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河北省石家庄市八年级第一学期物理期末考试试卷(不含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八年级期末考试
物理试卷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卷Ⅰ(选择题)和卷Ⅱ(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考场号写在相应的位置上。
3.卷I每小题选出答案后,填在答题表上。
卷I(选择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个小题,共39 分。
1-9 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选对的得3分;10-12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符合题意,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
1.以下说法中最符合实际的是
A.人正常步行速度约为5 m/s
B.人体的正常体温约为42℃
C.一个苹果的质量约为200g
D.八年级物理课本最长边约为16cm
2.如图所示描述的现象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乘客相对于电梯是静止的
B.收割机相对于卡车是静止的
C.加油机与受油机是相对静止的,
D.跑道相对于奔跑的运动员是静止的
3.一短跑运动员在5s内跑完了50m.汽车行驶的速度是54km.h,羚羊奔跑的連度是20m/s,那么三者速度从小到大的顺序是
A.运动员、汽车、羚羊
B.汽车、羚羊、运动员
C.羚羊、汽车、运动员
D.运动员、羚羊、汽车
4.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声音的频率越大,响度越大
B.“陶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音色来判断的
C.在道路两旁设置隔音板是在声源处减弱噪音的
D.用大小不同的力先后敲击同一鼓面,数面发出声音的音调会不同
5.如图所示的四个物态变化的实例中,属于液化的是
A.初春,湖面上冰化成水
B.盛夏,草叶上形成“露珠”
C.深秋,枫叶上形成“箱”
D.严冬,树枝上形成“雾凇”
6.对下列图中的光学现象的描述或解释正确的是
A图甲中,利用小孔所成的像是倒立的缩小的虚像
B图乙中,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可以矫正远视眼
c,图丙中,三棱镜将太阳光由一种色光转变为多种色光
D.图丁中,凸面镜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可以扩大视野
7.如图乙所示是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们自制的潜望镜,利用它能在隐蔽处观察外面的情况。
用它正对如图甲所示的光源“F”,则所观察的像是
8.图甲为某物质的熔化图象,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物质是非晶体
B.第15 min时该物质处于液态
C.如图乙所示,将装有冰水混合物的试管放入正在溶化的该物质中,则冰水混合物将吸收热量
D.图乙试管中冰的质量将会增加
9.如图甲所示、质量相同的a.b.c三种液体分别装在三个相同的玻璃杯中,如图乙是它们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图象。
三个杯子从左至右依次装的液体种类是
A. a. b、c
B. a .c、b
C. b、c、a
D. c. b、a
10.甲,乙两车在某一平直公路上,它们从同一地点同时运动,它们的s-t图像,若乙向东运动,则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A.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
B.甲、乙都在做匀速直线运动
C.经过4s,甲、乙一定相距16 m
D.若以乙为参照物,甲可能向东运动
11.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凸透镜的焦距是15 cm。
当把凸透镜固定在
50cm刻度线处,蜡烛固定在15 cm刻度线处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光屏在“I”区域内移动,才能得到清晰的像
B.光屏在“Ⅱ”区域内移动,才能得到清晰的像
C.在光屏上得到的是缩小、倒立的像
D.在光屏上得到的是放大、倒立的像
12.一容器装满水后,容器和水的总质量为m1;若在容器内放一质量为m的小金属块A后再加满水,总质量为m2,若在容器内放一质量为m的小金属块A 和一质量也为m 的小金属块B后再加满水,总质量为m3,则金属块A和金属块B的说法正确的是
A.金属块A 的体积为
B.金属块B的体积为
C.若m2-m1>m3-m2,则p A < p B
D.金属块A 的密度为p水
卷I选择题答题表
卷Ⅱ(非选择题)
二、填空及简答题(本大题共7个小题,每空1分,共19分)
13.完成下列单位换算。
(1)0.07m= cm(2)20 m/s = km/h(3)1.5×102t= g
14.利月声呐可以探测海水中鱼祥的位置,这说明声音可以传递海豚的发声频率范围非常大,当海豚发出了80000 HZ的声音时,此声音属于海豚会利用回
