗油含苯量已很低, 经冷却后再送往吸收塔塔顶循 环使用。
x x xe
c c ce
23
4.2.2 传质机理与传质速率
质量传递中,气液接触方式不同,处理方 法也不同,本章主要以微分接触为例。
传质与传热有类似性 吸收中的传质步骤:
1)气相主体中的物质扩散; 2)气液界面上的扩散; 3)液相主体的物质扩散。
24
传质机理
传质机理
分子扩散—靠分子热运动传质。 涡流扩散—依靠质点相对位移的产生传递物质。
特别提示:温度、总压对各系数的影响
18
二、亨利定律
2)高压下的平衡关系
f2 HP x2 x2 —溶质在液相中的溶解度; f2 —溶质在气相中的逸度,使温度、压力、组成的函数。
HP 不仅与溶剂的和溶质的性质、系统的温
度有关,还与系统的总压有关。
19
三、 相平衡与吸收过程的关系
1、 判别过程的方向
5
二、吸收分类
吸收的分类
按溶剂溶质是否反应分——化学吸收与 物理 吸收
按能溶解组分数分——单组分吸收和多组分 吸收
按液相温度是否变化 ——等温吸收(低浓度 吸收)和 变温吸收
6
三、 吸收与精馏的比较
①原理不同。 吸收是根据各组分溶解度不同分离气体混合 物的。 精馏利用组分间相对挥发度不同分离液体混合 物。
式中:G—气相流量 kmol/s; L—液相流量 kmol /s; x,y—液气相组成摩尔分率;
分离任务—混合气体流量, 进出口气体浓度或溶质回收 率
吸收剂流量、组成由设计者 确定。
35
吸收塔的操作线
分段物料恒算: 对上段:
Gy + Lx2 = Gy 2+ Lx 对下段:
Gy1 + Lx = Gy + Lx 1
第 4 章 气体吸收
Gas Absorption
主要内容
4.1 概述 4.2 单组分吸收 4.3 多组分吸收与解吸
4.3.1 过程分析 4.3.2 多组分吸收与解吸的简捷计算法 4.3.3 多组分吸收参数分析 4.3.4多组分吸收的热效应分析
4.4 化学吸收
2
4.1概述
一、吸收过程 若使混合气体与适当的溶剂接触,气
②设备通用,但塔式不同。 精馏有简单塔和复杂塔。 最简单的吸收为精馏中的复杂精馏,即两股进 料,两股出料。
7
精馏与吸收
③传质形式不同。 吸收是单向传质,精馏是双向传质。 在精馏操作中,汽液两相接触,汽相中的较重组
分向液相中传质(冷凝),液相中的较轻组分向 汽相中传质(汽化),所以传质过程是在两相中 交替进行。 对于吸收系统,一般吸收剂是不易挥发的液体, 气相中的某些组分不断溶解到不易挥发的吸收剂 中,属于单向传质。
键组分在进料板上下形成几乎恒浓的区域。 吸收过程,不同组分和不同塔段的吸收程度是不
同的,轻组分(即难溶组分)一般只在靠近塔顶 的几级被吸收,而在其余级上变化很小。重组分 (易溶组分)主要在塔底附近的若干级上被吸收, 而关键组分才在全塔范围内被吸收。
11
四、吸收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吸收目的 ①净化或精制气体 为除去原料气中所含的杂质,吸收是最常用的方法。 如用乙醇胺液脱出石油裂解气或天然气中的硫化氢;用于合
4.3 吸收塔理论板数的计算
16
4.2.1 物理吸收的相平衡
一、气体的溶解度 气体混合物中的组分不易冷凝成液体,然而它们可溶解
于适当的溶剂中。因此气体的溶解度即为吸收和解吸的 相平衡。 1)温度、压力对气体溶解度的影响
加压、降温溶解度增大;升温,降压,溶解度减小 对工程有何指导意义?