声寻找沙丁鱼群,假如经1S后海豚听到回声(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为1530 m/s),则此时海豚距离沙丁鱼群的距离为 m。
利用此种方法不能测量地球和月球之同的距离,这是因为
15.对于小手术的麻醉,医生常用一种透明的液体氯乙烷把要施行手术的地方“冻结”起来,这是医生利用了液体氯乙烷时需要热的原理。
液化石油气是通过
的方法液化后贮存在钢瓶内的。
(已知氯乙烷的沸点为13.1℃)
16.坐在教室里不同位置的同学都能看到黑板上的字,这是因为光在黑板上发生了反射。
近视的同学有时会看不清黑板上的字,这是因为物体的像落在了视网膜的
(选填“上”“下”“前”或“后”) 面, 应该利用透镜矫正。
17.我们去商场买鞋子或衣服时,会看到平面镜。
鞋店的试鞋镜一般都比较小巧,如图所示是某鞋店的试鞋镜。
试鞋镜与水平地面 (选填“垂直”或“不垂直”)放置时,才能比较方便地看到试鞋的效果。
平面镜所成的像的大小与物体大小 (选填“相等”或“不相等”)。
18.一个圆柱形的玻璃瓶内装满水,把一支铅笔放在玻璃瓶的后方,透过玻璃瓶,可以看到这支笔。
当铅笔由靠近玻璃瓶的位置向远处慢慢移动的过程中,透过玻璃瓶会看到铅笔尖逐
渐 (选填“变细”“变粗”“变长”或“变短”); 到某一位置时,铅笔尖会突然改变方向,而“改变方向”后的像为(选填“实”或“虚”>像。
19.甲、乙两物体质量相等,已知甲物体的体积为20cm3 ,乙物体的体积V乙=3V甲,甲物体密
度是乙物体密度的5倍,若两物中只有一个空心的,则一定是空心的,且空心体积 cm3
三、作图及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4 个小题,每个作图题2分,其余空1分,共29分)
20.(1)小明想要利用一块平面镜使此时的太阳光竖直射人井中。
请在图1中通过作图确定平面镜的位置,反射角的大小为
(2)如图2所示,一束光从空气射向一块玻璃砖,并穿过玻璃砖,画出这束光进入玻璃砖和离开玻璃砖后的光线(注意标出法线)。
(3)如图3所示,画出光线通过透镜后的光路图。
21.小明在“观察水的沸腾“的实验中,绘出了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1所示。
(1)从图象中可知,水的沸点是℃,低于100 ℃,原因可能是
(2)如图2所示是两杯正在加热的水,用温度计测量其温度时,示数不变的是
(3)小明发现邻组同学的水比自己小组的先达到沸腾,其可能的原因是
(写出一种即)。
(4)小明还发现邻组测得的沸点比自己的测量结果低1℃,他认为是邻组在实验中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了烧杯底造成的。
他的想法正确吗? (选填”正确或“错误”),
理由是
22.小明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中:
(1)他将凸透镜正对着太阳,使之在光屏上形成最小、最亮的光斑,如图甲所示,则该透镜的焦距为 cm。
(2)在实验过程中,随着蜡烛的燃烧,光屏上的像已不在光屏中心,为了不影响后续实验的进行,最简单的方法是
(3)当烛焰距凸透镜30 cm时,移动光屏会出现一个清晰的烛焰的像,如图乙所示。
该像
的性质是与此成像规律相同的是
(选填“照相机”或“投影仪” )。
(4)若用不透明的硬纸板紧贴凸透镜挡住其上半部分,则光屏上的像将( )
A.只出现烛焰上半部分的像
B.只出现烛焰下半部分的像
C.出现烛焰完整的像,但像更小了
D.像的大小不变,但亮度变暗
(5)将蜡烛靠近凸透镜,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光屏应 (选填“靠近”或“远离”)凸透镜。
23.在“测酸奶密度”的实验中。
(1)小明的实验方案:用天平和量筒测密度。
①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将若指针偏向分度盘左侧,应将平衡螺母向调,使横梁平衡。
②他用已调节好的天平测得空烧杯的质量m0为37.4g;接着把酸奶倒人烧林中,测得烧杯和
酸奶的总质量m1,如图甲所示m1= g;然后把烧杯中的酸奶倒入量筒中,如图乙所示,V=_ cm3;则酸奶的密度p= g/cm3。
③在交流讨论中,小雨同学认为小明测得的酸奶密度值偏大。
其原因是
(2)小雨的实验方案:巧妙地利用天平、水和小玻璃瓶(带盖,防止液体装满后在后续实验
中溢出)测出了酸奶的密度。
请你简要写出小雨的实验过程和酸奶密度的计算表达
式(用测量的物理量符号表示)。
实验过程:
酸奶密度的表达式:
四、计算应用题(本大题共2个小题,第24 小题6 分,第25小题7分,共13 分。
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公式和演算步骤,只写最后答案的不得分。
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
24.如图所示,先用蜡制作一个小狗挂饰的模型,再以耐火泥浆浇注,待泥浆干燥后,加热使蜡模型熔化流出,制成小狗形状的模穴,然后将熔融的锡倒入模穴,待锡冷却凝固后取出。
已知:小狗蜡模的质量是1.8g,制作出的小狗挂饰的质量是14.56g,p蜡=0.9×103kg/m3。
求:金属锡的密度。
25.D315 次列车由北京开往苏州,自北京到苏州铁路长1225 km,根据列车运行时刻表回答下列问题:
(1)求列车由济南到南京所用的时间;
(2)求列车由北京到苏州的平均速度;
(?)中途列车以30 m/s的速度通过某一大桥,用时72 s,已知列车全长360 m。
求:火车全部在该高架桥上的时间。