2)相平衡与吸收过程的关系
Kym Kx KGH KL
29
传质速率方程
特别提示:
速率形式多种,传质阻力与推动力表现形式应匹配 各传质速率式中,任何传质系数的单位均可表示为:
kmol/(m2s 单位推动力) 每一公式仅适用于气液主体浓度保持不变的条件,吸收塔中不同
截面上气液相浓度不同,吸收速率不同。 总系数与分系数的关系成立的前提是:在涉及的浓度范围内,平
吸收塔的操作线为:
y
L G
x
y1
L G
x1
or
y
L G
x
y2
L G
x2
36
4.2.3.2 吸收剂用量
同回流比的选择
吸收剂用量L增大,操作线斜率L/G增 大,传质推动力增大,所需传质面积 减小,设备费降低;
但L增大,吸收液浓度降低,解吸负 担增大,操作费用升高。
最小液气比 实际液气比
31
吸收过程的阻力分析
1 1 1 Kx ky m kx
(2)液相阻力控制
1 mk y
1 , kx
Kx kx
条件: ky kx 或
kx 1 ky
m很大(溶解度很小);难溶气体:水吸收CO2,O2等。
L , Kx 。
32
知识点
吸收的分类 吸收与相平衡 传质机理-分子扩散与对流扩散 传质速率 双膜模型-双膜理论/双阻力理论
20
2 、指明过程的极限
H ,
x1,max
x1 e
y1 m
y2,min y2e mx2
21
3、计算过程的推动力
推动力:实际浓度与平衡浓度的偏离程度 浓度表示法:摩尔浓度、摩尔分数、分压等
22
传质推动力
吸收推动力
y y ye
or
p
p pe
x xe x
or c ce c
解吸推动力 y ye y p pe p
N A kG p pi kL ci c KG p pe KL ce c
k y pkG kx cM kL K y pKG Kx cM KL
吸收或解吸 的总传质系
数
Ky
1
1 m
ky kx
1 Kx 1 1
ky m kx
KG
1
1 H
kG kL
1 KL 1 1
kG H kL
菲克定律(Fick’s Law)—当A在AB中扩散时,
任一点的扩散通量与该位置上的浓度梯度成正
比。 对于一维稳态扩散:
JA
DAB
dcA dz
26
对流传质理论
1、双膜理论(又称双膜模型或双 阻力理论)要点: 1)汽液间有一稳定的相界面, 界面两侧各有一有效滞流膜, 膜内物质靠分子扩散传递; 2)汽液界面上,汽液两相满足 相平衡关系; 3)汽、液主体因湍流程度较高, 浓度均一。
9
精馏与吸收
⑤物料的预分布不同。 精馏可按清晰分割和非清晰分割进行物料
的预分布。 由于吸收每端既有进料,又有出料。所以
吸收塔的端点条件,即吸收液和尾气的组 成,比常规的多组分精馏更难分配。 ⑥精馏有两个关键组分,吸收只有一个关键 组分。
10
吸收与精馏
⑦塔内组分浓度分布不同 精馏过程,关键组分的浓度分布有极大值,非关
原料气 VN+1 吸收液 LN
逆流吸收(counter-current absorption)
3
基本概念
解吸(desorption)——将被溶解于液相的气 体组分释放出来的操作。
解吸是吸收的逆过程,目的是实现溶剂与被溶 解组分的分离,回收溶剂(溶剂再生)
常用解吸方法——吹气、减压、加热 吸收解吸一般是并存的,互相影响。若吸收的
衡关系为直线。
传质速率=传质系数×传质推动力
速率关系式 气膜控制 液膜控制
30
吸收过程的阻力分析
1 1 m Ky ky kx
(1)气相阻力控制
1 ky
m , kx
Ky
ky
条件: ky kx 或
kx 1 ky
m很小(溶解度很大);易溶气体:水吸收NH3,HCl。
G , Ky 。
L G
min
y1 y2 x1e x2
L/G =(1.1~2.0) (L/G)min
37
解吸(脱吸)气流量的确定
8
精馏与吸收
④温度范围、变化不同。 在精馏过程中,由于气化潜热与冷凝潜热相互利用,在整
个塔内的温度变化范围不是很大,而且从塔顶向下,温度 逐渐升高。每块板上由于组成改变而引起的温度变化,可 用泡露点方程定出。 吸收过程由于气相中易溶组分溶解到溶剂中,会放出溶解 热,这一热效应会使液相和气相的温度都升高,温度升高 又影响相平衡关系,因而气相中各组分沿塔高的溶解量分 布不均衡,这就导致了溶解热的大小以至吸收温度变化是 不均匀的,所以不能用精馏中常用的泡露点方程来确定吸 收塔中温度沿塔高的分布,通常要采用热量衡算来确定温 度的分布。
27
1 双膜理论
kG
DG RTδG
p pBm
kL
DL δL
cM cBm
• 双膜理论预示:k∝D,但实际表明
k∝D0.67 ,δG ,δL 不是实际存在的有效
膜厚度, 而成为虚拟的当量膜厚。
28
传质速率方程的各种表达形式
相平衡方程 y mx a
p Hc b
吸收传质速 率方程
N A ky y yi kx xi x K y y ye K x xe x
传质的方向—趋于相平衡 传质的推动力—实际浓度与平衡浓度的差值 传质的极限—相平衡
17
二、亨利定律(Henry’s Law)
1)低压下的平衡关系 Henry’Law 是稀溶液的性质 Henry’Law具有多种形式
p*=Ex 亨利常数 E=f(T)。温度升高,E增大 y* = Kx 相平衡常数K=E/P
③将最终气态产品制成溶液或中间产品 将气体中需用的组分以指定的溶剂吸收出来,成为液态的产
品或半成品,如用水吸收氯化氢气体制成盐酸;在甲醇蒸 汽氧化后用水吸收甲醛蒸汽制甲醛溶液;用水吸收丙烯腈 作为中间产物等。 ④废气治理 很多工业废气中SO2 、NOx (主要是NO及NO2 ),汞蒸汽 等有害成分,虽然浓度一般很低,但对人体和环境的危害 甚大,而必须进行治理, 例如:烟道气除去SO2的净化;液氯冷凝后的废气除去氯气 的净化以及工业放空尾气中的氯化氢等各种有害气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